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弇:東漢王朝的兵仙

2021-02-07 歷史人物傳記

耿弇


耿弇(yǎn)(3年~58年),字伯昭,扶風茂陵(今陝西省興平市)人,漢族。東漢開國元勳、軍事家,「雲臺二十八將」第四位,上谷太守耿況的兒子。

耿弇喜好兵事,隨父投奔劉秀,授偏將軍,參與平定河北地區。劉秀稱帝後,授建威大將軍、好畤縣侯,敗延岑、平齊魯、定隴右,平定四十六郡,攻取城池三百餘座,屢立戰功,為東漢的統一立下赫赫戰功。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辭去大將軍之職。

永平元年(公元58年),耿弇去世,享年五十六歲,諡曰愍侯。

耿弇將圍點打援聲東擊西等戰術發揮到了極致,受歷代軍界推崇。並成為有志者事竟成的典範。


《後漢書·耿弇傳》:年五十六,永平元年卒,諡曰愍侯。


耿弇的父親耿況,曾與王莽從弟王伋同學,後為朔調連率(即上谷太守)。耿弇少年時期以勤奮好學著稱。常見郡中歲終舉行郡試,講武練兵,由衷愛好,因而學習騎射,喜好兵法。

《後漢書·耿弇傳》:父況,字俠遊,以明經為郎,與王莽從弟伋共學《老子》於安丘先生,後為朔調連率。弇少好學,習父業。常見郡尉試騎士,建旗鼓,肄馳射,由是好將帥之事。

更始元年(公元23年),劉玄建立更始政權,派遣將領佔據各地,其中有人憑藉權勢撤換了一些郡縣的太守縣令。耿況因是王莽任命的官員,心中非常不安,命年方二十一歲的耿弇去朝見劉玄,貢獻方物,以圖鞏固自己的地位。耿弇從上谷南行至宋子縣,適逢王郎自稱漢成帝之子劉子輿,在邯鄲起事。隨從耿弇的上谷郡吏孫倉、衛包信以為真,遂投奔王郎。耿弇因長安道路阻隔,聽說更始大司馬劉秀在盧奴,乃北上晉見,被任命為門下吏。耿弇請求回上谷發兵攻取邯鄲,劉秀笑道:「小小年紀竟有大志啊!」因此數次召見他並加恩慰。

《後漢書·耿弇傳》:及王莽敗,更始立,諸將略地者,前後多擅威權,輒改易守、令。況自以莽之所置,懷不自安。時弇年二十一,乃辭況奉奏詣更始,因齎貢獻,以求自固之宜。及至宋子,會王郎詐稱成帝子子輿,起兵邯鄲,弇從吏孫倉、衛包於道共謀曰:「劉子輿成帝正統,舍此不歸,遠行安之?」弇按劍曰:「子輿弊賊,卒為降虜耳。我至長安,與國家陳漁陽、上谷兵馬之用還出太原、代郡,反覆數十日,歸發突騎以轔烏合之眾,如摧枯折腐耳。觀公等不識去就,族滅不久也。」倉、包不從,遂亡降王郎。弇道聞光武在盧奴,乃馳北上謁,光武留署門下吏。弇因說護軍祐,求歸發兵,以定邯鄲。光武笑曰:「小兒曹乃有大意哉!」因數召見加恩慰。


不久,劉秀北至薊城。後來,劉秀聽說邯鄲派兵來薊,欲要南下,召集官屬商議。耿弇道:「漁陽太守彭寵,是您的同鄉;上谷太守,是我的父親。發動這兩郡人馬,有萬騎之眾,邯鄲是容易奪取的。」劉秀官屬都不願北行,劉秀卻指著耿弇道:「這是我的北道主人。」恰巧這時薊城騷亂,劉秀匆忙南下,官屬各自分散。

《後漢書·耿弇傳》:弇因從光武北至薊。聞邯鄲兵方到,光武將欲南歸,召官屬計議。弇曰:「今兵從南來,不可南行。漁陽太守彭壟,公之邑人;上谷太守,即弇父也。發此兩郡,控弦萬騎,邯鄲不足慮也。」光武官屬腹心皆不肯,曰:「死尚南首,柰何北行入囊中?」光武指弇曰:「是我北道主人也。」會薊中亂,光武遂南馳,官屬各分散。


更始二年(公元24年),耿弇回到昌平,勸說父親耿況歸附劉秀。耿況派寇恂前往漁陽,約同漁陽太守彭寵發兵支持劉秀,二郡各發騎兵二千、步兵一千。於是,耿弇、寇恂、景丹率上谷兵與吳漢所率漁陽兵會師南下,沿途擊斬王郎的大將、九卿、校尉以下四百餘人,攻取涿郡、中山、巨鹿、清河、河間所屬二十二縣,終於在廣阿追上了劉秀。這時,劉秀正在進攻王郎,見二郡兵馬前來非常高興,封耿況為大將軍、歸義侯,耿弇、吳漢等人皆為偏將軍。此後,耿弇等人隨劉秀攻克邯鄲。

