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建制派不解川普其人,沒料到他會給美國造成這樣大的傷害。另一方面是掉以輕心。這次他們發動所有的力量來確保川普不再當選。
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單珊
距離2020年美國大選還有2天。 美國總統川普將在最後48小時穿梭佛州、密西根州、喬治亞州和賓夕法尼亞州,舉行11場集會拉票。昨日,民主黨候選人拜登則與前總統歐巴馬在密西根同臺造勢,首次聯合亮相。決戰搖擺州,戰鼓鏘鏘。
不管是民調、博彩還是媒體導向,拜登都看似手握更多勝算,留給川普最後「逆風翻盤」的時間已經不多。新冠疫情無疑是這場焦灼大選的最強背景音,就在三天前,美國累計確診新冠病例超過900萬例。目前這一數字已達到911萬,累計死亡23萬。
民主、共和兩黨支持者雖然在經歷著同一場疫情,但他們猶如生活在平行宇宙,對疫情的觀感大相逕庭,卻在投票上達成難得的一致。
截至發稿前,已有9122萬美國選民在此次大選中投票,超過2016年大選投票總數(1.37億)的66%。
據預測,今年美國大選總投票人數將達到創紀錄的1.5億,佔合格選民的65%,是自1908年以來的最高投票率。
超高的提前投票率也預示著不確定性。根據美媒預測,由於通過郵寄投票的人數達到了創紀錄的水平,而且其中許多是首次參加投票選民,至少有100萬張選票可能會被作廢。從郵戳截止日期到信封上的籤名,諸多因素都可能使一張費盡周折寄出的選票作廢。
有關投票的問題已引發大量司法訴訟,參選雙邊陣營在選前都組建了龐大法律團隊。川普更是力推巴雷特火速上任最高法院大法官,為選後可能存在的司法糾紛鋪路。從議題、選戰到投票,疫情可謂從多個方面重塑今年的美國大選。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採訪了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賈慶國、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所所長倪峰和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吳心伯(按姓氏拼音順序排序),共同解讀今年美國大選的諸多不確定性和撕裂的民意。
東方網·縱相新聞:今年的美國總統大選投票率創112年來最高紀錄,除了出於防範疫情的考慮,還有什麼原因讓美國人參政熱情如此高漲?
賈慶國:這是一場非常重要的選舉。美國精英整體的動員起來,把老百姓也調動起來,主要目的是反對川普繼續執政。
美國主流精英認為,川普人品不佳,制定的政策存在問題,挑撥族群之間的對抗。做事情不講章法、不守規矩,突破各種底線,把一己私利和國家公共事務攪在一起。對外破壞美國的軍事同盟關係,攪動國際秩序。
有美國精英認為,川普若再執政4年,美國的民主法制、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響力都會受到毀滅性的衝擊。
用美國的一些精英的話來講,本次大選是幾十年以來最重要的一次選舉,甚至是美國有史以來最重要的一次選舉,關乎到美國的制度和國家的生存。
倪峰:這次投票率高,是因為美國兩黨政治力量高度分裂,雙方對彼此都不能容忍。這兩股分裂力量,不約而同都想通過投票來不讓對方掌權。
吳心伯:2016年,共和黨的投票率比較高。從民調上看,一部分民主黨當時對希拉蕊勝券在握,一部分可能並不欣賞希拉蕊,所以並沒有去投票,結果導致川普執政4年。他把美國搞成什麼樣子大家有目共睹,對民主黨的支持者來講,是非常大的打擊。為什麼投票這麼踴躍,因為早投票的,特別是郵寄投票的,一般是支持民主黨的佔多數。
東方網·縱相新聞:拜登在民調上整體領先,川普還能重演輸普選贏選舉人票的歷史嗎?
賈慶國:可能性不大。2016年,建制派不解川普其人,沒料到他會給美國造成這樣大的傷害。另一方面是掉以輕心。這次他們發動所有的力量來確保川普不再當選。
吳心伯:今年民主黨的投票率這麼高,就不大可能出現這個情況。另外還有第三黨的原因,在2016年大選的三個關鍵州裡邊,第三黨候選人分走了希拉蕊的一部分選票。
比如綠黨主張綠色新政,實際上是偏民主黨的。這也是川普以微弱優勢贏幾個關鍵州的原因之一。今年,第三黨的候選人名字不出現選票上,也避免了稀釋民主黨選票的情況。
東方網·縱相新聞:鑑於郵寄選票比例創紀錄和川普多次談到的選票作弊可能性,本次大選結果引發司法糾紛、最高法院介入的可能性大嗎?
倪峰:按照民調來看,如果差距較大,上述的情況概率就很低了。另外民調也存在不準的先例,而且這幾天會發生什麼,所以就很難說了。
吳心伯:是否有司法糾紛,要看兩個人之間選票的差距。如果差距較大,也沒什麼可說的,如果差距較小,每個州都有具體規定,例如差距在某個範圍內,就可以重新計票。
所謂產生糾紛、提交大法官,無非就是出現差距很小,很多選票要重啟來確認是否存在問題,這樣也會導致諸多爭端,就像當年小布希跟戈爾一樣。
美國在很多選舉年份,投票率甚至不超過50%,也就是說,總統是選民裡面少數人選出來的。今年投票的比例有可能是一百多年以來最高的一年,出現爭議的情況可能性要小一些,個別州可能會有這樣的問題,但全國大面積出現這種問題,可能性不大。
東方網·縱相新聞:除了大選,疫情會給美國社會帶來哪些深遠影響??
