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請封「假齊王」錯在了哪裡?

2020-12-17 聽雪之無聲

韓信請封「假齊王」,錯誤之處不在於他請封什麼「假齊王」或「真齊王」,而在於他沒有自知自明,在於他「請封」的這個動作。再說,「真齊王」?「假齊王」?韓信根本就看不懂!

韓信根本分不清什麼是「真齊王」

一件東西,領導給你是一回事,你向領導要,又是另一回事。領導給你,是賞賜,這是領導的權力;你向領導要,多多少少都會有要挾的意思,也多多少少都有想要和領導分權的意思。沒有人願意被他人要挾,也沒有任何一個掌權者,想讓別人分享自己的權力。

韓信請封「假齊王」,韓信怎麼想是一回事,劉邦怎麼想是另一回事,朝信認為自己問心無愧,他的所做所為都是為了劉邦的江山,可是劉邦不這麼想,他認為韓信心懷異志,這才是最關健的。

韓信自認為劉邦絕對信任自己

世上哪有什麼絕對的事?凡事都是相對的。劉邦對韓信的信任是建立的利用的基礎上,劉邦要利用韓信打天下,僅僅是打天下。

劉邦除了他自己,誰也不相信。

韓信認為他和劉邦的關係不分你我,是你的,也是我的,這就是人常說的自作多情。可在劉邦心裡,根本不是這麼回事兒。

事實上,劉邦絕對相信的,只有他自己,連他的兒子們都不行。這點從劉邦坐天下後,是如何分封他的兒子們的,就可以看出來。

韓信當齊王鎮守齊地,對於整個戰局是有利的

當時漢軍雖然佔領了齊地,可是並沒有穩固在齊地的統治,因為田橫並沒有死,只是逃亡在外,況且齊國政治複雜,殘餘的舊勢力存在死灰復燃的可能,所以要鞏固勝利成果,必須建立地方政權。

漢軍只有鞏固了對齊地的統治,才能完成對楚軍的戰略性包圍,才能取得楚漢對決的徹底勝利。對這一點,劉邦和韓信,包括陳平、張良等人都看得很清楚。

韓信在齊在威望很高。

那麼誰來鎮守齊地最合適呢,肯定非韓信莫屬。韓信在齊地連打勝仗,威望很高,他鎮守齊地,天時、地利、人和,各項條件都是最佳。

所以說,在當時的條件下,韓信鎮守齊地,對於整個戰局是十分有利的。

韓信請封齊王是錯誤的

上邊已分析過,大家都明白韓信鎮守齊地對戰局有利,可是這事兒從韓信的嘴裡說出來就不對味了。

當時劉邦和項羽打得不可開交,可以說韓信幫誰,勝利的天平就倒向誰。此時韓信向劉邦請封,大家想,劉邦如果不答應韓信,劉邦會不會擔心韓信不再幫他?會不會擔心韓信反手去投了項羽?會不會擔心韓信就此自立為王?

項羽也想拉攏韓信。

劉邦肯定會有這些擔心的,戰場上生死全在一念之間,容不得半點馬虎,叫誰想,誰都認為韓信有要挾劉邦的意思在裡邊,可以說,劉邦是不得不答應了韓信的要求。

韓信錯誤的請封導致了嚴重的後果

劉邦聽說韓信要請封「假齊王」很生氣,但轉臉又笑呵呵地封了韓信個「真齊王」。這一會兒生氣,一會兒笑呵呵,一是說明劉邦的城府之深遠非常人可及,另一方面也註定了劉邦日後必殺韓信。

世人就怕這種人,劉邦就是過去罵韓信一頓,甚至打韓信一記耳光,對韓信來說都不是可怕的,因為劉邦發火了,也消氣了,同時韓信也知道自己錯在哪了。可是劉邦卻強壓著怒火,笑呵呵地給了韓信幾塊糖,怒氣就那麼在劉邦心裡壓著,當然韓信也不知道自己在哪招惹了劉邦。

未央宮斬韓信

劉邦的怒火是遲早要發出來的,這樣發出的怒火,再摻雜上因不信任而產生的猜忌,韓信如何能逃脫未央宮被斬的結局?

