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家莊園—祠堂印象

2021-02-23 常姓家族

 

 

   走進常家莊園大門,首先映入我們眼帘的便是常家的祠堂。這座高大寬廣、氣宇軒昂的門第,立著兩根高高旗杆的,就是常氏用於祭祖的祠堂。祠堂,又稱家廟,是中國傳統敬祖思想的重要表現形式。早在西周時期,朝庭制定禮樂,一些豪門貴族開始修築家祠,之後兩千多年此風延綿興盛。常氏以儒傳家,更加注重對祖先的膜拜。因此,祠堂除了用於祭奠祖宗或先賢外,還是處理家族事務的重要場所。其目的是為了弘揚中華民族尊崇先人、提倡孝道為第一人品的思想,維護和發展宗族統治。

     常氏宗祠始建於何時已經無從考證,但到了清末光緒年間,常氏後裔中的一支常萬杞(後稱南常)和另一支常萬達(後稱北常)則分別建立起了自己這一支系的祠堂,村人稱之為「南祠堂」和「北祠堂」。由於歷史的原因,包括南祠堂在內的常家莊園南常部份已毀損殆盡、無法恢復,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就只是常家的北祠堂了。

    現存的北祠堂是清光緒年間由十二世常炳倡議、十三世立仁、立道督工,於光緒五年(1879年)動工,耗時三年,光緒八年(1882年)竣工的。祠堂位於北常后街東北側,它與國內現存的祠堂相比有三大:一是氣勢大。整個祠堂分三門四進,步步登高。門廳正七開間,頂部飾五脊六獸,加上石圍欄、旗杆、石礎、戲樓、正廳、偏廂、獻廳、迴廊等,組成了一套嚴謹有序、結構完整的建築群。再加上匾額楹聯、掛落彩繪中表現出來的文化內涵,絕非一般家族所能企及。二是佔地大,祠堂院落為長方形,東西寬30餘米,南北長70餘米,加上東偏院佔地近八畝,房屋八十二間。整座祠堂布局嚴謹、建築考究、庭院寬敞、錯落有序。二院戲樓前空地近 200平方米,可容納近千人同時看戲賞樂。三是投資大,祠堂修建歷時三年,不算用地和裝飾,耗銀計二萬餘兩,這在當時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字。據記載,光緒年間三兩銀子便是一家普通農戶的全年開支,即修建這座祠堂的花費相當於六、七千農戶全年的生活費用。另據車輞村人說,當年北常修建時所用的巨型木材都要遠到外地購買,趁冬天沿路潑水結冰拖運回來。所以說,常氏宗祠是現存中華民居中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家族祠堂。

    我們看到的常氏宗祠的分三門四進,包括門亭、房宇、獻閣、迴廊、正殿、偏廂等,組成了一套嚴謹有序、結構完整的建築群。

    八字照壁:常家莊園祠堂印象(上)在進入祠堂之前,我們不妨先回過頭來,看看聳立在祠堂對面的這面大型磚雕影壁。俗話說「村不露村為有村,家不露家為有家」,從中國傳統地輿學上講,這個「不露」指的是不露風水;只有保住風水不洩,才能保住、乃至於發展一個家族的「福祿吉祥」。影壁,從位置上區分一般有三種。一種是位於宅門裡面,呈一字形迎門而設的影壁,又稱照壁;第二種是座落在宅門外面與宅門相對的影壁,常見的有「一」字形和「八」字形兩種;第三種是斜置於宅門前臉的山牆墀頭兩側的影壁,也稱為「反八字」影壁。

    我們看到祠堂前的影壁呈八字型,製成於清光緒庚子年間(1900年)。它的中間由240個書寫迥異的篆書「壽」字組成。按中國六十花甲子傳統,取諧音「壽二百四十止」,祈願主人安康長壽;因為240恰好是60的四倍,所以又有祈願家族人丁興旺、四世同堂、代代長壽的含義。照壁的兩邊是一鹿一鶴,在中國民間傳說中,鶴為仙禽,鹿為瑞獸;鶴為長壽的象徵,鹿則兼有寓義國泰民安、政通人和的吉祥之兆。(《瑞應圖》中稱:假如帝王為政、適合於先聖的法度而沒有缺失,便會出現白鹿),用鹿、鶴、桐、松締合而成的圖案,還有喻含「六合同春」之意。因為從諧音上讀:六同鹿、合同鶴、桐同同、春近松。

