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辱母殺人案」引全國憤怒!佛弟子如何面對

2021-01-13 手機鳳凰網

本源法師(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近期「辱母殺人案」在朋友圈瘋狂地刷屏,事發山東聊城的「刺死辱母者」案引發輿論高度關注,而於歡是否構成正當防衛或成最大的爭議點。

事發當時,警察介入4分鐘後就離開了拘禁於歡母子的辦公室,而於歡被催債者拿椅子杵到退無可退,且逼債者當於歡的面侮辱其母,在經歷6小時的煎熬後,23歲的於歡拿起水果刀,刺向糾纏許久的催債者。

這些逼債者最終一死三傷,而於歡本人也因犯故意傷害罪,被判無期徒刑。審判結果一出,引發了社會高度熱議,一時間憤怒的情緒蔓延開來,不滿判決結果的網友佔到絕大多數。

這起案件被媒體報導後,無論是媒體界、法律界還是普通老百姓,一片譁然,各抒己見。那麼,我們佛弟子應當如何看待這件事情呢?

2017年3月29日,鳳凰佛教原創在線問答直播節目《師父來了》第38期「想當人生大贏家?本源法師針對網友此問題進行了開示:

分兩個層面來講,先講當時如果遇到這樣的處境,作為一個佛弟子,一個世間人,自己的母親受辱,堅決要挺身而出,不管自己安危,容不得考慮了。

當然這個事情我們也要從理性上,俗話說:早知今日,何必當初。這個事件的起因是貪心。如果不貪心呢?不要因為自己一時的貪心而去冒險接近世間這些惡因緣,我們還沒有能力改變不了這些惡因緣,所以要遠離,不要沾染這種高利貸,這是惡因緣,一旦沾染上這個惡友再要抽身,必定要付出慘重的代價。

這個事件警示我們包括所有大眾:一是不要貪心,少欲知足,才能常樂。佛陀也在八大人覺經典裡面說諸苦皆由貪慾起,少欲知足是快樂的源泉。二是從一開始就要遠離那些您應付不了的惡因緣,就不會有這種惡果報。 

