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美國總統川普在Twitter上稱新冠病毒為「Chinese Virus」,更有人跟帖表示贊同。立馬,這句贊同遭到了廣大華人網友的回擊:
Right your mother right.
但是問題來了,雖然我們漢語母語者看了會會心一笑,但川建國同志能不能知道這是在罵他呢?
原川建國同志推特 | 推特截圖
換句話說,用我們的母語假裝外語罵人,外國人聽不聽得懂呢?
這個問題可能要分情況討論。
實詞是王道
所謂實詞,就是具有實際意義且能夠獨立使用的詞,比如動詞、名詞。大部分情況下,一個句子的意思是由實詞決定的。
所以,只要是雙方能夠理解經典的動詞/名詞,那麼到底是fuck you/ fuck off/ fuck your mother、還是dumb ass/ dummy、還是suck it/ it sucks,其實就都大差不差。
同理,在外服和各國戰友一起快樂「吃雞」時,網友們只需要掌握最簡單的動詞「go」就可以表達「進攻」、「前進」、「快跑」等多重意思,而不並需要真的去糾結到底進攻的時候要說attack(攻擊)還是charge(衝鋒)。
這些生活中常用、好用的實詞叫做「核心詞彙」。
值得一提的是,中文的核心詞彙只有3500字左右,基本上就是小學畢業生的語文水平,但英語的核心詞彙則一般至少是5000詞左右。這個意義上來說,老外們學習國罵精髓應該比我們容易得多?
虛詞不重要
虛詞一般起輔助作用,大部分情況下對於理解語義不會產生太大影響,所以大部分網友都能看懂「君の日語本當上手です」(你的日語真好啊)這種省略了助詞的塑料日語。
甚至專門有賣塑料日語表情包的 | Line表情包商店截圖
中文很多時候就沒有虛詞,所以中國人才特別擅長製造這種省略了虛詞的「塑料外語」。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像上面這樣,名詞+名詞疊加,一個虛詞沒有我們也能理解。
都是詞,但此詞非彼詞
實詞和虛詞的差別是比較簡單的幹擾理解因素,但影響理解的不僅僅有「詞」本身,還有同一個詞在具體語境中含義的變化,即一詞多義。
在網友的留言中,your mother本來應該是一個實詞,指「你的媽媽」,但對應漢語中的「你媽」其實是個語氣詞,類似英語fucking crazy中的fucking,並沒有實際意義,只是表達說話者的情緒,並不是要「幹瘋狂」。
都是「快完了」和「好多了」,顯然意思不一樣 | 編輯制
Right your mother right,
逐字翻譯行不行?
在說「Right your mother right」這句話的時候,網友用了「逐字翻譯」法,一個漢字對應一個英語單詞。這種翻譯方法是否管用,和「語素」的概念有很大關係。
如果一個字就能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它就是單音節語素,比如「唱」、「跳」。這類語素可以採取「逐字翻譯」的方法,變成sing和jump。
但像「西瓜」這種雙音節語素,必須兩個音節合起來才有完整語義,就不能簡單翻譯為「west melon」。
如果不加區分,全文都用「逐字翻譯」,自然是無法清楚表達意思的。一些生硬的標語,就因此鬧出了笑話:
一些神翻譯 | Sunnylangaya/微博
每年的四六級考試,也有不少同學因為逐字翻譯被扣了分。比如把本應該是「gym」的「體育館」翻譯成了「sporting house」(妓院);把本應該是「mobile payment」的「行動支付」寫成了「moving pay」;把本應該是「library」的「圖書館」翻譯成了「book place」。
一些神翻譯 | 中國日報China Daily官微截圖
文化背景是後盾
值得注意的是,因為詞義具有民族性,不同民族的人對同一個單詞的情緒色彩理解有可能相去甚遠。
所以,翻譯後的「your mother」殺傷力並不如漢語中來得強,甚至有些尊敬……畢竟如果我和「your mother」有什麼關係了,那我豈不是成了你長輩?類似地,一些種族歧視的話語,如果離開了特定文化背景,也會變得不知所云。
脫口秀演員Trevor Noah曾經諷刺過種族歧視用語「黑鬼」 | 米國脫口秀/Bilibili
所以,當我拿著混雜不加區分、逐字翻譯、文化障礙的原圖去問幾個外教的時候,他們紛紛表示看不懂;就連在中國混了幾年、精通國罵的的老外也表示不得要領。
兩個外教一臉懵逼 | 聊天截圖
由此看來,川普應該並不知道網友說了什麼,甚至還會理解為「your mother is right」(你的媽媽是對的)這樣的誇獎。
諧音梗的加入
後來,另一句網友留言也火了,外國網友們一開始同樣是一頭霧水。
網友回復「funny mud pee」 | Edlothia_EoJ/推特
推特上有人提問 | thealexvanness/推特
雖然同樣是表達「right your mother right」,但這次,網友們顯然融入了更多「諧音梗」的特色在裡面。
如果光看回覆你還是弄不懂什麼意思,不妨把這句話大聲地朗讀出來給身邊的人聽聽?
有意思的是,這種「塑料英語」確實正在逐漸影響英語。有道網絡詞典已經把funny mud pee收錄進了自己的詞典中。雖然這得不到學界的認可,但足以證明這句話的流行度。
有道將「funny mud pee」收錄到了自己的詞典中 | 有道詞典
再比如,「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中國人見面常用的招呼用語「long time no see」等,雖然不符合英語語法,但也已經被英語母語者們廣泛接受了。
也許,使用「塑料英語」和外國網友們交流的想法,馬上就能成為現實了呢?
參考文獻
[1] 黃伯榮、廖序東[M].《現代漢語[增訂五版](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01-213.
作者:Vanilla
編輯:八雲
一個AI
英語什麼的,nb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