   旗杆:這兩根旗杆可不是用來升旗的,它是家族榮譽的象徵。在中國古代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制度下,只有家族中有人取得四品以上官位的,才有資格豎立這樣的旗杆、享受此種榮耀。否則,任你家財萬貫也是不答應的。據記載,常家從興到衰的整個過程中,出現過四品以上的官員就達46位之多;其中還包括五位從二品的爵位。因此常家的祠堂前就理所當然地豎立起了這樣的旗杆。

    旗杆高三丈三尺、約11米,由石礎、抱柱石、插杆石,旗杆和鬥五部份組成。

    石圍欄雕刻:左為暗八仙:魚骨、笛子、花藍、荷花、葫蘆、陰陽板、寶劍、蒲扇。右為八吉祥:法輪、寶傘、白蓋、蓮花、寶瓶、金魚、盤長、法螺。

    抱杆石上的圖案為出身漁樵、封候奉君,福壽雙全、祥龍護佑,上方雕刻有四頭石獅,既表達了主人對家族興旺的期盼,又有寓意「四時如意、四世同堂、家族興旺」的含義。 

    祠堂大門:氣勢不凡的七開間高臺歇山式大門。門樓的正中懸掛的「常氏宗祠」匾額為常氏十三世常立德書寫;懸掛在左邊的是清代山西巡撫曾國荃所贈「藝舟儀濟」匾(含義為:讚揚常氏在弘揚文化、傳播儒學道德上使山西得到了益處);右邊為山西巡撫趙爾巽在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奉朝廷旨意贈給常氏世德堂和世和堂的「樂善好施」匾額,表彰常氏在捐款賑災中協助朝廷作出的貢獻。(據歷史記載,光緒二十九年前後,晉中一帶並無大災,可見當時常氏捐巨資賑濟的應是外地災民)兩位巡撫的贈匾,一方面反映了常氏家族在經濟上的實力和對國家在文化經濟方面所作的貢獻,另一方面也顯示了常氏家族的榮耀。

    楹聯:卜地輞川百代兒孫承德澤,名堂燕翼一脈先祖紹嘉猷。由十三世常立德書寫。大意:祖先選擇了車輞這個吉祥之地定居,使子孫後代能夠承託祖上之恩德,家業興旺、代代相傳;拾級而上,可以看到祠堂高高的門檻。俗話說「高築門檻廣聚財、順順噹噹跨進來」。高高的門檻既有保護風水、防止財源外流的寓意,又有讓進入祠堂贍仰的後人產生肅然起敬的心理,誠惶誠恐地尊崇先人、接受教誨。

    戲臺:跨過門檻,進入祠堂前院。如果大家稍微留意一下話,就會發現大門裡側有何與眾不同之處了,對了,這就是戲臺。原來這外表巍峨的大門內側,還是一個可以反向使用的戲臺。這個戲臺,在平時可用做進入祠堂的通道,故又稱「過道樂亭」。前院裡沒有建築一座配房,空出了寬敞空闊的院落,就是為了方便族人聚集在這裡觀賞戲劇演出。  

   歷史上晉商酷愛晉劇,常家也不例外。在常家商業興盛時期,每年年終,分布於全國的各號掌柜回來交帳後、或家族中有喜慶之事時,都要請班唱戲,熱鬧一番。一是為了告慰先祖家業興旺發達,二是酬謝各號掌柜一年來的辛勞。  

    我們剛才出入的兩個小門是演戲時供演員出入戲臺的通道,分別叫作出將、入相;平日裡祠堂正門是不開的,族中子弟出入祠堂只能走旁邊的兩個小門。出將、入相也有祝願子弟騰達之意。因此,當我們走過出將、入相門後,自然也祝願各位能夠富貴騰達、一帆風順了。

常家將戲臺設在祠堂還有一層含義:除了希望以此來告慰祖先,家業興旺發達外,還有同時也為祖先唱戲,請他們與後代同樂的意思。  

    戲臺匾額:義關風雅。此匾是山西巡撫曾國荃因世和堂(北常總稱)世代以儒教傳家,為褒獎其家族在經濟、文化上對山西省做出的貢獻,經奏請朝廷後贈予常家的。風雅:風,國風;雅:大雅、小雅。均為詩經中的名篇。這裡泛指以詩經為代表的古文化,又指儒雅之氣。大意為:常氏家族在經濟、文化上為山西地方上所做的眾多貢獻和義舉,都是由於其世代以儒學傳家、德義雙馨所致。  

