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中國》第二集《眾聲》:探尋百家爭鳴時代的文化繁榮

2020-12-14 紅網

紅網時刻12月8日訊(通訊員 羅亞琪)12月8日,由湖南衛視、芒果TV、北京伯璟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大型歷史文化紀錄片《中國》第二集《眾聲》,在芒果TV、湖南衛視播出。《眾聲》講述了中國文化史上第一個黃金時期——百家爭鳴時期,展示了中華文化蓬勃發展的盛況。這裡有墨家、儒家、道家等不同觀念、不同主張的學術流派,質樸而深邃的見解在這裡生根發芽、蓬勃律動,為中國文化注入了長久的自信與從容。

墨子:實用主義,「兼愛」「非攻」

出身平民的墨翟,對機械技術和自然科學懷有異於常人的熱愛與鑽研。他曾是孔子的信徒,卻又漸漸成為儒家的批評者。在墨子這裡,儒家華而不實的觀念並不利於社會發展,能夠廣泛應用的精巧器械才更能順應時代需求。

墨子的技術經驗派上了用場。當聽聞楚國要對宋國發動戰爭時,墨翟長途跋涉十日來到楚國,憑藉一己之力,九次戰勝了魯班的模擬進攻,澆滅了楚王心中的戰火,化解了宋國的滅頂之災。墨子並不是宋國人,是心中堅持的「兼愛」「非攻」的信念,讓他以天下為己任,不計個人得失,為正義,為蒼生,赴湯蹈火,死不回頭。而墨家的品德,在後世兩千年間,也成為中華文化的一部分,令人肅然起敬。

孟子:犀利好辯,主張「仁政」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這是孟軻留下的千古名言,這也是他跌宕人生的真實寫照。

稷下學宮,百家爭鳴的中心,孟軻憑藉犀利的言辭在這裡聲名鵲起。作為儒家繼承者,他將孔子的「仁」,發展成「仁政」,認為執政者應該親民,與民同樂,主張用「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樣的仁心治理國家。但是,孟軻未曾受到齊威王的啟用;循循善誘的道理沒有得到魏惠王的肯定;堅持的「仁政」也沒有得到齊宣王的推行。「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這樣的珍貴理念,在時代背景下顯得那樣不合時宜。

但孟子從未放棄,反而走上了一條與先師孔子相似的,悲壯且豪邁的道路。趕上了一個崇尚武力的時代,是孟軻的不幸。然而,他卻在世事沉浮中,依舊保持了一顆赤子之心: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他的君子之風,成為讀書人的畢生追求。他與弟子編撰的《孟子》,與《論語》一起,成為後世儒家必修的孔孟之道。他的「仁政」思想,更是為後世的統治者治理天下提供了一條道路。

莊子:以「道」悟世,寄情自然

在百家爭鳴的時代,有一個人顯得尤為不同。他熱愛自然,寄情山水,在天地中窺見了自然的奧秘。這個人就是莊子。他說:「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他身無長物,卻逍遙快樂;他愛與好友惠施辯論,卻認為辯論的最高境界就是什麼都不說;他推崇人與人之間平淡、質樸的關係,認為「君子之交淡如水」。

如果說,孟子教會了讀書人如何在世事沉浮中堅守赤子之心;那莊子則是為失意者開闢了一條心靈的通途。他思想中的智慧與機鋒,他用意象構建的哲學世界,讓中國人用成百上千年的時間去猜測,去領悟。莊子的思想與理論,對後世的文學、宗教學、傳統戲曲等影響巨大,後人贊:「才華橫溢、言辭之美、飄逸灑脫者,莫過於莊周。」

那個時代,人們徵戰殺伐,顛沛流離,但同樣是在那個時代,中國多樣的思想波瀾起伏,蔚為壯觀。各家學派在思辨中創造出精彩絕倫的故事,留下了恆久流傳的精神。他們的思想,成為了中華文化發展幾千年的基因;他們的聲音,穿過戰火紛飛的年代,穿過喧囂與沉寂,直擊中國人的心靈深處。

