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良知四合院」的財務明細 都去哪兒了?

2020-12-16 新浪財經

來源:華夏時報

原標題:「致良知四合院」的財務明細,都去哪兒了?

來源:新金融頭條

「致良知四合院」遭媒體曝光被指「精神傳銷」後,引發大量企業員工對其培訓模式的質疑。而據《華夏時報》記者調查發現,「致良知四合院」的財務收支或存在造假嫌疑。

根據「致良知四合院」在京東店鋪等媒介平臺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0月28日,其定價66元的自編書《文化自信與民族復興》出版不到一年即銷售1000萬冊。即總計營收6.6億元。

然而,這卻與其官網公開的年度財務結果有巨大差距——該組織2017年累計營收僅2957.63萬元,2018年累計營收1.03億元。

那麼,「致良知四合院」是謊報銷售數據,還是偽造財務收支?

1月4日下午,《華夏時報》記者向「致良知四合院」所屬公司北京知行合一陽明教育研究院致電並表明採訪意向,對方隨即回應「我不清楚」,並直接掛斷電話。

目前,該組織仍照常更新微信公眾號、知乎帳號,同時宣布「致良知四合院」創始人白立新將從2020年1月1日起,進行為期100天的《道德經》深度解析。

財務明細成謎

「#致良知四合院涉嫌精神傳銷#」登上微博熱搜後,引起輿論的關注的首先是該組織可謂雄厚的資本背景。

根據官方信息,從2012年發起之初,「致良知四合院」便聚集了28名企業家,彼時每名企業家需繳納入會費300萬元。現規模已擴展至「千名上市企業和行業典型企業董事長」(統稱「致28家」),包括海康威視、TCL、康恩貝、金蝶、分眾傳媒、金夫人、陽光控股、遠東控股、長城物業、奧康等知名企業董事層,其中不乏有人身兼全國人大代表、民建中央委員等國家級職位。

「致良知四合院」部分成員

「致良知四合院」自稱是一個「以王陽明心學為核心」的非盈利組織,至今已研發出七種課程,主要目的為提升企業的整體素養、實現高質量發展。

《華夏時報》記者根據其發布的季度簡報統計,2019年,「致良知四合院」共組織41場培訓活動,每場培訓短則1天,長則15天,課程安排幾乎做到時間線上的無縫銜接,現場人數累計超過1.6萬人。

「致良知四合院」2019年第四季度部分培訓課程情況

但並不是每場培訓都是公益性質的。本報記者通過其官方微信公眾號了解到,「致良知四合院」系列課程報名費在3000元/人至10000元/人(食宿交通自理)。記者隨機選取了該組織2019年的8場培訓活動,通過其公布的報名費及人數計算出,僅現場報名費就超過6000萬元,而事實上「致良知四合院」2019年總活動場數為41場。

而對於每次活動的支出明細,「致良知四合院」一向諱莫如深。其官方公眾號所示,「2019雁棲湖企業家論壇——暨未來之星學習會」收入金額近3686萬元,成本支出3942萬元,虧損近256萬元,但審計報告內容在項目明細處戛然而止。

另一份「2018春季烏鎮學習會」審計報告顯示,該次活動收入1462.5萬元,支出約1454萬元,盈利8.6萬元。但支出數據的可見部分僅為56.9萬元,還不足總支出費用的零頭,有千萬資金未被公開、下落不明。

賣書得6.6億元?

