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瓊瑤二字似乎成了三觀不正的代名詞。她的愛情方式,和她作品裡那些女主角一樣,身上有著濃重的社會學意義,最容易從男性社會得到生存機會、得到資源。
文|伊莎貝拉isabella
來源|藍小姐和黃小姐(ID:misslanmisshuang)
已獲得轉載授權
· · ·
3月14日,瓊瑤在社交帳號中宣布「小別」,關閉留言板,離開社交媒體,要「在我有限的歲月裡,去尋找生命中最後的樂園。」
聲明很長,大體意思就是我今年已經82歲啦,經歷了生離死別、背叛栽贓、謊言與抹黑等事情,真的太累了,而且我寫的作品已經足夠多了,不需要太拼命了,所以我要離開這裡,去自由自在啦,撒由那拉。
第一個感慨啊,都說伊能靜寫的微博長文可以繞地球一圈,此言差矣,瓊瑤阿姨比她長多了好嗎?翻開她的社交媒體,各種長文真的……好長啊……
第二個感慨,影響了一整代華人的言情女王,今年竟也已82歲了,垂垂老矣,這支筆再怎麼筆耕不輟,也終究要迎來謝幕。
說起來,此時的瓊瑤真的是很孤獨,她身邊的一個個關鍵人物都已經走了,她的老公、瓊瑤王國的直接推手平鑫濤;她的最佳拍檔、瓊瑤劇的御用導演劉立立,也分別在前兩年去世。
不光是親友的離世,瓊瑤本人也在晚年迎來一波又一波的質疑和攻擊,內外夾擊的境遇,也實在是有一點悲愴的意味。
瓊瑤被輿論攻擊,無外乎她和平鑫濤那樁婚外戀。這個故事流傳甚廣,甚至作為「小三轉正」的範本留了下來。
而瓊瑤這一生的愛情江湖恐怕比她自己寫的戲都精彩啊……
/ 1 /
要說瓊瑤寫盡了世間情愛,那是因為她本身就是多情之人。
這一點或許是遺傳,瓊瑤的媽媽本就是一個活生生的言情劇女主角。
瓊瑤出生於一個大家族,家庭成員非富即貴,翻開家庭關係,密密麻麻都是有頭有臉的人物。
瓊瑤的媽媽當年在北京念「兩吉女中」,爸爸是該校老師。這對年齡相差15歲的師生戀最終修成正果,生下了一對龍鳳胎。為紀念「兩吉女中」的緣分,媽媽給姐姐取名陳喆,也就是後來的瓊瑤。
如果說瓊瑤一生都在愛情的世界中兜兜轉轉,那麼她媽媽這段浪漫的師生戀則給她撒下第一粒啟蒙的種子。據瓊瑤的同學寫的回憶錄中說:
她對父母戀愛的細節如數家珍,譬如個子矮坐第一排的母親,如何把情書揉搓成小丸子,等父親捧書講解走到她桌前,用力一彈,正好落在他攤開的書本中。
也正應了那句話,有其母必有其女,瓊瑤上高中的時候也愛上了大自己25歲的老師,這一段初戀被她不加修飾地全部寫進了成名作《窗外》中。
後來,臺灣有個作家叫郭強生就公開說起了這段往事:
瓊瑤處女作《窗外》的男主角康南是我大舅。那時還叫陳喆的高二女生,只能偷偷來附中宿舍找他。大舅後來因師生戀被解僱。那時她總是帶著稿子來,《窗外》已經開始動筆了,她寫一段,大舅幫她改一段…陳喆最後成了瓊瑤,大舅則酗酒潦倒過世。