《後漢書·耿弇傳》:弇走昌平就況,因說況使寇恂東約彭寵,各發突騎二千匹,步兵千人。弇與景丹、寇恂及漁陽兵合軍而南,所過擊斬王郎大將、九卿、校尉以下四百餘級,得印綬百二十五,節二,斬首三萬級,定涿郡、中山、鉅鹿、清河、河閒凡二十二縣,遂及光武於廣阿。是時光武方攻王郎,傳言二郡兵為邯鄲來,眾皆恐。既而悉詣營上謁。光武見弇等,說,曰:「當與漁陽、上谷士大夫共此大功。」乃皆以為偏將軍,使還領其兵。加況大將軍、興義侯,得自置偏裨。弇等遂從拔邯鄲。

耿弇側身像

劉玄見劉秀聲威日盛,對他產生疑忌,於是遣使者立其為蕭王,令他罷兵率領部下將士回長安,又派遣苗曾為幽州牧,韋順為上谷太守,蔡充為漁陽太守,企圖瓦解劉秀在河北的勢力。當時劉秀居住於邯鄲宮溫明殿,耿弇前至床前道:「今更始失政,君臣淫亂,諸將在京畿之內擅作威福,王公貴戚們在京都縱橫暴虐。天子之命,出不了城門,下面的州牧郡守,動不動就被遷徙更換,百姓不知所從,士民莫敢自安。虜掠財物,劫掠婦女,懷有金玉的大富顯貴,沒有能生還的。平民百姓捶胸頓足,反而更加思念王莽。又有銅馬、赤眉等起義軍,擁眾數十百萬,更始不能剿滅。更始的失敗為期不遠。您首舉義旗於南陽,破百萬之軍;今平定河北,據有天府之地。以大義討伐,發出號令,群起響應,天下只要傳檄就可平定。天下是最為重要的,不可讓外姓人得到。聽說有使者從西方來,要你罷兵,千萬別聽。今官吏士卒死亡的多,我願回幽州去,增發精兵,以成大計。」

《後漢書·耿弇傳》:更始見光武威聲日盛,君臣疑慮,乃遣使立光武為蕭王,令罷兵與諸將有功者還長安;遣苗曾為幽州牧,韋順為上谷太守,蔡充為漁陽太守,並北之部。時光武居邯鄲宮,晝臥溫明殿。弇入造默下請閒,因說曰:「今更始失政,君臣淫亂,諸將擅命於畿內,貴戚縱橫於都內。天子之命,不出城門,所在牧守,輒自遷易,百姓不知所從,士人莫敢自安。虜掠財物,劫掠婦女,懷金玉者,至不生歸。元元叩心,更思莽朝。又銅馬、赤眉之屬數十輩,輩數十百萬,聖公不能辦也。其敗不久。公首事南陽,破百萬之軍;今定河北,據天府之地。以義徵伐,發號響應,天下可傳檄而定。天下至重,不可令它姓得之。聞使者從西方來,欲罷兵,不可從也。今吏士死亡者多,弇願歸幽州,益發精兵,以集大計。」


劉秀聽了十分高興,拜耿弇為大將軍,令他與吳漢北上徵發幽州十郡兵馬。耿弇到上谷,斬殺韋順、蔡充,吳漢也殺掉苗曾。不久,耿弇率幽州兵南下,隨劉秀轉戰河北,擊破銅馬、高湖、青犢、赤眉、尤來、五幡、大槍等各路農民軍,耿弇經常率精騎為前鋒,屢立戰功。劉秀回薊之後,耿弇與吳漢、景丹、蓋延、朱祐、邳彤、耿純、劉植、岑彭、祭遵、王霸、陳俊、堅鐔、馬武十三將軍繼續追擊農民軍殘部,在潞東、平谷,連續重創敵軍,斬首一萬三千餘級,最後一直追到右北平郡的無終縣(今天津薊縣)、土垠縣(今河北豐潤縣)、俊靡(今河北遵化市),將農民軍殘部消滅得乾乾淨淨。

《後漢書·耿弇傳》:光武大說,乃拜弇為大將軍,與吳漢北發幽州十郡兵。弇到上谷,收韋順、蔡充斬之;漢亦誅苗曾。於是悉發幽州兵,引而南,從光武擊破銅馬、高湖、赤眉、青犢,又追尤來、大槍、五幡於元氏,弇常將精騎為軍鋒,輒破走之。光武還薊,復遣弇與吳漢、景丹、蓋延、祐、邳彤、耿純、劉植、岑彭、祭遵、堅鐔、王霸、陳俊、馬武十三將軍,追賊至潞東,及平谷,再戰,斬首萬三千餘級,遂窮追於右北平無終、土垠之閒,賊散入遼西、遼東,或為烏桓、貊人所鈔擊,略盡。