    聯:雙蜚鵰鶚雲霄志,累葉縹緗忠孝經。由清代郭書寫。蜚,意同飛;雕,鶚,皆為善翱翔的大鳥。累葉,即累世、歷代的意思;縹,淡青色的絲織物;緗,淺黃色的帛,古代一般用淡青色與淺黃色的絲帛做書套。大意為:子孫能有鵰鶚凌雲的志向,是因為有了歷代相傳的忠孝經典書籍。  

    老槐樹和松柏:院落裡種植的槐樹和松柏,取其「槐蔭子孫、萬代長青」之意。西面的龍槐,雖然樹幹不算粗壯,卻是光緒八年(1882年)北祠堂落成時,由常氏十二世常恰從俄羅斯帶回所植,距今已有120多年的歷史。  

    二門匾額:光前裕後。由清代常立屏書寫。意思是:要時刻遵從常氏崇尚品德、勤奮創業的傳統,讓先輩在九泉之下感到安慰與榮耀,並為後人作出表率和楷模。  

    聯:勝地臨塗水源之遠流之長綿延支派,華宗聚輞川霜以棲露以惕感慨春秋。由清代溫晉昌撰,常立屏書寫。勝地,名勝之地;塗水,橫貫榆次境內瀟河的古稱謂;華宗,華貴的大宗族。大意是:常氏選擇了這片臨近古塗水的勝地,歷經數百年,像塗水一樣源遠流長、不斷發展,現在已經成為當地的巨族大戶了。作為旺族的常氏家族生存在車輞這塊沃土上,要時刻提醒家族每位成員,不能忘記先輩創業的艱辛,警惕被富貴榮耀衝昏了頭腦,而違反了先輩的遺願;進無論做人和做事,都要時刻銘記春秋禮樂的大義。  

    祠堂二門:常家莊園的建築有眾多的磚、木、石雕和掛落、彩繪作品,這些形成了常家莊園建築的一大特色,即「建築必有圖,有圖必有意,有意必吉祥」。  

    我們看到祠堂二門,通天掛落上是精美的雙層鏤空木雕,雕刻非常嫻熟,錯落有致,此圖案為「松鶴長青、延年益壽」之意。松為百木之長,長青不老;鶴稱「百羽之宗」;相傳服松脂可延壽成仙,成仙后又能羽化為鶴;兩者合而為一,則寓義吉祥長壽。所以便有了「千歲之鶴依千年之松」的說法。西側為壽桃,取其長壽之意。東側為葡萄,取「多子多孫、綿延不斷」之意,還有取經商一本萬利的意思。  

    祠堂二門廳匾:商山採芝。清同治十一年,車輞鄉裡七十餘人聯名為常氏十二世常齡所立的功德匾。常齡,字錫九,精通醫術,常為鄉裡看病,而從來不收醫資。人稱其為「一柱香先生」。此匾正是以秦末漢初時的隱士高人「商山四皓」來讚頌常齡有高尚品德。  

    跨過二門的門檻,前面就是祠堂的正院。在二門裡側,三間門道由隔扇遮擋。在平時,中間門道的隔扇是緊閉的,其用意如同儀門的格局,即在平時,人們只能從兩邊進入正院。只有在大年初二、冬至節等全族進行祭祖儀式時,或者在舉行婚喪典禮、生子添丁等大型活動的時候才能開啟。

    祠堂正院:進入三門,我們已來到祠堂的正院。正院由中間雕梁畫棟的獻廳隔開,使之分為上、下兩院;上院供奉先祖的牌位。下院是祭奠的場所。下院的東西配房,是供祭祖時族中長輩或各堂主事人休息、聚會或議事的地方;獻廳則是祭祖擺放供品之地。  

綿瓜瓞匾額:獻廳上懸掛的匾額,上面書有「綿瓜瓞」三個字。它是依《詩經》記載「綿綿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而來。大意是:在沮水和漆水的那邊,是周族發祥的源泉;如瓜瓞一般藤蔓相繼,子孫萬代綿延不絕……。瓞,指小瓜,瓜瓞綿綿的含義是:瓜在初生時非常小,但其蔓不絕,竟逐漸長大延伸;綿延,滋生的意思。

