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近期陽明心學與致良知四合院曝光事件的一些思考

2020-12-16 個人成長與組織發展

近日致良知四合院被推倒風口浪尖,自媒體及官方媒體紛紛發聲。致良知四合院致力於中華傳統文化助力民族復興,反遭網絡浪潮聲討。作為陽明心學的「愛好者」,一些個人的看法與大家分享。致良知四合院中提倡不說一句善意的謊言,同時也反對「妄議聖賢」。以下個人觀點,讀者吸收有用的,讀者摒棄錯誤的。

首先,個人對致良知四合院的使命和願景是高度認同的,以中華傳統文化,喚醒民眾,助力民族復興,這樣的事業是偉大的、崇高的,也是值得關注的。對於致良知四合院為什麼會遇到如此大的社會反抗聲音,很多是值得深思的。不能客觀面對這一客觀現象,將頭埋在沙子裡或者通過公關手段可能都不能解決問題的根本。

個人不希望大家持有絕對的、片面的看法,致良知四合院體系裡面,從個人角度有很多好的東西,比如通過自我反省和反思,來總結個人成功失敗的原因;通過關注國家大政,提升人 的視野格局;通過提升人的使命感,發現人生的更多意義感;通過喚醒他人,幫助人們擺脫一些負面習慣的操縱、推動社會道德進步等等。

但是,對於致良知四合院的有些做法和觀點,也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也希望致良知四合院及學習企業能夠對這些問題加以思考。

首先,以變相強制的方法,讓學員或者通過企業老闆讓員工去完成「建立微信群、做三小時工作坊、發展和邀請他人、分派群人數、工作坊數量、賣書數量」等任務。

這是此次遭遇聲討最大的原因之一。同時,在四合院以及致28企業中,以上述任務作為評價『』心靈品質」的唯一或最重要的指標,如果沒有做工作坊、沒有完成招生任務、沒有完成賣書任務,便是心靈品質不夠高。相反,如果熱火朝天的去發展學員、去做工作坊、去賣書,就是心靈品質高。致良知四合院號稱喚醒人們的大愛之心,但是如果將這些硬性任務指標強壓給學員、員工,員工和學員無法感受到這種愛。陽明心學中,任何事物都是修心的途徑,而外在行為事物反而是表象,稻盛和夫強調工作職場是最好的修心途徑。上述的做法,顯然與陽明先生的思想是背道而馳的。最終,這樣的企業很可能也是主業下滑。

第二,企業員工被迫或變相被迫犧牲自由時間讀書學習。

這是網絡支持反對聲音的第二個重要原因。很多企業參與學習後,員工每天晚上要寫作業心得、上班前要寫家書、完成《文化自信與民族復興》讀書等任務,而這些大多又都是要求以8小時之外完成,很多企業命令禁止使用上班時間。雖然多數企業號稱自願,但是在一個組織中,對於老闆大力強調重中之重的事情,有多少希望在職場提升的人又敢於不跟隨和擁護呢,更不用說有些企業採取扣款、罰款、樂捐的形式。但是,這種形式主義的做法,與陽明先生的心學修習路徑建議是背道而馳的,最終,員工可能會身心疲憊,一旦有機會和出口,就會爆發出來。

第三、道德是比法律更高的要求。

法律是最低限要求,道德是在法律底限基礎之上的要求。但是如果對勞動法都沒有概念、沒有敬畏,五險一金都不能足額繳納、加班補助的法律規定都做不到,片面強調道德,就很容易讓員工對企業推行致良知的目的產生懷疑,引起員工內心的牴觸和反感。

第四,聖賢不容置疑,不容不同聲音,絕對追隨聖賢。

在這一點上,與陽明先生的精髓思想也是不一致的。在古代孔子也好,陽明先生也好,大量的思想都是在回答別人的問題甚至不同觀點,不會不允許提不同的觀點和看法。教學相長是教育的基本規律。陽明心學中,聖人之道,吾性自足,以及反求諸己等,這些思想的一個方面,就是不盲目的崇拜聖賢,而是遵循天理,而遵循天理,主要的途徑又是反求諸己。陽明先生強調在行中體證,而不是盲目信仰某一個人,如果是盲目追隨,陽明先生也就難以對程朱理學、佛老之說進行發揚而自成一派。

