提到蔣方舟,相信大家並不陌生,她是一個極具爭議的人物。她自7歲開始寫作,在年僅9歲時寫成散文集《打開天窗》,被人們稱為"天才少女",後憑藉出眾的文學天賦被清華大學錄取,一時之間聲名鵲起,直到近幾年才慢慢淡出人們的視野。那麼,她如今的現狀如何呢?
少年成名,天賦初現
蔣方舟於1989年出生在湖北襄陽的一個頗有涵養的書香家庭,母親尚愛蘭是一位非常出色的作家。在母親的影響下,她很小就開始接觸寫作。然而,即使是擁有如此天賦的她,在一開始寫作時也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從0到1的總不是那麼容易。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一路上的磕磕絆絆讓她更加堅定了寫作的決心。
在母親的悉心指導和自身的努力下,她開始寫出好的文章。隨著時間的推移,她手中已有六七十篇文章,在母親的幫助下,她在九歲時出版了人生中第一本屬於自己的散文集——《打開天窗》,這本書後來被湖南省教委列為中小學生素質教育讀本。從此,她開始進入人們的視線之中。而後她也不斷努力,堅持創作,一個又一個優秀的文學作品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破格錄取引爭議
隨著新作品的不斷問世,蔣方舟的名氣也是越來越大,她的才能也引起了一些中國頂尖名校的注意。清華大學看到了這位才女的才華,便對她拋出了橄欖枝,與她籤訂一紙協議,並承諾降分錄取。
在2008年9月,蔣方舟被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錄取。此消息一出,爭議隨之而來,在網上引起軒然大波。有人認為降60分破格錄取實在是有失公平,如此的質疑聲不絕於耳。還有人認為蔣方舟被破格錄取也正常,畢竟人家的文學天賦擺在那裡。並且清華北大破格錄取也並非少數,其中不乏朱自清、季羨林、錢鍾書等文學大家。只要你足夠優秀,這都不是問題。
後來,蔣方舟發文解釋,此事才漸漸平息下來。清華大學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做法,是對蔣方舟文學天賦的承認,而她能夠進入清華讀書,也是實力的體現,因此,被清華錄取無可厚非。
在清華的生活
或許是為了證明自己,又或許是為了回應家人的期待,蔣方舟在大學四年裡格外努力。在大學期間,她對於寫作也一直沒有懈怠,日復一日,不曾改變,清華的圖書館裡也常常出現她的身影,離開了父母,她一人帶著一腔熱忱向著自己的夢想進發。初入校園,在別人還在迷茫的時候,她就已經進入《新周刊》做特約記者,這對於任何人來說都是一個好的機會。
因為曲折的成長經歷,她的心理比旁人更加成熟,性格直率的她在清華大學中常常語出驚人。在清華百年校慶之時,所有人歡慶清華的百年生日,她卻站出來與清華"唱反調",一封寫給清華百年華誕的信直截了當地指出了清華大學存在的問題,如此言語想必只有她能寫的出來了。
曾在一次採訪中,記者問道:"人們把你稱為天才作家,從當初被清華破格錄取,到現在22歲當副主編,你總是不斷給人驚喜,你是怎麼看待天才這個符號的?"她表示自己對這個稱號感到十分惶恐,覺得名不副實,可是也會通過自己的努力去逐漸拉進能力和稱號之間的差距。
從小身上就被貼滿了標籤,可是對於她來說,自己就是一個普通人。除了出眾的文學天賦以外,她在其他方面與一般孩子並沒有什麼差異,尤其是在狀元扎堆的清華中。
蔣方舟的現狀
四年時間轉瞬即逝,蔣方舟也面臨畢業抉擇,人們開始關注這位才女的畢業去向,她說她對自己的工作並沒有太強的目標性,想要追求人生理想,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在2012年6月,蔣方舟從清華大學畢業並進入《新周刊》雜誌出任副主編。這時,又有一大波網友對此事件熱議,人們紛紛祝賀蔣方舟喜提副主編職位,一些人也說道後生可畏,以後是年輕人的天下。但也有不少人質疑道,以蔣方舟的資歷不足以擔任副主編,而且年級輕輕就當上副主編,這讓幾十年勤勤懇懇工作的其他員工情何以堪?
對於這件事,《新周刊》的執行主編出面解釋道,蔣方舟早在2008年便開始做特約記者,再到主筆,是一步步實踐出來的,並未一開始就是副主編。在做副主編的幾年裡,她努力工作,經營著自己的生活,在枯燥的寫作中尋找樂趣,並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在2013年的秋天,她發表了《我承認我不曾歷經滄桑》一書,書中講述了五年來自己身邊的故事,反思道路上的得與失。至此,她在之後的生活中少有文章發表。
經過時間和世俗的打磨,文筆靈氣的蔣方舟褪去了一身稚氣,變得成熟。如今,她依然在堅持寫作,同時也會參加一些綜藝節目,除此之外,其他地方和普通人並沒有什麼區別。
當韓寒從作家的身份轉行做了賽車手,又做了導演;郭敬明從作家成為老闆,又變成導演的時候,蔣方舟還在寫作。與這兩位同時期的作家相比,蔣方舟似乎沒有那麼出彩。
人們總是對天才有過高的期望,他們認為,作為天才就要有巨大的成就。殊不知,與普通人相比,蔣方舟已經相當優秀了。似乎從方仲永開始,人們對天才的要求就過高了,而隨著天才逐漸長大,變成普通人,人們就開始哀嘆:他們沒有按照自己的期望去創造更大他們的成就達不到人們的預想。
古往今來,天才兒童變成普通人的例子不在少數。究竟是他們的成就沒有人們預想的那麼高,還是他們不足以被稱為天才,這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人們為何對天才有如此大的期待,說到底還是人們對天才的分外垂青。
每每聽到身邊的人談起蔣方舟時,總覺得,若是這個女孩在今後再也寫不出好的作品,也是沒有關係的。畢竟,每個人的人生都是自己的,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