建武元年(公元25年),劉秀稱帝。耿弇拜建威大將軍,與景丹、陳俊攻破厭新賊。建武二年(公元26年),耿弇封好畤侯,食邑兩縣。建武三年(公元27年),延岑自漢中出武關,侵擾南陽各縣,攻破數城。耿弇率軍與延岑大戰於穰縣,大敗敵軍,斬首三千餘級、俘獲五千餘人,繳獲印綬三百。延岑率數騎逃奔東陽,與秦豐合兵一處。

《後漢書·耿弇傳》:光武即位,拜弇為建威大將軍。與驃騎大將軍景丹、強弩將軍陳俊攻厭新賊於敖倉,皆破降之。建武二年,更封好畤侯,食好畤、美陽二縣。三年,延岑自武關出攻南陽,下數城。穰人杜弘率其眾以從岑。弇與岑等戰於穰,大破之,斬首三千餘級,生獲其將士五千餘人,得印綬三百。杜弘降,岑與數騎遁走東陽。


 此時,彭寵攻陷薊城,自稱燕王,涿郡太守張豐起兵響應。耿弇擊敗延岑後,隨劉秀至舂陵,請求「定彭寵於漁陽,取張豐於涿郡,還收富平、獲索,東攻張步,以平齊地」。劉秀甚為嘉許。建武四年(公元28年),劉秀命耿弇進攻漁陽。耿弇因父親耿況曾與彭寵有交情,又沒有家屬留在洛陽,恐怕引起疑心,上書請求回還洛陽。劉秀下詔要他放心,並命他與王常一起屯兵涿郡。耿況聞知命耿國到洛陽侍候天子,以表忠心。劉秀進封耿況為隃麋侯,命耿弇與建義大將軍朱祐、漢忠將軍王常等進攻望都、故安等地十餘營壘,都攻破了。建武五年(公元29年),耿弇與大司馬吳漢迫降平原地區的富平、獲索兩支農民軍。劉秀遂命耿弇進討張步。

《後漢書·耿弇傳》:弇從幸舂陵,因見自請北收上谷兵未發者,定彭壟於漁陽,取張豐於涿郡,還收富平、獲索,東攻張步,以平齊地。帝壯其意,乃許之。四年,詔弇進攻漁陽,弇以父據上谷,本與彭寵同功,又兄弟無在京師者,自疑,不敢獨進,上書求詣洛陽。詔報曰:「將軍出身舉宗為國,所向陷敵,功效尤著,何嫌何疑,而欲求徵?且與王常共屯涿郡,勉思方略。」況聞弇求徵,亦不自安,遣舒弟國入侍。帝善之,進封況為隃麋侯。乃命弇與建義大將軍祐、漢忠將軍王常等擊望都、故安西山賊十餘營,皆破之。……五年……遣弇與吳漢擊富平、獲索賊於平原,大破之,降者四萬餘人。因詔弇進討張步。


耿弇收集降兵和部曲、任命官吏,率騎都尉劉歆、太山太守陳俊率兵東進,從朝陽橋渡河。張步得知,派大將軍費邑屯軍歷下,又分兵屯祝阿,又在太山鍾城列數十座軍營待耿弇來攻。耿弇渡過黃河後先攻取祝阿,圍城時故意留一角,使祝阿人逃奔鍾城。鍾城兵民聞祝阿失守,紛紛逃奔,於是漢軍不戰而取得了鍾城要塞。費邑又派其弟費敢把守要隘巨裡(地名)。耿弇令軍中修理攻具,揚言三日後攻巨裡,引誘費邑前來救援。費邑果然統率三萬精兵前來,耿弇留三千人圍巨裡,自率精兵埋伏山坡兩側,當費邑兵到,居高臨下衝潰敵軍,斬殺費邑,把費邑的首級向巨裡城守兵展示,城中守兵驚懼,費敢率眾逃歸張步。然後,耿弇縱兵掃蕩未降的殘兵四十餘營,一舉平定了濟南郡。

《後漢書·耿弇傳》:弇悉收集降卒,結部曲,置將吏,率騎都尉劉歆、太山太守陳俊引兵而東,從朝陽橋濟河以度。張步聞之,乃使其大將軍費邑軍歷下,又分兵屯祝阿,別於太山鍾城列營數十以侍弇。弇度河先擊祝阿,自旦攻城,日未中而拔之,故開圍一角,令其眾得奔歸鍾城。鍾城人聞祝阿已潰,大恐懼,遂空壁亡去。費邑分遣弟敢守巨裡。弇進兵先脅巨裡,使多伐樹木,揚言以填塞坑塹。數日,有降者言邑聞弇欲攻巨裡,謀來救之。弇乃嚴令軍中趣修攻具,宣來諸部,後三日當悉力攻巨裡城。陰緩生口,令得亡歸。歸者以弇期告邑,邑至日果自將精兵三萬餘人來救之。弇喜,謂諸將曰:「吾所以修攻具者,欲誘致邑耳。今來,適其所求也。」即分三千人守巨裡,自行精兵上岡阪,乘高合戰,大破之,臨陳斬邑。既而收首級以示巨裡城中,城中兇懼,費敢悉眾亡歸張步。弇復收其積聚,縱兵擊諸未下者,平四十餘營,遂定濟南。

