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青新聞網訊 今天,我們為您聊的是解放軍第68軍的故事。
文年生中將
解放軍第68軍的前身是晉察冀軍區的第六縱隊。這支部隊主要吸納了原來冀中軍區的獨立第七和第八兩個旅以及新組建的第18旅合編而成。因為部隊成軍於河北定縣(定州),部隊內戰士長期在冀中活動的緣故,這支部隊和河北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
向仲華中將
1949年的一月份,在全軍番號大整編的前提下,這支部隊正式改番號為解放軍第68軍,隸屬於第20兵團的戰鬥序列。68軍首任軍長為老紅軍文年生、政委則是向仲華,部隊的首任副軍長是徐德操,參謀長和政治部主任都來自河北,分別是宋學飛和張遜之。
1949年春夏之交,原來的副軍長徐德操升任為軍長,政委則改為了漆遠渥,宋學飛和張遜之依然是政治部主任。
徐德操少將
解放戰爭時期,這支部隊參與了平漢線破襲戰、察南綏東戰役和保北戰役、平津戰役。戰爭年代,這支部隊參與了解放涼城、和林、盂縣、定興、張家口、宣化等諸多華北縣區的戰鬥、戰役。
在1949年4月,這支部隊參加了著名的太原戰役。同月,原來的國民黨獨立第25師的起義士兵歸屬到了68軍的部隊。在新中國成立時的10月份,68軍移駐到天津、唐山一帶負責海防。後來第20兵團取消建制,68軍直屬於華北軍區。
陳坊仁少將
在1951年6月,68軍奉命赴朝鮮作戰,此時的軍長已經是陳坊仁、政委則是李呈瑞、副軍長為宋玉林,宋學飛依然擔任參謀長。這四人中,除了東北軍出身的河北易縣人宋學飛外,其他三人都是老紅軍出身,都在1955年獲得了少將軍銜。
這支部隊為華北地區的解放事業以及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立下了赫赫戰功。因為和河北有很深厚聯繫的關係,抗美援朝戰爭中湧現出的著名英雄人物解秀梅(河北高陽)和一人擊毀敵人四輛坦克的胡連(河北懷來)都是河北人。
張遜之少將
68軍回國後,曾在徐州、吉林、赤峰等地區駐守。1992年,這支英雄的部隊的番號最終被撤銷。在1955年解放軍首批授銜時,部隊首任軍長文年生、向仲華被授予中將軍銜,而漆遠渥、徐德操則是開國少將。張遜之是河北蠡縣人,參加革命時間較早,在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而比之要晚的多的宋學飛則是大校軍銜。1961年,宋學飛軍銜晉升為了少將。
好了,今天我們的故事就說完了,今日頭條搜索「青史觀」查看更多內容。
文並編/河青新聞網編輯郭會哲|頻道主編李若星|頻道監製李默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