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獄、破產、瘋狂併購……有人說他是天才,也有人說他是瘋子

2020-12-23 砍柴網

1963年8月,因為一場特大洪水,山西太行山和華北平原的很多地方成了汪洋。

而此時,在山西太行山不遠處的一個村莊裡,一個小男孩誕生了。

1988年,小男孩成為了最年輕的商海奇才;

1990年,他鋃鐺入獄;

2003年,他當眾挑戰王石,揚言要做全國第一;

2006年,他陷入財務危機,被迫賣掉公司;

2017年,他豪擲700多億併購萬達,投資樂視……

一次身陷囹圄,兩度一無所有,最後他都實現了絕地反擊。

有人說他是梟雄,也有人說他是英雄。

他自己卻說:

"我不是梟雄,也不是英雄。

我以為英雄是對誰都好,梟雄只對自己的女人好;

英雄是誰都說他好,梟雄是只有自己的人說他好。

可幹嘛要對誰都好,幹嘛要讓誰都說好呢?"

當然,坊間更愛討論的是:

這個人究竟是天才,還是瘋子?

1

"我是個不怕死的人"

有人估計已經猜到了,今天我要聊的人物,就是孫宏斌

不得不說,這是一個被很多人忽視的商業奇才。

他被忽視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有意隱藏在暗處。

但千萬不要因此以為,他是一個行事低調的人。

恰恰相反,他個性張揚,且常常語不驚人死不休。

比如說,在他最狂飆猛進的時候,有人說他激進。

他反駁道:

"江湖上說我激進,我真的不是一個激進的人……

朋友說人有不知死和不怕死之分,我應該是不怕死的。"

這事擱旁人身上,大概不會理會,真要反駁,也不會用"江湖""不怕死"這些字眼。

再比如。

在一次酒局上,孫宏斌和一個老闆聊天。

該老闆說他要開一家精品酒店,請各種大師來舉辦各種高端講座,比如說國學大師、經濟學大師、禪學大師……

孫宏斌問他,酒店的目標客戶是誰?

對方說:"我們是為了給孫總您這樣的人服務……"

孫宏斌趕忙打斷他:

"我不是你的目標客戶。我住酒店,希望房間住著舒服,餐廳飯菜可口,服務員漂亮溫柔。

我是一俗人,喜歡酒店是酒店,飯館是飯館,商人是商人,文人是文人;不喜歡四不像,更討厭大師。"

敢懟能懟。

這樣一個個性張揚的人,為何要隱匿在暗處?

要知道,在很長一段時間,他的名字甚至沒有出現在他企業的官網和宣傳冊上。

原因很簡單:他是一個有"汙點"的人。

而且是兩個毀滅性的"汙點",換做是一般人,早就被命運按在地上摩擦了。

可孫宏斌顯然不是一般人。

他沒有被打趴下,而是蟄伏在暗處,像一頭受傷的獵豹,伺機而動。

2

牢獄之災

孫宏斌的第一個"汙點",是4年的牢獄之災。

這個故事還得從1988年說起。

那一年, 25歲的孫宏斌還在中國環境科學院埋頭搞科研。

某一天,在一份報紙的小角落裡,他看到了一則公司的招聘啟事。

他被這家迅速崛起的計算機公司,深深地吸引了。

於是毅然決然扔掉"鐵飯碗",一頭扎進中關村。

坐落於中關村的這家公司,叫"聯想"。

此時的聯想雖已赫赫有名,但想要擴大規模的柳傳志,卻發現曾經跟他一起"打天下"的元老們,已經"暮氣沉沉",早已失去了擴張的野心。

於是柳傳志決定招聘年輕人,重點培養。

當25歲的孫宏斌加入聯想,這個精神小夥讓所有人都刮目相看。

很快,柳傳志力排眾議將他提拔為聯想企業發展部的主管,分管著聯想集團除了北京之外的所有業務。

這樣重用一個新人,在聯想乃至其他公司,都前所未有。

不過,柳傳志並沒有看錯人。

孫宏斌後來交出的成績很亮眼。

在短短的時間內,他就在全國創辦了18家分公司,並讓聯想從規模和營業額上,都獲得了爆炸性的增長。

於是,當時就有很多人說他是最年輕的商海奇才。

然而1990年3月的某一天,遠在香港的柳傳志突然發現了一張很陌生的《聯想企業報》。

這張報紙並不是柳傳志自己創辦的《聯想報》,而是孫宏斌創辦的企業部報紙。

報紙上有一句話很扎眼:

"企業部的利益高於一切"。

此時,柳傳志也收到了從北京發來的一封郵件,裡面全是對孫宏斌的控訴:"結黨營私,分裂聯想"。

此時的柳傳志,如坐針氈。

他立馬飛回了北京。

當他回到北京,發現事態竟比他想像的還要嚴重。

此時的孫宏斌,早已在聯想權傾一時, 13家分公司經理唯他馬首是瞻。

據說,柳傳志來會議室開會,一屋子人騰地站起來。

他們齊刷刷轉頭望著孫宏斌,非得孫宏斌微微一笑,點了頭,眾人才坐下。

孫宏斌的心腹甚至表示:聯想集團如今被一群沒用的老人佔據著,想做點事情的年輕人總被打壓,他們希望孫宏斌可以登高一呼,拯救聯想。

他們還揚言,在中關村,"孫絕對第一,萬第二,柳第三"。

其中,"孫"是指孫宏斌,"萬"是指四通集團的萬潤南,而"柳"則是指柳傳志。

就這樣,在一群年輕人的擁護下,孫宏斌開始在企業部樹立孫氏權威。

他定了一個規矩,企業部的員工只對孫宏斌一人負責。

比如說,所有新員工都要回答"自己的直接老闆與公司大老闆是什麼關係"這樣的問題:

"假如你一天生產200個部件,直接老闆向大老闆匯報一天生產300個,當問到你們的時候應該怎麼回答?"

正確的答案是,"300個"。

再比如,柳傳志在集團內倡導"大船結構",要求公司像一條大船一樣,分工協作。

而孫宏斌對此的解讀是:

"聯想公司是一艘大船,企業部是一隻小船,聯想的大船沉下去了,企業部的小船就漂起來,變成大船。"

柳傳志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於是他召開了一個員工會議,並在會議上宣布將孫宏斌調離企業發展部,去業務部繼續擔任主管。

沒想到此調令一出,孫宏斌的擁護者們紛紛表示不服,他們甚至站起來詰問柳傳志:

"你說我們有幫會成分,能不能具體說一下?"

"我們直接歸孫宏斌領導,孫宏斌的罵我們愛聽,與總裁何幹?"

面對這些詰問,柳傳志憤然離去,並丟下了一句話:

"你們要知道,聯想的老闆是誰。"

後來,柳傳志要孫宏斌將這幾名員工開除。

他之所以不親自開除員工,其實是想給孫宏斌一次機會,讓其他管理層看到孫宏斌對聯想的忠誠。

沒想到孫宏斌卻說:

"柳總,我不能開除他們。

他們只是向您提出了一些意見而已,我不能因為這個原因開除他們。"

後來,柳傳志再次問他:

"你是要我,還是要那幾個下屬?"

結果,孫宏斌依舊選擇和下屬站在一起:

"您不了解他們,他們並不壞。

如果只是因為給您提了點意見就要開除他們,我覺得這樣對他們不公平。"

至此,孫宏斌和聯想的管理層徹底走向了決裂,但惜才的柳傳志依然心有不舍。

幾天之後,孫宏斌與下屬在北大勺園餐廳聚會。

當時有人建議把分公司的錢轉移到別處,另立山頭。

他們不知道的是,那些把孫宏斌視為眼中釘的人早已躲在暗處,這些過火的話很快就傳到了柳傳志的耳朵裡。

當時,孫宏斌手中正好掌握著1700萬的貨款。

柳傳志於是向公安局和檢察院報案。

1990年5月28日,孫宏斌被北京海澱警方刑事拘留,10天後,被正式逮捕。

1992年8月22日,已在海澱看守所關押了27個月的孫宏斌,接到了刑事判決書。

他被判處有期徒刑5年,罪名是挪用公款13萬元。

入獄後,他的下屬仍然想著各種奇謀設法營救,甚至有了劫獄的念頭,但都被孫宏斌勸住了。

30歲生日那天,孫宏斌是在監獄中度過的。

看著鐵窗外的雲和月,聽著夏日的蛙鳴蟲啾,他蹲在牆角裡徹夜未眠。

獄中時光度日如年,他一直在反思,也一直在關注國內經濟形勢,甚至經常給《北京新生報》寫文章。

而與此同時,

一幅新的商業藍圖,已逐漸在他腦海成形。

▲柳傳志和孫宏斌

3

東山再起

1994年3月的北京,春寒料峭。

孫宏斌為監獄採購用品外出,借著這次機會,他約見了曾親手將他送進監獄的柳傳志。

在新世紀飯店樓頂的川菜館,柳傳志攜聯想元老李勤和孫宏斌見面了。

見面的第一句話,孫宏斌便是讓柳傳志放心,他絕不會踏入IT圈,因為他已經決定進入房地產行業。

看著曾經的愛將,柳傳志問道:

"六十年眾生龍馬,才能修一座龍佛菩薩,這世間人,搏命般的往上爬,無非是求一樣東西,有的人求名,有的人求利,而你,求的是什麼呢?"

孫宏斌輕描淡寫的吐出兩個字:"兄弟。"

柳傳志再次追問:"兄弟與我只能選一個,或者兄弟與聯想帝國只能選一個,你選什麼?"

"兄弟。"孫宏斌還是這兩個字。

"年輕人總是這麼的自以為是,兄弟能當飯吃嗎?"柳傳志有些不甘。

孫宏斌說:

"兄弟不能當飯吃,但我可以帶著他們打天下,燕公有燕雲十八騎,西楚霸王有江東子弟兵,我可以帶兄弟們大口吃肉大口喝酒,賺很多很多錢,也可以為兄弟做牛做馬。"

這又是一次無果的辯論。

4年的牢獄之災,似乎並沒有改變這個年輕人太多,但孫宏斌學會了反思。

他向柳傳志表示,他當時是為了聯想的發展,並沒有任何私利,所以他沒有罪。

不過他也承認,自己的做法確實給聯想造成了不好的影響。

緊接著,他又誠懇地說:

"我不希望被一塊石頭絆倒兩次,怎麼能從前面吸取教訓,怎麼讓將來走得更好?"

經過這一番話,

曾亦師亦友的兩人,終於一笑泯恩仇。

柳傳志甚至鼓勵他在房地產業好好幹,並表示:

"如果需要什麼的話,我個人,包括李總,包括張總,我們以個人名義入點股,投點錢……"

大概是出於一個男人的自尊。

孫宏斌當時拒絕了。

臨走時,柳傳志又說:

"我從來沒有說過誰是我的朋友。現在,你可以對別人說,柳傳志是你的朋友。"

之後的某一個晚上,孫宏斌和朋友在東四十條橋保利大廈的"伊甸園"喝酒。

朋友問他:"聽說你已經與柳傳志和好了?"

孫宏斌點頭。

朋友繼續追問:"是不是緩兵之計?"

孫宏斌回答:"不是。"

並且他解釋說:

"如果想不開,我出來以後拎著把刀子就把柳傳志給宰了。

但是你拎著刀子,誰也不敢跟你打交道了,你這一輩子就永遠沒戲了。

但如果你把這件事劃得開的話,有什麼事還能劃不開呢?所以你必須劃得開。"

1994年3月27日,孫宏斌提前出獄。

當他再次路過中關村,那裡早已不是曾經的模樣,而 IT界也早已沒有他的立錐之地。

那年春末,孫宏斌悄無聲息地離開了北京。

不久之後,在幽靜的天津五大道,一家名為"順馳"的房地產銷售代理公司成立了。

除了柳傳志,極少有人知道這家公司的來歷。

直到1995年,因為柳傳志的參與,順馳突然間名揚四海。

那時人們還在議論:

這個讓中國商業教父攜手合作的年輕人,究竟是誰?

後來人們才發現,"順馳"從英文翻譯過來,就是"一個姓孫的人的公司",也可以直接音譯為"孫氏"。

而它的創始人,正是孫宏斌。

柳傳志一直在默默地關注著順馳,當初註冊公司之時,孫宏斌因為身背汙點而遇到波折。

而那時的孫宏斌早已身無分文,幾萬塊的註冊資本也是東拼西湊借來的。

地產行業是極度依賴銀行的一種行業,背負汙點的孫宏斌想和銀行打交道貸款,簡直難如登天。

之後柳傳志借給他的50萬,以及後來的攜手合作,不僅解了孫宏斌的燃眉之急,也成為了他最有力的信用背書。

2004年,為了幫孫宏斌洗刷法律汙點,柳傳志甚至專門以公司的名義寫了一份說明。

至此,橫亙在孫宏斌與銀行之間的障礙,徹底消失了。

4

第二次大敗局

1994年至2004年,是中國房地產業風起雲湧的十年,也是順馳狂飆突進的十年。

孫宏斌一直篤信"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拿土地之前就開始安排後續工作,一旦拿到土地就進入操盤階段,建成後迅速出手,在最短的時間裡完成資金循環。