第五、不能因材施教,一本紅書,一套方法,適應幾乎所有學員。

致良知四合院知行合一學習法,一方面號稱讀原文悟原理,但是其主要教材,是一本書《文化自信與民族復興》。因材施教,是古今教育的基本規律,在致良知四合院,紅皮書是最主要的教材,心道德事四部曲是唯一的路徑,五大要點是全部的根基,無論學員是初中沒有畢業還是博士研究生,是門衛還是大學老師,是學生還是養老院的老人,是在為拿不到畢業證而苦惱的大學生還是不知貧窮為何物的富二代。想把所有的人用一套方法,刻成一個模子,在當今這個信息高度發達、組織強依賴性越來越弱、尊重個性的時代,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第六,心道德事四部曲的不同看法。

在知行合一學習法中,四部曲是主線。但是,對這個提法,也有很多不同的聲音。現代心理學的動機、意識、情緒、行為已經有大量經過數據檢驗的結論,也更容易傳播推廣。四部曲的提法,在高深同時變得可能更加晦澀。尤其是其中的「道」,老子也好,陽明先生也好,「道」都是更高層面的東西,放在「心」之上,也容易產生很大爭議,至少也應該是一個層面上,而在知行合一學習法,「道」是心決定的,「道」又被經常解釋為「格局與境界」、「眼神就是道」、「起心動念就是道」,更容易讓人產生糊塗。個人才疏學淺,尚不清楚這是出於「聖賢思想」,還是致良知四合院老師們的繼承性發展。

對致良知四合院的幾個參考性建議:

1、理解民心

真正理解和體會大量普通員工的痛點、渴望和需求。引領民心,但不是硬性或者藉助第三方變相硬性灌輸其所不需要的東西。如果因為致良知,很多員工被迫離職、工作幸福感下降、敬業度降低,也是我們的需要加以反思的,尤其是很多企業家明確強調不支持致良知就離職。

2、真正喚醒民心,而不是硬性或變相硬性要求「發展學員人數、工作坊、讀書、寫作業和賣書」這些外在指標

陽明先生的心學的心,根本上是一顆「遵循天理之心」,而事事物物背後底層只有基於這顆心才是最重要的,否則就是形式,就不是致良知。有多少員工做這些事情只是為了滿足領導的需要?有多少真的是內心認同和從中得到獲得感?後者會有,但實際可能會只是一部分人。如果不考慮員工內心的真實感受,以「發展學員人數、工作坊、讀書、寫心得、賣書」作為硬性要求,最終可能會適得其反,違背基本規律,埋下風險的根源。

3、工作是最好的道場

按照知行合一學習法,心靈品質的層面分為士人、能人、君子、賢人、聖人。而士人,就是腳踏實地、終於職責。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的本職工作都沒有做好,連本職崗位的業績都不能達標,如果一個企業家,連自己的企業的發展風險都解決不了,連合規和勞動法都遵循不了,連滿足員工基本的生活物質需要都解決不好,卻投入大量精力以「發展學員、做工作坊」去「喚醒」他人,最終這些企業可能難以成為行業的引領者。

對於大多數企業家,首要責任,是基於自身的企業使命創造社會價值,滿足被市場和客戶所接受的社會需求,讓自己的員工幸福、有尊嚴、有獲得感,這是企業履行使命責任的基本,也是人才競爭時代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關鍵,當這一點做好的基礎上,我們如果能夠在道德上去推動和承擔更多,才能從優秀走向卓越,否則就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

4、敬畏和謙卑

陽明先生說,千罪百惡皆從熬上來,在致良知四合院,這句話也經常被提起。謙,是去病良藥,但是,很多學員在致良知四合院卻沒有感受到「謙」。敬畏民心、敬畏科學、敬畏前輩,方能長足發展,畢竟,在心學的道路上,我們學習時間最長的也不不過十年左右,而致良知四合院3.0戰略,也遠遠沒有能夠被時間和歷史所檢驗,對心學、管理學領域那些前輩們我們還是應該心懷敬畏,始終保持一顆虛懷若谷之心。

