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前進||家鄉美食——濰坊槓子頭火燒

2021-02-07 新時代文學社

前  進

我的老家濰坊市位於山東半島中部,古稱「濰州」、「濰縣」,又名「鳶都」,作為風箏之鄉聞名世界,每年的國際風箏節吸引著無數國內外遊客。除了風箏,濰坊特色美食也同樣吸引眼球,讓人嘖嘖稱讚。且不說濰坊三大名吃的肉火燒、雞鴨和樂和朝天鍋,單說濰坊小眾傳統食品中的槓子頭火燒,就給人一見喜愛之感。在濰坊的火燒界裡,有十數種面火燒:瓤子火燒、槓子頭火燒、芝麻火燒、簸箕火燒、麵包火燒、扈家火燒等。面火燒的口味各有特色,雖不含餡,卻也是獨具特色,口齒留香。如果非要按照火燒的外皮軟硬程度來分的話,似乎可以分為外皮鬆軟的火燒和外皮硬梆的火燒。

芝麻火燒外皮鬆軟,吃起來不費勁。外皮鬆脆,瓤子筋道也是芝麻火燒的特點。用手輕輕掰開剛烤好的芝麻火燒,再把鹹菜夾在裡面,或者把豬頭肉夾進去,簡直就是一個美,一個地道。

還有一種面火燒,外皮並不是鬆軟的,摸上去硬邦邦的,一口咬下去,卻是富有彈性的筋道,有嚼頭,這種硬面火燒叫槓子頭火燒。它像濰坊人的性格一樣,看著硬憨,卻是實在。對飯量大的人來說,吃這種硬面火燒,最抗餓了。它們有的在上面刻著「香」字和一些八卦圖案,有的形狀如農村那種簸箕,還有的帶五個角,中間微凸,有一個小眼,形狀與那種常見的圓形扁平面火燒很是不同。我回老家見到多是商家把自己的品牌或者聯繫方式印在火燒上,對於小本經營的店家來說,這也是極好的營銷手段。

北魏時期,濰坊籍農學家、美食評論家賈思勰,他在《齊民要術》中把山東的燒餅寫得十分詳細,將其分為酵法、白餅法、燒餅法、髓餅法,以及饊子、環餅、截餅等,所謂燒餅法就是現在所用的方法。《資治通鑑》文中記載東漢人趙歧流落北海(即濰坊)以賣餅為生。這是有記載以來較早記載經營燒餅的文字。可見那時山東的燒餅已經作為商品流通於民間。歷史上濰坊農民有利用農閒時節來做燒餅賣的習俗,也就是今天的硬面火燒,人們以此增加一點微薄的收入。他們用木槓子來軋面,面是死面的,把面和得非常硬,火燒為圓形,周圍厚中間薄,一面凸,一面凹,每個半斤重。成型後,細火烙、烤、燒等辦法制熟。

