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潛意識中的心理問題,先要臣服再去行動,才能浮現到意識層面

2021-01-19 了凡心療愈

心理學家卡爾榮格說:將潛意識帶入意識的過程就是療愈,否則它會最終決定我們命運的走向。我們經歷過的事情不會憑空消失,一定會在你的生命當中留下痕跡,事實上你起心動念的每一個決定跟行為的背後,都是潛意識給你施加的影響,但我們往往意識不到問題的所在,處在一種無意識狀態!

無意識可能會通過你的行為表達出來,比如說有人說謊的時候,眼睛會不自然往上看,有人在緊張的時候,會反覆搓動自己的手掌,有人跟陌生人交流的時候,會面紅耳赤。有人在表示拒絕的時候,會雙手緊抱胸前,有人在表示敵意的時候,鼻孔會明顯張大。無意識的動作受控於你的大腦邊緣系統,它不受控你的大腦。也就是說他不接受來自大腦的指令,你沒辦法去控制這些行為,你意識不到的這些動作已經揭露出你內在潛意識層面的真實。

當然除了這些微表情微動作,無意識還會以人格的形式表現出來,在心理學上還有一個群體,那就是通過佯裝患病來獲得他人的照顧跟同情,表現出一種畸形的人格特質,這就是所謂的孟喬森症候群。但是他們往往意識不到這個問題,就好比是一個長期隨地吐痰的人,意識不到隨地吐痰是一個不好的生活習慣。這種不完整的人格揭示的也是潛意識層面的心理匱乏。

這種人格上的偏差,表現出來的行為跟思想往往會跟這個世界上的人倫道德法律規則相衝突,由此你會感覺到不被公平公正的對待,由此派生出諸多的負向情緒。這些情緒反而讓你變得更加的極端偏激,固執己見。這當然也可以印證了卡爾榮格的那句話,會在潛意識層面決定你命運的走向。

自我心理療愈的過程必須讓自己時刻處在意識當中。當你發現這些衝突再擾亂你生活的時候,當你有意識地去面對它,而不是一如既往的逃避的時候,這樣做就會給你帶來臣服跟接納。比如你確信你的朋友騙了你的錢,你會指責他的錯誤行為,你會暴跳如雷,進而你會貶低自己的人格,你覺得自己就像一個傻瓜。在這種狀態下,你不僅會傷害自己,也會傷害他人。暴怒源自於對他人人格的貶低,而焦慮源自於對自己人格的貶低。

但是如果你有意識地去面對這件事情,無條件地接納他,你不僅不會被他所激怒,反而你會對他很失望,會將這個事情帶來的傷害降低到最小。當你開始臣服跟接納的時候,你就可以近距離的觀察表象背後的真實,潛意識自然會將真實給你呈現出來,否則的話你就會更加的痛苦!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阿德勒通過釣魚發現了這麼一個心理現象,那就是當人們在釣魚的時候,有的魚在剛上鉤的那一剎那,它會瘋狂的掙扎以擺脫痛苦,但隨著掙扎的加劇,魚鉤也會扎得越深。還有的魚會一動不動,等到人們將鉤從魚嘴上取下的時候猛然一躍,跳進水裡。這就是心理學的吞鉤效應。

我們當然不可以無限制的臣服下去,如果長時間的通過頭腦的臣服慢慢就會演變為精神勝利法。就像阿Q被趙老太爺打了一耳光,心裡自我安慰:兒子又開始打老子了。慢慢地讓自己的人格受到損傷而失去做人的尊嚴,臣服的目的是為了消除自我攻擊時內在心理的羞恥感。

借錢給朋友而對方不還的時候,你首先會自我攻擊埋怨自己,甚至通過自虐的形式懲罰自己。你會為自己所做的蠢事而感到慚愧。通過臣服接納這種狀態的時候,這就是意識療法的順其自然,可以迅速擺脫因此而導致的羞恥感,如果說順其自然是前提。那為所當為就是目的。就是在焦慮之前開始行動起來。意識告訴你只是頭腦這些想法讓你感到焦慮跟羞愧,而當你開始行動的時候,那種羞恥感就不會這麼強烈了。如果跳過臣服這個環節的話,人就很難去行動,所以在焦慮狀態下的人往往會出現選擇困難症跟拖延症。