當時張步定都於劇縣(今山東昌樂縣西),耿弇攻克濟南郡後,進逼劇城。張步派其弟張藍率領精兵二萬駐守臨淄西北的西安,各郡太守所部萬餘人駐守臨淄,相距四十餘裡。耿弇進軍畫中(地名),處在二城之間。耿弇見西安城小而堅固,張藍部下多是精兵,易守難攻,臨淄城雖大而易攻,便準備採取聲東擊西的策略,揚言五日後將攻西安。張藍聞知後,日夜警戒嚴守。到了後四日夜半,耿弇卻命諸將半夜出發,至天明趕到臨淄城下。護軍荀梁等認為應速攻西安。耿弇道:「西安聽說我們要攻它,日夜作了準備;臨淄出其不意而到,必定驚擾,我攻它一天就能拿下。攻下臨淄西安就孤立了,張藍與張步隔絕,必定再逃亡而去,這就是擊一而得二的良計。若先攻西安,一時不能破城,屯兵在堅城之下,死傷必多,即使能攻下,張藍引軍還奔臨淄,合併兵力,坐觀虛實,我深入敵地,後面糧草供應不上,十日之間,不戰而困了。諸君的意見,不見得合適。」於是進攻臨淄,半天便破城,進據城內。張藍聽到後率部逃歸劇縣。

《後漢書·耿弇傳》:時張步都劇,使其弟藍將精兵二萬守西安,諸郡太守合萬餘人守臨淄,相去四十裡。弇進軍畫中,居二城之閒。弇視西安城小而堅,且藍兵又精,臨淄名雖大而實易攻,乃來諸校會,後五日攻西安。藍聞之,晨夜儆守。至期夜半,弇來諸將皆蓐食,會明至臨淄城。護軍荀梁等爭之,以為宜速攻西安。弇曰:「不然。西安聞吾欲攻之,日夜為備;臨淄出不意而至,必驚擾,吾攻之一日必拔。拔臨淄即西安孤,張藍與步隔絕,必復亡去,所謂擊一而得二者也。若先攻西安,不卒下,頓兵堅城,死傷必多。縱能拔之,藍引軍還奔臨淄,並兵合埶,觀人虛實,吾深入敵地,後無轉輸,旬日之閒,不戰而困。諸君之言,未見其宜。」遂攻臨淄,半日拔之,入據其城。張藍聞之大懼,遂將其眾亡歸劇。


耿弇命令軍中不得妄自侵掠劇縣,必須等到張步到了才進攻劇縣,以激怒張步。張步聽到後大笑說:「以尤來、大彤十多萬眾,我都就其營而打敗他。今天耿弇兵比他們少,又都疲勞,有什麼可怕呢!」於是與三弟張藍、張弘、張壽及大彤大帥重異等率兵到臨淄大城東,欲攻打耿弇。耿弇先出淄水,與重異相遇,故意示弱以盛其氣焰,回兵小城,陳兵城內。張步氣盛,直攻耿弇營地,與劉歆等大戰。耿弇登上王宮的壞臺觀看,又自率精兵從側面突擊張步兵陣,大破張步。戰中,飛矢射中耿弇股部,耿弇用佩刀斬斷箭矢,左右都不知道耿弇中了箭矢。次日早晨,耿弇又勒兵出戰。當時劉秀在魯,得知耿弇被張步所攻,正親自趕來援助耿弇。陳俊對耿弇說:「劇賊兵強盛,可暫時閉營休養士卒,以等待皇帝到來。」耿弇說:「天子將到,臣子應殺牛灑酒以等待百官的到來,反而還要以賊虜來麻煩君上嗎?」於是出兵大戰,自清晨至黃昏,再次大破張步軍,殺傷無數。耿弇知道張步兵困將退,預先設置左右兩翼伏兵以待。到深夜,張步果然引兵退去,兩翼伏兵奮起縱擊,追到鉅昧水,八九十裡死屍相連,收得輜重兩千多輛。張步逃回劇縣,兄弟各自分兵散去。

《後漢書·耿弇傳》:弇乃令軍中無得妄掠劇下,須張步至乃取之,以激怒步。步聞大笑曰:「以尤來、大彤十餘萬眾,吾皆即其營而破之。今大耿兵少於彼,又皆疲勞,何足懼乎!」乃與三弟藍、弘、壽及故大彤渠帥重異等兵號二十萬,至臨淄大城東,將攻弇。弇先出淄水上,與重異遇,突騎欲縱,弇恐挫其鋒,令步不敢進,故示弱以盛其氣,乃引歸小城,陳兵於內。步氣盛,直攻弇營,與劉歆等合戰,弇升王宮壞臺望之,視歆等鋒交,乃自引精兵以橫突步陳於東城下,大破之。飛矢中弇股,以佩刀截之,左右無知者。至暮罷。弇明旦復勒兵出。是時帝在魯,聞弇為步所攻,自往救之,未至。陳俊謂弇曰:「劇虜兵盛,可且閉營休士,以須上來。」弇曰:「乘輿且到,臣子當擊牛釃酒以待百官,反欲以賊虜遺君父邪?」乃出兵大戰,自旦及昏,復大破之,殺傷無數,城中溝塹皆滿。弇知步困將退,豫置左右翼為伏以待之。人定時,步果引去,伏兵起縱擊,追至鉅昧水上,八九十裡殭屍相屬,收得輜重二千餘兩。步還劇,兄弟各分兵散去。