可悲的是,韓信一直都蒙在鼓裡,我韓信為了大漢天下出生入死,殫心竭慮,劉邦一定不會負我的。呵呵,作為後人,我們也只能呵呵啦。

聽雪者說

劉邦給韓信的「真齊王」,才是「假齊王」,可惜韓信沒有看懂!當然了,如果韓信看懂了,他也就不是韓信!

韓信的軍事才華無人能及,可政治頭腦又實在是簡單至極,這也許就是他的命!

參考資料:《史記》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更正或刪除。

相關焦點

  • 三國那些事兒:剛擒韓信的劉邦 為何緊接著就封劉肥為齊王了?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三國那些事兒:剛擒韓信的劉邦 為何緊接著就封劉肥為齊王了?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今天趣歷史小編給大家整理了劉邦的相關內容,不知能否幫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識?韓信,是西漢開國大將,他平定三秦,消滅趙魏,兵不血刃滅亡齊國,並在垓下逼殺西楚霸   原標題:三國那些事兒:剛擒韓信的劉邦 為何緊接著就封劉肥為齊王了?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今天趣歷史小編給大家整理了劉邦的相關內容,不知能否幫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識?
  • 劉邦能封韓王信為韓王,能封張耳為趙王,為何不願封韓信為齊王?
    在韓信向劉邦自請假王前,所有劉邦嫡系將領中,並未有任何一位被劉邦立為王,無論真王還是假王。這一點尤為關鍵。或許劉邦認為,天下未定,功臣座次無法排序,尚未到論功行賞之時;或許韓信認為,劉邦壓根就不想立嫡系將領為王,所以用假王的名義來試探;又或許劉邦認為,立嫡系將領為王,等於分散漢軍的凝聚力。總之,在韓信被立為齊王之前,包括韓信在內的韓信、盧綰、劉交、劉賈等劉邦嫡系均未被裂土封王。甚至未有裂土封侯,是的,封侯有之,但裂土卻無。
  • 韓信臨死前留下一句話,蕭何、呂后聽後心有餘悸
    而在劉邦取得的這般輝煌戰績之中,韓信作為股肱之臣,可謂是立下了赫赫戰功。劉邦便稱讚道:「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 但是即便如此,在平定天下之後,君王的猜忌之心,韓信這樣一位功勳赫赫的將軍,也終究難逃一死。 公元前197年,陳豨反叛。劉邦御駕親徵,而居於後方的呂雉則與蕭何共謀,在假傳聖旨劉邦平叛歸來,群臣恭賀之下,將韓信召至長樂宮,而後殺害。
  • 劉邦為什麼要殺韓信,韓信有哪些取死之道?
    韓信聽從,於是與灌嬰、曹參等,攻擊未作防備的齊國,齊王得知消息後極為憤怒,烹殺酈食其。恰時,韓信又以齊地民心未穩為由,自請為假齊王,以便治理。劉邦正與楚軍相持不下,聞言破口大罵:「我困在這裡,希望他早晚來幫助我,他到好,就想著稱王。」
  • 通鑑大智慧:深挖一下韓信的禍根!
