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女生留學歐洲:我在街頭被人喊「病毒」

2020-12-23 騰訊網

口述:宋曉霽(德國/荷蘭留學生)

執筆:戚倚嘉(曾旅居荷蘭10年)

口述時間:4月2日

我來自湖北武漢,在德國和荷蘭留學生活了6年,學習社會學,現居德國。當疫情在武漢爆發的時候,我特別震驚,也特別揪心,因為自己的家鄉是武漢,家人朋友都在那裡。但除了關注疫情,關心親友,我在歐洲也無能為力。幸好,國內的疫情在強力控制下逐漸緩和,到如今連武漢也快要全面解封了。但沒想到如今歐洲卻被疫情攻破,當然,綜合考慮,我還是選擇留在歐洲,既避免轉運過程中的風險,也儘量不回國增加負擔了。

往日周末滿滿當當的阿姆斯特丹地鐵,如今幾乎全空。

當場懟回去會讓歧視者措手不及

疫情爆發後我在一些媒體上看到過海外華人遭受歧視的報導,可沒想到歧視竟也發生在自己的身上。自疫情爆發以來,我總共遭遇過五次歧視性的言語攻擊,分別發生在德國城市埃森(3次),德國杜塞道夫(1次)和荷蘭阿姆斯特丹(1次)。

在德國遭受的歧視地點均發生在市中心,每次都是路人走過我身旁時用德語對我說「新冠病毒」這個詞,或者是直接說「病毒來了」。在歐洲生活過的華人或多或少都會碰到過一些當地人看到亞洲面孔時臉上帶著一種挑釁式的笑容大喊「Nihao」或「Konichiwa」的行為(這並不一定是友好的表達,相反,大部分情況下是歐洲人在表達對亞洲人的刻板印象)。

其實之前我也碰到過類似的事情,早已習慣,但現在「新冠病毒」這個詞就仿佛是新的「Nihao」,也成為了當地人對我們中國人的一種刻板印象。而亞洲人往往都比較溫和內斂,遇到不公大都會選擇忍氣吞聲。但在歐洲生活了那麼多年,我深刻地明白髮聲的重要性,所以當我遇到這些對我喊「新冠病毒」的人,我都會當場懟回去。這往往會讓那些歧視者措手不及。

不戴口罩仍然沒避開歧視

更讓我震驚的是,我在荷蘭阿姆斯特丹的超市裡遭遇了一群跟我大概同齡的荷蘭人的歧視。之前在德國遇到的都是青少年,這一次那兩個荷蘭女孩以為我完全聽不懂荷蘭語也看不到她們,在我背後說著關於新冠病毒的話,並且對著我做出了嫌棄、退讓的動作。我當時一下子沒反應過來,當場愣住,因為在我心中荷蘭是個十分開放、自由與包容的國家,首都阿姆斯特丹尤其國際化,沒想到竟然也會發生這種事情。餘光看到了一切的我,沒來得及回擊,但當下給了她們一個兇狠的眼神表示憤怒,她們尷尬地立刻走掉了。

值得一提的是,這幾次受到言語攻擊時,我都沒有戴口罩。由於歐洲與亞洲口罩文化的差異,再加上當地政府和媒體的宣傳,歐洲人普遍認為只有生病的人才需要戴口罩,所以之前媒體報導中受歧視的華人往往是戴有口罩被當地人視為帶病者。我選擇不戴口罩,本以為入鄉隨俗就能相對安全,但沒想到新冠病毒直接升級成為了種族主義者堂而皇之欺凌的藉口。

德國沒朋友照應 所以到了荷蘭

疫情在歐洲蔓延後,德國的應對措施雖然不算強力,但還算有章法,再加上畢竟醫療資源雄厚,從目前的結果來看,控制還算是合理有效。與德國相比,荷蘭政府的應對就沒那麼積極,不過因為我在德國那邊的朋友很多已經不在當地,我怕自己一個人待著萬一出了什麼事情沒人照應,於是現在也來到了荷蘭,跟朋友在一起。

我現在的生活狀態就是:能不出門就儘量不出,超市也很少去。必需的食物和用品,基本靠外賣和網購,所有的生活都變為了線上。朋友和我每天8點都會準時看新聞,我們每天也都在討論疫情。隨著荷蘭疫情的發展,我們開始擔心德國會關閉對荷蘭的邊境,所以現在也在考慮要不要一起去德國待一段時間。