相關焦點

  • 致良知四合院被指涉「精神傳銷」,參訓高管稱遭索三百萬贊助
    民辦非企業組織「致良知四合院」近日捲入涉傳風波。其以捧讀王陽明心學為主要內容的收費封閉式研修,被指強制要求學員分享心得、賣書拉新成員,並全程沒收手機,涉嫌精神傳銷。多位參加過「致良知四合院」培訓和二次培訓的企業員工和高管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證實了前述該組織的發展新成員的模式,其中一人曾因無法接受相關理念被其所在企業勸退。
  • 「致良知四合院」的財務明細 都去哪兒了?
    來源:華夏時報原標題:「致良知四合院」的財務明細,都去哪兒了?來源:新金融頭條「致良知四合院」遭媒體曝光被指「精神傳銷」後,引發大量企業員工對其培訓模式的質疑。而據《華夏時報》記者調查發現,「致良知四合院」的財務收支或存在造假嫌疑。
  • 「致良知四合院」財務收支涉嫌造假 直接掛斷記者電話
    來源:華夏時報原標題:「致良知四合院」爭議背後:培訓模式受質疑 財務收支涉嫌造假華夏時報記者 楊仕省 見習記者 隋娉娉 深圳報導在「致良知四合院」遭媒體曝光被指「精神傳銷」後,引發大量企業員工對其培訓模式的質疑。而據《華夏時報》記者調查發現,「致良知四合院」的財務收支或存在造假嫌疑。
  • 白話解說王陽明心學,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
    明朝一哥王陽明已經成為家喻戶曉的傳奇聖人,歷史上很多名人都在學王陽明,比如徐階、曾國藩、蔣介石……太多了就不一一列舉,那麼陽明心學到底有什麼獨到之處,讓那麼多名人紛紛敬仰拜學。陽明心學粗略一看有點唯心主義又好像佛道儒都有關聯,可越是鑽研越感到博大精深,經天緯地,用白話解說可真是需要謹慎避免曲解!首先重溫下心學三大經典:把陽明心學比作一把長劍,那「心即理」就是陽明學的劍柄,「知行合一」就是陽明學的劍刃,「致良知」就是這把寶劍那個直指蒼穹的劍鋒,散發寒光凜冽的劍芒直指長空,所向披靡!
  • 陽明心學讀書會:「心學的智慧」
    他創立的陽明心學,曾經影響了很多人,其中包括曾國藩、毛澤東、孫中山、梁啓超、岡田武彥、稻盛和夫等,其影響遠至日本、韓國、東南亞及歐美等國家。關於陽明心學,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王陽明的心學正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是增強中國人文化自信的切入點之一,作為中國人,不可不知王陽明。」
  • 陽明心學的核心是什麼?
    這是因為他們無一例外地掌握了解決一切問題的利器——陽明心學。構築了陽明心學的基石是什麼呢?那就是王陽明概括的四句話,即: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這四句話後來人們稱之為陽明心學「四句教」,也是陽明心學的核心,我們就陽明心學四句教深入解讀:1.無善無噁心之體:在貴州農場開悟後的陽明先生與釋迦牟尼一樣,發現吾心即天理。
  • 致良知四合院:陽明先生在此破山中賊,建和平縣 - 如今怎樣?
    陪伴你成長的 致良知四合院 今天「十家牌法,一直延續至今,直到改革開放前,我們還是幾家人家住在一起,從同一個大門進。鄉約裡的內容,我們還一直延續著這個傳統。陽明先生留下的這些文化,幾百年來一直在我們這裡運行著。」
  • 陽明心學核心觀點之三:致良知
    陽明心學的三大核心觀點,分別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致良知」三字,是陽明先生晚年提出的觀點,也是他一生思想的最終旨歸。陽明先生曾對其子正憲言道:「吾生平講學,只是『致良知』三字。」「致良知」究竟是什麼意思?其思想淵源是什麼?何以稱為「孔門正法眼藏」?
  • 解讀陽明心學:主旨可歸結為「良知」,與心、理、物密切相關
    解讀陽明心學:主旨可歸結為「良知」,與心、理、物密切相關王陽明於龍場悟道,提出「心即理」的思想,這是陽明心學的發端。在平定寧王之變後,王陽明又提出了「致良知」三個字,作為自己學說的要害與主旨。他的所有學說及思想,如心外無理、知行合一等,都歸匯到「致良知」裡,得到了總結、提升和融會貫通。
  • 致良知四合院學習之「「洗腦」與「洗心」」
    最近有些媒體在炒作致良知四合院是精神傳銷,又謂之是洗腦。作為一個走進四合院的一位老同學,見證了四合院的四年,我的感受是:何止是「洗腦」,簡直是「洗心」!大家都忙著移民,致良知四合院老師居然說「在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時代,移民是搏傻」?!大家辛辛苦苦都賺不到錢,致良知四合院老師居然說「商業的本質是利他」,還說「利他才是真正的利己」?!