    聯:春祀秋祭尊萬古聖賢禮樂,左昭右穆序一家世代源流。祀、祭,皆為祭奠的意思;昭穆,古代宗廟或墓地的排列次序。始祖居中,以下按父子輩份排列;昭為左,穆為右,以此來區分家族內的長幼之序,親疏之別。  

    東廊匾:好行其德。山西巡撫曾國荃於光緒四年贈予世德堂(南常)之匾,表彰其在捐助賑災方面所做的貢獻。  

    匾:德被桑梓。被,普遍復蓋。桑梓,鄉裡、鄉親。此匾是車輞鄉裡於道光十六年贈給常氏十一世常秉直的,以酬謝他在為家鄉民眾公益事業上所做的善舉。  

西廊匾:華萼聯輝。華,同花;萼,花託。此匾是曾國荃在光緒四年書贈世和堂的,但他所表彰的卻是常氏全族。大意為:南常北常就像花和花託一樣,相映成輝、品德高尚,尤如光耀的雙星。由此可見常氏在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地位。  

    匾:力挽狂瀾。此匾為民國十二年(1923年)山西督導、省長閻錫山為常氏十五世常運藻在榆次任禁菸評議員時,為榆次雷厲風行、根除毒患所做的政績而贈與的匾額。  

正廳匾:本支百世。大意為:願車輞常氏這一支系延續綿遠流長、百代興旺。  

聯:問姓起何時溯樂奏承雲曾有軒轅宰相,分支興此地考年當甘露相傳炎漢將軍。由清代溫晉昌撰,常立屏書寫。軒轅宰相,即相傳黃帝的主要謀臣常先;據說為常姓始祖。炎漢將軍,為明朝開國之勳臣常惠,車輞常氏的原籍在太谷惠安,據傳即常惠奉安(安葬)之地,所以這支常姓奉其為祖。  

    正廳:我們再往裡走就是祠堂的正廳和配廳了,正廳供著的是常家列祖列宗的牌位,位居正中最高處的是常家始祖常仲林。據說他原籍太谷縣惠安村,明朝弘治年間到車輞村為人放牧,後娶妻生子在車輞村定居下來。到今已整整五百年了,已傳至二十代,他的後人現在分布於全國近三十個省市,部分遷居在美國,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大約近三千人。其它先祖則按左照右穆依次排列,直至第十一世。

    正廳兩邊的配廳,本是預備正廳供滿後續延的,由於民國以來的戰亂,常氏商業的衰敗使家丁外遷,所以一直閒置。現在陳列的是《常氏家乘》和制於民國十三年(1924)的常家譜系圖;常氏職官圖和士林圖。

    西配廳:常家作為封建社會的旺族,為弘揚祖宗精神、聯絡宗族感情,於乾隆四十二年開始編撰第一部《族譜》。族譜由九世常萬惠總纂並作序,確證了常仲林為車輞常氏家族的始祖。是年全族共有40餘戶、140餘人。

    距首次編譜60年後,至道光十七年(1837),家族人丁日興,加之皇恩壘錫屢有功名,遂二次修《族譜》,由十二世常敏(南常)總纂並作序。

    同治五年(1866),家業漸至豐隆,為使子孫恪守舊典愛親敬長,再修《族譜》。由十一世長門常秉鉞總纂,十二世常恪(南常)執筆,十三世常立愛、常立德、常立屏和常立方四人作序,歷時六年。

    光緒二十一年(1896)常家兩座祠堂相繼修訖後,即距上次修譜30年後,第三次重修《族譜》。總纂為十二世常椿,十三世常立方編纂並作序,十三世常立屏,十五世常運元分纂和採訪,十四世常望春、常第春、常贊春,常旭春、常培春、常麟圖繕錄。此次修譜對原《族譜》中缺失的內容如生卒年月日、功名官階、墳塋葬地和生平事跡進行了補充。修譜歷時半年,是年常氏家族共有87戶、279人。

    民國五年(1921),族人在舉辦隆重的祭祖儀式後,議定再重新編纂《族譜》,這是常氏家族20世紀唯一的一次修譜。總纂為十二世常立翰、常立紀、常立範、常灝春、十五世常運藻(南常)。分纂為常贊春、常麟雋、常彥春、常國啟、十六世常旁基;常贊春作序、常乃德作跋(因寫在文章、金石、書籍等後面的短文,內容多屬評價、鑑定之類)此次修譜歷時三年,1924年成稿,正式定名《常氏家乘》。全書為線裝,分六冊。

