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七為人節,源於古代中國神話。攤煎餅吃七寶羹,安頓身心,休養生息。中國傳統節日。那大年初七的風俗是什麼?
傳說女媧初創世,在造出了雞狗豬羊牛馬等動物後,於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這一天是人類的生日。漢朝開始有人日節俗,魏晉後開始重視。古代人日有戴「人勝」的習俗,人勝是一種頭飾,又叫彩勝,華勝,從晉朝開始有剪彩為花、剪彩為人,或鏤金箔為人來貼屏風,也戴在頭髮上。此外還有登高賦詩的習俗。唐代之後,更重視這個節日。每至人日,皇帝賜群臣彩縷人勝,又登高大宴群臣。如果正月初七天氣晴朗,則主一年人口平安,出入順利。
1、攤煎餅
中國民間此日要吃春餅卷"盒子菜"(熟肉食品),並在庭院攤煎餅,「燻天」。
2、吃七寶羹
用七種菜做成的羹,在人日的時候食用,以此來取吉兆,並說此物可以除去邪氣、醫治百病。各地物產不同,所用果菜不同,取意也有差別。廣東潮汕用芥菜、芥蘭、韭菜、春菜、芹菜、蒜、厚瓣菜;客家人用芹菜、蒜、蔥、芫茜、韭菜加魚、肉等;臺灣、福建用菠菜、芹菜、蔥蒜、韭菜、芥菜、薺菜、白菜等。其中芹菜和蔥兆聰明,蒜兆精於算計,芥菜令人長壽,客家人喜用魚一起煮,取食有餘之意。汕頭市區的菜攤,在這一天將7件菜搭配好,論把算錢,不計斤兩,人們樂意接受。農村哪一戶欠一兩件菜,在地裡採他人一二株菜湊成七件,沒人說他是賊。
3、戴人勝
人日節時,中國女子用彩紙、絲帛、軟金銀等材料製成小人的形狀,戴於頭上。也貼於屏風等處。
4、贈花勝
是日,人們製作各種花勝(類人勝,樣式為花朵)相互饋贈。
5、出遊、登高
人日節也是仕女出遊與文人墨客登高賦詩的日子。唐高適《人日寄杜二拾遺》詩云:「人日題詩寄草堂,遙憐故人思故鄉。柳條弄色不忍看,梅花滿枝空斷腸。身在南蕃無所遇,心懷百憂復千慮。今年人日空相憶,明年人日知何處?」
6、撈魚生
南方一些地區,人們有在人日節「撈魚生」的習俗,撈魚生時,往往多人圍滿一桌,把魚肉、配料與醬料倒在大盤裡,大家站起身,揮動筷子,將魚料撈動,口中還要不斷喊到:「撈啊!撈啊!發啊!發啊!」,而且要越撈越高,以示步步高升。
7、吃麵條
大部分地方在這天還有吃麵條的習俗,寓意著用麵條纏住歲月的雙腿,取長壽之意。此外,正月十七和正月二十七也被視為「人日子」。正月初七,十七,二十七,此三天分別為小孩兒,大人和老人的「日子」,誰要過「日子」就要吃麵條。
8、送火神
在山東部分地區,有送火把的習俗,用作物秸稈綁紮的火把,在自家門前點燃,一直送到村外,意為驅除火災,祈求在新的一年裡,平安無事,不著火災。
9、拆天地棚子
山東莒縣一帶,正月初七俗稱「人七日」,有「拆天地棚子」之年俗。這天早晨,每家百姓敞開大門,並將除夕入夜時放置的」攔門棒「(一根適當粗細,比大門口稍寬些的木棒,放置在大門口裡側的地上,傳說用於攔截不祥類靈物。這裡順便提醒,外地人去莒縣過年,特別在晚間進門要注意抬腳,防止絆腳喲!)撤走,在門口點一把豆秸,並將家裡供天地三界神和灶君神的牌位(一種用紙做的牌位籤,插在用一塊麵食做的底座上,天地三界神牌位用黃色紙做,一般用毛筆寫」天地三界神之位「,灶君神牌位用紅色春聯紙做,寫」灶君神位「)請下來,一起點燃燒了,同時放鞭炮,放完鞭炮後從大門處開始,從外向裡把家裡院子掃一遍,整個「拆天地棚子」的過程就完成了。從此開始,請來過年的神都返回自處,過年環節即結束,各家恢復平常日狀態,可以洗衣、從事各種事宜。
10、人口饃
在晉東南地區(山西晉城一帶),人們會蒸特殊的饅頭(個數比家裡人口多一個)。饅頭中間加入制錢,據說吃到帶制錢的饅頭一年中會有好運。
11、吃餃子
人日這天,臨清、濟南等地忌諱婦女做針線。單縣早晨吃餃子,現包現吃,叫做「捏老鼠嘴」,晚上不能點燈,據說是讓老鼠娶媳婦,不要危害百姓。淄川在這天吃小豆腐,象徵吃老鼠腦。
12、土地廟送燈
人日還叫「人齊日」,民間有上土地廟送燈的習俗,人們將一盞油燈放在土地神像前,家裡有幾口人就點上幾個燈捻兒,此時無子的人家要去偷燈,認為這樣可以求到兒子。
13、佔卜吉祥
根據氣象判斷吉兇,以卜人類的繁衍。正月初七如果天氣晴朗,則謂吉祥,主一年出入順利,人口平安,生丁繁衍;若陰晦則兆災患。據《北齊書·魏收傳》記載,南北朝時期,正月初七要把人像貼在帳子上,據說可保家人平安。
14、稱體重
有的地方,人日時,男女老少都要用鎊稱稱量體重,人的生日嘛,自然要關心一下人的身體情況。
來到新一年,你的運勢如何?有哪些需要特別掌握和注意的機緣?來大一道壇請李覺修查看流年運勢全面解析你在新一年各方面狀態,結合你的現狀,量身打造精細化分析,早做規劃,及早掌握好運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