局外人的感覺從未如此強

其實剛聽到武漢封城的消息的時候我感覺特別不真實,似乎一下子進入了一個虛幻的時代。然後就在我身上發生了歧視事件,把我一下又拉回到了現實中。後來疫情也開始在歐洲蔓延,而且情況越來越糟。我身邊有很多朋友都陸續回國了,而且是在還能買到機票的時候,什麼行李都沒帶地立刻跑回了中國。但我是武漢人,回家不現實,只能在歐洲待著。我的學習和生活重心都在歐洲,我也擔心後面的籤證申請會受到影響,但目前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這個時候我才更深刻認識到,不同的留學生的心態是非常不一樣的。很多留學生,雖然人在歐洲,但生活的重心還放在中國。而我自己的生活狀態則比較搖擺不定,你的生活重心是要放在中國還是歐洲?這時候你就需要做出選擇。

然而,疫情中這些糟糕的經歷讓我意識到,作為一個亞洲人,無論你在這裡生活多久,有再多的本地朋友,其實都還是會覺得自己是個局外人。走在街上,本地人防備或輕蔑的眼神,那些付不起又買不到的昂貴機票,難以承擔的學業上的後果,對在武漢的家人夜夜失眠的擔憂,無法迴避的種族歧視,尤其是作為武漢人所能體驗到的隔閡,這一切都在提醒我,讓我感覺進退兩難。

(來源:南方都市報)