    東配廳:常氏以務農為本,靠經商起家,至第六、七世家道開始充裕,家業大興則始於第八世常威。至九世萬玘、萬達,已儕身晉商望族行列。富裕後的常家恪守「學而優則賈」的祖訓,更加注重子女的文化教育。從八世起至十六世清朝滅亡,族中子弟考取秀才、舉人、進士等功名的達146人之多。因熱心當地文化、賑災等公益事業,朝庭授以官銜作為回報,八到十六世先後有132位族人獲得從九品至從二品的各種官職,其中從二品武功將軍有五位,分別為九世萬達、十世懷玗、十一世秉文、十二世常懤、十三世立敬。本廳職官錄中羅列的官銜多是由此而來。而常氏子弟則始終以儒商自居,並以此為榮,祠堂中高懸的匾額、楹聯都是佐證。  

    神主翕匾:報本。意為飲水思源,要以實績往返報祖先。  

    聯:得姓有由援古國,分支成聚說平源。說,意同悅;常氏的由來可以遠溯到黃帝時代,而如今這個分支在這塊肥沃的平川土地上已經越來越興旺發達了。  

祭奠:常氏家族族內祭奠活動很多。如春節、元宵、端陽、中秋、初二、清明、十月十五、十月初一、族中婚、喪、嫁、娶、生子等等但這些祭奠都不用獻閣,只有家族的大祭,才會使用,大祭每三十年舉行一次,一般是在清明節,不管族中子弟遠在何處也必須返回。那時獻閣內擺上長長的供桌,供菜是有名的八八席。即:八素拼、八葷拼、八果蔬、八麵點、八熱炒、八扣碗、八海珍、八全牲,實際上就是晉中式的滿漢全席。  

    常家以儒商自居,禮儀自然要效彷古訓,當活動之初先要灑掃亭,布置一新,將大鼎置於閣前,全體人員淨面、整裝。經主祭人公布開始,隨扣即奏響古樂宣讀祭文、頌詞、然後論輩份,分門戶,按年出有序排列,共向大殿中諸位先人行三跪九叩之禮。此後再輪流上香、燒祭。祭奠分兩天,第一天為男丁,第二天為女丁,場面是一樣隆重。據說自祠堂建成後,這種活動只進行過兩次,一次為1893年,一次是1923年,此後因種種原因而停止。(文摘自網絡)


熱烈祝賀常姓家族公眾平臺成功上線


徵   稿   內   容


新聞資訊   家族文化

常氏藝苑   常家故事

企業風採   產品展示

傳播家族文化讓我們一起努力,歡迎各位宗親積極投稿,

投稿郵箱:2084767609@qq.com

聯繫電話:15138760666(常偉傑)

 

