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習俗】你知道大年初七,有哪些風俗嗎?

2021-02-22 廣濟文化

正月初七是中國傳統習俗中的「人日」,即「人類的生日」,這在中國至少有兩千年以上的歷史。中國民間稱初七這天為「人日」「人勝節」 或「七元日」。

 

據民間傳說,女媧造人時,前六天分別造出了雞、狗、羊、豬、牛和馬,第七日造出了人,因此,漢民族認為,正月初七這一天是人類的生日,俗稱「人日子」。

 

古人認為正月初七以晴為好,寓意人壽年豐,天下大同。漢時東方朔的《佔書》中就有「初七人日,從旦至暮,月色晴朗,夜見星辰,人民安,君臣和會」的說法。可見「人日」的說法至少在漢朝時就已流傳了。

 

漢朝開始有「人日」節俗,魏晉後開始重視。古代人日有戴「人勝」的習俗,人勝是一種頭飾,從晉朝開始有剪彩為花、剪彩為人,或鏤金箔為人來貼屏風,也戴在頭髮上,因此,「人日」也稱「人勝節」。

 

節日習俗

習俗一:攤煎餅

民間此日要吃春餅卷"盒子菜"(熟肉食品),並在庭院攤煎餅,「燻天」。

 



習俗二:吃七寶羹

用七種菜做成的羹,在人日的時候食用,以此來取吉兆,並說此物可以祛除邪氣、醫治百病。各地物產不同,所用果菜不同,取意也有差別。

廣東潮汕用芥菜、芥蘭、韭菜、春菜、芹菜、蒜、厚瓣菜;客家人用芹菜、蒜、蔥、芫茜、韭菜加魚、肉等;臺灣、福建用菠菜、芹菜、蔥蒜、韭菜、芥菜、薺菜、白菜等。其中芹菜和蔥兆聰明,蒜兆精於算計,芥菜令人長壽,客家人喜用魚一起煮,取食有餘之意。

 


習俗三:戴人勝

人日節時,用彩紙、絲帛、軟金銀等材料製成小人的形狀,戴於頭上,也貼於屏風等處。

 

習俗四:贈花勝

人們製作各種花勝(類人勝,樣式為花朵)相互饋贈。

 

習俗五:出遊、登高

人日節也是出遊與文人墨客登高賦詩的日子。唐高適《人日寄杜二拾遺》詩云:「人日題詩寄草堂,遙憐故人思故鄉。柳條弄色不忍見,梅花滿枝空斷腸。身在南蕃無所欲,心懷百憂復千慮。今年人日空相憶,明年人日知何處。一臥東山三十春,豈知書劍老風塵。龍鍾還忝二千石,愧爾東西南北人。」

 

習俗六:撈魚生

南方一些地區有「撈魚生(類似吃生魚片)」的習俗,寓意越撈越高、步步高升。撈魚生時,往往多人圍滿一座,把魚肉、配料與醬料倒在大盤裡,大家站起身,揮動筷子,將魚料撈動,口中還要不斷喊到:「撈啊!撈啊!發啊!發啊!」,而且要越撈越高,以示步步高升。

 

習俗七:吃麵條

大部分地方在這天還有吃麵條的習俗,寓意著用麵條纏住歲月的雙腿,取長壽之意。此外,正月十七和正月二十七也被視為「人日子」。正月初七,十七,二十七,此三天分別為小孩兒,大人和老人的「日子」,誰要過「日子」就要吃麵條。

節日禁忌

初七是人的生日,人之後生,是人為尊。人日要尊敬每一個人,連官府也不能在這一天處決罪犯,家長也不能在這一天教訓孩子。傳說裡若這日天晴,代表人身安適;若陰雨,則疾病瘟疫生。又稱「七煞日」,諸事情不宜,尤其應避免外出遠行。

文章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廣濟天下報》、《廣濟文化》創刊於2012年,報刊以文化宣傳為目的,以第一人稱視角,分享人物故事、人情百態,期刊內容既包含歷史人文,又涉及鄉村俚俗,在每一個小故事裡,感受大愛深情。

本刊以「傳承文化」、「記住鄉愁」為宗旨,結合「鄉情」與「人文」,服務地方文化發展,面向全國發行10000份,16個版面,成為有一定影響力的,武穴人自己的媒體平臺。

