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有雲,"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然而,現代人平均壽命延長,生活節奏加快,各種家庭瑣事與工作壓力擔在肩頭,逼迫著本該"知天命"的人們繼續打拼。在這樣的背景下,五十歲左右的人們普遍處於亞健康狀態。這種亞健康狀態會導致一系列病理改變,危害身心健康,需要人們正確認知,對此做出正確的回應。
首先大家要明確一點,五十歲左右的人們身體機能已經開始衰退,這是一種生理現象,女性因為各種原因會比男性稍早。《黃帝內經·上古天真論》對人的生理階段有著明確的闡述,"女子七歲腎氣盛,......,七七任脈虛,太衝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丈夫八歲腎氣實,......,七八肝氣衰,筋不能動。......"。這樣的生理基礎為病理變化的發生提供了前提。
其次,五十歲左右的病理改變與其相關臟腑有著密切的聯繫。《靈樞·天年》有雲,"五十歲,肝氣始衰,肝葉始薄,膽汁始減,目始不明",五十歲左右剛好是肝氣衰的時候,而肝與人的情志密切相關。除肝氣衰之外,《上古天真論》已告訴我們,五十歲時腎中精氣已開始虧虛。陽化氣,陰成形,臟器的衰退首先損傷陰精,故肝腎陰虧為重要病理基礎。臨床上觀察到的也是這樣,資料顯示,女性圍絕經期常有的類似癔症的症狀,如無緣無故而發悲愁、煩躁,或易哭易怒,可責之肝腎功能減退。
研究顯示,女子在 49 歲前後出現的衰老表現主要是月經量少甚至閉經和記憶力下降,男性在 56 歲前後出現的衰老表現主要是運動障礙和記憶力下降。究其原因,責之肝腎不足。腎氣衰少,腎主骨生髓,腦為髓之海,髓精不足則記憶力下降;肝為血之海,藏血,挾衝脈,肝陰虧虛則血海虧虛,故月經量少甚至絕經。肝在體合筋,筋主四肢運動,筋脈不得肝陰濡養出現運動障礙。而在此年齡段體檢篩查出的各種結節,大多集中於肝經巡行之處,如乳腺(支線巡行)、甲狀腺(循喉嚨之後)、卵巢子宮(入陰中,環陰器,抵小腹)、肺(其支者,復從肝,別貫膈,上注肺)等,與肝陰不斂、疏洩不暢有著密切關係。由此可見,五十歲左右人群基於肝腎功能減退的基礎,會產生一系列病理變化,這些變化既有精神心理上的,也有身體上的,需要正確認知和接受。
最後,人都是嚮往健康年輕的,來談一下如何正確對待身體的變化。第一點就是儘量接受,畢竟人的衰老是無法避免的。第二點是最重要的,要重視體檢,不可諱疾忌醫,亦不可病急亂投醫。情志方面的變化可以自己調節,自己無法調節的情況要尋求治療,主動就醫;身體上的改變,尤其是各種結節的發生更需要引起重視。這時候一定要專科門診就診,遵循專科醫生建議,仔細複查體檢,以明確其性質並對症及早處理,做好防癌第一步。腫瘤科專科門診常用的二母化堅膏、夏枯草等藥,有軟堅散結之效,對消散結節有一定的作用,可在醫師指導下使用。第三點要調暢情志,保持情緒樂觀,調節飲食起居,飲食清淡,起居有常,適度運動,以養護身心,預防疾病。
知天命之年,與身體和解,接受終將慢慢老去的自己,重視體檢,及時諮詢就醫,調暢身心,從容不迫,是為養生之道。#清風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