很快,順馳就成為了天津最大的房地產商。

這在房地產發展史上簡直是個奇蹟,連潘石屹都說:

"天津有一位叫孫宏斌的,說『明年做到兩個第一:

全中國地產中介第一,全中國開發第一』。

我確實很佩服他的激情。"

不過在地產界,特立獨行、打法詭譎的孫宏斌,一直以來都不太受待見。

那些年,大大小小的地產商都在談論孫宏斌,說他是一匹來自北方的狼。

潘石屹就在微博上,發表過這樣一篇文章:

一日, 在深圳的某桑拿房裡,王石和陳勁松正聊著天。

一小夥子突然闖入,他拿起一大桶水澆到桑拿房燒紅的石頭上。

室內溫度驟然升高,一陣陣熱浪撲面而來,逼得人喘不過氣來。

陳勁松大叫了一聲,推門跑了出去。

而王石和小夥子,還在裡面僵持著。

王石憋著一股勁,終於,小夥子堅持不住開門跑了出去,王石堅持到了最後!

當溫度逐漸降下來,陳勁松走進來說:

"王總,你真行!把這小夥子給熬跑了。"

王石說:

"這人就是房地產界的孫宏斌,就是來攪局的,所以一定要堅持住,不能輸給他。"

這究竟是真事,還是潘石屹編的段子,已無從考證。

但它也從側面反映了,地產大佬們對孫宏斌的態度。

不過,孫宏斌和王石之間也確實有一些趣聞。

當順馳狂飆猛進之時,孫宏斌曾兩次公開"挑戰"王石。

第一次是在2001年。

當時,孫宏斌在北京出席了一個會議。

很多人提出要"聯合置地",並且由萬科為主。

孫宏斌問道:"為什麼要以萬科為主?"

有人回答:"因為這個倡議書是萬科起草的。"

孫宏斌當即說:"誰起草誰為主,那就由順馳來起草吧!"

第二次是在2003年的博鰲論壇上。

孫宏斌在發表演講時說:

"順馳今年的銷售額要達到40億元,我們的中期戰略是要做全國第一,也就是要超過在座各位,包括王總。"

據說,會議還未結束,王石就把孫宏斌拉到一旁說:"你不可能這麼快超過萬科的。"

孫宏斌卻笑著說:

"王總,我們可能超不過,但我們有理想啊,這就是我們的理想。"

那些年,孫宏斌與王石之間的故事,多如牛毛。

2004年,當孫宏斌以27.2億橫刀奪愛王石看中的一塊土地,王石還曾告誡孫宏斌:

"規模不要追求太大,資金鍊不要緊繃、不留餘地,否則市場一有風吹草動就會受影響,你們順馳就算天天加班到天亮都沒用……"

並且,王石對旁人斷言道:

"小孫即將為盲目擴張造就的奇蹟,付出代價!"

沒想到,王石竟一語成讖。

2004年4月,政府下達了一個文件,要求全國的銀行都停止放貸。

很明顯,這是國家在宏觀調控。

而在此之前,順馳剛花了17億元買土地。順馳又一直存在高槓桿、高負債、高土地成本的弊病,一時之間,資金流成了順馳最大的問題。

但孫宏斌一直苦苦支撐。

直至2006年7月,孫宏斌向心腹部下袒露:他已將家裡的存款都陸續墊進了公司,其中一張信用卡僅剩下兩位數,資金的剛性缺口達5億到6億元,負債高達30多億元。

此時的順馳,已彈盡糧絕。

9月5日,孫宏斌將順馳賣給了香港路基基建公司。

這家"姓孫的人的公司",從此不再姓"孫"。

▲孫宏斌

5

後來,孫宏斌在微博中寫道:"所有商學院都有順馳失敗的案例。"

這確實是事實。

"賣掉順馳時,你哭過嗎?"記者曾這樣問他。

"沒有。

我看連續劇哭過。

我做完這件事(出售順馳)挺高興。"

孫宏斌回答。

同時,他開始反思:

"順馳的自大,也不是憑空的,我們在天津做了那麼多年,在當地是絕對的老大。

美國的偵探小說特別喜歡寫連環殺手。

他為什麼最後被抓住了呢?