遺憾的是,這段感情並不像她媽媽那樣圓滿。瓊瑤有寫日記的習慣,而瓊瑤媽媽發現了這本日記,於是把老師告上法庭,怒斥其「誘拐未成年女孩」。最後老師被解僱,下場也是蠻悽慘。
結束了這段苦戀,瓊瑤無心考大學,一門心思寫小說;後來遇到了文學青年馬森慶,馬森慶當年念臺大外文系,經常以筆名松青在校報上寫個短篇小說啥的。
事實證明,文青愛上文青,金風玉露一相逢,還真不是什麼好事。瓊瑤和「只剩一件西裝,窮得褲子都磨破了」的馬森慶相識七個月結了婚,那一年她21歲。兩個人住在一個小房間裡悶頭創作,生下了兒子。
雖然都愛好文學,但兩個人際遇卻大不相同,瓊瑤勤奮,老公懶惰,當瓊瑤以《窗外》成名時,馬森慶卻只能在高雄煉油廠做個小職員。彼此的世界差距越來越大、漸行漸遠,馬森慶也漸漸變得陰陽怪氣,沉迷賭博。
這時候,瓊瑤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個男人——平鑫濤出現了。
這是今後一切故事的開端,不僅是輝煌的開端,也是所有煩惱的開端。
瓊瑤把這段經歷也寫進了小說《在水一方》,故事裡杜小雙嫁給青年作家盧文友,婚後丈夫為尋求創作題材迷上賭博,最終兩人離婚。離婚後,小雙在老友詩堯的幫助下開啟了作曲事業……
即便瓊瑤把這段戀情寫得唯美動人,但在現實中他們是不被祝福、不符倫常的。那時,他們一個使君有婦,一個羅敷有夫,瓊瑤有老公有孩子,平鑫濤也如此,他不僅有老婆,連孩子都生了三個了。
/ 2 /
因為瓊瑤是搞文字工作的,而平鑫濤的前妻林婉珍是搞出版工作的,所以對於這一段三角戀,留下的文字頗多、言論頗多,立場也各有不同。
我們可以先看看前妻的看法。
平鑫濤前妻林婉珍,雖然家庭情況不詳,但看得出生活富足優裕,因為平鑫濤創辦「皇冠出版社」的時候,用的全是老婆的錢。
林婉珍和平鑫濤是辦公室戀情,當年在《聯合報》供職時,一個是會計,一個是文員,平鑫濤追求女孩的辦法就是聊文學:
他發現我沒看過《基督山恩仇記》,就把整本書的情節說給我聽,他說書,我聽書,就這樣聊了兩三年之後,我開始覺得我們好像走得很近,同事們也都覺得我跟他是一對。——摘自《往事浮光》
後來兩個人順理成章結了婚,生下三個孩子,林婉珍一心一意做賢妻良母。
據說她做得一手好菜,最拿手的是牛肉麵;平鑫濤愛吃徽菜醃篤鮮,林婉珍就「每次坐50多分鐘的車,並趕早去市場買材料,然後還要再去很遠的另一個地方買半筋半肉,最後回到家後不休息片刻就開始生火做菜,這期間又要連續花上3個多小時。」
林婉珍一顆心全都撲到家庭中,是典型的奉獻型女人,但是後來她將這種品質視為婚姻破裂的原因之一:
我可能就是鑫濤眼中的搪瓷盤子,耐用,裝燙的、裝酸的、裝苦的、裝辣的都沒問題,怎麼用都不會破、不怕壞,而瓊瑤就是骨瓷,脆弱、易碎,需要小心呵護。
小三和原配的交鋒也在書裡有詳細描寫,林婉珍寫過第一次見到瓊瑤的場景:
第一次遇見瓊瑤,是在南京東路的家裡,那天鑫濤陪她進行《窗外》的宣傳工作告一段落,便邀請她一起回家吃午飯。我就像招待其他皇冠作家一樣做了一桌菜,她也看到了我們的三個孩子,吃飯時還提到我們的小兒子跟她的兒子同年。她那時還住在南部,回去之後,特別寫了封信給鑫濤,說看到我們的家庭幸福美滿,十分羨慕,鑫濤還拿這封信給我看。
以及瓊瑤很著名的「夏天和冬天」撩漢大法。
我還想起二女兒平珩曾經告訴我的一件往事。那時候平珩才小學一年級,瓊瑤還住在我們對面,她去瓊瑤家玩,聽到爸爸跟瓊瑤聊天。女兒回來後告訴我,爸爸問瓊瑤:「你喜歡冬天還是夏天?」她問我:「媽媽,如果爸爸問你喜歡冬天還是夏天?你會怎麼回答?」我說,不是選冬天,就是選夏天。她告訴我瓊瑤的答案:「冬天的時候,我喜歡夏天;夏天的時候,我喜歡冬天。」孩子說,她覺得這個回答很聰明。聽到瓊瑤的答案,我沉默了。也許當時他們之間還沒有曖昧,但我已經感受到她的企圖心了。
還說到平鑫濤對瓊瑤毫無想法:
我相信鑫濤一開始對瓊瑤應該只是單純的照顧,對她並沒有特別的想法。記得有一次早上他去瓊瑤家拿稿子,回來後還跟我說瓊瑤沒畫眉毛就來開門,嚇了他一跳:「沒有眉毛,好可怕啊!」
所以,林婉珍寫了這樣一本書,道盡了自己作為老婆的付出和隱忍,也說透了瓊瑤的插足和奪愛,在她的筆下,瓊瑤簡直是綠茶與白蓮花齊飛。
新書發布後,林婉珍的兒子平雲還曾憤懣地說道:「四萬多字的文稿,只寫了母親痛苦的十分之一!」
而在瓊瑤這方面呢,她講出的故事則完全是另一回事,她也糾結也痛苦過,可是平鑫濤拼命追求、死不放手,最終才感動了她。
我認了。我對命運屈服了。我不再去思索各種禮教傳統問題,我只是默默的接受鑫濤所給我的。我仍然堅持不傷害他的妻子……有那麼長一段時間,他每天來探視我,然後再回到他自己的家裡去。我的心態仍然不平衡,有時感懷自傷,常常悲從中來。有時我還會為他的妻子著想,一樣代她難過,代她不平。但是,這已經成為一個難解的結。感情用事的時候,就想什麼都不管,什麼傳統,什麼道德,什麼禮教,都去他的!人,只要能愛就愛,不也很好嗎?可是,我是傳統教育下長大的人,我就是無法漠視自己是個「第三者」的事實。
瓊瑤也對林婉珍有過評價:
鑫濤的前妻溫婉嫻淑,美麗高貴,有傳統所有的美德,相夫教子,逆來順受。就連我的存在,她也能淡然處之。她純靜如一湖無波之水,鑫濤卻強烈如燃燒的火炬。他們之間,不能諧調的地方,大概也在這種區分上吧。
激烈的愛,也許是一方面,但另一個絕不可忽視的原因就是利益的捆綁,瓊瑤實在是太賺錢了,在某種程度上說,是她成就了皇冠出版社。
皇冠自創辦以來,一直是慘澹經營,直到第七年瓊瑤開始發稿,銷量漸有起色,等到第九年瓊瑤籤約加入,皇冠才成為業界龍頭。
當時皇冠籤了14個專職作家,只有瓊瑤最賣錢,如果某一期是瓊瑤的小說結尾,那麼第二期一定很慘。所以平鑫濤絕不放瓊瑤走,追在她後面督促她寫稿。
兩個人後來珠聯璧合,成就了龐大而輝煌的瓊瑤劇產業,瓊瑤和平鑫濤共同製作了13部電影,25部電視劇。