相關焦點

  • 武漢女生留學歐洲:我在街頭被人喊「病毒」|歐洲_社會|德國_社會|...
    口述:宋曉霽(德國/荷蘭留學生)執筆:戚倚嘉(曾旅居荷蘭10年)口述時間:4月2日我來自湖北武漢,在德國和荷蘭留學生活了6年,學習社會學,現居德國。當疫情在武漢爆發的時候,我特別震驚,也特別揪心,因為自己的家鄉是武漢,家人朋友都在那裡。但除了關注疫情,關心親友,我在歐洲也無能為力。
  • 原創|我支持武漢人大聲喊出來!
    這是靜之兄第1182篇原創,累計原創230萬字01這兩天,武漢人發起了一個活動:打開窗,唱國歌,唱紅歌,再齊聲大喊「武漢加油」。很多人在視頻中看到了這個活動,最初產生了兩種不同的觀點。因而,後來又發展出一種觀點:無論如何,就是武漢不對。這種觀點認為,新冠疫情就是武漢人作出來的,作到了「封城」,還不消停,又要出來作了。開什麼窗,唱什麼歌,這不又是禍及無辜麼?03然而,在這三種觀點之外,我卻有第四種觀點,我不僅接受武漢人喊出來,還支持他們大聲的喊出來。
  • 印度美女來中國留學,街頭碰到中國情侶很不解:中國女生都這樣
    印度美女來中國留學,街頭碰到中國情侶很不解:中國女生都這樣近年來隨著國內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各種建築設施也日漸完善,所以也吸引了一大批國外友人來到中國遊玩,與我們相鄰的國家印度,就有不少的留學生來到這裡生活,而下面小編要說的就是,印度美女來中國留學
  • 歐洲街頭的抗「疫」好聲音:手牽手,我們與中國在一起
    (抗擊新冠肺炎)「手牽手,我們與中國在一起」——歐洲金融中心街頭的抗「疫」好聲音中新社柏林2月28日電 (記者 彭大偉)當地時間27日一早,在歐洲金融中心法蘭克福最繁華的採爾大街,一群德國人和中國人搭起展臺,同當地市民就新冠肺炎疫情及其對當地華人社區造成的影響展開交流
  • 讀劍橋論文:A型病毒是美國人在武漢感染,還是他們從美國帶來
    A方說該論文證明了病毒源發地不是中國武漢,而是美國。B方意見相反,說中國人英文沒學好,該論文恰恰是在指武漢就是病毒的發源地。我早晨看了英文原文後,在朋友圈和微信群轉發了原文。之所以轉,是因為我讀原文後,基本認為是A方的意思。結果有博士同學和教授朋友提醒我說,這文章的確存在含糊不清的地方,至少人家沒說是起源於美國,建議我不要被人帶溝裡去了。
  • 「手牽手,我們與中國在一起」——歐洲金融中心街頭的抗「疫」好聲音
    (抗擊新冠肺炎)「手牽手,我們與中國在一起」——歐洲金融中心街頭的抗「疫」好聲音中新社柏林2月28日電 (記者 彭大偉)當地時間27日一早,在歐洲金融中心法蘭克福最繁華的採爾大街,一群德國人和中國人搭起展臺,同當地市民就新冠肺炎疫情及其對當地華人社區造成的影響展開交流
  • 實拍米蘭街頭景象,義大利天性浪漫,如今卻成歐洲疫情重災區
    這裡是小薯的旅行流浪館,跟我一起看世界。或許很多人沒想到,在這次疫情蔓延中,義大利成了重災區,在疫情比較嚴重的幾個國家中,義大利離中國最遠,但卻成為了歐洲第一,世界第三的疫情國家。之所以義大利這次疫情會擴散得如此迅速,也是天性浪漫的義大利人低估了病毒的威力,我們都知道,義大利是一個追求藝術造詣的國家,文藝復興的發生地就是在義大利,誕生了許許多多的藝術家們,而藝術家通常都是非常浪漫的,所以整個國家也就是被這樣一股藝術氛圍薰陶發展成現在的義大利。
  • 武漢即將「解封」,崔娃打趣:要改口叫美國病毒了
    【文/觀察者網 張晨靜】「封城」近兩個多月的武漢,終於要「解封」了。聽聞這一消息,美國著名脫口秀主持人特雷弗·諾亞(Trevor Noah)在其最新一期節目宅家版的《每日秀》中打趣說,很快美國就要被叫「美國病毒」,因為「現在武漢已經沒有(病毒)了」。
  • 留學小眾國|和我在古巴的街頭走一走,遇見加勒比海的世外桃源
    2007年起,大批中國公派留學生來到古巴,到2009年,中國在古公派留學生人數曾高達2800多人。據統計,由中古教育交流項目資助的中國留學生已有3屆共550名本科畢業生回國。2012年在古中國公派留學生有1100多人,他們在哈瓦那大學、哈瓦那師範大學和哈瓦那醫科大學分別主修西班牙語、旅遊管理學、教育心理學、教育人文、醫學和護理等專業。學生主要分布在塔拉拉等3個校區。
  • 一個不能回家過年的武漢人的記錄| 武漢人不是病毒,只是倒黴版的你
    我是湖北人,一個家在武漢,家鄉在恩施的湖北人。原本我的過年計劃是這樣:從北京回武漢跟家人團聚,然後從武漢去上海見朋友,然後再從上海回北京。因為疫情,我改了所有行程。說服家人戴口罩,改籤機票、退票。最後,勸服全家人在湖北恩施過年。大年29,在焦慮中醒來,武漢封城。
  • 「我不是病毒」——全球「連線」發出理性呼喚
