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八雅:琴棋書畫詩酒花茶

2021-02-26 書畫談

知音一曲百年經,蕩盡紅塵留世名。

落雁平沙歌士志,魚樵山水問心寧。

輕彈旋律三分醉,揉斷琴弦幾處醒?

縱是真情千萬縷,子期不在有誰聽?

古琴有泛音、按音和散音三種音色,分別象徵天、地、人,三者相合而萬事俱諧。

     指「古琴」,又稱「七弦琴」,別稱「綠綺」、「絲桐」等。世傳遠古聖人伏羲、神農、堯、舜,按天地、陰陽、五行之說削桐為琴,束絲為弦,周文王、周武王又各加一弦,即七弦琴,以通神明之德,修身理性,返其天真。

古琴的樂音寧靜深邃,清心演奏,能通神明,遠古時候有一首叫《華胥引》的名曲,這首曲子的由來是這樣的:黃帝在位十五年時,為天下不能安定而憂心,一天夢中來到一個叫華胥國的地方。那裡「民無嗜欲,而不夭殤,不知樂生,不知惡死;美惡不萌於心。」黃帝醒來後,了悟了何為治國之道,以華胥國的方式治理天下,隨後天下大治。《華胥引》歌頌的就是那個世道安祥,民無奢欲的時代。

華胥國的人們沒有貪慾,不會留戀生命,不會恐懼死亡,也不會萌生喜好和厭惡的念頭。這樣的境界其實是修煉人的境界,琴的文化也是一種修煉的文化。儒家愛琴,琴被古人視為君子的象徵,《禮記》上說:「士無故不撤琴瑟」。「儒家認為古琴可以載道、象德,可以明志、靜心。正是「貫眾樂之長,統大雅之尊」。道家愛琴,因為琴能修心養性,琴能通神明。不管任何一個時代,任何一個國家,藝術的精華在於其「形神兼備」,有形無神,則藝術失去了其靈氣與精神。有神無形,則藝術失去了其載體與容器。

無聲無息起硝煙,黑白參差雲雨顛。

凝目搜囊巧謀略,全神貫注暗周旋。

山窮水盡無舟舸,路轉峰迴別樣天。

方寸之間人世夢,三思落子亦欣然。

圍棋體現出中國傳統文化中蘊藏的智慧與靈性,規則簡單而變化無窮,從棋盤中有限的空間進入到無限的空間。

     圍棋文化,也是神傳的文化。相傳起源於堯舜之時,晉朝張華在《博物志》中說:「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圍棋以教之。」《路史後記》中記載:堯娶妻富宜氏,生下兒子丹朱。丹朱品行頑劣,堯來到汾水之濱,見二位仙人在兩株翠綠的檜樹下對坐,劃沙為道,以黑白行列作陣圖。帝上前請教改變丹朱的方法,一位仙人說:「丹朱喜歡爭鬥而性情愚魯,應當用他喜歡做的事情來安定他的心。」於是仙人指著沙道和石子說:「此謂弈枰,亦名圍棋,局方而靜,棋圓而動,以法天地,自立此戲,世無解者。」堯回去後教會丹朱圍棋,用圍棋特有的動靜結合的智慧轉變了丹朱爭強鬥勝的性格。

《世說新語》中記載了一則小故事:東晉與前秦正在打仗,負責戰事的宰相謝安正在與朋友下棋,這時僕人送來一封驛書,謝安看完後將書信放在一邊,仍舊像之前一樣專心下棋。朋友問他書信的內容,謝安回答說:「孩子們打敗了敵人。」這一場戰爭關係著國家的存亡,然而謝安卻能夠忍耐心中的歡喜,這樣處變不驚的涵養也是一種圍棋帶來的智慧啊。

     圍棋的智慧還包含了天象易理、兵法策略和治國安邦。古人喜歡將小小的棋盤視為戰場,漢代馬融有賦云:「略觀圍棋兮,法於用兵,三尺之局兮,為戰鬥場。」唐太宗也雅好圍棋,他與虯髯客的對弈中,「一子定乾坤」的氣魄更被後人傳為美談。