他們的輝煌從六十年代一直延續到九十年代,無論是二秦二林還是還珠格格,有無數明星從他們手中誕生。
也正是由於利益的掣肘,平鑫濤在世的時間裡,林婉珍和她的三個孩子一直和瓊瑤和平相處,畢竟他們不能放走這棵搖錢樹,也不能激怒了她。原配兒子和小三阿姨其樂融融的場景也是不罕見。
而這段時期也是瓊瑤最風光得意的時候,事業上的成就不用多說,平鑫濤對她的愛也愈發濃烈,瓊瑤曾經曬過平鑫濤寫給自己的情書,情真意切,你儂我儂。
平鑫濤給瓊瑤在臺北東區買了玻璃房頂的「可園」,只為了能晚上一起看星星;他們四處旅遊、拍片;兩個人共組電影公司,還在「可園」裡建了一個影音室,經常相擁看電影。
兩人的感情持續了53年,婚姻也持續了43年,這絕對不是一段輕浮的婚外情,也不能說是兩個女人對一個男人的爭搶,更合適的說法是一種男人常見的人生選擇。
男性都是很現實的,客觀上來說,是平鑫濤選擇了瓊瑤,因為他倆的組合才真正是強強聯手,他們這麼多年互相在事業給了彼此最大的支持。
對一個男人來說,跟一個擁有神奇創造力的女性聯合縱橫攜手共創龐大事業的人生確實比跟一個普通的賢妻良母要精彩得多,所以如果真的要怨,婚外戀多半要怨的還是始做俑者,那位關鍵的男性。
只是,再美好的的感情都有結束的一天,因為人的生存是有時間限定的。
彩雲易散琉璃脆,美好的時刻總是無法長久定格,隨著平鑫濤身體每況愈下,瓊瑤也開始了她風雨飄搖的晚年。
/ 3 /
可以說,中年的瓊瑤過得很風光很成功很如意,但晚年的瓊瑤經受了非常多的波折,歸結起來就三點,一是平鑫濤重病纏身,後來失智、臥床,瓊瑤失去了精神支柱,心情陰鬱。
黃小姐在2016年寫過一篇瓊瑤阿姨的稿子(點擊這裡回顧),彼時,她正在如火如荼地跟於正打侵權官司,而翻看她的社交媒體才知道,也正是那段時間,平鑫濤已有失智跡象。那時的瓊瑤可謂是內外交困。
也許唯一的暖心是來自於各位編劇的鼎力支持以及最後官司勝訴。
二是和林婉珍硝煙又起。
待到平鑫濤失智,林婉珍才出版了自己的新書《往事浮光》,四十年後才和瓊瑤正式宣戰,頗有點司馬懿韜光養晦的意思啊。
這還沒完,關於平鑫濤的臨終之事,兩任太太也鬧得不可開交。
之前平鑫濤曾告訴過瓊瑤,如果自己病危,堅決不要「插管」,不要過度治療,要體面地走。於是瓊瑤就決定讓他「善終」,不再治療。
可林婉珍及三個孩子不願意,希望用醫學手段延長父親壽命。兩方你來我往,打得十分激烈,平雲曾說:
瓊瑤這麼做,是「將父親的生命送上公審的祭臺」,「難道父親得了失智症,不再記得您,無法對您說愛,就是沒有靈魂的肉體,就不值得活下去!」
林婉珍也說:「瓊瑤可以同甘,但不能共苦。」
瓊瑤呢?表面示弱,實則捍衛自己:「我現在萬念俱灰,也不再相信人間有情。」
「我不該認識你爸爸,不該寫出讓你們不愉快的文字,很多很多不該!請你們3位高抬貴手,饒了我吧!」