紀錄片《中國》第三集《洪流》將於12月9日在芒果TV、湖南衛視同步播出,講述一個蓄勢待發的嶄新國家的誕生,敬請期待。

相關焦點

  • 紀錄片《中國》開播 首集講述孔子的一生
    12月7日,大型歷史文化紀錄片《中國》第一集《春秋》在芒果TV、湖南衛視正式播出。作為《中國》的首篇,《春秋》展示了孔子的理想抱負。片中,崇尚禮制的孔子來到東周都城洛陽,向當時掌管國家檔案典籍的史官——老子請教,共同探討「禮」。
  • 文化紀錄片《中國》首播,講述孔子一生
    新京報訊  12月7日,大型歷史文化紀錄片《中國》第一集《春秋》,在芒果TV播出。《春秋》給我們展示了一場意義非凡的世紀會面、一次飛揚激昂的思想碰撞、一場奔走疾馳的為民呼告。雖然孔子直至行到水窮處也未能在有生之年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然而他的思想卻穿越了千年,直至現在還給予當代人以滋養、以啟迪。
  • 歷史紀錄片《中國》開播 回到歷史現場見證歷史流變
    工人日報客戶端12月8日電 大型歷史紀錄片《中國》於12月7日起開播。第一季共12集,故事從先秦諸子百家爭鳴的春秋戰國時期,一直講述到開放進取、兼容並蓄的大唐盛世。作為首部以「中國」命名的歷史紀錄片,全片將用三季共36集體量,在全景視野下,以意識形態與國家制度為主線,挖掘從春秋時期開始,對今日中國最具有影響力的人和故事,並通過電影化的拍攝手法,再現中國歷史群星的個人選擇及閃耀瞬間,用一幅有血有肉的歷史畫卷,讓當代的中國和中國人,在影像中探尋中國精神、中國力量、中國自信的源泉和密碼。
  • 紀錄片《中國》畫面唯美,真實還原歷史故事,弘揚中國文化
    紀錄片《中國》目前播出了8集,從儒道思想的開創到民族融合,每個片段都是那麼的真實、唯美,用演繹的方式弘揚著大中國的歷史文化。春秋年輕的孔丘對仰望已久的李耳侃侃而談自己的理想,李耳看著眼前的年輕人,好像看到了浩瀚的星空,該片把儒道創始人孔子(孔丘)一生和他接觸的人和事做了詳細的闡述,也貫穿了那個時代的故事。
  • 湖南臺野心不小,自製紀錄片《中國》上線,和B站一決高下
    在看到紀錄片《中國》時,相信很多觀眾都會有一種古裝電視劇的即視感,實則不然,《中國》是湖南衛視出品的一則文化紀錄片。 12月7日,該歷史文化紀錄片的第1集《春秋》在芒果TV進行播出。在這一集當中,展示了一場千百年之前的思想大碰撞運動,「百家爭鳴」的激情昂揚令人為之振奮。
  • 紀錄片《中國》講述孔子一生 為何影響後世兩千年
    12月7日,由湖南衛視、芒果TV、北京伯璟聯合出品的大型歷史文化紀錄片《中國》第一集《春秋》,在芒果TV、湖南衛視正式播出。
  • 中國歷史上第一所私學是他創辦的 紀錄片《中國》告訴你這些故事
    12月7日晚,大型歷史文化紀錄片《中國》第一集《春秋》中,就展現了孔子如何用執著的一生,踐行「禮」與「仁」的理念。紀錄片《中國》由《河西走廊》主創團隊耗費近5年時間打造而成,該片並非是傳統意義上的通史,而以獨特的切入角度再現華夏歷史切面,挖掘古代中華文明中對今日中國社會最具深遠影響的人與故事,回溯中華文化淵源,為觀眾帶去悠悠千年古國的精神圖騰,提升民眾文化自信。
  • 六集大型紀錄片《巍巍吉大》第二集《山高水長》
    六集大型紀錄片《巍巍吉大》第二集《山高水長》 2021-01-04 08: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紀錄片《中國》多次登上熱搜,歷史有多迷人
    被稱作中國紀錄片天花板的紀錄片到底講了啥?這是一部特別注重以思想創新、文化文明和高質量精神生產為主線回顧中國歷史文化的傑出作品。——國務院學位委員會中國史學科專家組成員 王子今紀錄片《中國》向我們展示每一個時代,那些有能力主宰國家發展方向的人所做出的努力。
  • 紀錄片《中國》之朝氣勃發的百家爭鳴時代解說詞大賞
    墨翟他叫墨翟,眾聲當中,他的聲音很響孟軻孟軻是戰國時代的鄒國人距離孔子家鄉魯國不遠用他的話說:就是「近聖人之居」>莊周說: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沒錢了他就去賣草鞋肚子餓了他就去釣魚身無長物缺逍遙快樂在那個眾聲喧譁的年代
  • 集直播與Vlog於一身,紀錄片《石榴花開》探尋各民族的共同追求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蔣肖斌)近日,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網絡視聽節目管理司、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展研究中心共同主辦的網絡紀錄片《石榴花開》創作研評會,在北京舉行。首季8集的芒果TV自製紀錄片《石榴花開》,將鏡頭對準在精準扶貧、戍邊守疆、創業奮鬥、文化傳承等方面作出貢獻的少數民族典型人物,映照新中國成立70年來的發展成就和時代巨變。《石榴花開》第一季重點聚焦苗族、獨龍族、朝鮮族、畲族、塔吉克族、藏族、蒙古族等7個少數民族。
  • 紀錄片《中國》首播!重現關於孔子的理想主義榮光
