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被項羽困在滎陽,危在旦夕,韓信手握重兵卻落井下石

2020-12-12 脂肪故事

「難道我劉邦今日命喪於此?救命啊……」公元前203年,滎陽城頭,陷入絕境的劉邦看著城下黑壓壓的項羽大軍,絕望了!在項羽眼裡,天下各路諸侯王,就數這劉邦最壞最黑最有野心,他調集重兵,發誓要把這個傢伙一舉殲滅!

論打仗,十個劉邦也不是項羽的對手,滎陽城下,項羽軍每日來攻,劉邦軍被打得膽顫心驚,每天都有士兵逃跑!眼看就要全軍覆沒!

可在另外一個戰場,韓信卻打得順風順水!被劉邦拜為大將軍之後,韓信的軍事天分得到了充分發揮!挾數十萬大軍,滅魏、覆趙、平燕、定齊,天下諸侯為之膽寒!

聽到韓信連戰連勝的消息,劉邦告訴自己:「再挺一陣、再堅持一下,韓信的援兵就到了!」

早也盼,晚也盼,眼睛都盼瞎了,也沒看到韓信的一兵一卒,只有項羽黑壓壓的軍隊不斷攻城!有時候劉邦會想:「要不就降了吧,反正我臉皮厚,項羽這人自詡英雄,應該不會把事做絕吧……」

正在胡思亂想,衛兵跌跌撞撞跑過來,老遠就喊:「大王,援兵到了,援兵到了!」劉邦一聽,整個人都呆住了,然後欣喜若狂,抓著衛兵的肩膀:「援兵在哪?在哪!」

衛兵氣喘籲籲地說:「韓大將軍的使者到了!」

當劉邦看到韓信的來信時,臉上的表情由紅轉白、由白變青,由青變黑,手都開始哆嗦起來!韓信說:「齊人狡詐,反覆無常,齊地又與楚國相鄰,我願意代理齊王,鎮守齊地!」

劉邦把信撕得粉碎,大聲咆哮道:「老子在滎陽就快被弄死了,他居然要當齊王?」手按在佩劍上,準備先把這個使者給砍了!

突然,劉邦覺得左右腳同時被踢了一下,張良湊過來說:「邦,韓信要自立為王,你能阻止嗎?」劉邦一聽,臉色一沉!

陳平也湊過來說:「邦啊,只要韓信拖幾天,你被項羽擊敗,什麼都不用說了!」

劉邦不愧一代人精,腦中瞬間百轉千回,面色迅速恢復正常,恙怒著對使者說:「這個阿信,真是沒出息,男子漢大丈夫,要當就當真正的王,當個假王有毛意思!」

說完,迅速寫了一封信交給使者:「我派子房跟你一起去,從今天起,他就是齊王!」

然後又捧出一盤金銀:「這些賞你的,拿著買點吃的!」使者看了一眼劉邦,收下了金銀!

使者走後,劉邦抽出佩劍把面前的案幾砍了個稀巴爛:「翅膀硬了,特麼的居然敢威脅我,要不是……我非剁了他不可!」把韓信罵了個狗血噴頭!

陳平道:「大王息怒!這不是沒辦法嗎?這小子仗著自己能打仗,簡單是不把大王放在眼裡,此人虎狼之心,大王不可不防!」

聽了陳平的話,劉邦更是暴跳如雷,當場就給了自己一劍,把手指頭劃破了,血一下子標到了酒杯裡!把陳平嚇了一大跳!劉邦仰頭飲盡:「今天這事,我劉邦記下了!」

此後,蕭何聽聞了此事,淚流滿面:「阿信啊,你糊塗啊!這不是自尋死路嗎!」

韓信可是蕭何推薦給劉邦的,因為這事,劉邦也對蕭何有了看法,蕭何當然難受了:「阿信你個混蛋,大軍在握,你想當齊王直接當就行了,天下誰能阻你?偏偏還要……罷了罷了,他日你必死無葬身之地!」

對劉邦極為了解的蕭何,已經預料到了韓信的悲慘下場……

韓信滅亡的根源,在請求封王的時候便埋下了!數年後,劉邦「恰好」遠徵,韓信被呂后設計害死!並被夷三族!天下人皆道劉邦冷血無情、兔死狗烹,哪知道韓信是自取滅亡!

