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基米德如何發現浮力定律——醞釀效應在生活中的應用

2020-12-17 迷霧教育

「醞釀效應」大家可能聽得不多,但是古詩中的一句話肯定驚豔過大家,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醞釀效應表達的就是這個意思,在生活中我們遇到一時無法攻克的難題,束手無策,不知如何下手,當我們停下來一陣子,完全拋開這個問題,無意間靈光一閃,解決辦法閃現在腦海中,問題迎刃而解。

我們來看看阿基米德是如何發現浮力定律的。

相傳敘拉古赫農王讓工匠替他做了一頂純金的王冠,做好後,國王疑心工匠在金冠中摻了假,但這頂金冠確與當初交給金匠的純金一樣重,到底工匠有沒有搗鬼呢?既想檢驗真假,又不能破壞王冠,這個問題不僅難倒了國王,也使諸大臣們面面相覷。

國王請阿基米德來檢驗,最初,阿基米德也是冥思苦想而不得要領。一天,他去澡堂洗澡,當他坐進澡盆裡時,看到水往外溢,同時感到身體被輕輕拖起。他突然悟到可以用測定固體在水中排水量的辦法,來確定金冠的比重。他興奮地跳出澡盆,連衣服都顧不得跑了出去,大聲喊著「尤裡卡!尤裡卡!」。(Eureka,意思是「我知道了」)。

阿基米德這種把難題放在一邊,放上一段時間,才能得到滿意答案的現象,心理學家稱之為「醞釀效應」。

心理學家認為,在醞釀過程中,人的潛意識還在繼續工作,這時我們可能意識不到。潛意識把信息整合,層層推理,當人們休息放鬆時,大腦忘記了之前的緊張狀態,也拋開了之前的思維固化,考慮不周等各種情況,具有了創造性的思維狀態。

