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的東三省, 為什麼發展那麼快? 能成為全國領頭羊

2021-02-23 歷史小閒談

民國時期是我國近代史上一段動蕩不安的時代,放眼整個民國時期幾乎全部都是在戰火中度過的,即便後來人們所說的民國黃金十年,也不過是和之前的歲月相比較罷了。

但是在民國時期,東北三省卻是真的進入了黃金髮展期,其勢頭在全國範圍內一時無二,甚至到了解放初期,我國的重工業還要依賴東北三省,以至直至今日,東北依然是我國重要的重工業基地。

那麼,東北三省在民國時期為什麼會發展得那麼快呢?其實還是和以下三方面有關。

首先,張家父子兩代人的心血沒有白費

說起東北起初的建設,還真是離不開張作霖、張學良父子兩代人的苦心經營。

張作霖雖是個獨霸專行的大軍閥,又被稱作土匪頭子,但他始終維護民族利益,且對東北的發展所做出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而且他本人雖然讀書不多,卻對讀書人非常尊重,東北興辦教育,重用知識分子也是從他當權的時期開始的。

而繼張作霖之後,張學良又將其加以完善,讓東北在民國中早期一時無二,成為全國工業、經濟、教育、鐵路交通等諸多方面的領頭羊。

民國初期,軍閥混戰,關內百姓民不聊生,張作霖就從山東、河北等災區大批移民來東北開荒,發放土地農具扶植生產,並興建工廠、鐵路,給移民過來的百姓更多的就業機會。

同時,由於對知識分子非常尊重,所以張作霖、張學良父子十分注重對學校,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建設,東北大學、東北師範大學等一大批享譽全國的高等學府都是在他們父子倆的支持下建立的。

除對教育的重視和建設外,張作霖主政時期還建立了享譽亞洲的「奉天兵工廠」,使東北軍成為全國唯一一個能夠自主生產各類槍炮和子彈、炮彈的軍隊。

而在張作霖逝世,張學良接掌東北後,又著手整頓經濟,提出了「東北新建設運動」,並表示:「經濟是一國命脈,經濟上不能復興,政治上就永遠沒有獨立自主的一天」。

正是在他的大力提倡和著手整頓下,東北經濟得到了復甦,不但扭虧為盈搶佔了此前日本人佔據的很多市場,而且還在新建設運動的第一年就收穫了1415萬的財政盈餘。

東北富饒的自然資源剛被開發

當然,除了張作霖、張學良父子數十年對東北的治理外,東三省在民國時期能夠快速發展還離不開本身富饒的自然資源。

東北的自然資源極其豐富,擁有廣袤的森林和肥沃的黑土地,煤炭、石油等資源儲量極大,並且在民國初年時還沒有被發覺開採。土生土長在東北的張作霖非常了解這一點,所以,在他主政東北後,就大力開發這些資源,盡可量的讓資源所產生的價值收歸自己手中,日俄等國侵蝕。

但資源的開發離不開運輸,當時最好的運輸方式就是鐵路,所以,張作霖雖然夾在日俄兩大帝國間,卻始終努力建設和控制屬於中國人自己的鐵路。

同時,東北由於氣候較為溼潤,又是盛產農作物的黑土地,所以糧食產量也非常高,主要盛產玉米、稻穀、大豆和高粱等。

也就是因為糧食產量高,又控制了部分鐵路和大量的資源,東北在民國時期才有了發展的根本實力。雖然處在日俄兩大帝國的夾縫之中,卻發展速度飛快,張作霖也就是希望通過自己的左右逢源為東北爭取到更多的發展時間,使其最終能讓日俄等列強國家無法限制。

