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杜甫好友,為給杜甫安排官職費盡苦心

2021-01-12 音樂趣談說

此人是杜甫好友,為給杜甫安排官職費盡苦心

當是在正月和二月之間,杜甫得到嚴武的書信,得知故人再度鎮蜀,且希望自己回到成都,那麼,把嚴武視作依靠的杜甫必然不會讓他失望,便放棄了出川的念頭,準備回成都,「殊方又喜故人來,重鎮還須濟世才。常怪偏禪終日待,不知施節隔年回。欲辭巴徽啼鶯合,遠下荊門去鵡催。身老時危思會面,一生襟抱向誰開?」首句的「喜」字,是杜甫直白地表露心情,足可見杜甫對嚴武的殷切期待,他的重歸是意外之喜,此時杜甫將出川的念頭拋諸腦後,一心想著重新見面後能夠一吐胸中鬱悶,老友的歸來,有很大可能幫助自己實現平生的政治理想,一展抱負。杜甫寫禪將終日等待嚴武歸來,其實也是在寫自己這將近兩年的時間裡對嚴武的期盼。即顧庭所說「因身既衰老,又值幹戈滿野,萬一此時不得會面,則一生懷抱,更有誰如武者而向之一開乎?」況且在廣德二年冬,松、維、保三州陷落後,杜甫一度在詩歌裡表達出對有濟世之才的嚴武的期望,「深懷喻蜀意,倒哭向王官」。杜甫在二月即出發返回成都,心情很急切,遠立中寄詩給嚴武,即《將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嚴鄭公五首》:

得歸茅屋赴成都,直為文翁再剖符。但使闖闖還拇讓,敢論松竹久荒蕪?魚知丙穴由來美,酒憶車筒不用酷。五馬舊曾諳小徑,幾回書札待潛夫?處處青江帶白萍,故國猶得見殘春。雪山斥候元兵馬,錦裡逢迎有主人。休怪兒童延俗客,不教鴣鴨惱比鄰。習池未覺風流盡,況復荊州賞更新。竹寒沙碧完花溪,菱刺藤梢咫尺述。過客徑須愁出入,居人不自解東西。書或藥裡封蛛網,野店山橋送馬礫。豈藉荒庭春草色,先判一飲醉如泥。常苦沙崩損藥欄,也從江檻落風淌。新松恨不高千尺,惡什應須斬萬竿。生理只憑黃閣老,表顏欲付紫金丹。三年奔走空皮骨,信有人間行路難。錦官城西生事微,烏皮幾在還思歸。昔去為憂亂兵入,今來己恐鄰人非。側身天地史懷古,回首風塵甘息機。共說總戎雲鳥陣,不妨遊子支荷衣。」

第一首詩裡,杜甫交代了重歸草堂的原因,是因為嚴武,並且說嚴武熟知小徑,即是在邀請嚴武在他回去之後多來草堂相聚。第二和第三首詩杜甫則是在想像歸去之後,洗花溪周圍的美麗景色和鄰居們對自己的熱情歡迎,以及草堂久無人居的荒蕪景象,並再次邀請嚴武到草堂相訪,暢飲美酒。第四首除寫草堂風物之外,杜甫還「言生理既得依賴嚴公,惟當自求延年術也」,表現了自己對嚴武的依賴和期望。最後一首杜甫表達了自己因嚴武的緣故而願意隱居草堂的意願。對於這五首詩的評價,歷來注家都認為杜甫必依賴於嚴武的看法,如王士祺說z杜甫「大有幽人之志,乃其望嚴公者,不過生理細務,絕不及一毫用世之心」飛陳之壤說:「觀公此五首,依嚴之情迫切己極。此後遂登幕府,又奏授尚書郎,嚴之待公不薄矣」氣仇兆鱉說,「而前以剖符起,後以總戎結,文治武功,均望嚴公,又實喜溢於詞氣間矣。」幾人對杜甫在哪方面依賴於嚴武而有不同看法,按照杜甫己經籌集到足夠的出川之資,生活上當不至有饑寒之憂,養家不成問題。而此時表現出依賴嚴武的迫切,當是還有精神寄託和政治理想的緣故。

