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菜說一戰十四:奧匈帝國為何解體?家裡人太多太雜了

2021-01-08 雜菜齋

話說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這點在奧匈帝國上表現得再明顯不過了,說起來奧匈帝國當年在歐洲也是叱吒風雲的大帝國,以維也納為中心的奧地利地區一度是神聖羅馬帝國的核心,甚至差點站上歐洲霸主的位置。而且維也納一直是抗衡奧斯曼帝國的第一線,要沒有奧地利的抵抗,奧斯曼突破維也納,進入中歐西歐,歐洲歷史將再度改變。就算到了一戰前夕,奧地利也是僅次於英德法俄的歐洲第五大國,甚至在很多地方,奧匈帝國比英德法俄都不遜色。

奧地利當年也闊過

比如說人口,歐洲列強中,奧匈帝國僅次俄羅斯和德國,疆域僅次於俄羅斯,農產品和石油產量甚至超越俄羅斯是歐洲第一,工業上也有斯柯達這樣的優質製造業。在潛力上,奧匈帝國是強大的,考慮到日後同樣情況的俄羅斯都能再度崛起為超級大國,何況奧匈帝國,所以奧匈帝國有底氣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戰。

可是呢,現在誰還記得奧匈帝國?大概就只記得維也納是音樂之都,希特勒故鄉是奧地利這種東西了吧。畢竟,當年的奧匈帝國已經煙消雲散了。

話說回來,當年德國戰敗了,俄羅斯也流失了不少土地,但是德國和俄羅斯都恢復了過來,成為了一個大國,為何奧匈帝國戰敗後就分崩離析,而且一蹶不振,再也沒有一個核心國家崛起了呢?

奧匈帝國民族太多了

這是因為奧匈帝國本身就是一個大雜燴,奧地利應該屬於日耳曼民族,但是奧地利帝國通過聯姻和擴張佔了不少領土。(奧地利獲得的領土很多是靠聯姻,比如奧地利當年獲得勃艮弟的土地就是靠娶了勃艮弟的女兒,而後來它獲得匈牙利的土地是因為匈牙利國王在抵禦外敵的時候戰死,奧地利就繼承下來了。)這些領土都不屬於日耳曼民族,比如匈牙利那邊是匈牙利人,捷克那邊是捷克人,算斯拉夫人,還有奧地利搶了波蘭一塊土地,都是波蘭人,奧地利一度還擁有義大利的領土,上面也都是義大利人。日耳曼人在奧匈帝國內大概佔比不到3成,就算加上奧匈帝國裡的另外一個主體民族匈牙利人,也不到五成。

在被普魯士打敗前奧地利還行

民族成分如此複雜,所以普魯士當年打敗奧地利後,都不願吞併它,只是趕出德意志聯邦了事。而沒了德意志聯邦的日耳曼人口支持,奧地利要維持自己的帝國更是麻煩,所以不得不拉攏國內第二大民族匈牙利人,從而奧地利帝國變成了奧匈帝國。

但是,即便如此,奧地利加上匈牙利也沒有佔據人口的絕對多數,而且即便匈牙利對自己的處境都是不滿意的。(甚至奧地利人都不滿意,很多奧地利人都心向德國,戰後就一直有鼓吹奧地利和德國合併的說法。)只是奧匈帝國表面上還是國力強盛,各民族還是在奧匈帝國的旗幟下生存。

奧匈帝國掌握實權的還是日耳曼人

可是一戰的失敗導致分歧加大了,一戰後期,隨著戰爭失敗的前景越來越清晰,各地的分離傾向越來越重,而此時的奧地利皇帝又做了一件蠢事,他單獨和協約國秘密議和,結果議和失敗不說,還影響了他在國內的威望,後來他又組建聯邦政府,試圖把奧匈帝國變成一個鬆散的奧匈聯邦,可是這樣做的結局反而加快了各民族獨立的傾向。

奧匈帝國末代皇帝卡爾一世

在奧匈帝國分離的時候,英法美的態度不一樣,英法是傾向於保留一個弱勢的奧匈帝國,一方面可以找到談判主體,另外一方面也不希望中東歐地區陷入完全的混亂,而美國則高舉民族自決的大旗,號召奧匈帝國裡的各民族都獨立出來。