韓信打仗,天下無雙,權謀上卻是負數!有野心,信念野心不夠大,當個齊王就心滿意足了!還不如瘋狂到底搏一把!假如當時韓信聽從蒯通的建議直接自立為王,誰敢說歷史不會被改寫?

在《史記》中,對韓信的筆墨尤重!韓信最後身死,與他自身的性格有極大的關係!作為臣子,要麼如張良、蕭何這般老老實實忠心不二,要麼就如趙官家一般把事做絕,如韓信這般既有自立的野心,卻無翻臉的絕情和決斷,首鼠兩端最終只能害了自己!

而劉邦的表現也堪稱精彩,他能夠識大局、重大體、權衡利害、懂得取捨,得以才能集天下英豪為其所用,最終奪取天下!劉邦的綜合素質,不遜於歷史上任何一個帝王!

在《史記》》中,如劉邦、張良這樣具有頂尖智慧權謀的比比皆是!他們在面臨生死絕境時所展現出來的智慧權謀,讓人嘆為觀止!讀這套書,在品味那段波瀾壯闊歷史的同時,也讓我們汲取到了他們的智慧!

《史記》》被許多成功人士日夜研讀,他們在商場上、戰場上、職場上得心應手、無往不利,讀史受益良多!一個讀史的人,一定比一個只看現實的人眼光要更長遠、更聰慧!

可能我們達不到劉邦、張良那樣的智慧高度,但是用來應付職場與人生足矣!當我們細讀這三本書時,一定會有相見恨晚的感覺!早一天讀,早一天開悟!你的人生可能會從此改變!

《史記》這套書,僅需要59元,就能夠將古人最頂尖的智慧捧在手中!用古代頂尖政治家的人生智慧來武裝自己,讓你少走彎路,成為人生贏家!