    為了捍衛個人權益,反對種族歧視,一位匿名亞裔女性1月27日在推特發起#JeNeSuisPasUnVirus(法語「我不是病毒」)話題,在推文中強調「病毒沒有國籍」,「最嚴重的病毒其實是歧視」。  1月28日,推特網友Lou Chengwang在該話題下發表推文「我是中國人,但我不是病毒!我知道每個人都害怕這個病毒,但請不要帶有偏見。」推文獲得1.4萬次轉發,得到超過4萬次「點讚」。
  • 新冠肺炎暴發,歐洲人如何看中國?
    德國交通部的一名官員對記者說,他們了解到中國同行對疫情的監測非常嚴格,這在一定程度上為歐洲機場減輕了負擔。走在柏林街頭,往日裡中國旅遊團一個接一個,商場裡到處是購買廚具或者歐洲奢侈品牌的中國遊客,如今,這些店鋪門可羅雀。德國旅遊部門的數據顯示,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中國遊客減少了五成以上。記者準備到藥店買些口罩、護目鏡等寄回國內。
  • 懟人大王易中天不止會喊 「武漢鉚起!」
    當某些人還在叫喚「武漢加油」比「風月同天」更實在的時候,當知識分子噤若寒蟬的時候,易中天挺身而出,來了個思維剎車——加什麼油啊,先看看油箱!不要一味把人當機器一樣,血肉之軀可不是擎天柱、大黃蜂。而是要「鉚起」,就是挺住,即使無油可供,無力可出,也要像像鉚釘一樣狠狠的楔進木頭裡,熬過疫情、共克時艱。
  • 通訊:「投我以桃,報之以李」——記在日本街頭分發口罩的中國女孩
    新華社東京2月28日電 通訊:「投我以桃,報之以李」——記在日本街頭分發口罩的中國女孩  新華社記者姜俏梅  近日,一位中國女孩走上東京街頭為日本人分發口罩的視頻在社交媒體上受到很多關注。視頻中,她頭戴一個小鹿玩偶頭套,手捧寫著「來自武漢的報恩」日語字樣的紙箱,不斷從紙箱裡掏出口罩分發給路人……  近期,隨著日本新冠肺炎疫情日趨嚴峻,當地民眾開始重視疫情防控,口罩等防護物資處於斷貨狀態。看到這種情況,不少在日華僑華人自發走上街頭,將很不容易籌集到的口罩分發給路人,以感謝日本各界在中國遭遇新冠肺炎疫情時對中國提供的無私幫助。
  • 我承認我被這群歪果仁感動到了!武漢不是孤島,中國也不是
    病毒越來越近,恐慌會讓失去理智的人們分不清病毒和可能感染病毒的人。在疫情發展的早期階段,國內被隔離的除了病毒,還有武漢人。50歲的湖北籍司機肖紅兵被困高速,湖北的車牌讓他高速下不成,服務區也進不去,20天後才被好心的陝西交警救下。
  • 法國外交部函復參議院質詢:沒有信息證明新冠病毒與武漢病毒研究所...
    【環球網報導】據新華社英文版6月29日報導,法國宣布,沒有信息證明新冠病毒起源與武漢病毒研究所之間存在可能的關聯。上月早些時候,法國歐洲與外交事務部函復參議院質詢稱,「關於病毒的起源,迄今為止,歐洲與外交事務部沒有信息可以證明新冠病毒起源與武漢病毒研究所的工作間可能存在聯繫。」
  • 他們是武漢街頭見到最多的人,致敬!
    疫情當前除了大量醫務工作者奮戰在一線還有一群人在武漢醫院的重症病區和醫務工作者並肩作戰用自己的力量共同戰「疫」「我應該站出來!」2020年1月25日凌晨武漢市江岸區城市管理執法局向環衛集團全體幹部職工發出倡議書組建突擊隊支援漢口醫院內部環境衛生保潔倡議書一經發出一百名環衛工作者踴躍報名「作為一名黨員,作為退伍軍人我覺得應該站出來」武漢岸八清環衛有限公司副經理安亞菲說為節約防護服
  • 七成美國人將病毒歸咎中國,原始病毒姝在美發現,受訪人啞口無言
    有69%的人支持川普對話採取更能夠強硬的措施。有54%的受訪者表示,中方應該對遭到疫情影響的國家進行賠償。這個民調是在4月3日到5日進行的,有1993人參加了調查。哈裡斯民調公司是一家右翼的民調公司,其數據不能完全令人信服。美右翼勢力有不少人都對華有很大的偏見。而美民調公司的數據採集樣本很小,加上可能是配合某些需要進行的調查,因此數據並不完全可信。
  • 美媒:美國新冠病毒並非來自中國,而是歐洲|美國新冠|新冠病毒|歐洲...
    來源:參考消息網(圖源:路透社)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5月27日發表澳大利亞雪梨大學副教授薩爾瓦託雷·巴博恩斯的文章稱,美國新冠肺炎病毒並非來自中國,而是來自歐洲。文章摘編如下:到目前為止,美國的新冠病毒危機讓政府損失了3萬億美元,這還沒算上給其他經濟領域造成的損失。
  • 特稿丨義大利失守,新冠病毒的「閃電戰」是如何席捲歐洲的
    然而在布魯塞爾的街頭,仍然沒有什麼人戴口罩。艾瓦開玩笑解釋稱,這是因為在2016年的恐怖襲擊後,比利時通過了法律,禁止任何人在公共場所蒙面。「當然,在藥妝店裡你也根本買不到口罩。所有商店幾個星期前就一直掛著『口罩等防護用品缺貨』的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