槓子頭火燒能夠長時間存放不變質,與它製作加工時和面和烘烤工藝密切相關。面越硬,火燒烘烤得越透,它的質量就越好,存放時間也越長。因此,製作「槓子頭」(俗稱打火燒)是個力氣活,離不了青壯年棒小夥子。用一隻特大號粗瓷面盆一次和出重四五十斤的硬麵團。一個壯漢在一張兩米多長的面板上用一條胳膊粗、長度與面板差不多的棗木棒(俗稱「槓子」)兩手用力不斷來回碾壓翻動,直到硬麵團成為質地均勻的麵餅。這就是槓子頭火燒名稱的來歷。把均勻厚實的麵餅揉成長條,手扯或刀切出一個個小麵團,重量必須達到半市斤,用市枰準確稱好,毫不含糊。小麵團做成四周厚,中間薄而凸的圓形,放入火燒爐中烤熟,散發出陣陣麥香味的槓子頭火燒就陸續出爐了。濰縣的小孩滿月剪頭時,有買火燒,撒銅錢的習俗;寓意孩子長大後「頭皮硬,運氣好」。關於槓子頭火燒發源地在濰坊民間有兩種說法,並且這兩種說法都各自有史料依據。現在真說不準哪家最正宗了,或許兩家殊途同歸,都達到了槓子頭火燒的至高境界。第一種說法:流飯橋槓子頭。槓子頭火燒上印有「流飯橋」三個字。流飯橋是什麼意思?一打聽,原來一直以來流飯橋村的槓子頭火燒最有名,所以會打上「流飯橋」的字樣。流飯橋村,屬於濰坊市濰城區於河街道,在濰坊市西北方向,大於河西岸。流飯橋村,在古代屬於交通重鎮,坐落在膠東去往京城的官道上,交通便利,很多人聚集在此,商業繁榮。當時,周邊很多村民將自家打的火燒挑到流飯橋村賣,由於槓子頭火燒質地硬,容易保存,甚至放置幾個月都不會壞,很多去往京城的人便會買上一袋子,邊走邊吃。也因此,將流飯橋的槓子頭火燒名聲傳了出去。算起來,槓子頭火燒,至少也有幾百年的歷史了。在流飯橋的村碑和《濰城區地名志·流飯橋村》詞條中都有一句話叫做:「槓子頭火燒系當地名產」。尤其是如今流飯橋槓子頭火燒成了市區一道金色的招牌。也有人說:流飯橋並非歷史上槓子頭火燒的生產製作基地。從流飯橋往西二裡,有一個村子,叫做都家村,這個村子有人自製一種鄉火燒,面和得繃硬,用槓子壓在木頭刻的模子裡,用炭火烘烤,剛出來的火燒皮硬且酥,裡面的白面越嚼越香,深受當地人的喜歡。但是因為都家村當時地處偏僻,交通不便,雖是「好酒」,無奈巷子太深——別人不願到偏遠的地方購買。流飯橋村本就繁華,不但是官道兩邊有較多店鋪,而且又是逢四排九的集市,商旅不絕,所以都家村裡打出來的槓子頭就乾脆抬到流飯橋集上來賣,這樣流飯橋就成了槓子頭火燒的集散地或物流中心。時間久了,到此購買的外地人就誤以為流飯橋是濰坊槓子頭火燒的發源地,實際上是「流飯橋的火燒都家打」。至今上年紀的老人還仍然念叨「流飯橋火燒都家打」這句話。對於食客們來說,不管它產自流飯橋還是都家村,好吃就行,好吃才是硬道理。第二種說法:壽光槓子頭,又叫籤子饃,俗稱小山東鍋餅,是一種起源於壽光市(縣級市)王高地區的傳統麵食。這是一種白面火燒,尺寸比巴掌稍大,外面都有一層金黃色的脆皮。其特點是面硬、烤烙熟透而無糊斑,吃起來脆口,越嚼越香。做火燒的面很硬,手揉不動,需用木槓翻壓,故名。其形圓、個頭大,每個約250克,邊厚裡薄,中間隆起。因為面硬用火烤而成,含水分很少,既可現吃,又便於攜帶,適合旅途食用。古時,用麻繩串成串,掛在鞍邊、車旁,食之方便。清代民國時期筵宴廣用此麵食,民國年間,王高村麵食師傅王鳳民曾於濟南府開設飯店製作籤子饃,食客旅人讚不絕口,壽光境內亦有「王高饃饃,衙前餅」的頌語,近代地方戲中濰縣小販亦有「壽光走一走,捎倆槓子頭」的唱詞,可見其受歡迎程度。今天在壽光,及其周邊地區的集市街頭都能買到這種食物,但是今天的槓子頭火燒是改良後符合現代人口味的食品,較之傳統槓子頭火燒質地要軟一些,少了柴火烘烤的香味,含水量也增大了。