    請為假王以鎮之。」漢王發書,大怒,罵曰:「吾困於此,旦暮望若來佐我,乃欲自立為王!」張良、陳平躡漢王足,因附耳語曰:「漢方不利,寧能禁信之自王乎!不如因而立之,善遇,使自為守。不然,變生。」漢王亦悟,因復罵曰:「大丈夫定諸侯,即為真王耳,何以假為!」春,二月,遣張良操印立韓信為齊王,徵其兵擊楚。【譯文】韓信派人向漢王上書說:「齊國偽詐多變,是個反覆無常的國家,且它的南邊又臨近楚國。
  • 同為開國功臣,為何張良和韓信的結局截然不同?
    張良和韓信,一個是有著「謀聖」之稱的文臣,一個是被譽為「兵仙」的將軍,他們共同為西漢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是劉邦的左膀右臂。然而在天下平定之後,兩人的命運卻天壤之別:張良得以善終,韓信卻被呂后誅殺。這其中的緣由,與兩人的政治智慧有著極大的關係。
  • 齊王田橫
    後稱齊王。漢時因不願向劉邦稱臣而自殺,其剛烈為歷代人們所熟悉和讚頌。 田橫兄弟三人,老大田儋,老二田榮,都是豪俠耿介之士,深得眾人敬重。秦末,諸侯都反秦自立,加上陳勝、項梁起義,天下動蕩。田儋於是以齊國貴族後裔的名義,自立為齊王,起兵反秦。田橫也隨之從軍。田儋戰死後,田榮立田儋之子田市為王,自立為相,田橫為將。
  • 韓信若自立,三國會不會提前到來,別被韓信的話所迷惑他早知道了
    韓信這個人在中國歷史上是如雷貫耳般有名,他被稱為「兵仙」和「國士無雙」,從劉邦破格提拔韓信為大將軍,到韓信攻破趙國被封為相國,到韓信拿下齊地被封為齊王,垓下擊敗項羽後,韓信又被改封為楚王,最後因為有人告韓信謀反而被貶為淮陰侯,王、侯、將、相韓信一人獨得。
  • 「蕭何月下追韓信」可偏偏追成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劉邦說給韓信一個將軍噹噹,可是賣足了蕭何面子,可蕭何不這麼想,給韓信要了個大將,還得舉行個敗將儀式,不然韓信還不樂意。韓信拜將後表現不錯,還定三秦,滅魏破代,東進滅趙,東進滅齊,垓下之戰,可謂戰功赫赫,封齊王。韓信去攻打齊國,被酈食其搶先一步說服齊國歸漢,酈食其這嘴巴可不是蓋的,抵上了韓信的幾十萬大軍。
  • 韓信臨死才後悔沒聽此人的話,漢初大謀士蒯徹哪裡去了?
    公元前204年,韓信與張耳率軍滅掉趙國之後,劉邦奪走兩人的軍隊去對付項羽,又命令韓信收攏趙地的散兵,向東攻打齊國。那時蒯徹在韓信身邊效力。韓信帶兵打到齊國曆下地區時遇到重兵把守,無法繼續深入。彼時,劉邦身邊的辯士酈食其自告奮勇,前去說降齊王。齊王田廣及其叔父田橫同意歸順劉邦,下令解除戰備,讓將士們飲酒歡慶。
  • 西漢功臣韓信被殺令人不勝唏噓,韓信究竟要如何做才能避免被殺
    身為「漢初三傑」之一的韓信,卻在西漢建立之後被呂后誘殺,關於韓信之死,一直以來都令人不勝唏噓。不過,站在劉邦和呂后的立場上,在當時那種情況下,韓信似乎又不得不殺。那麼,韓信到底該如何做,才能避免被殺呢?
  • 若這兩人不死,一代「兵仙」韓信不會落得被殺的下場,他們是誰?
    韓信佔領齊國後,天下已成三足鼎立之勢,但是韓信並沒有反叛之心,他想要的也只不過是得封一個異姓王,於是他傳信劉邦,讓他封自己一個齊王。 按理說,以韓信的功勞,封一個齊王是綽綽有餘的,但是他錯就錯在不該自己提出來,而是應該等劉邦主動封他為齊王。