投稿郵箱:gjtx2012@163.com

聯繫電話:13922544495;13476703284;18696078968

聯  系 QQ:493376976

Q Q    群:327519178

相關焦點

  • 大年初七是人日,這些習俗與禁忌你知道嗎?
    大年初七是「人日」,即「人的生日」。大年初七習俗多,有戴人勝、攤煎餅、吃七寶羹、吃餃子、撈魚生等習俗。你想知道所有的大年初七習俗?不妨跟著小編來了解一下。大年初七習俗在我國傳統文化中,陰曆正月初七也被成為人日,就是人的節日或者人的生日的意思。人日還有其他的叫法,比如「人勝節」或「七元」、「人慶節」、「人口日」、「人七日」。大年初七習俗有哪些?下面為您介紹。
  • 大年初七有哪些習俗與禁忌呢?
    大年初七為人節,源於古代中國神話。攤煎餅吃七寶羹,安頓身心,休養生息。中國傳統節日。那大年初七的風俗是什麼?    傳說女媧初創世,在造出了雞狗豬羊牛馬等動物後,於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這一天是人類的生日。漢朝開始有人日節俗,魏晉後開始重視。
  • 【玫瑰莊園劍橋幼兒園】大年初七習俗,你都知道嗎?
    下面就由小編告訴你大年初七的禁忌是什麼,正月初七人日不能做什麼吧。正月初七為人節,源於古代漢族神話。攤煎餅吃七寶羹,安頓身心,休養生息。傳說女媧初創世,在造出了雞狗豬羊牛馬等動物後,於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這一天是人類的生日。古代人日有戴「人勝」的習俗,人勝是一種頭飾,又叫彩勝,華勝,從晉朝開始有剪彩為花、剪彩為人,或鏤金箔為人來貼屏風,也戴在頭髮上。
  • 春節初一到初七的習俗都有哪些,你們都知道嗎?
    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屬於漢字文化圈的一些國家和民族也有慶祝春節的習俗。人們在春節這一天都儘可能地回到家裡和親人團聚,表達對未來一年的熱切期盼和對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那麼春節初一到初七的都有什麼習俗呢?
  • 大年初七,這些習俗和禁忌你一定要知道!
    正月初七中國農曆正月初七被稱為「人日」,亦稱「人勝節」、「人慶節」、「人七日」等。那麼大年初七的禁忌是什麼呢?正月初七人日不能做什麼呢?下面就由小編告訴你大年初七的禁忌是什麼,正月初七人日不能做什麼吧。
  • 初一到初七 哪些年俗你還不知道?
    導讀初一拜年,初二回娘家,初三老鼠娶親……大年初一至初七,都有怎樣的風俗呢?你知道除了餃子,還有哪些傳統的過年食品麼?你知道送窮神、接五路是什麼嗎?今天,就讓小編帶你看看正月初一至初七,各地那些有趣的年俗。  大年初一 金雞報曉  放爆竹、吃餃子,晚輩給長輩拜年,長輩發壓歲錢。
  • 【傳統習俗】大年初七「人日節」習俗與禁忌!
    文 | 佚名 來源 | 網絡小編的話中國農曆正月初七被稱為「人日」,亦稱「人勝節」、「人慶節」、「人七日」等。那麼大年初七的禁忌是什麼呢?正月初七人日不能做什麼呢?下面就由小編告訴你大年初七的禁忌是什麼,正月初七人日不能做什麼吧。
  • 春節的習俗風俗有哪些 過年春節的傳統民俗簡單介紹
    每每節日降臨,全國各地甚至海外華人區總會踐行一些春節習俗來傳遞過年的紅火意味與熱鬧氛圍。這些年俗,大多傳統且歷久彌新,在今日仍被廣泛使用。那麼春節有什麼風俗習俗呢?傳戒的傳統民俗介紹。春節的習俗春節的習俗風俗有哪些  1、貼年畫  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
  • 初七是什麼日子?大年初七禁忌習俗有哪些 七出八不出是什麼
    中國農曆正月初七被稱為「人日」,亦稱「人勝節」、「人慶節」、「人七日」等。春節系列節日中重要的節日之一。那麼大年初七的禁忌是什麼呢?正月初七人日不能做什麼呢?下面就由中國吃網告訴你大年初七的禁忌是什麼,正月初七人日不能做什麼吧。
  • 代代相傳:除夕到初七的過年習俗是什麼
    這一天有許多民俗活動,如包餃子,吃年夜飯,放爆竹等。但是守歲是這一天最重要的活動。守歲指的是在舊年的最後一天夜裡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來。它的俗名叫「熬年」。為什麼叫熬年呢?民間流傳著這麼一個故事。  相傳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叫「年」,喜歡在大年三十晚上從海裡爬出來傷害人畜。