槓子頭火燒,之所以在火燒界的有主打地位,靠的是它的獨特魅力,靠的是它的特殊製作工藝,似乎製作它的過程也是一種滿足。小時候,我見過母親加工製作過類似槓子頭的火燒。因家裡沒有專門烤制火燒的大爐子,母親就把一個漏水的瓷臉盆剪掉底後套在取暖的碳爐上,然後把擀制好的面火燒均勻的貼在臉盆的內壁周圍,其做法類似於膠東這邊用大鍋糊玉米餅子。那時大人常說吃這種烤制的麵食養胃,對於孩提的我們來說,養不養胃不重要,重要的是在那個零食匱乏的年代,它充當了零食,吃起槓子頭火燒來有種吃「鍋巴」的快樂感。關於槓子火燒的吃法有很多種:涼吃越嚼越香;熱吃也別有風味。用菜、肉去燴,柔韌不散,非常有味。烤魚和槓子頭火燒,豆腐腦和槓子頭火燒……在這個美食變化瘋狂的時代裡,槓子頭用高冷的外表告訴所有人,只有熱情與冷酷才是永恆的正義。然而最講究的吃法是,槓子頭火燒切成塊,掛上雞蛋和麵粉,放入油中炸一下再燴,外軟內硬,這一刻才是它的最終狀態。知兒莫若母。每次探親返回時,母親總是讓我多帶點槓子頭火燒,留著慢慢吃。手掌大、掌心厚的槓子頭火燒承載著家鄉的記憶。它不僅好吃,而且價格便宜,在安丘市(縣級市)西關街有一家店用土爐烤制的槓子頭火燒一個只需要五角錢,而且店家是多買多送,買十個送一個。去年有一次回家,我一下子買了60個,人家又送了6個。幾乎每次探家回來,我都要帶槓子頭火燒。給親戚朋友送點,自己留點,與大家一起分享家鄉的味道。現在做的面火燒,大多都是用機器和面,不再用手工和面,電爐取代了土爐,雖然在配料上精益求精,在工藝上也是下足了功夫,機器和電爐更是大大提高了效率,但口感就是差了那麼一點。

今天槓子頭仍然是一種熱銷的大眾化食品。槓子頭,已經遠遠超出了它的實際內涵,形成了一種地域文化的精神,即代表山東人、濰坊人的性格——直來直去,性情直爽,敢做敢為,不怕困難等一系列好傳統,人們統稱為「槓子頭」精神。如果你也想體驗一把什麼是「槓子頭」精神,我可以送你幾個嘗一嘗。