最終,奧匈帝國瓦解成奧地利,(奧地利一度想和德國合併,但是後來被禁止,後來又被德國吞併,二戰後復國)匈牙利,(一開始是共和國,結果被奧匈帝國的保守派推翻,組建了一個沒有國王,只有王國攝政的匈牙利王國)捷克、(和斯洛伐克合併,組建了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斯洛伐克(和捷克合併)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波赫,(這三個一開始獨立,後來和塞爾維亞合併,變成了南斯拉夫王國。)

塞爾維亞、黑山。這兩個國家要單獨拿出來說一下,因為這兩國一戰前不是奧匈帝國的,而是奧匈帝國在一戰時期佔領的,奧匈帝國解體,他們先是復國,後來和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波赫合併組建了南斯拉夫王國。

奧匈帝國的軍隊都是多民族

另外,波蘭復國,當年奧地利瓜分的波蘭國土也還出去了。

奧匈帝國固然是解體了,但是中歐和東歐的問題並沒有解決,只是從原來奧匈帝國內部的危機變成各國之間的危機而已,各國相互敵視,當某國遭遇強敵入侵的時候,這些國家不是想著共御外敵,而是一起瓜分戰敗者的國土,最終的結果就是東歐不再擁有一個有影響力的大國,蘇聯,德國相繼在這裡有著最強的影響力,他們只能作為附庸而已。