前年去了一趟海外,網上也做了很多攻略,據說當地人非常歡迎外國人。但當我在街上跟一個陌生人搭訕問路的時候,那個中年女士並沒有任何回應,只是奇怪的從頭到腳打量了我一陣轉身就走了。一股巨大的焦慮從我心底升起:是我剛才的行為有失禮的地方,是我的言語有讓人討厭的地方,還是我的著裝打扮有不得體的地方。我整個上午都被這種焦慮的情緒所困擾,不斷的自我攻擊,認為自己做了一件非常羞愧的事情。

如果你有意識地去面對這種情緒,你就會發現問題不出在你自己身上。但這種信念不會非常的強烈,你依舊通過頭腦自我攻擊,自我懷疑,自我否定。這個時候可以通過有意識的行動來加深這種信念。而在當天下午,我決定做一件事情來改變這種狀態。我走上街頭找了將近10個local去搭訕。有剛學校畢業出來旅遊的年輕的學生,也有裝扮酷酷的大叔,也有年輕時尚的女孩,他們都非常的熱情,甚至把上午經歷的事情跟他們探討,他們一致認為是對方聽不懂我說的英文罷了,此刻那件事情帶給我的影響早就已經煙消雲散了。

很多心理學的理念裡面都嘗試著試圖去控制焦慮這類的情緒,而實際上正因為控制的東西才會深入你的潛意識層面,隨著思維的加入和慢慢演變為各種各樣的形式呈現在你的生命當中。意識療法裡面提到行動是有意識的,思維是無意識的,意識多一點,無意識就會少一點,這是一個此消彼長的過程。你的生命全然處於意識之光當中,那麼潛藏在潛意識下的真實就無所遁形。通過反覆踐行以上的方法會讓您在倍感恐慌的事情當中享受人生的樂趣,而實際上這也是王陽明先生提倡「事上磨」,會給你帶來精神上的能量,人格上的富足,以及生命的祝福!