因為他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都成了,到第四次就一定會出現漏洞。

做企業也是一樣,成功幾次之後對常識就沒有敬畏感了。"

2006年10月,也就是在孫宏斌賣掉順馳後不久,王石在公司的高層會議中一再提醒大家要時刻保持理性和對危機的警覺。

同時他感慨:

"我不應該指名批評順馳,從此以後,我不會再指名批評別的公司了。"

也許在王石看來,一個關於孫宏斌的傳奇,已經落下了帷幕。

但人們萬萬沒想到,孫宏斌其實早有謀劃和布局。

所以在出售順馳的籤約儀式上,孫宏斌沒有如人想像的那般滿面愁雲,而是滿面春風,他甚至對路勁基建的主席單偉豹說:

"恭喜你,豹哥,你買了個便宜貨"。

他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他已有了新的打算。

早在2003年,孫宏斌就在天津成立了融創集團公司。

那時,順馳還處於狂飆猛進的時代。

在同一個城市成立兩家有直接競爭關係的地產公司?

這讓當時的人很不解,甚至有人公然質疑他想借殼脫身。

直至順馳被賣,公布的資料顯示,融創和順馳之間沒有任何的資金往來。

它們毫無瓜葛。

順馳被賣後,孫宏斌再度隱身於暗處,他刻意迴避與媒體見面,甚至在融創的網站上,都找不到他的名字。

但僅僅是幾年之後,孫宏斌就再度出現在了公眾視野。

而此時的孫宏斌,已有了新的稱號——"併購狂人"。

2011年,空氣中瀰漫著綠城破產的氣息。

此時的綠城,也和當年的順馳一樣,出現了資金鍊斷裂的危機。

11月1日,孫宏斌在綠城買了一套房,並且在微博上表示:

"綠城的產品是公認的好,綠城做人也非常厚道。"

而這次公開站臺,其實是孫宏斌擴展商業帝國的"投石問路"。

2個月後,孫宏斌就以5100萬收購了綠城·香樟園項目51%的控股權。

孫宏斌親率他那支狼性的部隊,駐紮綠城總部。

盤資產、調結構、壓價格、盯回款……

一波操作之下,綠城的銷售額短時間內暴漲了3倍。

然而,孫宏斌所推崇的"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卻和綠城所推崇的"慢工出細活",產生了齟齬。

一時之間,業主的投訴如雪花般飛到宋衛平的辦公桌。

宋衛平心裡一番掙扎,最終決定收回股權。

當人們紛紛猜測好鬥的孫宏斌會復仇,沒想到孫宏斌卻沒有任何抱怨,他甚至繼續為綠城站臺:

"我一直說綠城品牌是中國最好的品牌,在座的都很珍惜這個品牌。"

▲宋衛平和孫宏斌

別忘了,此時的孫宏斌,早已不是20年前那個莽撞激進的青年。

他顯然已經領會了柳傳志對他的忠告:做事要留有餘地。

但孫宏斌真正被大眾所熟知,是在2017年。

2017年的7月,是屬於孫宏斌的。

一直保持低調的孫宏斌,因為先後豪擲700多億收購萬達,投資樂視,而長時間盤踞在各大媒體的頭條。

這在當年,是兩個大新聞。

萬達這次賣掉的是它的半壁江山,其中包括萬達商業裡80%的文旅項目和70%的酒店項目。

直至今日,這都是中國房地產行業最大的一筆交易。

而此時的樂視,早已風雨飄搖。

因為資金鍊的斷裂,樂視已經宣布停牌。

在此之前,賈躍亭多方尋求投資,但沒有人願意為樂視融資。

因為在很多人看來,賈躍亭是個異想天開的"瘋子",甚至是"騙子"。

正是他過於誇張的夢想,把樂視拖入了巨額債務的泥潭。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孫宏斌和賈躍亭見面了。

這兩個山西老鄉見面,一談就是6小時,從傍晚聊到了凌晨。

賈躍亭此次的目的,其實是賣樓。

但他萬萬沒想到,他眼前的這個地產商,居然對網際網路產業也很感興趣。

別忘了,28年前,孫宏斌是中關村的傳奇人物。

結果見面僅1個月後,孫宏斌就拿出了150億,投資樂視。

其中包括樂視上市公司及影視、超級電視等板塊。

這著實令人費解,有人就預言:

這150億砸進去,估計連泡都不會冒一個。

但孫宏斌太自信了,他一直堅信自己可以重整乾坤。

而僅僅是幾個月後,他不得不承認,樂視真的是個爛攤子。

而那時的賈躍亭,已遠赴美國,甚至在美國買了豪宅。

"下周回國",一時之間也成為了笑談。

▲賈躍亭和孫宏斌

從2017年7月到9月,千瘡百孔的樂視和為之奔走的孫宏斌,經常出現在各大媒體。

8月31日,融創發布的2017年上半年財報顯示:融創在樂視這筆投資上已虧損39.19億元。

在次日的融創中國業績發布會上,當被問及樂視問題,孫宏斌掩面而泣。

他當時是這麼說的:

"在投資樂視之前,我這輩子已經沒什麼遺憾了。

但在投資樂視之後,如果不把這個公司搞好,我這輩子就真的有遺憾了。"

所以說,人生有三大錯覺:股市要漲、房價要跌、韭菜不是我。

看來,無論是甲乙路人,還是大威天龍,都難躲開。

▲孫宏斌

6

寫在最後

早在2004年,那時孫宏斌的順馳還在房地產業狂飆猛進。

有記者曾想讓他談談童年,因為在常人看來,非凡之人一定在童年時期就有非凡的跡象。

正所謂三歲看大,八歲看老。

孫宏斌卻說:

"那是瞎扯,小時候不穿褲子,長大點穿開襠褲,然後就穿褲子……那沒有意義,都是惡俗。"

在他眼中,"兒時便是奇才"不過是功成名就後的故弄玄虛。

對於自己的求學經歷,他也隻字未提。

因為他覺得毫無意義。

我們只知道,他曾就讀於武漢大學和清華大學。

而在1999年,當他創建的順馳正處於狂飆突進的時候,他將公司交給張桂宗打理,自己則偷偷跑到哈佛大學去深造。

這是一個極其複雜的人,外界褒貶不一。

他從草根崛起,中間幾度沉浮。

有人說他是天才,有人說他是瘋子。

但天才和瘋子之間,本來就只有咫尺的距離。

柳傳志曾這樣評價孫宏斌:

"小孫這個人,做事沒有留餘地,他的風格就是往前衝衝衝,這是性格使然。

柳傳志也許是最了解孫宏斌的人。

當年他慧眼識珠,破天荒地重用這個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年輕人。

同時也是他,親手將愛將送進了監獄。

而正是這次牢獄之災,讓孫宏斌悟透了一個道理:

"千萬別因為一場戰鬥,就輸了整個戰爭。"

2020年3月20日,孫宏斌以880億元的財富位列《2020胡潤全球房地產富豪榜》第13位。

但孫宏斌究竟能走多遠?