終於回到草堂,杜甫的喜悅可想而知,「入門四松在,步屎萬竹疏。舊犬喜我歸,低徊入衣裙,鄰舍喜我歸,酣酒攜胡蘆。大官喜我來,遣騎問所須。城郭喜我來,賓客隘村墟。」(《草堂》)這裡的大官指的就是嚴武,他得知杜甫歸來,但因政務繁忙而無法立馬前去草堂問候歡迎,便派自己的得力下屬來問杜甫所需之物。從嚴武對杜甫的貼心照顧和杜甫對嚴武歸來的喜悅中,我們可以看出,杜甫與嚴武的感情更加深厚親密。歸來後,杜甫寫了一系列反映草堂事物和生活的詩歌,也發了許多感概,但我們依然可以從中找到,嚴武與杜甫交往的痕跡。嚴武對杜甫生活不斷資助,邀請他入幕幫助自己,也可藉此為他謀求更合適的官職,可見對杜甫的真心。

從杜甫詩歌裡透露出來的或隱居、或東下、或還鄉、或為國擔憂的種種念頭,表現出杜甫在這段時間裡為自己將來做出選擇的艱難。其時嚴武必邀請他入幕,因此,他才會有這許多想法。考慮多時,杜甫終於答應嚴武,進入幕府供職。賴瑞和先生對杜甫任節度參謀進行了分析,如下:杜甫被嚴式所闢的『節度參謀』,此耳只在幕府中不常設,在史料中其排位有時在掌書記之上,有時又在其下,因此可以說是個中層的幕職。節度參謀的月律也不詳,但掌書記每月可領五萬文,和京城一個郎中的月律一樣,甚至高過員外郎的四萬文。杜甫充當節度參謀,月停應當大約和掌書記不相上下,可知他這個時候的物質生活應當很不錯。

從嚴武給杜甫的幕府職位可以看出他對老友杜甫的百般照顧,若職位太高,怕手下人不服,杜甫也不會接受:職位太低則對杜甫的照顧有限,且對年紀較大的杜甫來說也不尊重。職位主要是參議軍事,也符合杜甫的期望。同時,嚴武還表奏杜甫為檢校工部員外郎,賜排魚袋,這可是嚴武給杜甫爭取得來的,從這點也足可見嚴武為杜甫考慮和照顧得有多周到:

中層幕職如判官所帶的京官銜,不冠以『試』,而成為『檢校』,最常見的便是『檢校某某員外郎』或『檢校某某郎中』 這種『檢校郎官』可說是中層幕職所帶的最典型京官銜,但因為他們沒有真正執行郎官的職務,而是在外頭的方鎮使府充當幕職,所以官名前冠以『檢校』,以示區別 在唐代,穿排服佩銀魚袋,是五品散官朝散大夫或以上官階才能有的榮耀。唐代官員若官階未到,還不夠資格衣排,則由皇帝特賜排魚袋,也是一種無上的榮譽。杜甫此時獲6賜排魚袋』,從此可以穿排紅官服,算是進入中層官員之列,可證他的官遠比上不足,比下有餘,至少比起高適到了五十歲還在充當一個小小的縣尉強多了。

入幕後,杜甫的第一首詩,是《揚旗》:「三州陷犬戎,但見西嶺青。公來練猛士,欲奪天邊城。此堂不易升,庸蜀日己寧。吾徒且加餐,休適蠻與荊。」嚴武忙於練兵,欲早日大敗吐蕃,收復失地,杜甫此時作為幕僚,當然也很鼓勵這種做法,杜甫己經決定不再消極隱返,自當積極做好本職,幫助嚴武出謀劃策,可謂是信心滿滿,體現了參政的熱情。大約在此時稍後,杜甫給嚴武寫了《東西兩川說》,「對邊境軍事及人員調度、漢族與少數民族政務權力駕馭、加強徵收富人稅賦等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策略。」奪回三城是當務之急,這是嚴武和杜甫的共識,但是在顧念民生一方面,嚴杜則有分歧:

一方面,杜甫看到巴蜀貢賦乃是朝廷府庫的重要支柱,但近來常被禍難,雜賦名目滋繁,百姓不堪重負。另一方面,他也指出民生之難與庶官不相體恤有關杜甫與嚴式的共識是他們合作的基礎,所以他入嚴幕而不疑,從戰咯上對嚴式以支持,體現出他的時局觀念,而他們的分歧,則是杜甫日後出幕的原因之一。由此可見,嚴式召杜甫入幕不是濫引無用之人,杜甫應徵入幕也不是尸位素餐。嚴武這次很可能並沒有採納杜甫的建議,杜甫的熱情和信心遭到了打擊,因此在《軍中醉歌寄沈八劉愛》中,杜甫又開始懷念草堂閒居暢飲之樂,仇兆鱉稱「此詩不樂居幕府而作也」氣杜甫就是這樣,在做官時會有歸隱田園的念頭,這樣的矛盾到居幕中時依然是這樣。

相關焦點

  • 李白、杜甫和白居易,他們的經濟狀況如何?原來杜甫也做過高富帥
    雖然爺爺和父親都做過縣令的官職,可是他出生沒多久,大唐朝就亂了。因此他們家也是遭受了安史之亂的傷害,能活下來就不錯了,別指望大富大貴的日子了。長大以後,白居易得到了朝廷的賞識,曾經擔任過翰林學士,後來更是做到了左拾遺的高位。不過由於他說話過於耿直,總是挑唐憲宗的小毛病,因此並不被皇帝所喜愛。由於比較容易得罪人,白居易果然遭到了彈劾,被貶謫為江州司馬。
  • 李白與杜甫的友情,也許你不懂!走進詩聖杜甫
    太子李隆基於這一年登基是為唐玄宗。而這一年,在河南鞏縣的一個小地方,杜甫出生了。從這一年起,唐朝開始進入到了歷史上最輝煌最繁盛的開元盛世。社會經濟、文化都達到了空前的繁榮與昌盛。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九州道路無豺虎,遠行不勞吉日出。
  • 杜甫 《月夜》 賞析
    據說本詩寫於八月,當時杜甫在長安被關押。     杜甫從鄜州往靈武,那就是往西北方向去,沒想到被安史叛軍抓到。還被押回到鄜州南面兩百多公裡的長安。這一路上,杜甫恐怕會很難受。試想,他本來是帶家人逃到鄜州的,可是他往西北去卻被抓了,那麼鄜州是不是也會被安史叛軍所侵擾呢?杜甫能不擔心嗎?所以杜甫這一路被押解到長安,應該是一路心系鄜州的安危。
  • 同是好友,他為何對李白見危不救,卻給杜甫雪中送炭?
    759年,仕途失意和國家動蕩的打擊,讓杜甫選擇遠離官場,帶著全家來到成都,生活困窘,吃了上頓沒下頓。此時,高適也來到四川,官居彭州刺史。高適經常派人給杜甫送糧油和錢。同樣是好友,高適為什麼對李白不理不睬、對杜甫雪中送炭呢?同是知名詩人,為何高適與李、杜的命運如此迥異?
  • 《古柏行》杜甫
    因為這樣一來,似乎是通順些,但文章卻顯得乎庸沒有氣勢,所以黃生斥為「小兒之見」。——以上是第一段,是詠古柏的正文。此下四句宕開,以成都古柏作陪。杜甫是前一年才離開成都的,所以說憶昨。杜甫成都草堂緊靠錦江(《杜鵑》詩:「結廬錦水邊。」),草堂中有亭(《寄題江外草堂》詩:「臺亭隨高下,敞熬當清川。」),所以說錦享(嚴武有《寄題杜二錦江野亭》詩)。武侯祠在亭東,所以說路繞錦享東。享,一作「城」。
  • 杜甫,一位一生憂愁困苦,鬱郁不得志的偉大詩人
    同樣的是,他們兩人都對後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那麼今天小編就帶領大家一起來簡單看一看杜甫的一生是怎麼樣的。儘管很多人都說杜甫的一生是悽涼困頓的一生,但這卻跟真實的情況有一些出入,因為在杜甫的少年時期,他的家庭狀況還是很不錯的。他出生在一個書香世家,他的祖輩們都是一些有學問的人。