幾日後,劉秀親自到臨淄勞軍。群臣大會,劉秀盛讚耿弇,並將其與韓信相比。不久,耿弇再次追擊張步。張步逃到平壽,脫去上衣身負斧鑕請罪於軍門。耿弇送張步到行在,而勒兵進據其城,收降張步的兵眾十餘萬,輜重七千餘兩,全部遣散他們回鄉。後來。耿弇再引兵至城陽,收降五校餘黨,平定齊地,凱旋迴京。

《後漢書·耿弇傳》:後數日,車駕至臨淄自勞軍,群臣大會。帝謂弇曰:「昔韓信破歷下以開基,今將軍攻祝阿以發跡,此皆齊之西界,功足相方。而韓信襲擊已降,將軍獨拔勍敵,其功乃難於信也。又田橫亨酈生,及田橫降,高帝詔衛尉不聽為仇。張步前亦殺伏隆,若步來歸命,吾當詔大司徒釋其怨,又事尤相類也。將軍前在南陽建此大策,常以為落落難合,有志者事竟成也!」弇因復追步,步奔平壽,乃肉袒負斧鑕於軍門。弇傳步詣行在所,而勒兵入據其城。樹十二郡旗鼓,令步兵各以郡人詣旗下,眾尚十餘萬,輜重七千餘兩,皆罷遣歸鄉裡。弇復引兵至城陽,降五校餘黨,齊地悉平。振旅還京師。



耿弇派人把張步押送至劉秀處。劉秀言而有信(原梁帝劉永的殘部淮陽王蘇茂率一萬多兵馬來投張步,卻發現張步已窮途末路,不由大為抱怨,竟奚落他道:「耿弇何等厲害之人?大王奈何急攻其營?既呼茂,何不待我來此再商對策邪?」

大錯已鑄,再說這些,又有什麼用呢?張步只得默默無語兩行淚,垂頭道:「慚愧慚愧,無可言者。」兩人愁眉相對,苦臉相覷,日夜唏噓,總之束手無策。

劉秀心知這兩人的苦處,便各派一名使者,告訴他們一條活路。

不過,這條活路只有一條,兩個人只有一條。也就是說,只有一人能活,另一人必須死。

這條活路就是:能相斬降者,封為列侯。

只要殺了對方,不僅能活,還能封為列侯,得享富貴。

這是一個巨大的誘惑。張步和蘇茂必須做出選擇:是選擇生,還是選擇死;是選擇利,還是選擇義。

最終,張步選擇了前者。他先下手為強,派人刺殺了奚落他的蘇茂,然後帶著他的頭,背著刀斧,光著膀子,來到耿弇營地門前投降謝罪。),封張步為安丘侯,命其與家眷在洛陽居住,同時遣散了張步手下十餘萬齊地軍隊。而張步在洛陽名為列侯,實為軟禁,毫無自由快意可言,於是在建武八年偷偷逃到臨淮,欲糾集舊部逃入大海做個自由自在的海賊王,卻被琅琊太守陳俊派兵追殺,魂斷大海,亦屬悲哉。

建武六年(公元30年),耿弇西拒隗囂,劉秀命耿弇等七將軍從隴道伐蜀,耿弇屯兵於漆縣。

《後漢書 卷十三 隗囂公孫述列傳第三》遂西幸長安,遣建威大將軍耿弇等七將軍從隴道伐蜀。

建武八年(公元32年),耿弇又隨劉秀進攻隴右,耿弇與虎牙大將軍蓋延圍上邽。

《後漢書 卷十三 隗囂公孫述列傳第三》耿弇與虎牙大將軍蓋延圍上邽。

建武九年(公元33年),耿弇與中郎將來歙分兵平定安定、北地諸營堡。

《後漢書 耿弇傳》:明年,與中郎將來歙分部徇安定、北地諸營保,皆下之。

建武十年(公元34年),耿弇與來歙、蓋延等攻破落門,隗純投降。

《後漢書 卷十三 隗囂公孫述列傳第三》明年,來歙、耿弇、蓋延等攻破落門,落門,聚名也,有落門谷水,在今秦州伏羌縣西。周宗、行巡、苟宇、趙恢等將純降。



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劉秀命增加耿弇的食邑。不久,耿弇上繳大將軍印綬,以列侯身份列席朝會。劉秀每遇四方有不同意見,經常召見耿弇顧問籌策。

《後漢書·耿弇傳》:十三年,增弇戶邑,上大將軍印綬,罷,以列侯奉朝請。每有四方異議,輒召入問籌策。

永平元年(公元58年),耿弇病逝,年五十六歲,諡曰愍侯。

《後漢書·耿弇傳》:年五十六,永平元年卒,諡曰愍侯。


劉秀派耿弇去攻打張步。在當時,張步的軍隊實力相當雄厚、兵多將廣,非常難對付。在兩軍交戰的時候,耿弇的右腿被敵箭射傷,血流如注,非常的疼。但耿弇仍率領軍隊攻打張步,終於把張步打得落敗而逃。劉秀知道後,高興地對耿弇說:「你真是『有志者事竟成』啊!」

後來,大家用「有志者事竟成」形容一個人做任何事情,只要能夠抱著百折不撓、堅定的意志去做,一定能成功,獲得最後的勝利!