相關焦點

  • 「辱母殺人案」當事人於歡出獄 於歡:後悔觸犯法律
    「殺死辱母者案」當事人於歡減刑出獄 一審被判處無期徒刑,二審認定防衛過當判處5年有期徒刑;於歡:後悔觸犯法律,代價很大11月18日,新京報記者獲悉,「辱母殺人案」當事人於歡已減刑出獄。新京報:事情經媒體報導後引起全國關注,你是什麼時候知道自己的事情有這麼大關注度的?於歡:律師來看守所會見的時候和我提了媒體和網友的關注,我感覺,應該不會吧,有點不相信。新京報:對於吳學佔涉黑團夥、對那些催債人你怎麼看?
  • 「刺殺辱母者」於歡減刑出獄,到家第一件事是「擁抱媽媽」
    本刊記者/周群峰11月18日上午11時多,26歲的山東「辱母殺人案」當事人於歡獲減刑提前出獄。這個消息讓很多人感到意外。「於歡家人打電話告訴我,他昨天通過減刑出獄了,聽到這個消息很高興也很突然。」「辱母殺人案」曾引發了舉國關注。2016年4月14日,於歡母親蘇銀霞遭遇11名催債人長達一小時的凌辱,時年22歲、受到刺激的於歡用水果刀對暴力催債者亂刺,其中被刺的杜志浩因失血過多休剋死亡。2017年2月17日,聊城中院一審以故意傷害罪判處於歡無期徒刑。
  • 辱母殺人案於歡出獄:想多讀書,充實自己。他醒悟的不算晚!
    1 轟轟烈烈的山東「辱母殺人案」當事人於歡最近出獄了 現在的於歡比以前成熟了許多 他說,以前總覺得自己沒有錯,現在他知道他錯了。
  • 一位佛弟子面對肆虐的新型冠狀病毒的強烈呼喊!
    面對傳播迅速且嚴重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佛弟子要遵守法律法規,相信科學,相信醫藥,積極配合專家,不恐慌,科學家和醫生們都在努力的戰勝病毒,佛弟子外出佩戴口罩,不去人多的地方,不串門,不外出聚餐,春節盡力不走親戚,為安全起見,除了必要工作外最好不外出,盡力減少感染源,不給社會與他人增加麻煩。
  • 山東「辱母案」當事人於歡出獄!案情簡單,但因其他因素轟動全國
    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那起曾經轟動全國的山東「辱母案」案,那起案件在當時用無人不知來形容一點也不誇張,用全民參與審判來形容也一點不過分!根據媒體報導,2020年11月18日,這起辱母案的當事人於歡因獲得減刑而出獄,就此結束了他四年八個月的監獄生涯。
  • 「辱母殺人案」當事人於歡出獄:先給爺爺奶奶上墳
    11月19日消息,2020年11月18日上午,「辱母案」當事人於歡減刑出獄,此前他曾因刺死辱母者被判無期徒刑,後改判有期徒刑5年。
  • 「辱母案」於歡出獄:回家第一件事是擁抱媽媽!
    服刑4年7個月4天後,11月18日,山東「辱母殺人案」當事人於歡獲減刑提前出獄。「辱母殺人案」曾引發了舉國關注。2016年4月14日,於歡母親蘇銀霞遭遇11名催債人長達一小時的凌辱,時年22歲、受到刺激的於歡用水果刀對暴力催債者亂刺,其中被刺的杜志浩因失血過多休剋死亡。2017年2月17日,聊城中院一審以故意傷害罪判處於歡無期徒刑。
  • 《控制憤怒》:面對憤怒,我們該如何讓自己回歸優雅?
    《控制憤怒》這本書,用理論和案例,深入介紹了理性情緒行為療法,讓我們輕鬆掌握理性情緒行為療法的精髓,更有效的控制憤怒,優雅的生活。控制憤怒,讓我們的心靈更健康,生活更幸福。我們現在來看看埃利斯是如何讓我們用理性情緒行為療法,來控制憤怒的。
  • 佛弟子在家如何正確誦經?
    信佛、研習佛法,讀經、誦經是作為一名佛弟子的基本功課。那麼作為一名皈依佛門的在家弟子應該如何正確誦經呢?誦經時有沒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地方呢?下面,小編就給大家簡要介紹一下。首先,誦經時心態的調整至關重要。
  • 呆若木雞的佛弟子
    他恰恰是要故意地摔死這個嬰兒,因為他的憤怒,要給予這個母親最嚴厲的懲罰,否則怎麼能夠震懾那些對他不夠恭敬、不夠順從的人?而酒精,只是幫助他掩蓋了恐懼和克制。人在修道之後,能夠次第培育觀心的功夫。對於外境的刺激,他和其他人一樣,全都會起反應。但是,當他將這些反應釋放出來之前,會進行一個審視、甄別、過濾、增減的過程。
  • 「辱母殺人」案當事人於歡出獄丨前塵勿念,願他將被世人溫柔以待
    再次回想這一事件,內心很是複雜,辱母、1死3傷、4年7個月零4天……這些沉重的字眼隱藏的是與非,實在不好用簡單的「對與錯」之類的言語去評價,受害人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了應有的代價,施害人又成為了最終的受害人,或許,在很多時候受害人與施害人之間的角色轉變就在一念之間。
  • 清明節佛弟子該如何祭祀祖先 ?
    清明節對佛弟子而言,是帶著感恩之心推廣孝道的好機會。清明節最大的功能,就是讓我們追宗思源,不忘自己的先祖,學會知恩、感恩、報恩。我們於清明節所做的紀念,要祈願「先祖為主的六道所有一切如母有情眾生,能夠早日脫離輪迴苦海,得到佛的果位,我們來念經、做功德」,這樣對他們而言收穫就很大。
  • 這三件事,佛弟子要謹記在心!
    只要成了佛弟子就可以高枕無憂了怎麼著也算是加入諸佛菩薩的大家庭有了三寶護佑佛弟子真的可以無所畏懼嗎?告訴你作為佛弟子還真有幾件可怕的事情佛教常常講慈悲與智慧,對於佛弟子來說,擁有不智慧的慈悲和不慈悲的智慧,是可怕的一件事。
  • 5種方法,讓你輕鬆面對他人的憤怒情緒
    在這篇文章中,我將跟大家分享如何正確科學地對待並處理他人的憤怒。通過閱讀本文,你可以學會從心理學角度如何認識憤怒,同時還可以獲取正確處理他人憤怒情緒的有效建議,從而讓你更好地管理他人的憤怒情緒,同時讓自己更加自信地應對和處理生活中可能會遇到的憤怒事件。1.
  • 杜鋒的憤怒喚醒了沉睡的華南虎!面對憤怒的杜鋒裁判尷尬不已
    如果不是廣東隊的球迷,相信很難體會到杜鋒在這場比賽中的憤怒,而事實上廣東隊大部分球迷都一早已經爆發,對著場上的哨聲口誅筆伐。但作為球隊的主帥,他已極力克制了自己的情緒,但第四節最終還是爆發了!按照聯盟的規定,如果主帥在吃T後繼續抗議是會被奪權的,但現場三個裁判面對杜鋒不停的怒罵,表情非常尷尬,既不敢將杜鋒奪權,也不敢上前制止杜鋒的怒罵,可見裁判對於自己這個判罰是多麼沒有底氣,他深知理虧,如果此時將杜鋒奪權可能引爆整個球迷群體的強烈反彈,所以裁判選擇了沉默不語,一種逃避的方式來冷處理這個問題。
  • 歷史上有哪些令人震驚的殺人案?
    2004年發生於雲南大學宿舍連殺4人的「馬加爵殺人案」可謂轟動了全國。誰也不可能想到,從小一直品學兼優的馬加爵,這個曾經在高考中以優異的成績考入雲南大學化學院生生物技術專業,這樣一個在老師和家人眼中一直引以為傲的孩子,製造了2004年震驚全國的雲南大學殺人案以優異的成績考入雲南大學化學院生生物技術專業,一個一直在老師和家人眼中引以為傲的孩子,製造了2004年震驚全國的雲南大學殺人案。
  • 抗疫科普|全國哀悼:我們該如何面對親人的離世
    為表達全國各族人民對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國務院發布公告,決定今天舉行全國性哀悼活動。親人的離世本身就是一件痛苦的事,而疫情下的喪親更是劇痛而混亂的。蘇軾面對亡妻曾感嘆:「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裡孤魂,無處話悽涼」。那麼疫情下的清明節,我們又該如何去面對親人的離世呢?
  • 如何調節「憤怒」情緒?
    我們這裡討論「憤怒」情緒對肝臟的影響,並不是說要我們之後就壓抑「憤怒」情緒,而是要學會適當的方式方法調節情緒,有了這些技巧會幫助我們更好地處理家庭關係和職場關係,身體更健康,生活幸福指數更高。那如何調節它呢?這裡,我分享幾個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