倪峰:防範疫情的控制措施必然對經濟產生一定的抑制作用,如果長期處於這種抑制的狀態,美國經濟可能會陷入一種長期的衰退。疫情影響時間越長,對經濟的損傷越大,公司破產帶來失業,再引發社會矛盾,經濟社會危機隨著疫情擴大而蔓延,到達某個零界點可能會更劇烈爆發。
吳心伯:長期影響還是比較多的。一個是美國疾病的預防和控制的體系,從聯邦到州到地方,還有很多需要調整的地方。
其次,政府應該在社會生活中發揮什麼作用?傳統上美國人認為政府越「小」越好,越少幹預越好,但是現在看來不是這麼回事,政府很重要,特別是在面對危機時。
個人自由,是不是應該有一個邊界?在必要的時候,應該是犧牲個人的自由來挽救生命,來維護集體的利益。美國今後在這些方面要投入更多的資源,加強跟國際社會的合作。
東方網·縱相新聞:如果川普連任,對美國和國際社會意味著什麼?如果拜登勝選,能彌合美國社會的分裂嗎?
賈慶國:如果川普連任,對國際社會也好,對美國也好,都意味著災難。他破壞美國民主、法制,罔顧道德底線,搞邊緣戰略。
如果拜登上臺,可能情況會有很大不同。拜登還是強調民主、法治,強調社會公平,強調政治的底線。在處理其他問題上,他可能也會遵守規律,尊重專家、尊重科學,強調團結。
不過,美國有很多根深蒂固的問題,拜登也解決不了,但他會儘可能推動美國社會團結。儘可能會按照科學的規律來管理美國的事物,包括國際事物,尊重法律,守住道德底線。
在國際問題上,他可能還要回到建制派長期堅持的對外戰略上來:以最低的成本,通過維護國際秩序來維護美國的利益。美國對外政策可能會進行比較大的調整,可能會再次強調多邊合作,共同應對一些全球性的問題。總體而言,國際秩序前期受到的傷害會減弱。
倪峰:如果川普當選,現在的政策基本就延續下來,主軸肯定還是按照原思路做,可能會做一些微調。
拜登在團結美國的方面肯定比川普要好一些,但是鑑於美國現在的分裂狀況,到底能做到多少也不好說,一個人的能力也是有限的,由體制和結構因素所導致的分裂,也不是一個人能彌合的。
吳心伯:如果連任,川普基本上還是原有的一套路子走下去,按照他的一貫的帶有種族主義、政治分裂、反移民、歧視少數族裔和女性的方式。
經濟上進一步放鬆監管、減稅,推行保守的社會政策,包括在醫改問題上,要徹底廢掉歐巴馬醫保方案。
如果他的外交安全團隊還是同批人,從對外政策來講,他主要還會搞單邊主義,經濟民族主義,貿易保護主義,跟盟友要算經濟帳、疏遠盟友。
拜登執政的話,我們會看到一些明顯的政策調整,在國內可能首先是要來控制疫情,恐怕要採取很多的措施來加強控制。然後恢復經濟,彌合社會分裂,解決種族緊張關係,放鬆對移民的部分限制措施。
在經濟上他可能會要加強監管,增加稅收,可能要投入資源來改善美國的基礎設施,以及美國的高科技的研發等等。
在國際層面,美國會重返一些國際的條約和組織,比如說氣候變化,伊核協議,世界衛生組織等。修復跟盟國的關係,重新恢復盟國對美國的信心。
東方網·縱相新聞:兩黨在對華態度上實際上是統一的,大選過後,中美關係還值得期待嗎?
賈慶國:美國政府在包括南海、臺灣海峽等的一些招數,尤其前階段出的一些招數,實際上都有可能會觸發軍事上的衝突。他希望通過邊緣政策來達到目的,當然他可能也不想打,但是這些舉動危險。
就中美關係而言,如果川普繼續執政,那麼中美關係走向對抗、甚至於冷戰都是完全有可能。所以我覺得,如果是他連任,對美國也好,對世界也好,都是一場災難。
中美之間有很多衝突和矛盾,但是同時也有很多共同利益和共同價值。如果拜登上臺,他會繼續施壓,也會和中國加強溝通來管控這些矛盾。通過對話協商來跟中國合作、應對全球性的問題,包括什麼氣候問題,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問題等。
倪峰:在認定中國威脅上,他倆基本是一致,但把很多問題做細分,又有不同。
可能在川普的認知裡,中國就是問題的根源,把中國的問題解決了,美國的問題就解決了。因為他是本土主義,把責任都往外推,他基本上是這種邏輯。以製造危機的方式來處理中美關係,來解決問題。
拜登的邏輯可能就不太一樣。中美關係顯然不是美國問題的根源,拜登是一個建制派,可能更多的通過規則、制度來解決一些問題。
一方面這種底線思維我們要看清,也要看出他們不同的地方,才能夠為中美關係的穩定尋找更多的機會之窗。
吳心伯:如果川普連任,美國會對中國繼續推進戰略競爭甚至戰略對抗,放慢甚至阻止中國的崛起的步伐。繼續在臺海問題、香港、新疆等問題上挑戰中國的利益。
拜登也會繼續與中國競爭,特別是會制定規則、利用多邊機制,拉盟友一道,通過規則向中國施壓。在南海、一帶一路等問題上跟中國進行競爭。拜登也會考慮跟中國進行必要的合作。
川普政府時期,基本上是強調競爭,甚至對抗,拒絕合作。拜登可能既有競爭又有合作,以競爭為主,在美國需要的地方開展合作。在跟中國交往方式上,川普主要是通過制裁這種對抗的方式。拜登可能會一定程度上恢復跟中國的部分對話機制。
【版權聲明】本文為騰訊新聞「哈勃計劃」稿件,著作權歸縱相新聞獨家所有,授權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獨家享有信息網絡傳播權,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