圍棋的規則雖然簡單但是變化無窮,棋盤象徵著宇宙,中間的一點天元代表宇宙的中心,棋盤的三百六十點代表了舊曆的三百六十天,而四個邊代表一年的四季,黑子與白子,則代表黑夜與白晝的交替,如此一來,小小的棋盤便象徵了宇宙天體。一十九紋棋路縱橫交錯,涇渭分明,三百六十一枚黑白棋子錯落有致,包羅萬象。從棋盤中有限的空間進入到無限的空間。歷史上有許多聖人智者,能夠洞察天地變化,世間萬物於棋局之中,如三國時的諸葛亮在《圍棋歌》中寫道:「蒼天如圓蓋,陸地似棋局」,諸葛亮有著超然脫世的智慧,他認為人生百態盡如棋局,世間事似乎在舉子落子之間都會產生變化,體現出人生如棋,棋亦如人生,人可以不下棋,但不能不走人生的棋。因為人一出生就在棋中,一盤棋結束可以重來,而人生的棋局只有一盤,落子無悔,又豈有回頭的道路?圍棋的道理告訴人們:靜中思索,審視全局,認真走好每一步,找到自己的因緣,和通向美好未來的光明大道,才會有完美的結局。

無芳無草也飄香,石硯研飛墨染塘。

筆走龍蛇盤九曲,鸞翔鳳翥舞三江。

廬山峻岭隱深處,人面桃花映滿牆。

鐵畫銀鉤書萬古,春秋雅事一毫藏。

     書法的高妙在於其氣韻與骨力,書法中講求:「字以神為精魄,神若不和,則字無態度也;以心為筋骨,心若不堅,則字無勁健也。」時常保持祥和的心態,遇到挫敗時有堅強的意志,具備這樣人品的人,也必定能練出好的字來。

唐太宗曾經對朝臣說:「書學病在心力懈怠,不能專精耳。」「今吾臨古人之書,殊不學其形勢,惟在求其骨力,而形勢自生。」意思是說書法的精神,在於字的風骨,字的風骨在於人的心力。心力懈怠,不能專精的人,難成書法大器。著名書法家王羲之少年時習練書法,將一池之水都染成墨色。正是這樣堅持不懈的精神,使得他後來被人們尊稱為「書聖」。

書法的技法上講究執筆、用筆、點畫、結構、墨法、章法等,它和諧的美體現在行雲流水的筆畫之中,體現在通篇的布局之中,「翩若驚鴻,婉若遊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仿佛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回雪。」這是古人對書法之美的形容。

     許多歷代的大書法家不僅僅在藝術上有很大成就,他們的為人,也受到後人的敬仰,如唐朝時的顏真卿,他力拒安祿山叛亂,建立大功,被封為「顏魯公」人們將他與柳宗元的字並稱為「顏筋柳骨」。宋朝時的嶽飛,精忠報國,統帥千軍萬馬,所向披靡。他們的字正如他們的為人,令後人望塵莫及。

     由此可見「天人合一」,「形神兼備」是中國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他與中國人修身誠意,敬天知命的特質相輔相成。簡白的說,一個品格高尚的人,也會創造出好的藝術。這是藝術的精髓,也是中國人獨有的智慧與不可丟失的精神寶藏。天龍傳統文化公益博客。

雲雨山川素紙裝,曉風殘月入華章。

一毫漫捲千秋韻,七彩融開幾度芳。

山路松聲和澗響,雪溪閣畔畫船徉。

誰人留得春常在,唯有丹青花永香。

    再來說說畫。畫,又稱中國畫或是國畫。傳統繪畫的工具和材料有毛筆、墨、國畫顏料、宣紙、絹等,題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鳥等,技法分為工筆和寫意。中國畫與書法一樣,以落筆的輕重疾徐以及水墨的濃淡,勾畫出線條的剛直或柔和、嚴整或飄逸,也表現出千萬中不同的姿態以及韻味。

安山小作

書畫本出同源,兩者皆重視「形神兼備」的特點,一個好的畫家,能把人物的神態刻畫出來,也叫「傳神」。技法上需做到意到筆隨,得心應手。北齊時曹仲達擅畫佛陀、菩薩,所畫人物似衣披薄紗,猶如剛從水中出來一般,被譽為「曹衣出水」;唐代吳道子被尊為「一代畫聖」,擅畫佛像、神仙和廣闊的宇宙,筆法圓轉飄逸,所畫人物衣褶飄舉,具有天衣飛揚、滿壁風動的效果,被譽為「吳帶當風」。從古代畫家作品及其筆法上,人們可以看到其純淨的心態、內在的精神力量及從中獲得的審美藝術觀照。

安山小作

中國畫講究意境,與山川萬物靈犀相通。人們讚美一幅畫時,常常會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不管是詩和畫,都展現出了世間萬物的生命氣息。元代王冕一生愛梅、詠梅,他畫的《墨梅》,畫面題詩云:「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他畫出來的不只有梅花的形狀與神態,還有梅花傲雪的精神。唐代王維一心向佛,在他的畫《江山雪霽圖》中,天高淡遠,又含萬千氣象。使人想到他的詩「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表現的是他寬廣而淡泊的胸懷。這些畫作意味雋永,使人感受到生命的「真意」。