  • 杜甫 |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杜甫生活在公元712年—770年間,經歷了安史之亂(755年—763年),見證了大唐王朝的由盛轉衰。他用詩歌記錄了唐朝的衰亡史,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如果有時間仔細讀讀杜甫的詩,你會發現,不管你處在哪一個人生階段,哪一種心境之下,都能在他的詩中找到一種默契。你說它是安慰也好,激勵也罷,總之開卷有益。
  • 鄭公樗散鬢成絲,酒後常稱老畫師——杜甫好友書畫家鄭虔
    今天我們為大家介紹的是唐代文學家、書法家、畫家鄭虔,雖然這個人對於我們現代人來說似乎沒有很大的名氣,但是在當時無論是唐玄宗還是他的好友詩聖杜甫都對他讚譽有加。唐玄宗將他評為詩、書、畫"三絕,而文章標題的詩句也是好友杜甫為他所寫,甚至還在《醉時歌》中寫下"先生有道出羲皇,先生有才過屈宋"。
  • 【典故】杜甫與佛教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原籍湖北襄陽,遷居河南鞏縣。杜甫是唐代偉大的詩人,一生仕途不順,生活坎坷。他以嚴肅的態度,經歷了唐朝由全盛突然崩壞的大變動。以深沉的心感受了人民離亂中的痛苦和渴望,把這些熔鑄成不朽的詩篇,他的詩是苦難中人民的心聲,被稱為「詩史」,而杜甫則被尊為「詩聖」,全唐詩收其詩1445首,有《杜工部集》。
  • 杜甫《春望》
    康震趣聊唐詩 13 《春望》《中華古詩詞100首》90  杜甫《春望》丁歌讀詩之杜甫《春望》春望[唐代] 杜甫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為國家的時局而感傷。烽火:古時邊防報警的煙火,這裡指安史之亂的戰火。白頭:這裡指白頭髮。搔:用手指輕輕的抓。渾:簡直。欲:想,要,就要。勝:經受,承受。簪:一種束髮的首飾。古代男子蓄長發,成年後束髮於頭頂,用簪子橫插住,以免散開。
  • 杜甫半生悽涼,顛沛流離,「詩聖」經歷過了什麼?
    杜甫的家境和早期杜甫出生於京兆杜氏,是北方的一個大家族,青少年的杜甫家庭環境比較好過著安定富足的生活,小的時候比較愛學習,七歲的時候就能作詩,加之良好的教育,在未來也是必將有大的作為,年輕的杜甫經歷了自己的第一次科舉,但是落榜了,但是他沒有磨滅其雄心壯志,他用旅遊散心,排解憂愁,從洛陽飄到了長安。
  • 詩人杜甫與佛教的因緣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原籍湖北襄陽,遷居河南鞏縣。杜甫早年研習儒學,二十歲時開始漫遊吳越齊趙,過了十年左右裘懷清狂的生活。三十五歲以後到長安求官,不第。後兩次獻賦,為皇帝賞識,但沒有得到官職,在長安困居十年,生活艱辛。四十四歲他當上了左衛率府胄曹參軍的小官。這年,安史之亂起,杜甫流亡了一段時期,又被俘拘留長安。
  • 「脫逃天王」杜甫
    747年,杜甫35歲,第一次來到繁華的長安,各種外國面孔、雜耍、香料、時裝、動物,令他眼花繚亂,更令他興奮的是,他發現了很多舞文弄墨的同道中人,他的日常,就是不停加入各種微信群,向那些大神發出好友邀請755年,遲鈍的組織部門終於想起了這個讀書人,讓他去做河西縣尉(治安官),杜甫覺得官位太低,無法施展,沒有接受,後來他才知道,官職這種事,沒有最小,只有更小,組織部又安排他去做右衛率府胄曹參軍,這個八品不到的崗位,主要負責看守兵器,還不如縣尉,這次他接受了。