張前進,一名普普通通的80後,出生在昌濰平原上的一個小縣城—安丘,曾有過十幾年的軍旅生涯,興趣愛好廣泛,工作之餘寫點小心得,自娛自樂,聊以生活。

1.來稿請勿一稿多投,因為騰訊有嚴格的原創保護,後臺會自動過濾,費時編輯後將導致無法推送,勿僥倖、請自尊。

2.嚴禁把發到朋友圈和交流群的稿子私發編輯或郵箱,閱讀量低於100者,將控制後續來稿。

3.來稿內容含作者簡介要300字以上方可加注原創,不加注原創無法添加到個人專輯。

4.本公眾號已經與360個人圖書館同步,360doc個人作品所得打賞全部歸作者本人個人所有。

5.如果出現內容錯行,為手機使用者字號設置問題,與編輯無關。了解更多平臺內幕,敬請點擊下方「溫馨提示」標題查看詳情——


相關焦點

  • 【吃遍壽光】之槓子頭火燒
    槓子頭,又叫籤子饃,俗稱「山東小鍋餅」,起源於東漢,即今日的壽光王高地區,是一種硬面火燒,用硬面製作,邊緣微高起,底稍平,有籤孔,烤烙熟透無糊斑
  • 正宗濰坊三鮮酥皮肉火燒!絕密配方,詳細步驟!
    關於濰坊肉火燒濰坊肉火燒是山東濰坊的漢族名小吃,本地人都叫老濰縣肉火燒,主要以城隍廟肉火燒最為出名。它在濰坊人的生活具有難以動搖的位置,現如今的濰坊人,哪個不是吃著肉火燒長大的,清晨、中午,哪家的火燒鋪子前不是排著長長的隊伍。其實濰坊的火燒品種很多,單是面火燒就有砍火燒、簸箕火燒、梭火燒等多種,較為出名的有濰坊肉火燒、槓子頭火燒、脂烙酥火燒。
  • 在山東早飯好吃莫過於火燒
    賣家除了賣肉火燒,還賣素火燒,有茄子、土豆、芹菜、豆腐、小豆腐等素餡,做工一樣,只是餡子不同。濰縣除了肉火燒,濰縣槓子頭火燒也是很有名的。槓子頭火燒水分少,能長時間保存,是以前出遠門時帶的食品。槓子頭火燒堅硬,咬一口要使出吃奶的勁兒,牙口不好的吃不了。
  • 萊州沙河槓子頭夥食!乾隆最愛的麵食之一
    感謝網友「古二代1990」發來的《萊州沙河槓子頭火燒與乾隆》的故事。
  • 盜汗雞,熗鍋魚,槓子面,羊肉粉,刷把頭,獅子頭,雞肉湯圓,手撕筒骨...地方特色風味美食10道
    興義是羊肉粉之鄉,在傳統的羊肉粉、槓子面、刷把頭、雞肉湯圓四大興義名小吃中,羊肉粉率先轉型升級,而董氏粽粑、禾生粑粑坊、媛媛糕粑稀飯等米食均是值得品味的小吃。這裡正著力打造為休閒旅遊聖地,由此帶動了當地餐飲業迅猛地發展和眾多美食菜品的推出。
  • 遙想當年濰坊高三生的美食「元氣彈」
    依稀記得,第一次大壯給我帶的早餐,濰坊的特色小吃——肉火燒。啊~肉火燒才是濰坊早餐界的靈魂。那用土燒爐烤得焦脆的外皮,搭配濃濃的五花肉香,肉香中還夾雜著點點翠綠蔥花的,一口便讓人慾罷不能,兩口口齒留香,吃完了還讓人回味。
  • 沙河超火的燴火燒終於到萊州了!第一次吃就服了!
    萊州沙河的槓子頭遠近聞名,燴火燒更是不可缺少的一種美味!沙河超火的李家燴火燒終於在萊州開店了!這次想吃正宗的燴槓子頭火燒不用往沙河跑了!聽朋友介紹,說沙河李家燴火燒已經在萊州試營業了,迫不及待的來嘗嘗!
  • CCTV評選全國十大「最美家鄉味」!家鄉這種美食入選!
    節目一經推出大受好評,很多觀眾從節目中找到了家鄉味道,勾起了美好的家鄉回憶。為了宣傳各地獨具特色的美食文化,《品味中國》特別推出「最美家鄉味」評選活動。通過網絡投票,評出各地前5名的「最美家鄉味」;再由各地前5名進行全國大pK,爭奪《品味中國》第一季全國十大「最美家鄉味」!
  • 正宗濰坊酥皮肉火燒~堪稱完美
    濰坊肉火燒講究的是:外皮酥脆,內裡軟綿。每個小區樓下幾乎都有賣肉火燒的店鋪。在這裡什麼包子、油條、餛飩都的靠邊站,濰坊人的早餐大多以肉火燒為主。肉火燒一般是搭配鹹粘粥或者豆腐腦,一般鋪子裡賣的鹹粘粥是那種用麵粉和玉米粉熬成的粥,裡面有豆腐,花生米,在點綴幾片綠色的菠菜葉。
  • 【就在今天18:30】正宗濰坊味道將亮相央視!