相關焦點

  • 意識是潛意識統治者守護者,學會在意識層面守住內心,培養好習慣
    頭腦在意識層面被馴化後的信息會植入到你的潛意識,形成條件反射機制跟神經元的連結。表現出下意識的行為,這種行為就是習慣,無論好習慣還是壞習慣都是離不開潛意識的工作,潛意識是記憶的倉庫,各種想法的港灣,是人類實現主觀能動性和創造力的源泉。是人類理想志向想像力的驅動!
  • 越在頭腦層面對抗心理問題,它就變得越頑固,學會練習臣服的方法
    我們每個人都是心理問題的潛在患者。時刻處在心理亞健康狀態。心理療愈並不是為了簡單地追求一個愉悅的體驗或者頭腦的舒適,而是讓自己的心靈成長,找到在這個世界上最佳的相處方式,在更高的精神層面實現自我活出自我。在當下遇見更好的自己。如果只有理論沒有方法,那不過是雞湯。
  • 如何向潛意識要答案?
    艾瑞克森的催眠療法,運用自我實現的預言,而課程中更為重要的是:讓我們進入了潛意識,然後向潛意識要答案。什麼是潛意識呢?用武志紅老師的話來講:身體就是潛意識。因此,這周我想分享的知識:向潛意識要答案。當時艾瑞克森的意識並不知道怎麼辦,也就是不知道如何讓自己好起來,所以他就問潛意識,問怎麼樣才能讓自己動起來、好起來。然後他得到一幅畫面。艾瑞克森覺得這幅畫面很普通,不相信是答案,再次問潛意識,但依然是這個畫面。於是,他仔細去覺知感受這副畫面,越來越精細,最終精細入微,無比生動。
  • 不斷挖掘潛意識層面的天賦,你才能活出自我,這是最高層次的療愈
    我們的生命歷程並不是平淡無奇的,你可以將生活過成一潭死水波瀾不驚,也可以將生活變得五彩斑斕精彩紛呈,一切取決於自我的意識,說白了你不僅要做自己的主人還要做生活的主人。而不是隨波逐流陷入盲目的群體無意識當中,潛意識中的自我才是深層次的自我,才是真正的自我,意識療法裡面最高層次的療愈就是活出自我。大家對活出自我,普遍都有認知上的偏差。你可能會說等我有錢了,我就活出了自我。財富可以說是活出自我以後的一個額外饋贈,但有的人為了金錢會出賣自己的靈魂,從而喪失了自我。
  • 心理問題存在安全感缺失,源自原生家庭父母控制欲,要踐行這3步
    而實際上你生來就是安全的,當下就是存在的狀態,向內你才能找到到滿足,不安全的是無意識的頭腦,大部分心理問題就是因為頭腦對思維的強化,對邏輯的泛化,對情緒的內化,對過去耿耿於懷,對未來又惴惴不安,在頭腦層面編製作為受害者的故事,在情緒欲望跟思維當中不能出離!所以你要看到頭腦的虛妄跟當下的真實。
  • 抑鬱焦慮狀態存在自我缺失,通過3步驟統一潛意識,形成自我意識
    人總要為自己的行為跟選擇找一個心安理得的理由,但是我們似乎從來沒有考慮過,每一個選擇每一個行為背後,有一股未知的力量在影響著我們掣肘我們!這種力量它源自於你的潛意識層面。你需要依靠這種力量來幫助你做決定,有時候你的行為有可能會跟這種力量產生對抗。
  • 處在心理障礙中,接納症狀帶著症狀去生活,才能順其自然為所當為
    弗洛伊德認為心理問題來源於成長過程中對衝突跟痛苦的壓抑,所以將這些壓抑的情感帶到意識的層面,即為療愈,如果那些痛苦的情緒在生活的某一個時刻不經意浮現,你就讓其浮現就好,頭腦思維也會參與進來扭曲事情本來面目,只要意識到就好,不要過分參與其間,比如當你感到孤獨的時候,頭腦思維也許會讓你感到被整個世界拋棄了
  • 療愈就是將情緒下潛意識層面的真實,通過覺知帶入意識層面的過程
    當我們被情緒主宰的時候,頭腦思維在情緒的主導下會在頭腦裡面編織故事,當我們相信頭腦故事的時候,情況就會越來越惡化,內心越來越衝突不安,所以你要做的就是將情緒跟思維拉開一定的距離,唯有這樣你才能先知先覺。
  • 心理問題是意識跟潛意識衝突,導致心身脫節,心身合一才活出自我
    如果一個人對自己曾經的失敗耿耿於懷,失敗的想法在潛意識層面慢慢地滲透到你的潛意識,潛意識會把失敗看成意識層面的要求,這種心理在抑鬱症狀態下的人群身上體現非常的明顯,意識療法認為抑鬱症是頭腦被馴化的受害者思維模式,會在頭腦的意識層面尋找自己作為受害者的證據,那麼在潛意識層面表現出一個受害者的形象,這個形象會體現在你的行為方式上!
  • 大部分心理問題是自我壓制的結果,將真實的自我從潛意識引導出來
    弗洛伊德將潛意識的力量稱之為力比多(Libido),這為我們揭示了潛意識的運作機制打開了窗口,也指出其在我們人的心理成長以及性格塑造當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弗洛伊德把阻止潛意識層面情感或者欲望進入意識的行為稱之為壓抑。
  • 夢境與現實交織繁複,掌握夢的代碼才能讀懂潛意識