第三呢,就是隨著時代進步、信息發展,越來越多的讀者知道了瓊瑤自己的故事,大家恍然大悟,原來寫出那麼多繾綣情深文字的瓊瑤阿姨,竟是第三者!一時間各種攻擊謾罵蔓延網絡。
大概人間最悲涼也不過如此,年輕時受點苦沒什麼,如果到了晚年還要憑著這具肉身鏖戰突圍、左右拼殺,也真是讓人沮喪。
但瓊瑤也畢竟是大時代裡翻滾過的人物,在這些紛繁複雜的麻煩裡,瓊瑤奶奶硬是穩紮穩打、步步為營,以八十高齡,又寫了好幾本書,發光發熱到寫不動為止。
正如她在聲明中說的:「我復活了我被消滅的65本作品,又寫了幾本新書,直到完成80萬字的《梅花英雄夢》,再出版了它!」
戰鬥力之強勁,筆耕不輟之意念,小筆桿裡藏著的大能量,真是讓人佩服。
當然,晚年的瓊瑤也不能說不幸福,無論在事業上還是家庭中 ,她仍可算得上是平穩度過。
雖然平鑫濤的出版王國不再輝煌了,但瓊瑤有了一個實力強勁的兒媳婦接班人——何琇瓊。
當年何琇瓊和瓊瑤的兒子陳中維在大學時就談戀愛,後來瓊瑤看她能幹,就把她帶入行。
何秀瓊參與製作了幾乎大部分瓊瑤劇,「我一般是瓊瑤老師和導演之間的一個橋梁。從節目助理、場記,到副導演、執行製作、製作人,我都做過,還做過很長一段時間剪輯師,可以說對每一環節我都很清楚,瓊瑤也很信任我。」
現在何秀瓊已經有自己的影視公司,在臺灣影視圈也已混出了輩分,是資深的幕後製作人。
她的好閨蜜是柴智屏,和製作人陳意涵也交情頗深,陳意涵就是三鳳製作的ceo,最近三鳳製作最有名的電視劇叫《想見你》。
雖然瓊瑤劇已經無法重現昨日的輝煌,但「瓊瑤」這座大廈也絕不會在短時間內坍塌,她的影響力是綿延漫長的,起碼,瓊瑤親手帶出來的明星,如今已是整個華語影視圈裡的中堅力量,「瓊瑤女郎」已是很多女明星身上摘不掉的標籤。
每年的生日,各路大明星都會送鮮花,整個「可園」是滿室飄香。蔣勤勤在瓊瑤面前一以貫之地以「水靈」署名,感恩之情溢於言表。
怎麼說呢,這樣一個瓊瑤,她寫下了纏綿悱惻的故事,淚溼了無數少女的枕榻;她經歷了曲折轟烈的愛情,享受過嬌寵,也備受傷害;她成為一些人的貴人,也成為過一些人的敵人。
到了晚年,她有一個兒子、一個兒媳,有兩個青春妙齡的孫女,有等身的作品相伴左右,也算是繁花與落寞看遍,不枉此生了……
/ 4 /
我們再來說說瓊瑤的愛情方式,和她作品裡那些女主角一樣,她們身上有著濃重的社會學意義,因為她們代表了中華傳統世界裡的女性曾經最希望變成的樣子,這樣的女人也最容易從男性社會得到生存機會、得到資源。
在影視作品中,她們被塑造成了標籤化的形象,「瓊瑤女郎」總是有著柔弱的外表,白皮膚長頭髮,吐氣如蘭輕輕柔柔,兩顆葡萄般的大眼睛未語淚先流。
她們最善用的一個武器就是示弱。不僅是面對男女之情時的示弱、自戕式的以退為進;
還有面對原配時的示弱,對一切能帶來威脅的人物的示弱,因為她們深知作為弱者的好處,她們仿佛天生就要被憐憫和珍惜——我已經這麼弱了,你又何必和我計較呢?