相關焦點

  • 一戰結束後,龐大的奧匈帝國,為啥會解體?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德、俄並列為歐洲傳統五大強國,是當時世界列強之一,其國土面積之遼闊、在當時歐洲排名第三。然而,一戰結束後,龐大的奧匈帝國解體,分裂成多個國家。那麼,奧匈帝國為啥會解體?(奧匈帝國)一戰中,德國和奧匈帝國是一條戰線,關係也非常鐵。那麼,德國和奧匈帝國為啥鐵呢?其實,兩個國家很有淵源。西羅馬帝國解體後,分成了德意志,法蘭西,義大利,而三部分又各有自己的城邦組成。
  • 奧匈帝國主動挑起一戰,還有德國義大利支持,為何戰敗解體
    一談到歐洲近代史,就不得不提到奧匈帝國。在19世紀初到20世紀初的百年時間裡,奧匈帝國迅速崛起,並成為了當時歐洲的五大強國之一。 然而在一戰結束之後,奧匈帝國卻突然解體,再也無法同歐洲列強爭雄。那麼,奧匈帝國為什麼會解體呢?
  • 一戰過後,龐大的奧匈帝國解體,變成了哪些國家?
    對於奧匈帝國,中國人最為深刻的是,他們曾經組成了八國聯軍侵入北京,破壞了圓明園很多景觀,成為中國人最為深刻的記憶。一戰過後,奧匈帝國解體了,那麼變成了哪些國家?不過,奧匈帝國的國家構成,卻很複雜。(奧匈帝國)神聖羅馬帝國時期,國內有奧地利、西班牙、匈牙利、勃艮第諸國,這些國家在法理上都是獨立國家,但是同奉一位君主作為國家元首。羅馬帝國解體後,奧地利改組為帝國。
  • 為何一戰中德國只是丟了些領土,而奧匈帝國卻被打崩了?
    文/寂寞的紅酒奧匈帝國和德國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的世界兩大強國,是同盟國集團的兩大絕對主力,第一次世紀大戰就是這倆兄弟在鬧事。不過一場大戰打下來,兩兄弟雖然都是戰敗國,卻遭遇了不同的命運。一戰中,奧匈帝國被打崩潰了,而德國雖然也輸的很慘,但只是丟了些領土。
  • 一戰結束後,奧匈帝國究竟解體為多少個國家?也許遠超你的想像
    但在一戰結束之後,奧匈帝國卻「家道中落」了,與德國給付巨額戰爭賠償不同,奧匈帝國直接解體,宣告亡國。奧匈帝國,誕生於1867年,曾是歐洲傳統的五大強國,其國土面積僅次於當時的俄羅斯帝國。不但如此,奧匈帝國無論是軍火還是資源,都位於世界的頂級水平,而奧匈帝國之所以如此強勢,與其發展歷史不無關係。
  • 一戰奧匈帝國表現乏善可陳,一國官兵語言不通?急速衰落崩潰解體
    說到奧匈帝國,可能很多朋友會把它和現代奧地利聯繫起來。但奧地利雖然和奧匈帝國有密切的聯繫,兩者之間卻是完全不能劃等號的。奧匈從名字就可以知道,奧匈帝國是由奧地利和匈牙利聯合組成的「雙元帝國」。
  • 一戰奧匈帝國表現乏善可陳,急速衰落直至崩潰解體!語言也是問題
    說到奧匈帝國,可能很多朋友會把它和現代奧地利聯繫起來。但奧地利雖然和奧匈帝國有密切的聯繫,兩者之間卻是完全不能劃等號的。奧匈從名字就可以知道,奧匈帝國是由奧地利和匈牙利聯合組成的「雙元帝國」。奧匈帝國的統治者是歐洲一個非常古老的家族,他們的名字叫做哈布斯堡家族,這個家族文化源遠流長,在一戰之前一直牢固控制著奧地利。
  • 一戰結束後,奧匈帝國解體成幾個國家?也許遠遠超出你的想像
    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奧匈帝國「落於家中」。與支付巨額戰爭賠款的德國不同,奧匈帝國直接解體,宣告亡國。誕生於1867年的奧匈帝國曾是歐洲傳統五強,國土面積僅次於當時的俄羅斯帝國。不僅如此,奧匈帝國在軍備和資源方面都處於世界頂尖水平,奧匈帝國之所以如此強大,與其發展歷史不無關係。
  • 一戰為何會把實力雄厚的歐洲五強之一的奧匈帝國打的解散了?
    那麼德國所吞併的這兩個國家,在此前還是德國的盟友,它們原本屬於奧匈帝國,這個國家是德國在一戰時候的同盟,可隨著一戰的失敗,奧匈帝國被徹底瓦解,自此就失去了在歐洲的主導權。一戰時候,正是因為有奧匈帝國的加入,德國才有底氣和世界開戰。巔峰時期的奧匈帝國,也是歐洲五強之一,論實力不比德國,法國這些頂級強國要差。
  • 末代皇帝卡爾一世——奧匈帝國的「溥儀」?
    十九世紀末,歐洲各國之間矛盾日漸加深,國與國之間的關係火藥味十足,而刺激一戰正式開始的「導火索」我們都知道是著名的「塞拉耶佛事件(1914年6月)」——奧匈帝國皇儲,大公「弗朗茨·斐迪南」夫婦在塞拉耶佛遇刺身亡,而我們不禁好奇皇儲身亡之後呢?奧匈帝國的接班人是誰?
  • 曾經歐洲強國之一奧匈帝國為何解體,分裂出來的國家多到你想不到
    旁邊的巨無霸亞洲僅僅只有48個國家,兩者幾乎是持平的,造成這種現象的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一個僅僅存在52年的帝國,「奧匈帝國」解體。 因為一戰的爆發,導致了奧匈帝國直接被分裂解體。同樣是戰敗國,義大利靠著自己「牆頭草」的技能,搖身一變成為了戰勝國,而德國需要支付大量的戰爭賠款和土地。