  • 問藥丨略答陽明心學與禪宗宗趣之異同
    同樣,陽明心學也極其看重「心」在主體實踐中的功能,並以「致良知」名之,而在具體施教的方法與對象上都表現出較之傳統儒家更大的靈活性,如王陽明之隨時提點、隨事教導,又如泰州學派諸子在講學時常不限於士人學子,乃至走卒販夫,所在多有。第三個相似:造成的影響相似。
  • 青島大學商學院Q29 精進成長班 | 「陽明心學與商業本質」
    青島智誠靈動戰略品牌諮詢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傳媒大學戰略品牌研究所研究員致良知四合院志願者山東盛和塾發起人陽明心學之道青島智誠靈動戰略品牌諮詢有限公司董事長王誠瑩老師滿懷熱情,生動地為我們講述了王陽明先生的生平經歷,特別是從「龍場悟道」中,我們可以深刻地感受到陽明心學的聖賢思想。
  • 良知踐行與企業管理密不可分!企業家代表暢談「致良知」
    2019-05-18 19:36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徐添城5月18日下午,第三屆中國陽明心學高峰論壇「致良知——良知踐行與企業管理」分論壇在紹興飯店舉行,多名企業家代表結合自身企業實際,暢談心得感悟。
  • 「致良知四合院」爭議背後:培訓模式受質疑 財務收支涉嫌造假
    「致良知四合院」部分成員「致良知四合院」自稱是一個「以王陽明心學為核心」的非盈利組織,至今已研發出七種課程,主要目的為提升企業的整體素養、實現高質量發展。而「致良知四合院」的另一收入渠道是賣書。《華夏時報》記者向受培訓企業員工了解到,對於「雁棲湖論壇」、「春季烏鎮學習會」這樣的大型活動,「致良知四合院」有報名門檻,只有企業高層才有機會去現場學習。而「致良知四合院」會提供遠程直播埠,以讓企業更多員工能同步收到現場培訓。
  • 陽明心學不是成功學也不是心理學,從原則來入門
    對於思想與哲學沒有弄清本身,也是陽明心學的範疇。因此讀透了,也就明白了西方的哲學、科學與東方的思想、學問到底是什麼關係。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構成,當代社會該如何來理解陽明心學。現在有用大量的作品解讀陽明心學,心學發展過程中也是眾多的典籍,但更需要的是當下出發,用當代的語言來講述陽明心學的內在本質。
  • 聖人之學,心學也 | 陽明心學經典解讀
    如果說,象山先生是心學的開山之祖,那麼陽明先生則是心學的集大成者。陸象山在南宋就已經提出了他的心學理論。他說過一句著名的話,「六經皆我註腳」。他認為,所有經典都是為自己的心做註解。陽明先生通過龍場悟道,以自己的人生體驗和生命經歷,來註解孔孟之道。
  • 貴州省第二強戒所:創新「陽明心學除癮治療法」
    從「心」出發 戰勝「心魔」走進貴州省第二強制隔離戒毒所,隨處可見陽明文化之所在。辦公大樓正面鐫刻的語錄,宣傳欄上張貼的警句,院子裡陽明先生與弟子研學的塑像,以及以「良知院」「致知院」命名的生產生活區域……與大眾對戒毒所「冰冷」「刻板」的印象截然不同,這裡,更讓人感覺像一所充滿人文氣息的學府。
  • 關於王陽明的「良知」,90%的人都理解錯了
    陽明心學以「致良知」之說為核心。王陽明在貴陽的時候,首次推廣知行合一之說,滁陽後,多教學生靜坐,而自江右以後,開始只提致良知三個字,直指本體。陽明先生說,致良知是學問大頭腦,是聖人教人第一義,同時也說致良知工夫明白簡易,輕快灑脫,使人當下即得入手。
  • 第三屆中國陽明心學高峰論壇啟動儀式召開
    中國文化書院院長、三智書院院長、北京大學教授王守常老師,在主持演講環節時談到:第三屆陽明論壇的主題「中國智慧與人類命運共同體」,其實涉及到我們從去年就一直在討論的「反本開新」的話題,這一概念在這個時代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今年是建國70周年,也是五四新文化運動100周年。其中,五四運動引發了傳統與反傳統的思考。傳統不是過去,傳統是每一個時代的連接點。
  • 二十年代整個社會應學會珍惜和累積共識――也談致良知四合院
    三家分別是北京知行合一陽明教育研究院、北京致良知公益基金會、北京懷柔致良知四合院公益文化促進中心。「致良知四合院」是其註冊商標。北京人喜歡簡縮,叫著叫著就簡稱為「四合院」了。從「爭議」一文對其的批評烈度和語氣來看,一定是在該單位有過任職或共事的,不過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爭議」對「四合院」的指謫大多是有偏於事實的。有關這個,我們在下面的文字裡會有一句沒有一句地聊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