相關焦點

  • 千裡祭祖:東北常氏族親代表前往山西常家莊園,感言感動眾族親
    2018年4月5日上午10時,莊嚴肅穆的祭祖大典在常家莊園祠堂舉行。當地各堂族人及來自全國各地的常氏宗親,在禮樂聲中井然有序地進入祠堂。東北宗親這次山西常家莊園祭祖,意義之重大!體現了"天下常氏是一家"!的濃厚親情!常家莊園 宏偉建築見證了我們老祖宗的勤勞與智慧!我們的先人常萬達 南下武夷,北到大漠。開拓了福建武夷山到俄羅斯的萬裡茶道!開啟了中俄貿易和商業文化交流的先河。被後人尊崇為 "萬裡茶道第一人" 為我們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物質文化和精神遺產。經營的時間之長,規模之大。走進 常家莊園 那一刻 我為姓常而驕傲!!!
  • 重走晉商萬裡茶路|榆次站:常家莊園聽茶路傳奇,千年老城尋晉商盛景
    莊園外,高大的堡牆在初冬暖陽下巍然聳立,昭示整個莊園曾經的繁盛。據傳,清朝同治年間,由於北方燕軍起義,戰火一度蔓延到山西,當時晉中一些豪紳富賈紛紛修建寨牆以求自保。當時,常家也修建了環繞莊園的堡牆。如今,曾經的八個堡門多已被毀,僅有一座位於東北方向的堡門被保留下來。
  • 【三月賞杏】探山西雲丘山奇幻冰洞、晉商傳奇常家莊園、佛教聖地五臺山!
    常家莊園是常氏家族智慧、文化和財富的集大成者正在受到舉世矚目常家莊園以其「十最」聞名遐邇:中國最大的民間祠堂、最大的家族書院、最大的北派私家園林、最典型的漢紋錦彩繪;晉商民居中最大的佔地和建築面積、最大的民間影壁、最敞闊大氣的宅院建築、最大的家庭繡樓、為數最豐富的私家藏帖和書畫珍品、
  • 山西太原、佛教聖地五臺山、大同雲岡石窟、平遙古城、常家莊園五日遊
    山西太原、佛教聖地五臺山一次玩轉山西三大世界文化遺產,佛教聖地五臺山祈福,漫遊北方「陽朔」平遙古城,晉商大院常家莊園,北魏古都大同雲岡石窟,讓您不虛此行.行程簡表第一天:各地-太原【餐】:自理    【宿】:太原第二天:太原-五臺山:菩薩頂、顯通寺【行】:汽車   【餐】:早中晚   【宿】:五臺山第三天:五臺山-大同:五爺廟、雲岡石窟【行】:汽車   【餐】:早中晚   【宿】:大同第四天:大同-太原-平遙:常家莊園【行】:汽車
  • 「喬家一個院,常家二條街」,200年盛而不衰,山西榆次常家
    電視劇《喬家大院》中,喬致庸開箱驗票時,老票號的老闆廣盛源一直在阻撓,廣盛源的老闆派人把50個「介休常家」的銀西瓜送給喬家,雖然這部《介休常家》是編劇杜撰的,但山西真的有常家。在清朝,中俄貿易是中國對外貿易的主要組成部分,中國出口的茶葉佔出口產品的94%,道光二十三年,中國出口茶葉12萬箱,價值1240萬盧布,約有白銀500萬兩,在這場貿易中晉商作為主要力量幾乎壟斷了市場,晉商中,榆次常家也是主力。中國有這麼多富商,山西晉商的出資人更多,常家怎麼能逃脫呢?持續了200年嗎?
  • 常家是中國相聲界的豪門 但常家祖上並不姓常 常貴田說他曾祖姓趙
    常家並不富裕,可老太太心地善良,心疼這兩個流落街頭的孩子,就把她們領回了家。從此,這姐妹倆就在常家住下了。老太太認大的為閨女,認小的為孫女。大的就是常俊亭,小的取名叫做常寶珍。那時,常連安常年在張家口撂地演出。常俊亭不願吃閒飯,學會唱太平歌詞和蕩調。蕩調是一種專門由女藝人演唱、載歌載舞的群唱曲調,有點像花鼓小戲。常寶珍稍大一點後,也成為常家戲班子裡的一員。
  • 臨汾解放路花果街口的這個「常家大院」拆了!
    剛剛,臨汾市堯都區解放路花果街口的「常家大院」拆了,準確的說這個位置位於解放路54號。事實上關於這幢建築的歸屬問題有著很多紛爭,網上可查,不做例證。常家這幢建築,相關職能部門多次進行了查處,多年來,拆除之聲不絕於耳。看看下面之前的動作:解放西路54號,未辦理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擅自動工建設房屋建築物的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第四十條的規定。
  • 你聽過封陽莊園?瀟賀古道旁的古建築群
    在賀州的老封陽縣地區,也就是今天的八步區信都片區,有一種稱為莊園的民居。莊園的中軸線上建著祠堂。整個家族的人都在這個祠堂上供奉先祖,敬拜尊長。祠堂的兩側是子房,住著家族中的各個私戶。如果人口增多了,再在子房的外側建子房,以增加新的住戶。同時在老子房與新子房之間建一條走廊。
  • 老家祠堂的拴馬樁