  • 杜甫是拾遺,拾遺到底是個什麼官?
    「詩聖」杜甫曾經擔任過左拾遺一職,被後世尊為「杜拾遺」。今天的故事將從他開始,一探唐代的「拾遺」。一、「拾遺」的設置其實拾遺這個官職出現的挺晚,它最早出現在人們視野中的時候,不是唐初,也不是太宗時代,而是在武則天時代。武后垂拱元年(公元685年)設立了拾遺一職。它的性質就是諫官。拾遺的意思也很簡單,取「言國家有遺事,拾而論之」。
  • 張籍崇拜杜甫,杜甫崇拜李白,李白崇拜孟浩然,孟浩然崇拜王維
    張籍唐代中後期詩人,是韓愈的門生,他最崇拜杜甫,曾將偶像杜甫寫的詩燒掉,把燒完的紙灰拌著蜂蜜吃,每天3勺。好友對他的奇怪做法不理解,就問他,他的理由是吃了偶像寫的詩,自己也可以寫出偶像一樣好的詩,這粉絲也是痴迷到極點了山外有人,天外有天,杜甫自己也有崇拜的人,就是李白了。
  • 讀《杜甫傳》隨筆
    辭官後的杜甫來到了秦州,此時的秦州相對而言暫時保持平靜,但是杜甫很快也意識到來自土蕃的威脅。杜甫的詩裡,還是保留了不少土蕃侵犯邊疆甚至攻入長安的痕跡。759年是杜甫最貧窮落魄艱苦的一年,他在詩裡說:囊中空羞澀,留得一錢看。親友的接濟和賣藥無法解決他的生存,口袋裡只剩下最後一文錢,不忍用去,留著觀賞,這是何等的沉痛?
  • 杜甫為諸葛亮寫的一首詩後成千古名句,年年入選中學課本
    晚年漂泊蜀地杜甫仍心系蒼生胸懷國事,為此他特地為諸葛亮寫了一首詩,其詩最後14字更是成千古名句,年年入選中學課本! 也就是說杜甫祖上世代為官,其祖父杜審言更是唐高宗年間進士,因此青少年時期的杜甫過著安定富足的生活。而受家境門風影響,年僅七歲的杜甫就能作詩,「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有志於「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 可以說家境優越的杜甫自幼就受到各種文化藝術的薰陶,這也為他日後的詩歌創作有很大的影響。當時的社會名流看到他的詩詞歌賦,都誇獎他有班固、揚雄之風。
  • 杜甫的三吏三別是在黑大唐嗎?你想多了
    在當年李白是大唐星空下最亮的月亮,杜甫只是一顆小透明的星星。杜甫日子過得不太如意,前半生四處漂泊,安史之亂爆發,他投靠肅宗皇帝,跟對了人,先後被封為司功參軍、左拾遺。這是什麼樣的官呢,是六七品的官職,大約相當於現在的處級幹部。
  • 杜甫很忙?杜甫原來是情聖!
    「情聖」與盛唐時代倜儻英逸的詩人相比,杜甫的感情更為真摯深厚。深情是杜甫個性的一個重要側面。因此,梁啓超先生稱其為「情聖」對於國家、君主的深情杜甫詩歌中反覆訴說:「戀闕勞肝肺」「葵藿傾太陽」。江頭宮殿鎖千門,細柳新蒲為誰綠?憶昔霓旌下南苑,苑中萬物生顏色。昭陽殿裡第一人,同輦隨君侍君側。輦前才人帶弓箭,白馬嚼齧黃金勒。翻身向天仰射雲,一笑正墜雙飛翼。明眸皓齒今何在?血汙遊魂歸不得。清渭東流劍閣深,去住彼此無消息。人生有情淚沾臆,江水江花豈終極!黃昏胡騎塵滿城,欲往城南望城北。
  • 杜甫!杜甫!杜甫!
    唐朝天子外出溜達,是只允許宰相和學士跟從的,而當時一朝能當上學士的,只有24人,設想一下,全國人口的1/24,那可不就是金餑餑嘛~楊怡大概覺得,雖然杜甫現在很窮,但是家學淵博,肯定是潛力股,將來不管是有大出息,還是有小作為,都委屈不了自家閨女,於是就選定了杜甫為女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