而「致良知四合院」的另一收入渠道是賣書。

《華夏時報》記者向受培訓企業員工了解到,對於「雁棲湖論壇」、「春季烏鎮學習會」這樣的大型活動,「致良知四合院」有報名門檻,只有企業高層才有機會去現場學習。而「致良知四合院」會提供遠程直播埠,以讓企業更多員工能同步收到現場培訓。

本報記者電話諮詢「致良知四合院」客服後得知,遠程直播埠的費用,可轉化為150套《文化自信與民族復興》書費,10本/套,每套200元,總計3000元,企業自主決定是否購買以「讓更多員工受益」。

如此就能解釋,大量企業員工在網絡上透露「公司成箱購買四合院的書」的緣由,以及該書1000萬本的官方銷量是從何而來。

由「致良知四合院」根據「2017年致良知(雁棲湖)論壇」主題報告而修訂的自編書《文化自信與民族復興》,被學員們稱作「小紅書」,有多國語言版本。

「致良知四合院」京東店鋪數據所示,其定價66元的自編書《文化自信與民族復興》(第三次修訂版,下稱「小紅書」)「出版不到一年,銷售1000萬冊(截至2018年10月28日)」。由此計算,「致良知四合院」在一年之內,僅通過賣書就有6.6億元的收入。

蹊蹺的是,「致良知四合院」年度財務披露,該組織2017年累計營收2957.63萬元,2018年累計營收1.03億元。

對於「小紅書」的內容,兩位受培訓企業員工不約而同地用「空洞乏味」向《華夏時報》記者形容。本報記者從上述員工處獲取節選後了解到,書中部分內容摻雜著企業董事長在「致良知四合院」學習後,成功「開發企業幹部員工的心靈寶藏」的案例,及中國古代思想家的名言典故等。

北京市文化市場行政執法總隊網站顯示,因「未經批准擅自編印內部資料」,「致良知四合院」曾於2018年被罰1000元兩次。

「致良知四合院」的第二大股東「北京致良知公益基金會」同樣疑點重重。天眼查顯示,「致良知四合院」於2017年12月將49%的股份(208.74萬元)捐贈給該基金會,同時承諾「今後所有收益全部用於中華文化傳播事業,股東永不分配利潤」。

根據基金會中心網的公示,「北京致良知公益基金會」2018年獲捐贈收入277.74萬元,唯一公益支出49.13萬元,用於幫扶山東省德州市慶雲縣的98名貧孤學生。

此外,該基金會還違背了《基金會管理條例》第二十三條規定:基金會的理事長即法定代表人,不得同時擔任其他組織的法定代表人。天眼查顯示,該基金會理事長劉芳系深圳芳子美容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同時擔任著該公司四十多家分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綜上所述,「致良知四合院」多次強調的「無私奉獻、永不盈利」,還能如何佐證?在宗教管理局、民政部門、教育局都未見備案或申報的「致良知四合院」,為何能夠經營如此之久?「今後所有收益全部用於中華文化傳播事業,股東用不分配利潤」的承諾,又到底會怎樣踐行?

員工們在吶喊

雖然「致良知四合院」將自己介紹為一個「以王陽明心學為核心」的「學習型」組織,但外界卻直呼其培訓方式、宣導思想是褻瀆了聖賢之語。大量「致28家」企業員工在聲討。

大量企業員工在網絡質疑「致良知四合院」的培訓模式

某上市公司前員工王先生向《華夏時報》記者透露,2019年7月,「致良知四合院」面向青少年的10天系列課程「未來之星少年班」因報名人數不足,公司便要求他參與了這場封閉式學習。

根據王先生回憶,參會要統一著裝,穿襯衫、西裝褲,不許帶水杯、手機,不許交頭接耳,有人盯著坐姿,不許靠椅背,每個學習小組上廁所有人數限制,超出限制或違背紀律則全小組罰站。而具體培訓內容無非就是「唱《祖國頌》,讀『小紅書』,看愛國愛黨愛民小視頻」等等。

遠東控股某員工也向本報記者描述,該公司目前的培訓活動為晨讀「小紅書」、在「四合院」APP上完成心得、輪流組織員工利用下班時間參加三小時工作坊。「就是看白立新和張立平的視頻講話,然後反省自己,再上臺分享。」他說。