關內戰事不斷,給了軍工產業很大市場

如果說張家父子對東北的數十年治理是人和,擁有富饒土地資源和礦產資源是地利的話,那麼處在紛爭的亂世時期就是東北得到發展的天時了。

沒錯,雖然這個天時對於國內其它地區並不是什麼好事,但對於軍工生產能力強大的東北來說,確實是個快速發展的重要因素。

張作霖執政時期,東北的軍工企業乃至整個重工業就已經冠絕全國,在張學良接班後,奉天兵工廠甚至已經成為亞洲首屈一指的軍工生產基地,一天所生產的槍枝彈藥,就可以裝備一個營。

除了武器生產外,東北在造船、汽車製造和飛機製造等多個領域都是全國首屈一指的,就連南京政府後來所用的飛機、汽車和整個民國時期的海軍艦船,大多都是產自東北。

而在當時那個亂世環境下,關內幾乎天天都在混戰,各路軍閥你爭我奪,有槍便是草頭王,每日的槍枝彈藥消耗就是一筆天文數字,這自然也成為了軍火商們眼中的一塊大肥肉。

而在眾多軍火商中,相比於國外的武器裝備,東北生產的槍枝、彈藥、火炮、運輸車等因為運輸成本少,生產成本低等原因,價格是相當實惠的,而且是中國人自己生產的武器彈藥,使用起來也很容易上手。

所以在民國中早期,無論是直系還是皖系的各個大小軍閥,乃至後來的四川楊森、山西閻錫山等新軍閥都無一例外地與張作霖、張學良父子有過軍火交易。

所以,與其稱張作霖是當時中國最大的土匪頭子,還不如說他是中國最大的軍火商,東北軍四十萬軍隊幾乎都是靠著軍火買賣來養活的,也正是因為張家父子有效地利用了東北的有利資源,又佔盡上述所說的「天時、地利、人和」,東北在民國初期才得到了快速發展。