琴棋書畫,精妙絕倫,不愧為中華藝術之瑰寶,從中可領悟到神傳文化的韻深意遠。其實,真正能夠觸動心靈的藝術品,不是一時的情感宣洩所能完成的,它們是用一顆純善純美的心創作出的,真正的藝術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失去光彩,在人們的眼中心中將萬古不朽。人類純正的文化藝術,是上界精神的形式體現。

     其實一切正統藝術無不如此,蘊含著宇宙人生的深刻道理,啟發人們感悟人生的真諦和完善理想道德人格,探求天道,追求寧靜高遠的境界。

推敲平仄著新篇,酷愛詩魂已近癲。

朝賦別離悲又怨,暮吟相聚笑還憐。

春花秋雨盡成韻,曉月寒霜皆入聯。

偶得佳詞忘所以,唐風一攬不知年。

淡淡馨香微透光,杏花村外送芬芳。

別君執手情無限,會友斟杯醉亦狂。

常伴騷人對月飲,又隨墨客繞詩徉。

天涯萬裡情歸路,唯我金樽最愛鄉。

枯枝葉底待欣陽,終是情開暗透芳。

紅頰含羞窺蝶舞,朱唇輕啟唱蜂忙。

邀來春色滿園秀,擷取清風一地香。

流落塵埃無怨悔,新生由此看興昌。

枯枝葉底待欣陽,終是情開暗透芳。

日月精華葉底藏,靜心洗浴不張揚。

悄融四海千河色,暗潤千年四季香。

窗外閒風隨冷暖,壺中清友自芬芳。

相關焦點

  • 古代文人八雅:琴棋書畫詩酒花茶,《紅樓夢》裡的妙玉擅長什麼?
    古代文人有八雅:琴棋書畫詩酒花茶。古人說,善琴者通達從容,善棋者籌謀睿智。善書者至情至性,善畫者至善至美。善詩者韻至心聲,善酒者情逢知己。善茶者陶冶情操,善花者品性怡然。妙玉精通八雅,她的水平絕對是超一流的。妙玉精通琴藝。
  • 沈信成:琴棋書畫,詩酒花茶——約妹才佳
    文/沈信成詩酒花茶品賞一咂才子會佳人同醉花香下老潑是港灣喜樂須及春激情燃燒的歲月靚仔魅力瀟灑的走自信滿滿今夜汝要做一個真正郎卿找個才子佳人琴棋書畫養心詩詞歌賦聊天茶酒同醉花間不然就沒活力老朽了難人好澀英雄被色籹子風掻高尚情操作者簡介
  • 我們常說的「人生八雅」,除了琴棋書畫,還有什麼?
    人生八雅,善琴者通達從容。相傳琴是神農發明的,是中國古代重要的撥弦樂器。最早出現於《詩·小雅·鹿鳴》:「我有嘉賓,鼓瑟鼓琴。」我們常說人生如棋,落子無悔,就是這個道理。下棋就是人生,一步錯,步步錯。人生八雅,善書者至情至性。漢字書法是中國漢字特有的一種傳統藝術,它被譽為:無言的詩,無行的舞,無圖的畫。
  • 八雅文化|人生的安穩,離不開包容
    看重了,就會被事所困,亂於心;看淡了,就會悠閒輕鬆,靜於心;看無了,就會海闊天空,修於心;生命,本身就是一場經歷,有起點,必有終點,不在於事,在於心,人生的安穩,離不開原諒與容忍。擁有一份自然,一份豁達,一份了無的心境,就是一種美麗,一種精彩。
  • 官宣:東方美學、人生八雅——2020首屆中國八雅文化藝術交流節
    善詩者韻至心聲,善酒者情逢知己。善花者品性怡然,善茶者陶冶情操。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八雅」指的是:琴、棋、書、畫、詩、酒、花、茶,它們每一個都代表著一種古代文人的生活方式,也是中華文化的一種符號。【八雅說】八雅說,說八雅,八雅先生說文化。撫琴聽流水,閒坐觀春秋,品「琴、棋、書、畫、詩、酒、花、茶」人生之八雅,悟「雅、靜、寧、和、安、逸、儒、清」生命之大道。
  • 劉志永 七律·東方八韻(組詩八首):琴棋書畫詩酒花茶
    七律·【詩】 禮儀之邦自品評,遨遊墨海任君行。 七律·【酒】 杜康釀酒聖人貪,從古至今廣流傳。
  • 人生得閒,無非琴棋書畫詩酒花,難得風雅,正是筆墨紙硯梅蘭竹!
    人生得閒,無非琴棋書畫詩酒花,難得風雅,正是筆墨紙硯梅蘭竹!【十六字令】琴琴。弦底松風雅致心。【十六字令】詩詩。平仄相宜賦卷詞。堪吟詠,佳句費尋思。【十六字令】酒酒。香醞糧糖暢飲稠。迷回味,疑是駕仙遊。【十六字令】花花。