在東徵的一系列戰役中,耿弇充分顯示了他的軍事才能。在各個戰役中,他採用了心理戰、攻堅戰、圍城打援、聲東擊西、避強擊弱等一系列戰術,而且運用巧妙,每戰必勝。耿弇是一個難得的勇將,在自身中箭負傷的情況下,鎮定自若,繼續激勵部下戰鬥,充分顯示出將帥的風度。


範曄在《後漢書》中,將耿弇獨列一傳,並評價道:

弇凡所平郡四十六,屠城三百,未嘗挫折。

論曰:淮陰廷論項王,審料成埶,則知高祖之廟勝矣。耿弇決策河北,定計南陽,亦見光武之業成矣。然弇自克拔全齊,而無復尺寸功。夫豈不懷?將時之度數,不足以相容乎?三世為將,道家所忌,而耿氏累葉以功名自終。將其用兵欲以殺止殺乎?何其獨能隆也!

贊曰:好畤經武,能畫能兵。往收燕卒,來集漢營。請閒趙殿,釃酒齊城。

劉秀:昔韓信破歷下以開基,今將軍攻祝阿以發跡,此皆齊之西界,功足相方。而韓信襲擊已降,將軍獨拔勁敵,其功乃難於信也。

慕容鍾:昔韓信以裨將伐齊,有徵無戰;耿弇以偏軍討步,克不移朔。

《十七史百將傳》:「孫子曰:『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弇逼巨裡而致費邑。又曰:『善攻者,敵不知其所守。』 弇攻西安而拔臨淄是也。

永平三年(公元60年),漢明帝命人繪二十八功臣像,掛於南宮雲臺,其中耿弇名列第四。

唐建中三年(公元782年),禮儀使顏真卿向唐德宗建議,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並為他們設廟享奠,當中就包括「建威大將軍好畤侯耿弇」。

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宋室依照唐代慣例,為古代名將設廟,七十二位名將中亦包括耿弇。

北宋年間成書的《十七史百將傳》中,耿弇亦位列其中。


耿弇的一生,無疑是光輝的一生,進取的一生,有志者事竟成的一生。古之名將,不過如此。

兵法有言:「若夫能柔能剛,能翕能張,能英而有勇,能雄而有謀,圓而能轉,環而無端,智周乎萬物,而道濟於天下!此曰通才。可以為大將軍矣。」少年名將耿弇,武勇多謀、運策無窮,當可在東漢開國名將中排名前三,與馮岑之輩等高。