因此,在以後的工作生活中,大家對遇到的難題大可不必憂心忡忡,不妨先把它放在一邊,喝喝茶,散散步,或許解決辦法會自動閃現在你的腦海。

相關焦點

  • 杜明駿:阿基米德
    在古希臘有一個著名的人,他就是——阿基米德。阿基米德是一位物理學家,還享有力學之父的美譽。關於阿基米德,這裡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呢。    相傳古希臘有一位國王,他用一塊金子讓工匠為自己打造了一個王冠,但他懷疑皇冠被摻了假,但又無法證明。於是,他便請來了阿基米德,讓阿基米德去證明。阿基米德也是百思不得其解。
  • 虹吸現象的應用:阿基米德螺旋泵
    我們通過觀察不難發現,它們都具有像螺螄殼紋理的曲線型,它們都是簡單機械斜坡的變形,它們看起來都好像都纏繞在圓柱或者圓錐上的斜坡。那麼是誰最早發現的螺旋呢?我們不得不介紹一位偉大的科學家-阿基米德,大家聽過有關於他最多的故事應該就是給國王測皇冠密度的實驗,但是關於他,其實還有很多的介紹呢!大家還知道哪些有關於他的故事呢?
  • 物理不講牛頓第三定律,力學怎麼學?還用學浮力嗎?
    2020年5月9日,教育部印發了義務教育六科超標超前培訓負面清單(試行),針對物理學科負面清單「典型問題」中,明確指出「牛頓第三定律」和「非同一直線上力的平衡」屬於超標超前內容(下圖劃線部分),言外之意是牛頓第三定律有關相互作用力總是相等的結論學生不用知道
  • 三個生活中常見的心理學效應,你有遇到過嗎?
    在生活中,我們總是會遇到各種問題,也遇到各種有趣的事情。有些事情不斷重複,即使複雜難解,但是其本質,依然可以總結出神奇的心理效應醞釀效應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阿基米德,我們只知道他發現了浮力原理。但是他發現原理的過程,卻是非常有意思。他是先通過常識去試,然後思維進入一種死胡同。
  • 吳國盛 阿基米德的故事
    希臘化時期,古典希臘人那種純粹、理想、自由的演繹科學與東方人注重實利、應用的計算型科學進行了卓有成效的融合,實際上為近代科學――既重數學、演繹又重操作、效益――樹立了榜樣,阿基米德是希臘化科學的傑出代表。他的傳奇故事很多,而且每一個故事都從一個側面展露了希臘化科學的風採。
  • 生活中的趣味物理第四彈——餃子煮熟了為什麼會浮起來?
    就是在煮餃子這一看似再平常不過的小事中,卻蘊藏著豐富的物理知識。想一想:(一個物體在水中所受的浮力和它的排水量有什麼關係?物體浮或沉除了浮力,還和哪一因素有關?)餃子在製作過程中,內部含有微量空氣和二氧化碳。當剛投入水中時,由於餃子的密度比水大,浮力小於重量,就沉入鍋底。
  • 「經典習題周周練」第十章 浮力第3節 物體的浮沉條件及應用
    答案:把橡皮泥捏成船形或碗形;0.2點評:人類在很早的時候就已經掌握了用「空心」的辦法來增大可以利用的浮力,不過當時的人可能還不知道什麼是阿基米德原理,他們可能是根據生活經驗,從實踐中獲得這種方法。那麼這就給了我們一個啟發:我們在獲取知識時不能總是一味從課本中獲得,有時還要多實踐,多觀察生活,我們的很多物理知識都是來源於實踐。
  • 阿基米德,一個把一生都獻給科學研究的世界偉人
    阿基米德,一個把一生都獻給科學研究的世界偉人古希臘物理學家、數學家阿基米德於公元前287年生於敘拉佔。父親是一位天文學家。在父親的影響下,他一生熱愛科學。實際上,他的一生幾乎是在連年戰爭中度過的。但戰事的紛擾,卻很少影響他的科學研究。
  • 初中物理「浮力」單元課程設計
    本章本著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原則,以分析生活現象歸納浮力概念、實驗探究得出浮力測量方法、解決實際問題拓展科學思維為體系進行知識探究,在教學實施中以學生的認知為根本,引領學生感受、探究浮力。過程與方法浮力這一章主要以實驗探究的方法得出浮力的概念、大小,並將浮力知識運用到生活中解決實際問題。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提取生活現象進行分析,認識到科技的重要性、生活的趣味性,從而更加熱愛科學、熱愛生活。
  • 生活中你不得不知道的心理學定律和效應!
    酸葡萄效應因為自己真正的需求無法得到滿足產生挫折感時,為了解除內心不安,會編造一些「理由」自我安慰,以消除緊張,減輕壓力,使自己從不滿、不安等消極心理狀態中解脫出來,保護自己免受傷害。根據星座對人的描述就是這樣,每個星座只是描繪了人類複雜內心的一部分,並且十分模糊,絕大部分人會覺得「好準啊」,是因為人是多面的,覺得被戳中也很正常,其實這些東西放在誰身上都適用,認清這個效應,可以避開很多套路。
  • 阿基米德科學展,4D冒險電影,國慶節遛娃,收好這份鄭州科技館遊玩攻略
    【看點一】走近阿基米德科學展「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起整個地球」,2300年前的古希臘科學家阿基米德的這句名言家喻戶曉。中秋、國慶雙節將至,鄭州科技館為觀眾帶來了「走近阿基米德科學展」。展覽以科學傳承為主線,從知識科普的角度,為觀眾展示阿基米德、達文西、伽利略的偉大科技成就。
  • 第一輪 課標點點清 課時九 壓強和浮力(課標要求及考點解析)
    本知識點考查的關鍵:生活中改變壓強實例的應用。①特點:連通器中液體不流動時,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總是相同的。②應用:水壺、鍋爐水位計、船閘等。本知識點考查的關鍵:連通器在生活中的應用。真題5 (湖南省株州市)如圖所示,是某棟房子供水的水路示意圖,放水時水龍頭與水塔構成了一個________。
  • 阿基米德的天才——他憑什麼被評為最偉大的數學家?
    有些人考慮到這些巨人所生活的時代中數學和物理科學相對落後,並根據他們所處的時代背景來評價他們的成就,他們會把阿基米德放在第一位。——貝爾圖1:義大利巴洛克畫家多梅尼科·費迪創作的阿基米德。阿基米德是誰?
  • 物理高考考點:汽缸模型,熱氣球浮力模型
    分析: 一、考查了浮力的概念,根據阿基米德原理,物體所有浮力等於他所排開的液體所受的重力,這適用於計算物體放在液體中所受的浮力。在氣體中也適用,所以需要算出空氣在Tb時的密度,再用F浮=ρgv排,計算即可。
  • 那些以動物命名的效應與定律
    作者/沈子友生活在現實社會和大自然中,周圍的事物紛繁複雜,千變萬化。通常是由某種人或動物的行為或作用,往往會引起其他人或事物產生相應的因果反映或連鎖反映,從而形成一種特定的現象或規律。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效應、定律、法則,它們中與人有關的往往被冠以人名,與動物有關的則冠以動物名。
  • 籃球在空氣中受到的浮力可能比你想像的要大得多!
    然而,你忽視了一個力,浮力!對,就是空氣對籃球的浮力。籃球被空氣包圍,空氣離地面越近,大氣壓也就越大。這意味著籃球底部的氣壓比上方的氣壓對籃球作用力更強。細微的氣壓差別向籃球提供了向上的浮力。那麼,空氣對籃球的浮力有多大呢?我們來計算一下。
  • 初中物理10.3「浮力的應用」知識梳理01:浮沉條件
    知識預覽物體在液體中的五種情況如圖,當我們把物體浸沒在液體中,他可能是上浮的,比如木塊;最終木塊會漂浮在液體表面。又比如鐵塊,浸沒在液體中會下沉,最終沉底。當然還有一種特殊情況,就是浸沒在液體中任何位置,既不上浮、也不下沉,這種狀態我們叫做懸浮。
  • 八年級下冊物理筆記 第十章 第二節 阿基米德原理
    第2節 阿基米德原理一、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開液體所受重力的關係。結論1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於它排開的液體所受的重力。F浮表示物體浸入液體中受到的浮力,G排表示被排液體的重力。
  • 初中物理——10.1浮力
    浮力知識涉及範圍比較廣,應用性比較強。學生對浮力的已有知識中有些錯誤認識,如:認為沉在水底的物體不受浮力等。因此我們應以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現象為切入點,讓各種觀點交流碰撞,激發自己對浮力知識的興趣,再通過對有關浮力現象的分析,自然地進入浮力內容的研究與學習。
  • 受歡迎的《墨菲定律》,5句話讓你了解,生活中細節的重要性
    大家一定在生活中聽到過《墨菲定律》吧,雖然不一定都經歷過,但是,關於它的一些理論,也一定是聽說過的,所謂的墨菲定律,其實就是一種心理學的效應,他是有愛德華墨菲提出來的,愛德華墨菲,發現這一個定律的存在,是在朋友交談的時候隨口說了一句話,沒有想到,卻變成了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