我們無法斷言。

但無論結果如何,當孫宏斌回想起1988年看到聯想招聘啟事,並毅然決然放棄"鐵飯碗"的那一刻,他一定不會後悔當初的選擇。

別忘了,他是"孫瘋子"。

▲孫宏斌

來源:良大師

相關焦點

  • 入獄、破產、瘋狂併購......有人說他是天才,也有人說他是瘋子
    2017年,他豪擲700多億併購萬達,投資樂視……一次身陷囹圄,兩度一無所有,最後他都實現了絕地反擊。他自己卻說:有人估計已經猜到了,今天我要聊的人物,就是孫宏斌。他被忽視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有意隱藏在暗處。朋友說人有不知死和不怕死之分,我應該是不怕死的。」
  • 他是全世界最難理解的天才,有人說他是「神」,而有人說他是瘋子
    前言前幾年的時候有一個暢銷書,特別火,這本書叫做《左手天才,右手瘋子》。一經發出就獲得了極高的銷售量,被眾多讀者所喜愛。有時候也會思考這個世界上所謂的精神病人,所處的世界真的和我們不一樣嗎?我們這個世界真的只是一個普通的四維世界嗎?
  • 歷史上最難讀懂的天才,有人說他接近「神」,有人卻說他是瘋子
    天才總應該伴隨著那種導向一個目標的有頭腦的不間斷的練習,沒有這一點,甚至連最幸運的才能,也會無影無蹤地消失。 —— 德拉克羅瓦 這算是尼採最為出名的一句話了吧,直至如今,這句話依然被人奉為圭臬。說出這句話的尼採,最後的結局是在精神病院度過餘生,也許正是他在繼續凝視深淵的時候,深淵趁其不備將其拖下去了。
  • 為什麼會有人說他是瘋子?走進安東尼奧·高迪的世界
    幾乎很少有一座城市會與一個建築師的名字密不可分,然而,他的想法總是怪誕奇異與荒誕不羈,他用瑰麗的幻想打造了一個奇幻的建築世界。有人稱他為天才,有人稱其為瘋子,但是無法否認的是,他是整個巴塞隆納建築的靈魂導師。
  • 有人說他是楷模,有人說他是禽獸,海瑞的多面人生
    海瑞圖我們知道,不管是哪個朝代,老百姓都是弱勢群體。海瑞說,你這不是讓我以權謀私可嗎?表弟知道海瑞的脾氣也不好多說什麼,就不再提找工作的事。表弟想在海瑞當官的地方住下來玩幾天,海瑞說什麼也不答應,當時就要趕表弟走,連表弟從家裡帶的禮物也都拒收。表弟來找海瑞連口飯都沒混上,表弟一家自此和海瑞一家再沒有任何往來。海瑞罷官期間,他家親戚也都不和他來往,弄得海瑞特別尷尬。
  • 天才和瘋子僅一線之隔?愛因斯坦是天才,為何他兩個孩子是瘋子?
    有人斷言,如果沒有愛因斯坦的貢獻,人類至少還需要花200年的時間慢慢摸索什麼是黑洞、什麼是引力波、什麼是原子彈等等,而愛因斯坦的出現讓人類文明自他成年的那一刻向前加速200年時間,愛因斯坦為什麼會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呢?
  • 天才還是瘋子,向左還是向右,一念之差,成神或者成魔
    達利說:「我同瘋子的唯一區別,在於我不是瘋子。我同人類的唯一區別,在於我是瘋子。」蘇格拉底說:「瘋狂來自於神明,而清醒只屬於凡人。」那些被我們稱為天才的人,仔細研究,他們都是瘋狂的,甚至在當時一度被人們認為他們是瘋子。他們古怪的行為,讓人無法接受,但是他們的作品,又讓人為之著迷,欲罷不能。畢卡索,被人們描述為離瘋子只差一步的藝術大師。
  • 為什麼有人說北齊的皇帝都是「瘋子」?
    被稱為禽獸朝代,而北齊的皇帝大都被認為是個瘋子。這是因為除了齊孝昭帝高演,廢帝高殷(高演篡位,廢了自己的侄子高殷,次年將其殺害)還算正常點,其他幾位真可謂奇葩至極,外加變態。這樣形容他們,和能力無關。高洋雖然對他人殘忍,卻對這個侄子呵護有加,非常溺愛他。高延宗當上王爺那年,已經十二歲了,還經常騎在叔叔高洋的肚子上。不知高洋心裡是咋想的,有時候竟讓侄子把尿撒在自己的肚臍上。就這熊孩子,高洋還四處顯擺,說高家的孩子裡邊,頂數高延宗最招人稀罕。高延宗在擔任定州刺史的時候,「於樓上大便,使人在下張口承之。」
  • 當年爆紅全網的四大童星,有人入獄,有人去世,他卻帥成國民初戀
    還有就是王欣逸,在當時非常火,尤其是海豚灣戀人中,他小小年紀就有了細膩的演技,出名之後也相繼出演了許多的作品以及綜藝節目,可是由於青春期經不住名利的誘惑,就因為打架鬥毆入獄,
  • 愛因斯坦是世界天才,為什麼他的孩子們都是瘋子?原因說出來你也不信
    小編給大家說些這位科學家的經歷吧,在十五歲的時候就自己學成了微積分,在這之前他也已經讀過康德了,會樂器還有很好的文字功底,當時還流行寫情書,就讓他得到了班裡僅有的一位女生的賞識。