相關焦點

  • 世家子耿弇是如何成為有志者事竟成的東漢兵仙的?| 雲臺宿將
    他就是東漢兵仙、建威大將軍、好畤侯耿弇。背水一戰的故事相信讀者大大都不會陌生,西漢軍事家韓信憑藉此經典戰例,一戰成為後人敬仰的兵仙。到了東漢初年,同樣崛起了一位難分伯仲的軍事大家,在其十餘年的戰爭生涯中,憑藉著對敵方主將心理和戰場形勢的精準把握,創造性地將圍點打援、聲東擊西等戰術發揮到了極致,受到後世歷代兵家的推崇,自己也成為有志者事竟成的勵志典範。
  • 寶雞之「寶」| 東漢建威大將軍 耿弇
    耿弇播講:亞妮        耿弇(公元3年—-58年),字伯昭,扶風茂陵人,東漢中興名將。自幼聰明好學,尤愛兵法武術。21歲時投奔東漢光武帝劉秀,劉秀見其年輕,未敢重用。      劉秀即位後,拜耿弇為建威大將軍,使與驃騎大將軍景丹、強弩將軍陳俊攻破了多處敵軍,為東漢中興奠定了基礎。劉秀誇讚其說:「皆日韓信破齊,奠西漢立國之基;今日公平山東河北,其功之大,可與淮陰侯相比。」
  • 東漢開國名將耿弇是如何平定山東的?功比韓信,殘忍卻遠超白起!
    最終,楚漢之爭以項羽敗亡,劉邦建立西漢王朝而告終。劉邦為何能笑到最後?史學家一致認為劉邦的成功主要是韓信的戰功造就的。以軍隊戰力而論,漢軍非楚軍對手,為彌補這一缺點,只能靠戰略上的優勢挽回。破魏、滅趙、擊齊,三大戰役下來,黃河以北以及今山東之地全為劉邦所有。從此,項羽的軍需交通線頻繁被漢軍切斷,其大後方彭城也陷入韓信的威脅中。
  • 耿弇
    耿弇 耿弇(yǎn)(3年~58年),字伯昭,漢族,扶風茂陵(今陝西省興平市)人,東漢開國名將、軍事家,雲臺二十八將第四位。 耿弇自幼喜好兵事,後勸父投奔劉秀,被任命為偏將軍,跟隨劉秀平定河北。 建武元年(25年),劉秀稱帝,封耿弇為建威大將軍、好畤侯。此後,耿弇敗延岑、平齊魯、定隴右,平定四十六郡,攻取城池三百餘座。凡耿弇親往,從無兵敗,為東漢的統一立下赫赫戰功。劉秀認為,耿弇所獲戰功的難度超過了韓信。 建武十三年(37年),耿弇辭去大將軍之職。永平元年(58年),耿弇去世,享年五十六歲,諡曰愍侯。
  • 東漢時期劉秀手下的武將誰最厲害?
    而放軍事層面上,若論在東漢開國「內戰」裡,最為厲害的武將,卻當屬其中一位「少年英雄」:「雲臺二十八將」裡排名第四的耿弇。耿弇,扶風茂陵(陝西興平)人,出身於軍事世家的他。少年時就酷愛軍事,二十出頭就趕上一鍋粥的東漢開國戰爭,接著一身軍事天賦就不停爆發:先是一眼就認準了還在綠林軍裡「低調做人」的劉秀,不但主動投奔,還說服父親耿況帶上全部家當(財產親兵)一道投奔。
  • 為什麼人們在提到東漢創業團隊的時候,僅僅能夠想到劉秀一人呢?
    可以說古代王朝的創業團隊,基本上都能夠被人們熟知,拋開那些偏安政權的創業團隊,比如三國魏蜀吳的君臣,這裡僅僅說建立大一統王朝的創業團隊,人們在提到他們的時候,往往能夠脫口而出君臣的名字,比如秦朝秦始皇的創業團隊,人們能夠想到王翦、李斯以及蒙恬等等,劉邦團隊讓我們能夠想到韓信、張良和蕭何,李世民團隊也有大名鼎鼎的李靖、李績、秦叔寶、尉遲敬德、以及房玄齡杜如晦等等,
  • 【講耿家好故事2】有志者事竟成(耿弇的故事)
    耿弇(yǎn)(3年-58年),字伯昭,漢族,挾風茂陵(今陝西省興平市東北)人,東漢開國名將、軍事家,雲臺二十八將第四位。耿弇自幼喜好兵事,後勸父投奔劉秀,被任命為偏將軍,跟隨劉秀平定河北。劉秀稱帝後,耿弇封建威大將軍、好畤侯。此後,耿弇敗延岑、平齊魯、攻隴右,為東漢的統一立下赫赫戰功。 父親耿況一開始是追隨劉玄的。
  • 中國古代名將033:耿弇率領最精銳部隊平定齊國,但只配二星名將
    耿弇(3年-58年),今陝西省興平市東北人,東漢開國名將,雲臺二十八將第四位。公元27年,24歲的耿弇率軍與延岑大戰於河南穰縣,大敗敵軍,斬首三千餘級、俘獲五千餘人,繳獲印綬三百。在此前後,耿弇多隨吳漢出徵。
  • 東漢和西漢是一個王朝嗎?東漢是西漢的延續還是一個獨立的王朝?
    我們今天就來討論一下,東漢和西漢究竟是不是同一個王朝。再者,劉邦建立的王朝從來也不將自己稱為「西漢」,劉秀復闢的王朝也從來不將自己的王朝稱為「東漢」,硬要說這個歷史上存在一個名叫西漢的王朝,一個名叫東漢的王朝,相類似的有什麼呢?西方人為了貶低東羅馬,強加給人家一個「拜佔庭帝國」的稱號,實際上世界上從來不存在一個叫作拜佔庭帝國的國家,拜佔庭只是一個古代的小型殖民城市的名稱,君士坦丁堡恰好建在了拜佔庭的原址上而已,拜佔庭帝國這一稱呼從何說起呢?
  • 有志者事竟成,綠林好漢劉秀,成為東漢開國皇帝
    東漢光武帝劉秀,被稱為是一個幾近完美的帝王,沒有什麼明顯的毛病。