這位員工還透露,在「致良知四合院」輿論爆發後,其前同事所在九如城集團蘇南地區已停止學習「致良知」,但遠東控股仍在要求員工寫心得。

此外,「致良知四合院」的影響已滲透到初高中和幼兒園。記者了解到,河北省隆堯縣的一位幼兒園園長,邀請學生家長參加「致良知四合院」系列工作坊,並組織在微信群中每日早讀誦「小紅書」。一位初三學生家長在「四合院」APP分享稱,向孩子所在班級推廣「致良知」後,班級晨讀時曾集體誦讀「致良知四合院」出版的《文化自信與民族復興》。

雖然不排除參與培訓的學員中,的確有人出於汲取古人思想智慧的初衷,但「致良知四合院」在經營和培訓中涉及到的監管及合規等問題,仍值得進一步去探討。

況且,「致良知CFO四合院」所提倡的——以「讓天下沒有假帳」為使命,更應當由自身做起。

據媒體報導,金蝶集團創始人、董事會主席徐少春為「致良知CFO四合院」開創人,其曾在「2017年企業家致良知論壇」上演講稱:「CFO是企業當中最後一道防線,希望在座的4000多名企業家把你們的CFO派到我們CFO四合院來學習。」

相關焦點

  • 「致良知四合院」財務收支涉嫌造假 直接掛斷記者電話
    來源:華夏時報原標題:「致良知四合院」爭議背後:培訓模式受質疑 財務收支涉嫌造假華夏時報記者 楊仕省 見習記者 隋娉娉 深圳報導在「致良知四合院」遭媒體曝光被指「精神傳銷」後,引發大量企業員工對其培訓模式的質疑。而據《華夏時報》記者調查發現,「致良知四合院」的財務收支或存在造假嫌疑。
  • 「致良知四合院」爭議背後:培訓模式受質疑 財務收支涉嫌造假
    來源:華夏時報財務明細成謎「#致良知四合院涉嫌精神傳銷#」登上微博熱搜後,引起輿論的關注的首先是該組織可謂雄厚的資本背景。根據官方信息,從2012年發起之初,「致良知四合院」便聚集了28名企業家,彼時每名企業家需繳納入會費300萬元。
  • 致良知四合院被指涉「精神傳銷」,參訓高管稱遭索三百萬贊助
    毛旭稱,當時有多位同事登臺分享,「個個都哭了」,其中也包括公司的老闆。上述說法也得到了來自江西、上海、深圳等多地多位參加致良知四合院培訓學員的證實。毛旭告訴澎湃新聞,如果不參加封閉式培訓,將會被視作自動離職。
  • 致良知四合院學習之「「洗腦」與「洗心」」
    最近有些媒體在炒作致良知四合院是精神傳銷,又謂之是洗腦。作為一個走進四合院的一位老同學,見證了四合院的四年,我的感受是:何止是「洗腦」,簡直是「洗心」!大家都忙著移民,致良知四合院老師居然說「在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時代,移民是搏傻」?!大家辛辛苦苦都賺不到錢,致良知四合院老師居然說「商業的本質是利他」,還說「利他才是真正的利己」?!
  • 關於近期陽明心學與致良知四合院曝光事件的一些思考
    近日致良知四合院被推倒風口浪尖,自媒體及官方媒體紛紛發聲。致良知四合院致力於中華傳統文化助力民族復興,反遭網絡浪潮聲討。作為陽明心學的「愛好者」,一些個人的看法與大家分享。致良知四合院中提倡不說一句善意的謊言,同時也反對「妄議聖賢」。以下個人觀點,讀者吸收有用的,讀者摒棄錯誤的。
  • 二十年代整個社會應學會珍惜和累積共識――也談致良知四合院
    三家分別是北京知行合一陽明教育研究院、北京致良知公益基金會、北京懷柔致良知四合院公益文化促進中心。「致良知四合院」是其註冊商標。北京人喜歡簡縮,叫著叫著就簡稱為「四合院」了。從「爭議」一文對其的批評烈度和語氣來看,一定是在該單位有過任職或共事的,不過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爭議」對「四合院」的指謫大多是有偏於事實的。有關這個,我們在下面的文字裡會有一句沒有一句地聊著。