  • 韓信慘遭呂后處死,死前撂下一句狠話,劉邦得知後驚起一身冷汗
    劉邦和項羽進行垓下決戰的時候,當時天下主要有楚王、漢王、齊王三股勢力。漢王劉邦和楚王項羽早已勢不兩立,夾在中間的齊王韓信其實有兩種選擇:一種是按兵不動,等漢王和楚王兩股勢力打得兩敗俱傷後自己再坐收奪漁翁之利,還有一種是堅定地支持其中一方,等自己所支持的那一方取得勝利後,安安穩穩地做個臣子就行。
  • 同為劉邦的手下將軍,韓信等人封王賞地,為何樊噲等人只能封侯?
    劉邦從一個秦朝的小吏帶著一幫人奪取天下,無論是韓信、吳芮、盧綰、彭越,還是周勃、灌嬰、樊噲,這些人都是劉邦手底下的將軍,都是漢朝的開國功臣,都曾經陪著劉邦浴血奮戰。 當劉邦打下天下稱帝之後,他手下的這些將軍會被區別對待呢?一些將軍封了王,另一些只封了侯,等級瞬間差了一大截,這是為啥?
  • 韓信為何甘願受胯下之辱,也不反抗的真相竟是一種無奈
    #韓信胯下之辱#韓信被羞辱事件淮陰縣屠戶中的青年裡有人侮辱韓信道:「你雖然身材高大,好佩帶刀劍,內心卻是膽小如鼠的。」並趁機當眾羞辱他說:「韓信你要真的不怕死,就來刺我。若是怕死,就從我的胯下爬過去!」
  • 為何劉邦一定要殺掉韓信?看完韓信做的這7件事,你就明白了
    為什麼劉邦要殺韓信?許多人都覺得是狡兔死走狗烹,認為劉邦打開了一個很不好的風氣,讓後世不少的君王都學他,殺了有功之臣。然而從歷史的角度來說,其實劉邦殺的人,大多都有必須要死的理由,而韓信就是那個特別該死的。 韓信到底做了什麼?讓劉邦非殺他不可,看看他當初做過什麼就知道了。
  • 韓信若自立,三國會不會提前到來?他早知道了別被韓信的話所迷惑
    在中國歷史上,韓信這個人聲名遠播,被稱為「兵仙」,「國士無雙」,從劉邦破格提拔韓信為大將軍,到韓信攻破趙國為相國,到被韓信奪去齊地為齊王,又被韓信奪去相國,再到被韓信改稱楚王,最後因有人告發而被貶為淮陰侯,王、侯、相韓信獨得此位。
  • 《史記》中,為什麼蕭何、張良入世家,而韓信入列傳?
    所以韓信不能入世家,司馬遷一定是有所考量的。韓信的人生關鍵節點就出現在楚漢戰爭時期,韓信奪得了齊地之後開始向劉邦討要假齊王。劉邦起初是發怒,後來聽了陳平的話,耐住了性子給韓信封了真齊王。而楚漢爭霸時期是沒有形成一個絕對帝國的,依舊是存在很多割據勢力。
  • 劉邦用韓信:有眼光,也有手段
    劉邦以漢王之尊,入主漢中,韓信隻身來投,不得重用,可想而知。但是,經過一系列事故,在夏侯嬰、蕭何的力薦下,特別是在蕭何月下追韓信之後,劉邦一改先前的輕視態度,拜韓信為大將,你就不能不佩服劉邦的氣度。任命年僅28歲的韓信為大將軍,凌駕諸將之上,劉邦不僅要說服自己,還要說服軍中高層。看後來陳平來投之時,劉邦用以監護諸將,周勃等一片反對之聲,不難想像,重用韓信時的阻力,一定更大。
  • 劉邦被項羽困在滎陽,危在旦夕,韓信手握重兵卻落井下石
    可在另外一個戰場,韓信卻打得順風順水!被劉邦拜為大將軍之後,韓信的軍事天分得到了充分發揮!挾數十萬大軍,滅魏、覆趙、平燕、定齊,天下諸侯為之膽寒!聽到韓信連戰連勝的消息,劉邦告訴自己:「再挺一陣、再堅持一下,韓信的援兵就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