  • 人生下半場,少端酒杯多喝茶
    因為人生的前半場可能需要更多的激情,而人生的後半場,需要的是一杯可以靜心的茶。 這種雄心壯志,就如同喝了酒一般,酒讓真心變成了野心,也讓我們認為「自己一定會是成功人士」。 而事實上,人生的前半場,我們確實在為了創業或者愛情在奮鬥著。 前半年南京地鐵站一次醉酒事件引起網友關注。
  • 我與琴棋書畫詩酒花
    這首詩據說是康熙年間湖南人張燦所寫,說的是中年油膩男的無奈,為生活所迫,把琴棋書畫詩酒花七件雅事都件件拋棄,變成了俗不可耐的菜米油鹽醬醋茶。我五公編的《不登堂集》中收錄的黃梅人程遠的一首卻道,「書畫琴棋詩酒花,當初誤我卻為它。而今自力更生變,犁耙鋤鍬扁擔扒。」這又是另一番味道,可視為知識分子世界觀改造成功的典型。琴棋書畫詩酒花,歷來被視為古代知識分子應當掌握的七件雅藝。
  • 關於李白的詩酒人生
    那你知道,李白這個大詩人杯中酒是什麼味兒的呢?——這酒中味,還得跟著他的人生經歷改變。余光中評價他「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嘯成了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此時李白的杯中酒,該是充滿期待的吧。「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李白此時認為,自己的人生理想馬上會得以實現,自己的人生也會達到巔峰,未來一片光明。
  • 葡萄酒的 7 種雅韻:琴棋書畫詩酒花
    琴棋書畫詩酒花,當年件件不離它。而今般般皆交付,柴米油鹽醬醋茶。這首詩為唐伯虎所作,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唐伯虎將「琴棋書畫詩酒花」列為世間大雅之事。可不是麼,這些都是古代文人必要的修養,而中國式的雅致,無外乎是吟詩作對、彈琴弈棋、寫字作畫和種花藝草,且文人中也有不少嗜酒之人。
  • 《鄰家詩話》總導演牛魔:雅集、詩歌、故事、生活
    (原標題:《鄰家詩話》總導演牛魔:雅集、詩歌、故事、生活) 近日,
  • 《將進酒》:把自己的人生寫成詩,詩人的故事裡都是酒
    你最喜歡李白哪首詩,記得留言哦!「詩仙」李白,流傳下來的詩有一千多首,幼兒園的小朋友也能隨口背誦「床前明月光」。這位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的人生,他的故事基本都在酒裡。總結成一句話就是:嘿!我有詩歌,你有酒嗎?約嗎?
  • 清音廿一弦(藏頭詞),春夏秋冬、梅蘭竹菊、琴棋書畫
    長亭病酒,漸老花顏。孤館,莫問雲霄鶴舞懸,雖瀟灑,歷盡艱難。清音第五弦,【冬】來暗香還。瓊枝點綴,塞外邊關。誰擬,青松生來傲骨全,豈折腰,自遠塵喧。琴棋書畫清音十四弦,【琴】箏動情關,迴腸盪氣,悵惘經年。年少,莫問相思舊夢寒,成何事,此恨茫然清音十五弦,【棋】盤博弈酣,人生成敗,世路蹣跚。
  • 酒是水質的詩;詩是心釀的酒
    而酒,作為一種物質產物,同樣給人帶來嗅覺和味覺上的享受,帶來身心的愉悅和豐富的聯想甚至幻想。 酒至酣時似夢似醒,能使人如行走詩中,如仙如幻,其味無窮。
  • 鄉村答卷丨西水夼:琴棋書畫詩酒茶裡的櫻桃鄉
    趙文竹要為往聖繼絕學,視傳承為責任,他帶著「傳統文化如何現代化」這個問題,不斷推陳出新,參悟、凝結,用通俗幽默的語言,生動活潑地把往聖的智慧融入其中,通俗的文字閃爍著通透的人生哲理,承載於他獨特風格的詩詞書畫,他的藝術作品讓許多人讀著看著就找到了靈魂的歸屬、心靈的寄託。花甲之年,他返鄉。2016年開始把傳統文化用現代化的方式表達表現在西水夼街頭巷尾,這些符號傳承著古老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