而這種「弱」,又恰恰無比合乎男權社會的口味,男人愛這樣的弱女子,因為這樣就可以凸顯他們的強,讓他們成為英雄式的人物來拯救一個女人的一生,只要女人們都以弱為美,以弱為生,就等於是把選擇權雙手奉獻給了男性,他們當然是樂見其成的。
事實上,平鑫濤愛上瓊瑤,也是被這種「弱」一擊即中——
你小小的個子,穿一身黑衣服,在冬天冷風底下走來走去,好像有好重好重的壓力壓在你肩上,那種「不勝負荷」的樣子,讓我終身難忘。——平鑫濤口述。
在和前妻離婚的過程中,平鑫濤也坦然地說:「你比較堅強,她比較軟弱。」
瓊瑤深知「示弱」的力量,但怎麼說呢?其實她並不是骨子裡的弱者,只能說她早已把兩性之間的博弈看得很透徹,知道什麼辦法最省力而討巧。
水木丁曾經有一篇文章叫《權力頂峰無雌雄》,把這種關係剖析地淋漓盡致:
那些登上權力頂峰,締造了自己的王國的人,他們都是遇神殺神,遇佛殺佛的狠角色,無論男女,性別只是生理上的,柔弱女人味只是表面的,他們的本質上都是徵服者。
所以,要談到瓊瑤的感情觀,與其說她是用「示弱」來獲得憐憫,倒不如說她在用「示弱」來控制男人——這是另一種徵服的手段。
延伸到她的作品裡,那些柔弱的、「甘為貓犬」的女人也真的弱嗎?其實也不盡然,這種「弱」只是形式上的,她們的本質絕不弱,相反,她們是無比強韌無比堅硬的女人,因為她們只要認準了一樣東西就必須要得到它,儘管披著柔弱的外衣。
但是,對於女性來說,儘管「示弱」好用,可它仍是一把雙刃劍,它一方面可以輕易地得到異性的青睞,但最大的惡果就是會一步步蠶食女性本身的活力。
瓊瑤的作品很少描繪那種自強、自信、自我,不圍著男人乞求憐愛的女人,如果有這樣的女人,她們也大都不配得到愛,甚至被寫成世人憎恨的形象。
比如《水雲間》裡的子璇,她明豔動人、開朗熱情、喜歡藝術,勇於追求愛,有過不止一個男朋友,可她終究永遠無法變成觀眾喜歡的杜芊芊,在電視劇中,編劇和導演總是有意無意地將她向著「放蕩」的路子上引。
還比如《一簾幽夢》裡的綠萍,她明明是受害者,也從不想隱忍,大聲斥責妹妹和老公的背叛,這樣的形象卻成了楚濂嘴裡的「怪胎」,被妹妹紫菱幽怨「你怎麼能想出那麼惡劣的字眼」。
「不弱」的人不配得到愛,而那些「弱」的人呢?其實也很可悲,她們仍然要等著男人大發慈悲來拯救來選擇她。
她們再也沒有勇氣為自己爭取什麼,再也沒有追求夢想的衝動,她們放棄掉了可以主動獲得的精彩,生命的圓滿和光輝全靠男性的施捨,慢慢地,「示弱」變成了「隱忍」。
小三要「鐵杵磨成針」,老婆要守著「原配」的名分死不鬆手。
細想一下,這和瓊瑤自己的人生也有異曲同工之妙。瓊瑤和平鑫濤不就是「鐵杵磨成針」,戀愛了16年才名正言順結了婚嗎?
如果再發展一下,「隱忍」也會披上道德的保護衣,那就叫「忠貞」。所以,在瓊瑤劇裡,有著非常奇葩的景象,原配堅守婚姻就罷了,小三都會喊著「烈女不侍二夫」。
當時代進步、觀眾的審美和視野開闊了之後,我們才發現原來女性也可以得到更廣闊的世界,她們的人生中並不只有一個非要搶到手的男人,還有其他的精彩可以追求。
這也是為什麼瓊瑤劇在近幾年跌落神壇,甚至成為了「過街老鼠」的原因。
這幾年,瓊瑤二字似乎成了三觀不正的代名詞,它們可能真的不再適應如今的時代了。
但是一個作者,如果曾經在某個時代擁有龐大的讀者,那說明,她就是那個時代選擇的作家,我們無須埋怨瓊瑤把我們害成了無知少女,只能說她寫出了她代表的那種世界觀,而那種世界觀在當時是合適的,而放到現在已然全然過時了,但毫無疑問,她是她那個時代最出色的女性。
我仍然記得當年的我曾經在微如螢火的燈下讀完一個悽美的故事,流了一些莫可名狀的眼淚;在懵懂無知的時刻借她一隻妙筆憧憬過心中的愛情,那短暫的悸動,空緲的幻想,那屬於青春時代才有的心跳感覺。
為瓊瑤保留一點善意,祝福她吧。
祝她晚年順遂、自在,健康,尋找到她想要的自由樂園。
本文轉載自藍小姐和黃小姐(微信號:misslanmisshu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