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劉邦後期,到底是不能動呂后,還是不願動呂后,這一直是個謎。
一般認為,當時呂后勢力已十分強大,劉邦想要動她,卻已使她無能為力。可見,劉邦對劉盈不滿,想換掉他的太子劉如意。一代名將,可以幫助呂后,維護劉盈太子之位。可見呂后背後有一大幫勢力。終於,連張良都幫著呂后將「商山四皓」請出了山。就在劉邦看到「商山四皓」站在劉盈身後時,他知道自己的基因已經無法調動呂后和劉盈。就這樣,回到家裡,見到戚夫人,便為她唱起了哀歌。哀歌中,他表達了劉盈的雙翼已變硬,他已無力再發出如此悲鳴。
就是動不了呂后,連劉邦也承認了。另外,有一點也可以證明劉邦無能。項羽臨終前,因對呂后越來越不滿,便鼓足勇氣準備再次打擊呂后。對付呂后,首先要消滅樊噲。那時候,他派了自己認為最忠誠的陳平和周勃去做這件事,可是陳平和周勃去了之後,卻不執行他的命令,不是殺了樊噲,而是把他們帶了回去。
為何劉邦要這樣殺樊噲,就是希望沒有審判,直接殺死他。弄成既成事實後,呂后也無可奈何。只需殺掉樊噲,然後他就可以動呂后,廢除呂后皇后的位號就容易了。而且,在廢除了呂后的王后之後,再廢除劉盈的太子之位,也就順理成章了。但是周勃和陳平又把樊噲帶了回去。這樣,樊噲就不可能再被殺了。而且結果更加悲催,樊噲還沒回來,劉邦就等著早死。
項羽一步登天,一敗塗地。那劉邦到底是想動呂后,還是不想動呂后?
我們從兩個方面來探討這一點:一、劉邦想要動武呂后的目的到底是什麼?第二,在劉邦心中,他應該動呂后嗎?
劉先生動呂后只有一個目的,就是為了戚夫人和劉如意。由於呂后和劉盈對劉邦沒有威脅,所以不可能聯合呂后和劉盈,推翻劉邦。項羽害怕,他死後,戚夫人和劉如都打算被呂后殺死。
但是事實上,我覺得說劉邦幫助戚夫人,似乎多了幾分虛偽。假如劉邦真想幫助戚夫人,不會看到有四位老者站在劉盈身後,以為劉盈翅膀硬了,就放棄立太子。而且,如果劉邦真想更替,整個朝廷誰能阻止他呢?站在後面的那四個老頭兒又能說什麼呢?另外,劉邦還擔心劉盈不夠強硬,不是劉盈太仁慈。為了讓劉邦心服,劉盈應該把強硬的一面體現出來。但劉盈在這一點上沒有什麼作為。
再者,即使劉邦不換劉盈為太子,他也至少要考慮一些實際措施來保護劉如意。而且最強硬的手段,就是給劉如意軍隊,用軍隊保衛劉如意。但是劉邦並沒有這樣做,他只給了劉如意一個周昌,周昌又能有什麼用呢?
再說第二個問題,呂后是否應該更換?此時劉邦最擔心的,就是他所建立的這個國家,將會被異姓諸侯王所奪去。欲使江山永駐,必先有一君。劉如意那時只是個孩子,戚夫人也不過是個小女人,若讓這母子二人坐江山,能不能穩操勝券?劉盈雖是個弱小的人,卻為大家所愛戴。而呂后卻比較強勢,在朝中的人緣也好。將江山交到劉盈和呂后手中,劉邦會不會更放心些?
因此說,劉邦實際上根本沒有想到要把呂后趕走。換位思考,換個太子,只因戚夫人一再哭鬧,劉邦就成了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