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是我國近代史上一段動蕩不安的時代,放眼整個民國時期幾乎全部都是在戰火中度過的,即便後來人們所說的民國黃金十年,也不過是和之前的歲月相比較罷了。
但是在民國時期,東北三省卻是真的進入了黃金髮展期,其勢頭在全國範圍內一時無二,甚至到了解放初期,我國的重工業還要依賴東北三省,以至直至今日,東北依然是我國重要的重工業基地。
那麼,東北三省在民國時期為什麼會發展得那麼快呢?其實還是和以下三方面有關。
首先,張家父子兩代人的心血沒有白費
說起東北起初的建設,還真是離不開張作霖、張學良父子兩代人的苦心經營。
張作霖雖是個獨霸專行的大軍閥,又被稱作土匪頭子,但他始終維護民族利益,且對東北的發展所做出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而且他本人雖然讀書不多,卻對讀書人非常尊重,東北興辦教育,重用知識分子也是從他當權的時期開始的。
而繼張作霖之後,張學良又將其加以完善,讓東北在民國中早期一時無二,成為全國工業、經濟、教育、鐵路交通等諸多方面的領頭羊。
民國初期,軍閥混戰,關內百姓民不聊生,張作霖就從山東、河北等災區大批移民來東北開荒,發放土地農具扶植生產,並興建工廠、鐵路,給移民過來的百姓更多的就業機會。
同時,由於對知識分子非常尊重,所以張作霖、張學良父子十分注重對學校,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建設,東北大學、東北師範大學等一大批享譽全國的高等學府都是在他們父子倆的支持下建立的。
除對教育的重視和建設外,張作霖主政時期還建立了享譽亞洲的「奉天兵工廠」,使東北軍成為全國唯一一個能夠自主生產各類槍炮和子彈、炮彈的軍隊。
而在張作霖逝世,張學良接掌東北後,又著手整頓經濟,提出了「東北新建設運動」,並表示:「經濟是一國命脈,經濟上不能復興,政治上就永遠沒有獨立自主的一天」。
正是在他的大力提倡和著手整頓下,東北經濟得到了復甦,不但扭虧為盈搶佔了此前日本人佔據的很多市場,而且還在新建設運動的第一年就收穫了1415萬的財政盈餘。
東北富饒的自然資源剛被開發
當然,除了張作霖、張學良父子數十年對東北的治理外,東三省在民國時期能夠快速發展還離不開本身富饒的自然資源。
東北的自然資源極其豐富,擁有廣袤的森林和肥沃的黑土地,煤炭、石油等資源儲量極大,並且在民國初年時還沒有被發覺開採。土生土長在東北的張作霖非常了解這一點,所以,在他主政東北後,就大力開發這些資源,盡可量的讓資源所產生的價值收歸自己手中,日俄等國侵蝕。
但資源的開發離不開運輸,當時最好的運輸方式就是鐵路,所以,張作霖雖然夾在日俄兩大帝國間,卻始終努力建設和控制屬於中國人自己的鐵路。
同時,東北由於氣候較為溼潤,又是盛產農作物的黑土地,所以糧食產量也非常高,主要盛產玉米、稻穀、大豆和高粱等。
也就是因為糧食產量高,又控制了部分鐵路和大量的資源,東北在民國時期才有了發展的根本實力。雖然處在日俄兩大帝國的夾縫之中,卻發展速度飛快,張作霖也就是希望通過自己的左右逢源為東北爭取到更多的發展時間,使其最終能讓日俄等列強國家無法限制。
關內戰事不斷,給了軍工產業很大市場
如果說張家父子對東北的數十年治理是人和,擁有富饒土地資源和礦產資源是地利的話,那麼處在紛爭的亂世時期就是東北得到發展的天時了。
沒錯,雖然這個天時對於國內其它地區並不是什麼好事,但對於軍工生產能力強大的東北來說,確實是個快速發展的重要因素。
張作霖執政時期,東北的軍工企業乃至整個重工業就已經冠絕全國,在張學良接班後,奉天兵工廠甚至已經成為亞洲首屈一指的軍工生產基地,一天所生產的槍枝彈藥,就可以裝備一個營。
除了武器生產外,東北在造船、汽車製造和飛機製造等多個領域都是全國首屈一指的,就連南京政府後來所用的飛機、汽車和整個民國時期的海軍艦船,大多都是產自東北。
而在當時那個亂世環境下,關內幾乎天天都在混戰,各路軍閥你爭我奪,有槍便是草頭王,每日的槍枝彈藥消耗就是一筆天文數字,這自然也成為了軍火商們眼中的一塊大肥肉。
而在眾多軍火商中,相比於國外的武器裝備,東北生產的槍枝、彈藥、火炮、運輸車等因為運輸成本少,生產成本低等原因,價格是相當實惠的,而且是中國人自己生產的武器彈藥,使用起來也很容易上手。
所以在民國中早期,無論是直系還是皖系的各個大小軍閥,乃至後來的四川楊森、山西閻錫山等新軍閥都無一例外地與張作霖、張學良父子有過軍火交易。
所以,與其稱張作霖是當時中國最大的土匪頭子,還不如說他是中國最大的軍火商,東北軍四十萬軍隊幾乎都是靠著軍火買賣來養活的,也正是因為張家父子有效地利用了東北的有利資源,又佔盡上述所說的「天時、地利、人和」,東北在民國初期才得到了快速發展。
不得不說,張作霖、張學良父子為東北如今的建設打了個好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