  • 東漢雲臺二十八將
    4、耿弇(yǎn)(3年-58年),字伯昭,漢族,挾風茂陵(今陝西省興平市東北)人,東漢開國名將、軍事家,雲臺二十八將第四位。耿弇自幼喜好兵事,後勸父投奔劉秀,被任命為偏將軍,跟隨劉秀平定河北。劉秀稱帝後,耿弇封建威大將軍、好畤侯。此後,耿弇敗延岑、平齊魯、攻隴右,為東漢的統一立下赫赫戰功。建武十三年(37),耿弇辭去大將軍職。永平元年(58),耿弇去世,諡號愍侯。      5、寇恂(?-36年),字子翼,漢族,上谷昌平(今北京市)人,東漢開國名將,雲臺二十八將第五位。
  • 東漢光武帝劉秀簡介 歷史上東漢王朝的建立者——劉氏文化之劉姓帝王故事
    東漢開國皇帝:東漢皇帝列表:東漢開國皇帝光武帝劉秀(前6—57年),漢族,南陽蔡陽(今湖北棗陽西南)人。東漢王朝開國皇帝,中國古代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公元25年,劉秀在河北登基稱帝,建立了東漢王朝。經過長達十數年之久的統一戰爭,劉秀先後平滅了綠林、赤眉、隗囂、公孫述等諸多割據勢力和為數達百萬的大小農民起義軍,使得自新莽末年以來紛爭戰亂20餘年的中華大地再次歸於一統。天下定後,劉秀推行「偃武修文」的國策,發展生產、大興儒學,從而奠定了日後東漢王朝近兩百年的基業。
  • 東漢雲臺二十八將(插圖)
    四。耿弇(yǎn)(3年-58年),字伯昭,漢族,扶風茂陵(今陝西省興平市東北)人,東漢開國名將、軍事家,雲臺二十八將第四位。耿弇自幼喜好兵事,後勸父投奔劉秀,被任命為偏將軍,跟隨劉秀平定河北。建武元年(25),劉秀稱帝,封耿弇為建威大將軍、好畤侯。此後,耿弇敗延岑、平齊魯、攻隴右,為東漢的統一立下赫赫戰功。
  • 地圖上的東漢(12幅地圖)
    劉邦和項羽埋葬了秦朝,之後在楚漢爭霸中劉邦獲勝,以長安為都創建西漢王朝,成為繼秦朝以後又一個大一統的王朝。
  • 歷史知識:東漢王朝經歷了多少皇帝
    據史料記載,東漢王朝一百九十六年,共有十三位皇帝。皇帝是我國古代封建時期最高統治者的稱號。東漢(25年—220年)是中國歷史上繼西漢之後又一個大一統的中原王朝,傳八世共十四帝,享國一百九十五年,與西漢統稱漢朝。一、東漢皇帝東漢王朝的開國之君是漢光武帝劉秀。劉秀,字文叔,南陽蔡陽人(今湖北棗陽西南)人。
  • 東漢開國之「雲臺二十八將
    但在他統一天下的徵戰中,離不開一群居功至偉的猛士,他們就是東漢開國的「雲臺二十八將」!這二十八位猛士是劉秀在不同時期收入麾下的,根據加入的時間可以分為三大類:  劉秀老家南陽的人或劉秀在舂陵和大哥劉縯起兵的時候,就跟在身邊的人。他們是劉秀集團真正的心腹,始終如一的支持劉秀事業的人。
  • 漢光武帝劉秀一生鍾愛陰麗華,卻為東漢王朝的衰亡埋下了禍根
    在中國古代家、國不分的情況下,帝王的愛情往往摻雜著政治,劉秀和陰麗華的愛情也是如此,實際上,郭聖通和陰麗華的一廢一立對東漢王朝以後的國運有著決定性地影響。1劉秀在昆陽之戰前的名聲並不響亮,反倒是大哥劉縯的名聲廣為人知。劉縯的家族既是西漢皇族後裔,也是南陽一方豪強,他不滿王莽篡漢,和各路豪傑往來,一直為恢復漢室做著準備。
  • 百戰奇略 | 耿弇攻臨淄與劉鄧大軍強渡黃河
    東漢建武五年(公元29年),大將耿弇率軍同割據勢力張步對抗,張步派其弟張藍率兩萬人進駐西安(今山東省淄博市桓臺縣東),併集中萬餘人駐守臨淄,兩城相距40餘裡。耿弇偵察得知西安城小而堅固,且有張藍精銳部隊防守,臨淄城雖大卻容易攻取,於是故意散布消息稱5天後進攻西安。
  • 唐朝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東漢九位名將上榜,他們分別是誰?
    對於唐朝追封的古代名將六十四人,有九位來自於東漢時期。就東漢來說,太傅高密侯鄧禹、左將軍膠東侯賈復、執金吾雍奴侯寇恂、伏波將軍新息侯馬援、太尉槐裡侯皇甫嵩、大司馬廣平侯吳漢、徵西大將軍夏陽侯馮異、建威大將軍好畤侯耿弇、太尉新豐侯段熲這九位名將躋身唐朝追封的古代名將六十四人之中。
  • 西漢與東漢,看似長了同一副面孔,底子卻完全不同!
    透過歷史的瞳孔可以看到歷史長河波瀾壯闊,同時也蘊含著哲理,讓我們一起推開歷史的大門,感受古人的智慧吧 西漢與東漢雖然都是老劉家建立的王朝,東漢也的確是漢朝的延續,但是由於創始人的背景、地主階級的發展等等原因,兩漢在根子上還是頗有不同之處,東漢與西漢可以說是共同披著一隻皮的兩頭老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