相關焦點

  • 劉邦為何要殺韓信?換成別的帝王,可能也會殺他
    (《史記》) 韓信為劉邦打下了一大半的天下,為何劉邦卻任由呂后幹掉韓信呢? ▲劉邦雕像 一、劉邦危難之際,韓信藉機加官進爵 在楚漢之爭時,項羽將劉邦圍於滎陽,情況異常危急,劉邦發信求救於剛滅完齊國的韓信
  • 「蕭何月下追韓信」可偏偏追成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韓信本想不再攻打齊國,辯士蒯通說你都沒有得到詔令,怎麼能停止攻打齊國了,韓信聽取了他的建議。一路猛進,打得齊王田廣落荒而逃,平定齊國。而劉邦此時正被項羽圍在滎陽,韓信乘機宰了劉邦一把,想要個假齊王噹噹,劉邦什麼人,哪裡忍得了這樣被人宰,還是張良看得清形式,讓劉邦給韓信封了一個真齊王,於是韓信調兵去攻打項羽解了滎陽之圍。
  • 韓信臨死前說了什麼,讓劉邦嚇得汗毛倒豎惶恐不安?
    而韓信在臨死之前說了一句話,當劉邦得勝歸來,聽到呂后跟他反映這句話時不禁汗毛倒豎,韓信臨死前說了什麼呢? 劉邦出徵回到皇宮,得知韓信已被呂后所殺「且喜且憐」,對於這個為他大漢江山立下大功的大將,劉邦還是有些憐惜的。於是他問呂后,韓信死前說了什麼?
  • 韓信和劉邦的恩怨:是劉邦演的飛鳥盡?還是韓信要劉邦的江山?
    回到韓信的被殺,如果只是因為歷史存在的一個現象就簡單地得出結論,韓信是被冤殺。這個結論下得未免草率,對劉邦也不公平。韓信到底是被冤殺,還是謀反而被劉邦鎮壓?劉邦殺韓信,並非韓信已經舉起了反旗,正式宣布和劉邦決裂而被抓獲,而是呂后使計殺了韓信,這就讓劉邦處於非常不利的地位。
  • 韓信憑藉軍事能力自立為王,能否有機會打敗劉邦和項羽呢?
    韓信如果在項羽未滅時自立,短時間內會形成三足鼎立;如果項羽自刎烏江後自立為王,只會步項羽後塵,被劉邦所消滅,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秦朝末期,群雄涿鹿,最有希望得到江山的只有項羽和劉邦,而在項羽錯失多次機會之後,又自費武功,把「亞父」範增這個唯一能與蕭何、張良、陳平比肩的第一謀士攆回故裡時,已經輸了。劉邦能勝,他自己總結,成功在於「知人善任」,以及高超的帝王權術。而這兩點,項羽和韓信都不具備。
  • 彭城之戰,張良和韓信在哪,為何劉邦56萬大軍被項羽3萬人殺敗
    再說韓信,韓信在漢中被劉邦拜為大將軍,隨後跟隨劉邦參與還定三秦之戰,但劉邦沒有讓韓信率軍,而是劉邦自己率軍作戰,韓信作為大將軍只給劉邦提供計策,因為這個時候張良不在,陳平也沒有投靠劉邦,劉邦身邊缺少謀士,所以韓信就允當了劉邦的謀士。
  • 同為開國功臣,為何張良和韓信的結局截然不同?
    張良和韓信,一個是有著「謀聖」之稱的文臣,一個是被譽為「兵仙」的將軍,他們共同為西漢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是劉邦的左膀右臂。然而在天下平定之後,兩人的命運卻天壤之別:張良得以善終,韓信卻被呂后誅殺。這其中的緣由,與兩人的政治智慧有著極大的關係。
  • 如果沒有韓信,劉邦能打敗項羽嗎?
    首先,韓信的確率領漢軍,在關鍵時刻取勝,功勞卓著。在漢中時,韓信就率領漢軍暗渡陳倉,一舉突破章邯所布置的秦嶺防線,把章邯圍困在廢丘,幫助劉邦奪取了關中。再隨後,劉邦率領諸侯聯盟在彭城之戰中失敗時,韓信早已組織漢軍在洛陽、成皋、滎陽一帶布置好防線,阻擋項羽由此進入河洛,逼近函谷關。
  • 劉邦必殺韓信,10字鐵證
    韓信02西漢三年(公元前204年),漢王劉邦在彭城被項羽打敗,五十萬大軍灰飛煙滅,灰溜溜逃回滎陽漢軍在滎陽一線收割敖倉的糧食,與項羽軍隊僵持了一年有餘。項羽率軍切斷漢軍的糧道,漢軍陷入空前的危機之中。屋漏偏逢連夜雨,魏王豹聲稱回去看病,結果渡過黃河便背叛了劉邦。劉邦十分憤怒,命令將軍韓信領兵從北面攻擊魏國,一舉俘虜了魏王豹。
  • 劉邦說自己不殺韓信,不用鐵器殺韓信,為何最終還是殺了韓信
    可嘆的是,劉邦並沒有兌現諾言,韓信最終還是被殺了。不過,劉邦並沒有直接出手,殺死韓信的是呂雉(而非「君不殺韓信」),用的是竹劍(而非「鐵不殺韓信」)。劉邦在得知韓信被殺以後的反應是「且喜且憐之」( 司馬遷《史記》),說明對於韓信的死,劉邦不但沒有一絲傷心和愧疚,反而滿心歡喜。那麼,劉邦為什麼一定要殺韓信呢?其一,韓信不是「自己人」。