  • 他是熊貓燒香的作者,不走正道兩度入獄,天才隕落令人扼腕
    天才和瘋子只有一線之隔,李俊既是天才,又是瘋子。他1982年出生在武漢,關於他的童年媒體並沒有過多報導,但有一點可以確定的是,他初中畢業之後並沒有讀高中,而是進入了父母所在的「水泥系統」所屬的技校讀書,學的也是水泥專業。技校和正規的高中又有所不同,真正能學到知識、技術的少之又少,再加上李俊對這個專業也沒什麼興趣。
  • 當年紅遍全國的四大童星,有人入獄,有人去世,他卻帥成國民初戀
    很多小童星年紀很小就在娛樂圈發展,拍攝過不少的劇,也出席過不少的活動,爆紅以後成長中的每一步就會曝光在眾人的視線之中,如果多少年過去了,當年紅遍全國的四大童星,有的人入獄,有的人去世,但是有的人卻帥成了國民初戀。
  • 泰森透露曾在獄中打架,我進去後有人挑釁我,我揍了他被關禁閉
    「泰森」被判犯有強姦罪後於1992年被判入獄六年,在服刑三年後於1995年獲釋。本周早些時候,他在自己的社交平臺上發表講話,他說他現在是地球上最笨拙的人,談論了他曾經在獄中的一次打架。「只有那一次(我不得不把某人拳打入獄)。有人在那裡挑釁我,我就去那邊打他。
  • 那是一個很美的地方,但卻只有他的存在。|《天才在左瘋子在右》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看到一個書評是這麼寫的"天才和瘋子是兩極,普通人是赤道,兩極不懂赤道的炎熱,赤道不懂兩極的寒冷,寒冷與炎熱是對立的。"那就好好聊聊這本書吧,這本書就是類似一個訪談,從精神病患者的角度去闡述她(他)們眼中,這個世界是什麼樣的,甚至看完書,我一度懷疑,會不會她們眼中的那個世界是正確的,而我們只是因為大群體都是這麼想的,所以我們才看似是正常人。但是也許真理就是掌握在少數人手中的呢。我特別喜歡裡面的一句話「那是一個很美的地方,但卻只有他的存在。
  • 愛情,不該如此嗎,他是瘋子嗎?《天才在左 瘋子在右》盜屍者篇
    《天才在左 瘋子在右》這本書裡面有許許多多的小故事,每一個小故事裡都有一些在我們看來奇奇怪怪的人,他們被我們定義為——瘋子。他們的思想行為都是我們無法理解的,所以他們就成為了我們眼中的瘋子。其中有一篇我覺得比較特別,我覺得他只是太過於想念他的妻子而並不是有什麼心理疾病。老實說,他的痴情讓我敬佩,愛情,不該如此嗎?
  •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瘋子的智慧
    最近一閉眼就會有一些奇妙的,不著邊際的想法,細細想來原因在於自己最近看的一本書《天才在左瘋子在右》。作者高銘如實記錄了自己採訪了一些精神病人,並把與他們的採訪記錄和自己的想法如實地記錄下來,最近正看第一個板塊。
  • 徐渭究竟是三大才子亦或是瘋子
    歡迎來到囉裡羅說講故事,從歷史中品味人生。我是你們的朋友,阿強。明代三大才子個個都身懷絕技,把古代中華文化推崇到頂峰。但是,桀驁不馴的他怎麼會屈服於這種格式呢?於是徐渭便沒法通過鄉試,就沒辦法當官了。徐渭雖然才華出眾,世人也都知道,但是能夠欣賞他的卻只有寥寥數人,其中便包括了胡宗憲,胡宗憲便把徐渭收為幕僚,徐渭也不辜負他的信任,出謀劃策幫助胡宗憲打敗許多的倭寇。
  • 有人說跑馬拉松的人都是「瘋子」,大家怎麼看?本人絕對認同
    所以,很多人說,跑馬拉松的人都是瘋子。小編基本認同這樣的看法。在沒跑步之前,小編對於馬拉松的長度是沒有多少概念的,只知道它很長,能跑完一場馬拉松的人都是牛人。在一步步從無到有再到完成全馬,小編深切的體會到了那句話。
  • 是天才更是瘋子,羽壇一代傳奇男神——陶菲克的故事
    在羽毛球界有人說林丹是真神,陶菲克是奇才,在那個群雄逐鹿的時代,羽毛球界高手如雲,他們都力爭拿到更好的成績 。在球場上每個人的風格都不一樣,但不管以什麼樣的方式打球,只要能夠有所突破和找到適合自己的球法,達到既定的目標,就是好球手 。
  •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
    他幾乎就是整一個瘋子,但又不可否認是個實實在在的天才,簡直就是一矛盾綜合體。在四十歲之前,思特裡克蘭德是循規蹈矩的好公民、好丈夫、好父親,工作努力,社會人際關係融洽,結婚十七年,從未與妻子吵過架。可在四十歲那年,他卻一反常態,為尋求他那虛無飄緲的畫家夢,毅然決然地拋妻離子浪跡巴黎,孤獨怪癖,冷酷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