    所以,當主體的身體健康出現問題的時候,潛意識會通過夢境提醒主體,及時去檢查身體並做相應的治療。這一部分可再單獨另外成文細說,夢究竟是如何預見主體的疾病以及死亡的原因的。第二圈層:心理層面:主體心理功能性,情感狀況潛意識在「掃描」後,發現主體的身體是健康的,那麼就會開始關注對於主體來說,第二重要的議題:主體的情感狀況,包括主體的親情關係、親密關係以及跟最依賴的人關係問題;這一圈層,涉及到人的情感關係議題,複雜而且糾纏,加上難以學習
  • 意識到自己的潛意識
    圖片來源於青攝影昨天早上在靜坐的時候,腦子裡一直在盤旋著已經發生的畫面,久久不去,我看著這個畫面為什麼一直在,我看見了這個意識之前的自己的潛意識是什麼,我的潛意識裡存在著喜歡對方到討好對方討好的概念在那裡,所以我的意識指導了我的做法,我的行動符合我的潛意識但不符合我的內心的銘印,所以它一直在糾纏著我,一個人潛意識和一個人的銘印相吻合才會成為她自己!
  • 通過當下經歷和感知,才能將認知轉化為覺知,那是自我療愈的鑰匙
    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曾說幸福的童年可以療愈一生,不幸的童年要用一生來療愈,原生家庭跟心理問題的關係非常的緊密,意識療法裡面歸納總結包含了三個層面:愛不被滿足,行為不被肯定需求不被重視導致的不安全感,自卑感不配感以及匱乏感,會以各種形式禁錮你的心身,同時會在命運的輪盤上刻下深深的痕跡
  • 學會與自己潛意識對話,面對真實的自己,就能從中獲得療愈的力量
    所以我們沒有心思去正視問題的實質是什麼,現在的你頭腦就像一缸渾濁的水,所以會被症狀困擾,被情緒所牽制。你就不能夠深入到你的潛意識,更別說什麼將潛意識的真實帶到意識層面,在這種狀態下你什麼也做不了,只能眼巴巴的感受被吞噬的痛苦!所以在禪宗裡面提到這麼一個觀點:哪怕你在心理狀態很好神清氣爽的情況下,也要對自己的心靈世界予以足夠的關注跟警惕。
  • 意識不到的問題才是最大的問題,做到這3點,才算真正的心理療愈
    第一個方面你必須要意識到自己的狀態。無論是抑鬱症焦慮症導致內心痛苦衝突讓自己感覺生無可戀的時候,你必須要保留一份意識。只有這樣你才不會生活在頭腦的絕對化思維當中,認為人生已經沒有退路。在意識療法裡面有三個自我反問,可以幫助你做到這一點,那就是:我在做什麼,我想做什麼,我能做什麼,這三個問題會幫助你逐漸走向覺知。
  • 塔羅的工作原理——1 潛意識
    那這樣又產生一個問題,就是你可能會問,那這樣為什麼不直接問當事人的情況,然後結合當事人的議題或者困惑進行解答呢?其實這關係到一個意識和潛意識的問題。我們看看上面兩個當事人的回答,她們的回答其實都是被潛意識所指揮的。就象第一個當事人,在意識層面,只要她看到Queen這個單詞,她完全知道是皇后而不是國王,但是在潛意識層面,她跟覺得自己象個國王,她看著塔羅牌上那個很中性的臉她就認定是國王,所以她根本不去看那個皇后的單詞。假如我直接問,你在生活中是不是女漢子?
  • 心理探索:抑鬱症是潛意識進行的自我催眠
    就算找心理醫生,也存在兩個問題。一是去找正規醫院裡的心理醫生,這些醫生主要是以醫藥治療為主的,其主要手段還是服用藥物。二是去找社會上的心理諮詢師,但這些心理諮詢師也是魚龍混雜,因為考一個行業證書並不太難。所以一個人患上抑鬱症,往往會遇到兩個處境,一是藥物治療,但難以解決自己的心病。二是找社會上的心理諮詢師,花錢不少,但也解決不了問題。
  • 心理諮詢師進階之精神分析學習 弗洛伊德的意識層次理論
    如果非要給這種行為一個理由,很多人都會說那是下意識的行為。再比如,我們很多人從小都學習過騎自行車,在初學時,即便我們多麼想控制住車子不倒或者向一側的溝裡滾去,我們也不能保證。所以在學習期間騎車是一件非常累人的事情,甚至還避免不了摔個鼻青臉腫。
  • 你在臣服什麼?又在冒犯什麼?
    前問說到了,創造,來自於臣服於真實。把頭腦的判斷和知識拿掉,先去深入了解一個事物,讓判斷和思考從你和這個事物的深度關係中自然生起。我們很容易對自己的頭腦產生自戀,認為自己的頭腦已經什麼都知道了,當持有這種態度時,就容易陷入到孤獨的自戀中,而不能看到真相。
  • 每個人都有內在的陰暗面,只有當你正確面對時,心理才能得到成長
    每個人都要經歷人生一段幽暗的歲月,才能夠步入成熟的階段。但是大部分人始終很難讓自己的心理得到成長。可能會把這個原因歸咎於所處的環境。我們所處的社會不可能讓我們毫無顧忌地去展現自己的本性。這也是人類群體跟動物群體的本質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