  • 「致良知」被指精神傳銷待調查,海康威視、分眾傳媒等企業高管是會員
    比如,在一次「反省之夜」,一企業高管當眾跪下懺悔,緊隨其後的高管則大罵自己「連畜生都不如」。另有一名董事長「熱淚噴湧而出,哭得泣不成聲」。不少學員「抱頭痛哭。」   除此之外,該組織曾有講師宣稱「致良知能治腫瘤」,以及「女性應服從男性,老公出軌應從自身找原因」。還曾於2018年因發行其他非法出版物、未經批准擅自編撰內部資料,遭行政處罰。
  • 致良知四合院:「戰略與能量」3.0企業董事長學習會,要點呈現
    原創 陪伴你成長的 致良知四合院 今天4月15、16這兩天,對於許多人而言,或許只是很普通的日子。然而,對於致28的企業家們來說,卻記憶深刻、難以忘懷。錢總面對危機的堅定、魄力和對社會責任的擔當,對於民營企業走出當下疫情危機、應對經濟衰退都有很好的借鑑作用。四合院老師針對錢總的分享做了回應:在危機中,錢總的大我被激發出來,乃至到了讓人肅然起敬的最高境界。這就是陽明先生龍場悟道之後,告訴我們的最重要的那八個字,「聖人之道,吾性自足」。「不要錯過任何一場危機」,因為危機是點燃人們內心能量的契機。
  • 致良知四合院:要強,有錯嗎?
    陪伴你成長的 致良知四合院 今天人們尊重強者。為此,我們不斷證明自己,比別人更聰明,比別人更成功,比別人更有能力。在證明自己的過程中,我們希望獲得快樂和滿足。然而,得到了嗎?難道,不要強,去做個弱者,天下就太平了嗎?
  • 致良知四合院:父親,是一輩子都不能失敗的事業 - 父親節
    陪伴你成長的 致良知四合院 今天在家庭中,誰是最敏銳的「偵查員」?答案是:小朋友。張強,來自杭州的一位企業家,是兩個男孩的爸爸,大兒子8歲,小兒子6歲。張強記得上高中時,有一年時間,他都沒有理過自己的父親。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他和父親在小路迎面走來,只有父子兩人,在擦肩而過的那一瞬間,他故意扭過頭去,都沒有叫父親一聲。他的心裡有怨,父親是家裡的火藥桶,吵架打罵都是常事。父親總是酒後開始發火、罵人、摔東西,母親與哥哥以及自己則在一旁忍氣吞聲。
  • 致良知四合院:不再較勁,生命終於得以舒展
    陪伴你成長的 致良知四合院 今天尹兆晶,一位32歲優秀女性,目前在一家很有品質的文化機構工作,她性格開朗明快,做事乾淨利落。然而,此前的她,卻是十分擰巴,經常跟人較勁。她為什麼較勁?在跟誰在較勁?她從哪天開始不再較勁了?
  • 致良知四合院:「小而高」個體工商戶學習會,9.13在潤澤園開啟
    原創 陪伴你成長的 致良知四合院 今天收錄於話題#潤澤園學習會十六大亮點2個本文字數:2416字預計閱讀時間:8分鐘「今年的餐飲行業非常艱難四部曲潤澤園(前身是致良知四合院)舉辦本次學習會,正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也是其自成立以來一直踐行企業社會責任的又一次行動彰顯。作為一個科技教育公司,四部曲潤澤園旨在弘揚中華文化,幫助更多人建設自己的心靈品質,提升格局與境界,從而推動社會進步。個體工商戶雖然是小店,但也可以踐行大道!