    濰坊不僅有聞名世界的風箏製作技藝,這裡的美食也讓人留連忘返。今天18:30央視財經頻道《回家吃飯》將鎖定濰坊美食敬請小夥伴們火速圍觀今明兩天小二便在濰坊開啟美食之旅,探尋屬於這裡的獨特滋味。據說在濰坊早餐必備肉火燒,於是特地尋到了濰坊當地最好吃的肉火燒店,一到店門口就看到超多人排隊,可謂是熱火朝天!
  • 槓子頭,別閒著 文/張天生 誦/啟行
    「閒得慌」、「槓精」,「倆槓子頭」。夜深人靜,回到小屋。這屋裡擺放兩張小床,一張歲月的侵蝕下油漆已經斑駁脫落兩鬥連櫃桌,櫃桌角上是一摞結了蛛網的書。  卿子好奇,那一摞子書擱牆角多天,許是人家不要吧?一翻,竟然是高中課本和教材輔導資料。這是哪個閉門讀書留下的,是否「金榜題名」?隔壁有個務農高中生,書許是他留的吧?不得而知。
  • U飯|吃貨人眼中的山東美食地圖
    濰坊:槓子頭、肉火燒、朝天鍋、臨朐全羊宴、餄餎面。臨沂:糝湯、郯城挎包火燒、臨沂煎餅、八寶豆豉、莒南鍋餅。糝sá,是魯西南一帶的一種傳統名吃,以母雞大骨頭糯米等熬製成湯,打一個雞蛋在碗裡,用滾開的雞湯衝飲,味道極其鮮美,現為當地百姓的平常早點。據說它的名字還是大書法家王羲之取的,寓意米中人參。
  • 史上最全——濰坊各地的名吃,看看你的家鄉都有什麼
    炸五香肉作為濰坊的一種傳統美食,酥脆香是它的特色。近年,馬宋餅相繼被評為濰坊名吃,山東省名吃,中華名小吃。高崖炸雞濰坊昌樂南部高崖街(村名)一帶,民間吃雞有兩種與眾不同的烹飪方法,一是與白菜配伍的蒸雞;二是先炸後燉的燴雞。由於風味獨特,成為小有名氣的莊戶美食,流傳至今少說也有二三百年的歷史。
  • 山東濰坊的4種美食小吃,全部上榜「中華名小吃」你都吃過嗎?
    濰坊有哪些風味特色小吃呢?咱們一起來聊聊濰坊的特色小吃吧! 濰坊馬宋餅,這是多數濰坊人一日三餐離不開的麵食。它是用面擀的很薄的餅,通常有兩頁或者是三頁。馬宋餅便於攜帶、存放時間長、耐消化的特點。朝天鍋是濰坊的另一種有名的小吃。朝天鍋名字聽上去很有特點,其實就是餅卷豬頭肉。餅就是用的馬宋餅。朝天鍋肉肥而不膩,湯清淡而不渾濁,加以薄餅卷食,其味無窮。
  • 山東省濰坊市地區土特產美食介紹
    美食類型:地方菜美食推薦:昌樂縣高崖水庫庫區仙月湖風景區價格:30—40元元/份……[詳細] 老河口狗光魚  地理標誌產品  老河口狗光魚濰坊濱海經濟技術開發區漁業協會狗光魚,又叫沙光魚。沙逛魚又名推浪魚,沙光魚、地龍魚、天浪魚、光魚,學名矛尾刺蝦虎魚(Acanthogobius hasta)。沙光魚嘴大貪食,小魚、小蝦、沙蠶之類,凡能吞下的東西都吃。
  • 濰坊孟慶才:濰坊昌榮置業有限公司
    ——締造精品 演繹傳奇  靚麗的濰坊,龍的故鄉,國際風箏都,一個創造建設奇蹟的地方。濰坊昌榮置業有限公司共享城市脈動,與濰坊一路走過,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  無論是亨泰大廈樓盤、昌榮大廈樓盤,還是港灣大酒店、齊魯美食文化園,榮昌置業對所有開發項目力求在每個環節上樹立精品意識,營造優美、舒適、安全、文明的居住環境,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住房需求,改善城市居民的生存質量。  奇蹟的創造,不是憑空而起。不管市場如何變化,為打造濰坊精品工程,昌榮人一直在努力。
  • 「濰坊夜經濟美食地圖」本地特色菜板塊出爐
    身在濰坊,哪些是不得不光顧的特色菜館?經過前期調研、考察、市民推薦,「濰坊夜經濟美食地圖」本地特色菜板塊的10家優質商家出爐,分別是:鳶飛大酒店濰坊菜館、舜華菜館、得意居老館子、老城根、煎餅卷大蔥、晨明時令海鮮、上席·鳶之味、宴遇、傳弘·濰坊耍兒、上河小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