不得不說,張作霖、張學良父子為東北如今的建設打了個好底子。

相關焦點

  • 民國奉天造幣分廠鑄造東三省宣統元寶介紹
    民國時期,東北地區包括奉天(今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以及熱河特別區(包括今遼寧、內蒙古部分地區,1928年撤銷)。東三省在晚清時期已形成小洋本位,遼寧省一直沿用清末的「小銀元」為地方貨幣本位,以小洋12角合銀元一元,在東三省廣為流通。
  • 日本侵略我國為什麼不選北洋混戰時期,反而是統一的民國時期?
    中國的近代史一度處於非常混亂的地步,上千年的封建社會隨著辛亥革命的爆發徹底的成為歷史,同時也標誌著革命的偉大勝利,正當大家都沉浸在勝利的喜悅當中的時候,勝利的果實卻被袁世凱竊取了,中國進入北洋軍閥統治的時代,雖然袁世凱此舉非常的不道德,但是在他的帶領下中國結果了混亂的局面開始了短暫的統一
  • 為何民國的黃金十年會成為民國時期唯一的亮色?
    雖然這個黃金十年比較勉強,但是相比於民國短暫的38年時間的其他時段。這十年確實和其他時代稍有不同,用黃金十年來形容確實也不算太過分。民國的黃金十年,指的是1927年蔣介石建立南京國民政府,到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共十年時間。那麼為什麼會被稱為黃金十年呢?
  • 民國軍閥割據時期,哪個軍閥實力最為強悍?他最後的結局如何?
    說到民國軍閥,縱觀當時整個神州大地,實力最強悍、勢力最大的當屬奉系軍閥首領,號稱東北王的張作霖。全盛時期,張作霖控制著遼寧、吉林、黑龍江、熱河、河北、山東、安徽、江蘇和上海等八省一市,統帥著一支擁有著完整的海陸空三軍建制的奉軍,佔據著北京的中央政府,任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成為國家元首。
  • 民國時期中國最大的兵工廠
    瀋陽兵工廠是民國時期中國最大的兵工廠,中華民國十年(1921年)由奉系軍閥張作霖建立。正式名稱為奉天軍械廠、東三省兵工廠,稱為奉天軍械廠。瀋陽兵工廠大門。1922年奉天軍械廠改為東三省兵工廠。1926年至1928年, 完全為擴充時期, 增建槍廠及輕機槍廠。 有機器8千餘部, 槍, 炮兩廠, 為初建時之7至8倍, 擴建完成, 為當時全國規模最大之兵工廠。造13式毛瑟98步槍:全長:1,240mm,槍重為4.27kg,槍管長為740mm,口徑7.92mm,膛線右旋4條,初速859公尺/秒,表尺射程2,000公尺,裝彈具式樣橋夾,裝彈具裝彈數5發.
  • 民國時期的熱河省為何曇花一現?
    那個古老的名字,熱河省,為什麼會突然出現,而又突然消失於歷史中呢?圖/避暑山莊的溫泉就是「熱河」的由來01 蒙古危局辛亥革命爆發之後,遠處漠北的烏裡雅蘇臺(外蒙古)首府庫倫上演了一場軍事政變。於是,北洋政府為了保證北京附近的安定,將直隸北部與內蒙古昭烏達盟(赤峰、通遼一帶)、桌索圖盟(遼西喀喇沁)合併,並於民國三年(1914年)1月設置熱河特別區,利用中央直轄保證了北京周邊蒙古部落的穩定。
  • 民國時期的首都南京,在當時全國的影響力如何?
    南京作為民國政府的首府,時間非常短,從1911年辛亥革命開始,到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南京,並在之後建立的新中國,定都北京,南京作為中國首都,已成歷史。即便在這個滿打滿算,38年的民國軍閥割據動蕩不安的歷史裡,依舊出現了各種亂子,民國政府的首都,也幾經遷移。
  • 馬光遠:深圳具備成為中國672個城市中發展最快的領頭羊基礎
    論壇上,民建中央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評論員馬光遠教授作為嘉賓,作了關於深圳城市發展競爭力的分享。馬光遠認為,深圳無論是在珠三角還是粵港澳大灣區現在都是名副其實的核心引擎,深圳的目標就是成為全球一線城市。他表示,目前我國已經確定的國家中心城市有9個,預計未來還會擴容至差不多15個,我國將出現十大城市群,中國下一步局域戰略的重點都是圍繞城市進行。
  • 民國時期一個省的督軍,權力很大,能擁有多少軍隊呢?
    雖然當時明面上仍是北洋政府統治全國,但各大都督軍(大帥)心裡已經開始打小算盤,大家都看出了混亂已經成為必然,自然不願意交出自己手中的軍隊。張作霖是一個聰明人,他明白要想發展軍隊,手裡必須有錢,張作霖通過加大對於蘇聯和日本的貿易量,明顯改變了東三省的經濟狀況。有錢之後的張作霖也就不差錢招兵買馬了,張作霖也是一個非常有遠見的人,當時他明白中國軍隊和外國軍隊的實力差距主要表現在武器方面,因此他不惜重金購買歐洲裝備,所以他也是中國第1個組建空軍部隊的一個軍閥。
