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醋裡脊
糖醋裡脊,加入一味菠蘿,就像頓生靈感一般,給人驚喜甚至震撼
周忠應
20年前,剛去北京的那會兒,當時的太子奶公司廣告策劃部在北京西站附近的羊坊店西路的凱瑞大酒店租了幾間房子辦公。我們部門當時只有4個人,2個已婚男,2個未婚女,有個設計師好像叫李少波,湖南婁底人。另外一個是她的同學,她們在北京大概只呆了一個月都離職了。後來,一個叫劉一的小帥哥作為總經理助理也在這裡住了下來,開始大批量招人,籌劃北京太子奶公司開業的事宜。
有一天晚上,無聊時便翻看大家投的簡歷,無意看到老家一個姓李的女孩的求職,我便把它挑出來,在第二天的時候推薦給負責招聘的劉一。小劉見是我推薦的,便與小李約談,然後把她招了進來當業務員。為了感謝我們,小李請我們在附近的一家小餐飲吃飯。那天好像點了三個菜一個湯,記憶最深的是糖醋裡脊。這個菜應該是小劉點的,我與小李都是第一次。糖醋裡脊色澤紅亮,酸甜可口,最吸引人的就是它外焦裡嫩的口感。一口咬上去,濃厚蜜意的酸甜汁包裹著裡脊肉,真的是酥脆焦香。吃到裡面,才發現嫩香的裡脊肉早已悄悄地消融在唇齒之間,味道和口感讓人驚嘆,這世上竟然還藏著這麼好的味道?
後來,小李分配在一個叫周山經理的手下,周山是湖南株洲人,特別熱情。因為我們都是老鄉,所以周末的時候常常聚在一起打牙祭,每次都點糖醋裡脊。我在太子奶公司只呆了半年,後來,中國青年報招聘編輯,我應聘當編輯去了,便很少去羊坊店西路吃糖醋裡脊了。因為中青報有食堂,我便天天貓在食堂裡吃飯。
在北京只呆了3年,非典那年我便逃離了那繁華的京都回到了嶽陽。回嶽陽後在當時的長江信息報當編輯,每天在報社附近的井水飯莊吃飯。這裡炒的都是家鄉菜,我們點的最多的剁椒魚頭。一別糖醋裡脊便是好多年,但那個又酸又甜的經典味道一直在我味蕾上揮之不去。2011年再次去北京的時候,第一件事便是去找個川菜館吃一盤正宗的糖醋裡脊。為了能經常吃到這種美味,我決定學會做這道菜,讓酸甜焦香的味道在我家生動起來。
其實這道菜做起來也不十分難。首先準備豬裡脊半斤、雞蛋一個、澱粉適量、麵粉少許、番茄醬適量、米醋少許、砂糖適量、鹽少許、熟芝麻少許。然後將裡脊肉洗乾淨,切成條狀,不要切得太粗,太粗了肉味在糖醋的味道中涇渭分明。然後,在碗裡加入適量的澱粉,量根據肉的多少放。感覺能全部裹住肉就可以了。接著,給澱粉裡加入少許的清水,把澱粉化開,放在一旁讓澱粉沉澱。然後,肉裡打入一個雞蛋,加入少許的鹽,用手把蛋液和肉抓勻,放置一旁醃製片刻。然後等到澱粉沉澱到碗底後,把上面浮著的水慢慢倒掉,只留下面的澱粉糊。同時把肉倒入澱粉糊裡,再放入少許的麵粉用手抓拌均勻。然後往鍋裡倒入多一點的油,大火燒到七成熱時改成中小火,再次把肉抓勻,讓每一個肉都能裹入麵糊,然後一個一個下入鍋中油炸,炸到表皮酥脆就可以撈出了。全部炸完後,開大火再把所有的肉倒入鍋中復炸一次,使表皮更酥脆後撈出控油。這一步非常重要,就像回鍋肉回鍋一樣。然後把鍋裡的油倒出來,利用鍋上粘的油,倒入番茄醬,加入多一點的白糖,倒入少許米醋,大火燒開,使番茄汁裡的糖化開,變得黏稠。最後等到番茄醬冒很多泡泡,變得黏稠了,倒入炸好的裡脊肉翻炒,使每一個肉都裹上番茄汁就大功告成了。
後來,在廣州打工的時候,一個廣州的同事告訴我,糖醋裡脊是國民菜,每家做法都不一樣,如果放點菠蘿,這糖醋裡脊的味道更時尚一些,便有了南方的味道。我覺得糖醋裡脊放菠蘿確實是恰當的好處,也不知道是誰的靈感?這個小小的創新卻能讓人眼前一亮,心頭一喜。
生活是繁瑣的,但靈感卻能讓人的精神充滿生動。一個會生活的人是不缺乏靈感的。生活豐富的人,靈感的係數會多一些;閱歷豐厚的人,靈感的機率會高一籌。因為靈感是日積月累的沉澱物,是一個人素日裡對事物的細微觀察和發掘,寄存於腦海裡的不安分因素,這些不安分因素一旦碰到機遇,就會陡然萌生或迸發出來,給人一種難以預料的驚喜或震撼。(2020年12月23日寫於弘欣公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