  • 春節初七有哪些習俗與禁忌,2020鼠年正月初七吃什麼好?
    多年傳承的生活習俗中,人們對一些特定的日子規定下來特殊的含義,在古代流傳的神話傳說中,將正月的第七天稱為「人」節,也稱是「人日子」。之所以有這個說法是因為傳說女媧造世界的過程中,從初一開始,依次造出了雞、狗、豬、羊、牛、馬等動物後,第七天造出了人。
  • 【大年初七】這些習俗您可知道…..
    這一天有很多精彩的習俗,杜甫、李商隱、賀鑄等名家都有專門寫人日的詩詞傳世。在老廣州,「人日」的重要性不亞於除夕、開年。農曆正月初七,廣州人俗稱「眾人生日」,是全家人相聚的重要日子,同樣講究「人齊和吉利」。這天人們不出遠門,不走親串友,待在家裡和親人團聚。時至今日,仍有常年在外的遊子在年前回家,過了「人日」才離家遠行的習俗。
  • 大年初七·人日快樂!
    大年初七習俗多,有戴人勝、攤煎餅、吃七寶羹、吃餃子、等習俗。你想知道所有的大年初七習俗?不妨跟著小編來了解一下。正月初七為人節,源於古代中國神話。攤煎餅吃七寶羹,安頓身心,休養生息。中國傳統節日。傳說女媧初創世,在造出了雞狗豬羊牛馬等動物後,於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這一天是人類的生日。
  • 正月初七的習俗是什麼
    民間風俗活動有哪些呢?接下來就跟隨老黃曆一起來看看吧!  正月初七的習俗是什麼  1、戴人勝  古代人日有戴「人勝」的習俗,人勝是一種頭飾,又叫彩勝,華勝,從晉朝開始有剪彩為花、剪彩為人,或鏤金箔為人來貼屏風,也戴在頭髮上。
  • 正月初七有哪些習俗與禁忌?「6俗7忌」初七的習俗都在這
    「人日」習俗起於西漢初年,是漢人基本節日之一。由漢人之俗而漢族之俗,又由漢族之俗而遍中華北南東西各兄弟民族。由極盛而漸衰漸變。杜甫有詩為證:「元日到人日,未有不陰時,用此也。八日為谷,所系尤重。而人罕知者,故書之」。可見人日節慶,在唐宋城鄉皆已成俗。初七主物為人,乃萬物之主。人們對人類自身的吉兇自會格外重視,於是正月初七也漸漸突出其他節日之上。
  • 這些習俗與禁忌你都知道嗎?
    大年初二回娘家你準備好了嗎?為什麼大年初二回娘家?回娘家,在中國北方又稱走娘家,是一種很有特色的中國歲時風俗。至於為什麼大年初二回娘家?說法眾多,其中一個民間說法是,出嫁的女兒在大年初一這天不能回門,回門會把娘家吃窮,只有在初二以後才能回娘家(不管初幾回娘家,就我那飯量,都會把家裡「吃窮」!!!)。其實小編認為,大年初一不能回娘家,其中的含意是嫁出去的女兒已經是別人家的媳婦了,過年婆家一定有很多人來拜年,媳婦要幫忙奉茶服侍,因此初一不可以回娘家。
  • 正月初七13種習俗,快來看看江西濃濃的年味!
    正月初七是中國傳統習俗中的「人日」,即「人類的生日」,這在中國至少有兩千年以上的歷史。 古人認為正月初七以晴為好,寓意人壽年豐,天下大同。漢時東方朔的《佔書》中就有「初七人日,從旦至暮,月色晴朗,夜見星辰,人民安,君臣和會」的說法。可見「人日」的說法至少在漢朝時就已流傳了。 大年初七是「人日」,即「人的生日」。大年初七習俗多,有戴人勝、攤煎餅、吃七寶羹、吃餃子、撈魚生等習俗。
  • 文化 | 春節習俗完整版:初七、初八幹嘛你知道嗎?
    這些傳統年俗,你知道多少呢?農曆十二月初八,俗語說「過了臘八就是年」,作為節俗來講,過了臘八節,「過年」就由此拉開了序幕。臘月二十三 ,俗稱「小年」,傳說這日是「灶王爺上天」之日。大年初四,三羊開泰。灶王爺要查戶口,恭迎灶神回民間。
  • 樅陽風俗:歡歡喜喜過大年
    臘月三十(月小二十九)是大年,過大年是小孩子們盼望早點到來的好日子,有大餐吃,有紅包拿。可忙壞了大人們,貼年畫、貼對聯、貼門慶。別人到你家來拜年,敬上一支香菸,加點開水給自帶的茶杯裡,即算隆重招待了。如果有空,可坐下來嗑嗑瓜籽。我們岱嶺莊是大戶人家,一個上午馬不停蹄才能拜得周全。如果本庄去年有老人故去,正月初一全村人都到靈前祭拜,俗語叫「拜新靈」,有「初一拜新靈,初二拜丈人」的俚語。惟麒麟地區與樅陽風俗略有不同,和桐城北鄉一致,麒麟是初一拜丈人,初二拜新)。
  • 大年初七為什麼被稱作「人日」? 其實和每個人都有關係
    我們都知道,大年初七被稱作「人日」,是不是有點耳熟的感覺?那大年初七為什麼被稱作「人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