  • 民國時期各軍閥的軍費是怎麼來的?
    以民國外交家曹汝霖《民初外交回憶錄》裡的估算,段祺瑞掌舵北洋政府期間,北洋政府每月就要虧損八百萬元。「中央政府」尚且如此,各地軍閥自然不用說,只要幹個仗,就是大把錢財往裡砸。那麼問題來了,放在那個中國積貧積弱,落後挨打到全世界都知道的年代裡,這幫軍閥們又是哪來的錢,「燒得起」這些無休止的混戰?首先值得一說的,就是「正當來路」——軍閥們搞「經濟建設」的成果。
  • 民國宣稱五族共和,那麼民國時期中國真的只有五個民族嗎?
    這個說法在被孫中山於民國提出來後,得到廣泛認同。南北議和之後,五族共和成為民國的官方思想。後來的北洋各軍閥也紛紛採用了這種說法,堅持了五族共和的理念,把孫中山最開始用的五族共和五色旗當成了當時的正統國旗。五色國旗上有漢族(紅)、滿族(黃)、蒙古族(藍)、回族(白)、藏族(黑)。
  • 民國時期中國各地政府、政權、軍隊的名稱及其各自控制的勢力範圍
    在中國的近現代史上,民國是一個特殊的時期,當時各地大小軍閥林立,割據一方,各自為政,成立了眾多的政府、政權和軍隊,名目繁多,各有不同的名稱,旗幟、軍徽,許多人往往搞不清楚或張冠李戴,特別是近來反映民國的影視劇充斥螢屏,許多人在看劇時一頭霧水,弄不清楚劇中的各種軍隊的旗幟、軍服、帽徽的所屬及背景。現在在這裡為大家略微梳理一下。
  • 節後復工更快的東三省,樓市發展前景值得重新審視
    在更快的復工速度下,東三省有望把握住2020年的先發機會,地區經濟發展和人口集聚能力也值得我們重新審視。 為了更好地探究東三省短、中長期房地產市場,本文將結合東三省各城市經濟發展、資金投向、人口遷徙、招聘量變化、人才政策等指標進行系統性研究。
  • 民國時期的五色帽徽是怎麼回事?為什麼最後消失了呢?
    在看歷史劇的時候,很多人都注意到,北洋軍閥和抗日戰爭時期的偽軍,帽子上的帽徽是五色星。後來,這些標誌都消失了,這裡面到底有什麼故事呢?自此五色旗便成了民國的國旗。隨之而來的是,軍隊的帽徽也都是五色帽徽了。參議院決議中對選用五色旗的原因作了如下說明:以前當起義之初,沿江各省即以五色旗為國旗,全國已經一致,另外,中國儒家學說,則均以仁義禮智信為五常。金木水火土五行,又以五為定數。
  • 為什麼民國校服那麼美,如今學校偏偏不再沿用?理由很簡單
    為什麼民國校服那麼美,如今學校偏偏不再沿用?理由很簡單中華民國雖然只有37年,卻充滿了許多故事。民國時期的校服曾經是那麼的優雅美麗,因此,當體育校服大行其道時,人們對民國的新鮮校服非常懷念,為什麼很多人喜歡民國校服?
  • BIG3聯賽為什麼發展的那麼快?
    BIG3聯賽為什麼發展的那麼快?
  • 朱英||民國時期工商界人士的「民國」印象(二)
    民國元年11月,初梁啓超在全國臨時工商會議開幕式上發表演說時即曾指出:「中國由專制制度而改為共和國體,在名義上已全屬新換旗幟,而事實上試問政治現象,與從前能差幾何耶?不能以架中華民國之招牌,即可謂之共和。」此說在當時可謂不乏先見之明,隨後的歷史發展不斷映證了梁啓超的預見。
  • 民國時期的行政機關及人員編制
    到1949年,南京國民政府時期包括34個行省、2個特別行政區和12個直轄市,共計48個地方一級行政機關。第一,行省。南京臨時政府和北洋政府時期都將全國劃分為22個省。1926年為22個省和5個行政特區。抗戰勝利後東三省改為遼寧、遼北、安東、吉林、合江、松江、黑龍江、嫩江、興安9個行省。
  • 浙江圍棋成為全國圍棋領頭羊的原因是什麼?
    最近,老是有人問我:中國哪個省區圍棋發展的最好?其實,說實話我之前也不知道到底哪個省區的圍棋發展最好。昨天下午,去了圍棋天地諮詢了一下,他們告訴我是浙江!然後我就順便諮詢了一下我們甘肅圍棋發展如何,他們的回答讓我失望。所以,今天我們就一起看看浙江圍棋。下期再講講我們甘肅圍棋。
  • 民國時期的黃金十年,「黃金」在哪裡?是否名副其實?
    首先,我們了解一下何謂民國黃金10年。民國黃金10年指的是1927年到1937年間,由常凱申領導的國民政府對於全國大部分地區統治的一段時間,中華民國在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多領域有了不小的發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也因此,這段時間被稱之為民國黃金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