    在人類思想大爆發的軸心時代,中國大地上雙星閃耀,老子的「道」與孔子的「儒」,成為中國思想的原點。理想主義者孔子用執著的一生,踐行「禮」與「仁」的理念,影響了後世兩千年。12月7日,由湖南衛視、芒果TV、北京伯璟聯合出品的大型歷史文化紀錄片《中國》第一集《春秋》,在芒果TV、湖南衛視正式播出,作為《中國》的首篇,《春秋》給我們展示了一場意義非凡的世紀會面、一次飛揚激昂的思想碰撞、一場奔走疾馳的為民呼告。雖然孔子直至行到水窮處也未能在有生之年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然而他的思想卻穿越了千年,直至現在還給予當代人以滋養、以啟迪。
  • 春秋戰國時代的文化勃興與百家爭鳴
    春秋戰國時代是一個「百家爭鳴」的時代,也是中國思想史上最燦爛的時代。這個時代究竟是如何發生的?一直是人們思考的最重大的課題。西周末年的社會經濟和政治的變動,也引起了文化上的巨大變動,最顯著的現象是官學衰敗,私學興起,最終形成了百家爭鳴的繁榮景象。西周時代的學術、文化、教育等活動,與宗教和祭祀活動密切相關。祝、宗、卜、史等官員掌管著宗廟祭祀、記言記事等有關的文書管理的事宜。思想文化活動就是從這些事務中產生的。
  • 紀錄片《中國》首播講述孔子一生,為何影響後世兩千年
    紅網時刻12月7日訊(通訊員 羅亞琪)在人類思想大爆發的軸心時代,中國大地上雙星閃耀,老子的「道」與孔子的「儒」,成為中國思想的原點。理想主義者孔子用執著的一生,踐行「禮」與「仁」的理念,影響了後世兩千年。
  • 自媒體將讓中國進入「百家爭鳴」時代
    於是民間智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激發,最終激蕩出了一個偉大的時代,各種學術和流派形成了諸子百家爭鳴的繁榮局面,這恰恰與同期古希臘文明交相輝映。諸子指的是管子、老子、孔子、莊子、墨子、孟子、荀子等代表人物;百家指的是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道家、儒家、墨家、陰陽家等不同學派。
  • 紀錄片《中國》今日開播 打造「長視頻」影像通史
    ,讓當代的中國和中國人,在影像中探尋中國精神、中國力量、中國自信的源泉和密碼。今日播出的紀錄片《中國》第一季共12集,故事從先秦諸子百家爭鳴的春秋戰國時期,一直講述到開放進取、兼容並蓄的大唐盛世。首集便聚焦中華文明的靈魂人物、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截取其人生兩大重要轉折點,會見另一位思想泰鬥老子以及遭遇陳蔡之厄,延展出孔子跌宕卻偉大的一生,並由此展開對中國原發思想啟蒙與發展歷程的追溯。
  • 紀錄片: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10集)
    從雅魯藏布江峽谷的原始森林到中國茶樹最古老的源頭,再到非洲中部高原地區的青蒿素,該紀錄片用震撼而溫暖的鏡頭語言,呈現了21科28種植物的生命旅程,並講述它們如何影響世界的故事。稻田妝點了我們的壯美河山,稻米滿足了我們的轆轆飢腸,稻文明塑造了我們的精神世界,稻市場影響了我們的經濟形態……前後一萬年,人類的遷徙、融合、繁榮、發展,都凝結在這原本只是一株雜草的水稻上。第3集 茶樹託馬斯.傑斐遜曾說:「對於任何一個國家而言,能夠被接納的最偉大的貢獻就是給它的文化帶來一種有用的植物」。
  • 紀錄片《中國》:從百家爭鳴到大一統所折射的華夏轉折
    紀錄片《中國》:從百家爭鳴到大一統所折射的華夏轉折該紀錄片紙白君目前只看了第四集《一統》,因為只有這一集能看出這個紀錄片除了製作精良外,它是否存在思想性,又是否對我們過往歷史不只是膜拜?讓我們把目光拉回到春秋戰國時代,中華文明在這個時期孕育,在這個時期高速發展,象徵著古中國人的思想自由與制度思考,雖然仍局限於歷史。
  • 紀錄片《中國》今天震撼首播:回望孔子的一生
    在人類思想大爆發的軸心時代,中國大地上雙星閃耀,老子的 " 道 " 與孔子的 " 儒 ",成為中國思想的原點。理想主義者孔子用執著的一生,踐行 " 禮 " 與 " 仁 " 的理念,影響了後世兩千年。今天(12 月 7 日),大型歷史文化紀錄片《中國》第一集《春秋》,在芒果 TV 以及湖南衛視正式播出。《春秋》給我們展示了一場意義非凡的世紀會面、一次飛揚激昂的思想碰撞、一場奔走疾馳的為民呼告。雖然孔子直至行到水窮處也未能在有生之年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然而他的思想卻穿越了千年,直至現在還給予當代人以滋養、以啟迪。
  • 紀錄片《中國》即將開播,再現五千年中國歷史故事!
    一部以「中國」命名的紀錄片,一次對中國歷史的精神導讀。以全景影像,梳理歷史發展大脈絡;以文化自信,探尋中國精神的源流。讓每個中國人,更了解歷史,熱愛中國。12月7日,紀錄片《中國》向大家講解中國的故事。紀錄片《中國》基於大量的中國學、油畫審美,把舞臺擺在大自然、錄音棚裡。《中國》的第一季將講述春秋到盛唐的中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