  • 致良知四合院:《面紗》背後的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陪伴你成長的 致良知四合院上個世紀英國著名作家毛姆,曾經寫過一部優秀小說《面紗》,至今讀來發人深省。雖然是一部外國作品,但是卻讓我們從中領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的深刻含義。其實,這句話來源於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善良的人救了一隻狗,最後狗因為一己私慾咬傷了善人,所有人都譴責這隻狗瘋了,並認為善人會因為瘋狗而死,但最後善人痊癒了,而狗死了。沃爾特一直都認為自己是那個善人,而他的妻子出軌背叛了自己,因而妻子應當是那隻咬傷善人的瘋狗。
  • 致良知四合院:宅心仁厚、厚德載物。「厚」字何以如此重要?
    陪伴你成長的 致良知四合院 今天黃碧蓉,是一位來自深圳的校長。曾經是留守兒童的經歷,讓她的內心藏著一份對父母很深的怨恨,也從此把自卑烙在了心上。「是以聖人終日行不離輜重」聖人終日都承擔著心繫天下、無我利他、化育天下的那份擔當,時刻不忘自己的使命。同樣,作為企業家,如果能夠立志與祖國同頻共振,心有大我,報效祖國,把幫助他人建設心靈品質作為自己最重要的使命,那麼必然就會擁有一份心安。
  • 致良知四合院:陽明先生在此破山中賊,建和平縣 - 如今怎樣?
    陪伴你成長的 致良知四合院 今天「十家牌法,一直延續至今,直到改革開放前,我們還是幾家人家住在一起,從同一個大門進。鄉約裡的內容,我們還一直延續著這個傳統。陽明先生留下的這些文化,幾百年來一直在我們這裡運行著。」
  • 致良知四合院:「我這麼好的一個人,為什麼命這麼不好」
    陪伴你成長的 致良知四合院 今天「孩子不爭氣,家裡又有這麼多問題……我這麼好的一個人,為什麼命這麼不好?」每當想到這些,桂苓心中仿佛就有無數的怨噴湧而出。心好命不好,這是桂苓眼中從前的自己。但當深入探究自己內心,桂苓發現,不是人好命不好,而是另有原因。
  • 致良知四合院:「人老了,還能幹啥?古稀之年,又有了新奔頭!」
    原創 陪伴你成長的 致良知四合院 今天來自專輯一百個真實故事「外公,爸爸媽媽又吵架啦!」「哥,咱家老弟的抑鬱你再想想辦法啊!」家族轉變:良知原來是大道去年10月份,由於大女兒學習中華文化,老人開始學習《文化自信與民族復興》,《致良知是一種偉大的力量》成為他細細的精讀本。「爸,我們一起在群裡讀誦明心淨心十大要點100天吧?」「好。」
  • 致良知四合院:回歸本質,大道至簡
    回歸本質,大道至簡原創 陪伴你成長的 致良知四合院 今天收錄於話題#【格局與境界】企業家百日課堂52個陽明先生在《寄楊邃庵閣老書》中說:「(圖四)其實,這個最新的編碼體系,就是我們每天都在使用的手機鍵盤。
  • 致良知四合院:那些得到孔子批評的人
    原創 陪伴你成長的 致良知四合院 今天 來自專輯 從「心」讀歷史 在《論語·子路》中,記載了孔子和弟子冉有之間的一段對話,一問一答中,清晰地表達出了關於國家治理的三步曲。而且,特別指出了教育的重要性。
  • 看了這篇文章,讓你深刻理解致良知
    致良知是晚年王陽明說的最多的口號,以至於王陽明自己都說過「除了「致良知」以外,那就沒啥好說的了」,這種話。所以致良知是心學的核心思想。致良知的大概邏輯就在於王陽明對於「格物致知誠意正心」的解釋。一個人的良知是天然就知道對錯的,是一個人無法自我欺騙的。所以想要消除自己的「心」所發出的惡的「意」的方法就是「致良知」。致良知不是憑空地致,要去實踐,從實踐中改正自己,所以要去「格物」。「格」是「正」,「物」是「事」。越是格物,良知才能越明亮,越能致達良知,越能減少惡的意念,越能端正自己的心。所以就是「格物以致知,致知以誠意,誠意以正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