  • 劉邦為何殺掉韓信,彭越等開國元勳,項羽的敗亡給了其警惕
    漢高祖劉邦和秦始皇嬴政在年齡上只差三歲,但是兩人卻在不同的歷史階段走向同樣幾乎類似的事情,那便是登基稱帝,建立封建制度國家。然而兩人在對待功臣上卻完全不同,秦始皇登基後建立第一個封建王朝,對於功臣皇帝選擇和其分享天下,為何劉邦得到漢朝的江山之後,卻選擇將手下大將殺死。
  • 韓信為何被宮女用竹竿戳死?難道呂后、蕭何沒有兵器嗎?
    韓信生前那叫一個風光,自從蕭何月下追韓信後,劉邦開始重用韓信以來,可以說韓信為劉邦建立大漢王國做出了決定性的貢獻。而最終韓信沒有得到善終被呂后處死,究其原因,既有封建統治階級殘酷性決定的,也有韓信自身原因造成的。
  • 漢初三傑,為何只有韓信被除掉
    大漢軍神韓信被殺,令人惋惜!但是誰讓他自己作死呢韓信被殺,無非是兔死狗烹、過河拆橋,這也是許多人黑劉邦的「罪證」之一。許多人為韓信鳴不平,覺得他死得冤枉,可現實真是這樣的嗎?韓信被誅,是因為謀反,證據確鑿漢十年,即公元前197年,陳豨叛亂,劉邦親自率兵討伐,韓信卻託病留在長安。等劉邦走後,韓信派人告訴陳豨:你只管起兵,我在長安協助你。隨後,韓信夜間假傳詔書,赦免服役的罪犯和奴隸,準備殺入宮內,幹掉呂后和太子。
  • 劉邦和韓信,誰愧對誰?
    等項羽分封十八路諸侯的之後,劉邦被困進了巴蜀,若非韓信在這個時候出現,劉邦和他的10萬大軍可能一輩子都出不去了。韓信的貢獻經過大體如此:韓信帶領漢軍從陳倉殺出,一路上戰必勝,攻必取,劉邦開始了對項羽的逆襲。隨後劉邦多次奪走韓信軍隊,並且在彭城、滎陽、成皋等地先後被項羽殺得丟盔棄甲,最後甚至只剩下一個車夫隨行。而韓信每次都能夠重新招募新軍,並且把軍隊訓練出強大的戰鬥力。
  • 大風歌——鏖戰滎陽
    然後劉邦布置了四條戰線對付項羽,首先是滎陽,由劉邦率主力堅守,與項羽相持;其次是韓信率軍從關中出發,以大迂迴戰略經營北方,目標收服魏、趙、燕、齊,重組對西楚的大包圍圈;然後是彭越在西楚的後方進行遊擊作戰,擾亂切斷楚軍糧道;最後是策反英布,在南方拖住項羽。
  • 張良如此足智多謀,韓信遇難,為何他卻袖手旁觀?
    項梁戰死後,韓信轉到項羽麾下,因在項羽麾下不受重用,叛楚歸漢,在蕭何的引薦下,被劉邦任命為大將軍。韓信之死跟他多次冒犯劉邦有關,那麼韓信是如何一步步讓劉邦起了殺心呢? 1)求封齊王為自己的悲劇埋下伏筆 彭城之戰劉邦慘敗以後,北方諸侯國相續叛漢,劉邦派韓信北上平叛,韓信將黃河以北的諸侯國全部殲滅以後,向劉邦請封假齊王,此時的劉邦在滎陽被項羽打得無還手之力,韓信此時理應發兵增援劉邦,趁機報答劉邦的知遇之恩,他反而趁劉邦危難之際敲詐他,劉邦能不氣憤嗎?
  • 張良和蕭何如此厲害,劉邦打不過項羽?直到韓信加入才扭轉局面?
    劉邦與項羽的第一仗——彭城之戰劉邦在謀士張良的建議下,拿下關中之地,以鹹陽為根據地,趁著項羽在齊地平叛,向楚國都城彭城進攻,劉邦一路召集了各路大軍共56萬人馬,氣勢洶洶,順利攻佔了彭城,項羽得知消息,大怒,立馬挑選3萬騎兵連夜殺回彭城,竟然把劉邦的56萬大軍打的四處逃竄,傷亡慘重達一半之多,劉邦收拾殘兵退居滎陽堅守,劉邦首戰失利。
  • 盤點漢朝初期,劉邦分封七大異姓諸侯王的最終結局
    這些異姓諸侯王佔有漢朝大片疆域,且手握重兵,對漢朝中央的穩定造成了極大的威脅,對此劉邦下定決心剷除諸侯王的勢力。梁王彭越(?-公元前196年)彭越起初在魏地起兵反秦,後來在劉邦彭城戰敗後,歸順了漢軍。公元前202年,彭越和劉邦在垓下會師,大敗楚軍,使得項羽在烏江邊自刎。事後,劉邦封彭越為梁王,建都定陶。
  • 楚漢相爭,是項羽吊打劉邦,還是劉邦吊打項羽?
    楚漢相爭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彭城之戰,項羽吊打劉邦。第二階段,滎陽成皋爭奪戰,劉邦項羽相持。第三階段,鴻溝議和後,劉邦吊打項羽。
  • 此人勸韓信造反,害死劉邦的使者,差點被劉邦烹了,結局如何
    韓信後悔的是沒有聽從蒯徹的勸說自立為王。那樣的話,天下有可能三分,項羽和韓信抱團對抗劉邦,大一統王朝來臨的時間將會延遲。 從大的角度而言,韓信選擇忠於劉邦,對歷史進程卻是有貢獻的。 蒯徹是漢初有名的謀略家,跟隨韓信,未能盡展所長。他的所作所為也有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