    AUTUMN老家祠堂門口的八個栓馬樁,永遠是我兒時抹不去的記憶,它承載了太多太多我兒時的回憶。我的兒童時代,都是在老家度過的。那時的栓馬樁,要比現在高得多,因兒時的祠堂門口,乃至村道,都還是古時沿用下來的河卵石鑲嵌的古道,印象最新的,那時在家的大人,吃過飯洗過澡後,都習慣穿上一雙木板鞋(大多是用柚子樹砍成),去串串門,或是到祠堂外面的坪坪站下,三五成群的刮聊天,那木板鞋走在河卵石鑲嵌的古道上,硬木跟卵石的摩擦,發出清脆的「滴答、滴答」的響聲,老遠都能聽到
  • 馬三立侯寶林都被他家「欺負」,常家與馬氏侯氏的「世家」恩怨
    比起侯、馬兩家的人丁稀少,常家可謂枝繁葉茂,從事相聲這一行的人非常之多,成名之人也比侯馬兩家加起來都多。在常氏相聲體系中,小蘑菇無疑是常氏家族乃至同一時代相聲藝人中最高光的一位。原本就是相聲界罕有的奇才,又得遇趙佩茹輔佐幫襯,使得常寶堃剛出師不久即大紅大紫,名滿京津兩地。
  • 全國劉氏祠堂大合集!
    ,同宗的四先五吉人口眾多,本祠堂可值得譽為湖南劉氏總祠。湖南懷化漵浦縣劉氏宗祠,譽為全國姓氏祠堂最華麗之一,[圖一]祠堂全景,[圖二]慶典時的牌坊,[圖三]平時牌坊,[圖四]祠堂大門的夜景。山東棗莊滕州蘇疃騰棗劉氏宗祠,現在努力建修中,主持建修本祠堂的會長宗親一樣全國宗親參加本祠堂竣工開光典禮,敬請全國宗親關注,本祠堂位置與漢太祖高皇帝故居很近,一切都有正規的漢家風韻
  • 山東慶雲常家鎮探索殘疾貧困群體集中照護新模式
    據悉,在常家鎮的貧困戶中,因病、因殘等致貧現象突出,老弱病殘群體數量大,自我「造血」能力有限,社會兜底任務繁重。為此常家鎮緊扣脫貧目標,結合他們的屬性特點,在最大限度發揮養老院集中照護能力的基礎上,重點對「三無」殘疾人和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員進行集中託養,確保這類人員在生活、住宿、醫療等方面得到保障。
  • 中國現存唯一城堡莊園:魯北首富10萬白銀建成,位列中國三大莊園
    在中國有許多規模宏大的莊園,其中位於山東省惠民縣魏集鎮的魏氏莊園是中國現存唯一的城堡式莊園,與煙臺的牟氏莊園、四川大禹的劉文彩地主莊園,並稱為中國三大莊園。魏氏莊園是一組獨具特色的城堡式民居建築群,是中國古代北方民居建築的傑出代表,199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且是國家AAA級旅遊景區。魏氏莊園,以其顯著的軍事建築特點聞名遠近內外。魏氏莊園佔地40餘畝,平面布局呈「工」字,由住宅、花園、池塘、祠堂、廣場五個部分組成。
  • 祠堂與大祠堂有何區別?
    家廟就是祠堂,但又不等同於祠堂,祠堂祀祖,家廟祀神。我們如果在中國南部到單姓的宗族村落中調查,往往可以看到,有的村落中有許多供奉祖先牌位的祠堂。從建築物的表象看,它們大大小小,並不一致,有的富麗堂皇,有的簡陋。對外人來說,雖有這些建築物表象上的差別,但都可以統稱為祠堂或家廟、祖厝。但對本地人而言,這些統稱為祠堂或家廟、祖厝的建築物,則是有區別的。
  • 冬日踏訪康百萬莊園
    在嵩山、邙嶺、黃河、洛河交匯處,坐落著一處氣勢恢宏、錯落有致的大型明清建築群——鞏義康百萬莊園,主人是豫商巨賈康氏家族,縱跨明清兩代及民國時期,輝煌400餘年。走近高大如城門的康百萬莊園大門,門額上題寫著「康百萬莊園」五個大字,由著名古建專家羅哲文題寫。
  • 青島嶗山:常家社區與王哥莊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雙報到」活動
    9月8日上午,青島嶗山王哥莊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舉辦醫院開放日暨「居民體驗日」活動,常家社區作為王哥莊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雙報到」共建單位,與其他社區居民共同參加活動。  魯網9月8日訊(記者 宿榮蓉)9月8日上午,青島嶗山王哥莊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舉辦醫院開放日暨「居民體驗日」活動,常家社區作為王哥莊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雙報到」共建單位,與其他社區居民共同參加活動。
  • 拜謁湯陰嶽飛廟,安陽印象帶你重溫那段金戈鐵馬的歲月
    為了紀念他的不朽功績故鄉人民在明代景泰元年1450年在湯陰城內修建了嶽飛廟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嶽飛祠堂何處尋>慷慨激昂,道出心中的滿腔熱血嶽飛的盡忠報國精神延續在一座座廟宇裡也深刻在中華民族的基因中中原銀行信用卡——安陽印象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