  • 奧匈帝國:曾為世界強國,卻在一戰後完全解體,原因一點也不意外
    所以奧匈帝國能在各個領域佔據一席重要地位,其綜合實力是不容小覷的。然而,這個看上去勃勃生機,曾經位列世界8大強國的奧匈帝國,也僅僅存在了51年,就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迅速解體,分裂成奧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塞爾維亞等10個中東歐小國。就像一個虛弱的末代王朝,不翻車則已,一翻車就摔個肝腦塗地,成為歷史。那麼為什麼其他列強可以屹立不倒,而奧匈帝國卻不行呢?
  • 二元帝國,自相矛盾,我印象中的奧匈帝國!
    我這裡指的是1918年因為一戰戰敗解體的奧匈帝國! 所以,比它好一點的奧匈帝國其實也不怎麼兇。 作為傳統歐洲列強,奧匈帝國其實存在感並不是太強,客觀的說,如果不是因為看過電影《茜茜公主》,可能很多中國人並不知道有這樣一個帝國。茜茜公主溫婉動人,宛如仙子,這位茜茜公主就是奧匈帝國王后。
  • 奧匈帝國,歐洲大陸第三強國,是如何出現與解體的?
    奧匈二元帝國1872年,奧匈帝國、德意志帝國、俄羅斯帝國三國互相訂立同盟條約,形成了三皇同盟。1878年柏林會議後,俄德關係迅速惡化。俾斯麥為了對付俄國並防止俄法接近,決定先與奧匈締結成反俄同盟。5年後,羅馬尼亞為了反對俄國在巴爾幹地區的擴張,與奧匈帝國共同訂立了新的同盟條約。隨後德國也加入了。於是新的三國同盟成立。1908年奧匈帝國正式吞併波赫,隨後在1914年的6月28日,奧匈帝國皇位繼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婦軍演結束後,在市區訪問途中,被塞爾維亞族青年普林西普槍殺。這次事件使奧匈帝國在7月向塞爾維亞宣戰,成為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
  • 一戰時期,比日本還強大的奧匈帝國哪裡去了?
    奧匈帝國成立於1867年,領土包括今天的奧地利、匈牙利、捷克、荷蘭、比利時等國的一部分領土,疆域非常大,在歐洲僅次於俄國,有67萬平方公裡,人口超過5000萬,僅次於俄羅斯、德國。從19世紀末到一戰爆發時,這十多年的時間,奧匈帝國境內的捷克、摩拉維亞和奧地利的工業發展迅速。
  • 一戰結束後,奧匈帝國究竟解體為多少個國家?結果或遠超你的想像
    1867年,奧地利帝國為防止匈牙利獨立,遂與匈牙利政府籤訂《奧地利-匈牙利折中方案》,正式組建奧匈帝國,匈牙利獲得高度自治權,但奧地利君主仍兼任匈牙利國王,直至1918年解體。1918年前,奧匈帝國是歐洲傳統五大強國之一,也是當時世界列強之一。
  • 一戰前的奧匈帝國與塞爾維亞,並不是大灰狼欺負了小白兔
    所以,當時的奧匈帝國,完全不是大清和奧斯曼能比的。但,大清和奧斯曼的問題,也是奧匈的問題。因為奧匈是帝國,而不是民族國家。神聖羅馬帝國解體後,德意志地區就變成了38個邦國。其中最大的一塊就是奧地利帝國;第二塊是北部的普魯士;第三塊是南部的四個獨立王國;再其餘就是跑龍套的小邦國。
  • 堂堂的奧匈帝國當年是歐洲五強之一,為何會遽然解體?
    1867年2月奧匈帝國誕生,它就是奧地利和匈牙利的結合體。原來奧地利是老大,可奧地利日漸衰落,奧地利帝國中的匈牙利民族日漸崛起,取得了日益重要的地位。奧地利皇帝為了維持對匈牙利的統治就跟匈牙利的貴族談判,雙方做了讓步,奧匈帝國就這樣誕生了。
  • 一戰中的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到底有多強?
    由於德意志帝國位於歐洲中央,南邊是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東邊是奧匈帝國,北邊是俄羅斯帝國,帝國的建立改變了歐洲勢力均衡的狀況。德、俄、奧結成同盟主要是對抗以前如日中天的拿破崙的法蘭西帝國。一戰結束後,德意志帝國沒有損失任何領土,所以才有了二戰的資本。
  • 一戰中的奧匈帝國,為何綜合國力強而戰爭實力卻不強?
    第一次世界大戰發生在歐洲,導火索是奧匈王儲斐迪南大公夫婦被刺殺所引起的。起因是奧匈帝國吞併了塞爾維亞的鄰居波士尼亞,而此地民眾則希望和塞爾維亞組成一個斯拉夫國家。當斐迪南大公夫婦來到塞拉耶佛視察時,被塞爾維亞激進青年開槍射殺,奧匈帝國由此向塞爾維亞宣戰,一戰全面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