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良知四合院:父親,是一輩子都不能失敗的事業 - 父親節

2020-12-26 知行合一陽明教育

陪伴你成長的 致良知四合院 今天

在家庭中,誰是最敏銳的「偵查員」?

答案是:小朋友。

張強,來自杭州的一位企業家,是兩個男孩的爸爸,大兒子8歲,小兒子6歲。

張強

細心的他覺察到,自己的兩個小孩就像小雷達一樣,隨時隨地在家中掃描。爸爸在家裡面的起心動念、一言一語乃至所有的表現都會記在他們心中。

很多時候,作為爸爸自己講過的話,也不能完全做到。於是,孩子們對父親的行為便有了模仿、質疑、反駁……曾經有一次張強像往常一樣嚴厲地教訓兒子,沒想到大兒子反過來衝他喊道:「為什麼你生氣,我不能生氣?為什麼你說的都是對的?」

7、8歲的兒子就開始公然向爸爸挑戰了,這讓一向在家擁有絕對權威的張強內心不禁強烈觸動。

這次觸動,引發了張強的思考:做爸爸,何為正確?

張強分享

敢於自省的爸爸

是勇敢的爸爸

張強與兒子關係升華,源於讀懂自己的父親。

張強記得上高中時,有一年時間,他都沒有理過自己的父親。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他和父親在小路迎面走來,只有父子兩人,在擦肩而過的那一瞬間,他故意扭過頭去,都沒有叫父親一聲。

他的心裡有怨,父親是家裡的火藥桶,吵架打罵都是常事。父親總是酒後開始發火、罵人、摔東西,母親與哥哥以及自己則在一旁忍氣吞聲。

那時的張強,好羨慕別人家的父親,渴望別人家的和睦。他默默告訴自己,長大了,絕對不能做父親這樣的人。

後來,張強讀大學、工作,組建了自己的家庭。如今,他也成為了兩個兒子的父親。然而,在毫無察覺中,自己仿佛延續了父親的方式,對自己的兒子也常常是簡單粗暴。

有一次,看到兒子有點哀求的樣子,張強似乎聯想起了什麼,但念頭一閃而過,他沒有抓住!

直到有機緣學習中華文化,張強做了一次又一次的反省,他開始慢慢理解父親當年的心情。

父親只有三歲的時候,爺爺就去世了,奶奶為了維持家庭,把老大留在身邊,老二送到自己弟弟家寄養,唯獨把老三——也就是張強的父親,送給了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一戶農家。在農村,父親的童年和青少年都充滿了苦難。

父親內心應當存了太多關於命運不公的怨言:他的父親是知名大學法律系畢業生,他的母親是當地大戶人家千金,他原本應當一帆風順,但因為父親的早早離世從此命運改變,大哥在城裡繼承了父母房產,二哥受舅舅一家照顧並繼承舅舅的房產,為什麼到了他這裡,就只能艱苦務農、白手起家?

由於農村條件艱苦,張強的母親身體又不好,家中一切,都需要父親拼盡全力,容不得他半點懈怠。瘦弱的父親和母親一起撫養和培育兩個兒子考上大學,在村裡人「讀書無用論」的冷嘲熱諷中,父親堅持讓哥倆讀書。每次親戚聚會勸說父親讓孩子們早點幹活,父親都會堅定地告訴他們「砸鍋賣鐵也要供兒子們讀書」。

父親那麼努力,那麼堅強,父親對孩子毫無保留的好,一幕幕浮現在他的腦海裡……

他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對自己當年的行為痛徹心扉。他感恩父親賦予自己生命,養育自己讀書做人。在深深的懺悔與感恩中,他向父親保證:一定要讓父母的晚年更幸福,讓自己的家庭成為積善之家,讓父親的擔當與奮鬥成為建設家族興旺之道的精神動力,溫暖和激勵家族的每個成員,讓兒孫們都成為讓父親放心和自豪的家族一員!

2019年,張強被兒子的學校推薦做代表,參加區裡《勇敢的爸爸》主題演講。他的演講題目是《敢於反省的爸爸是勇敢的爸爸》,這次演講獲得了最有分量的「最佳啟示獎」,臺下的教育專家和眾多家長也深受感動。

那一天,他特地讓遠在紹興的父親看直播。在很多家長、校長的面前,他鄭重地向父親道歉。

他說,這是遲來40年的道歉。至此,他心中最大的心病沒有了。

當他跟父親修復了關係,他也打開了封閉已久的心門,把孩子真正裝在了心裡。

他和孩子們的關係也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內心深處開始尊重孩子,用更好的方式和他們去交流溝通。

疫情期間,他一直住在太太的老家千島湖,帶著兩個孩子度過了有史以來最長的春節假期。假期結束,當他要回到杭州工作的時候,孩子們居然落下了眼淚。以往,孩子們從來不會有這種留戀的情感。

孩子們含著淚,往爸爸包裡塞了好多零食,他們說:爸爸一個人去杭州工作,很不容易,一定要照顧好自己。

此時的張強,特別感動。

父親的力量

在籌備《勇敢的爸爸》主題演講的過程中,張強發現,現場來的媽媽特別多,而爸爸簡直是稀有動物。

這引發了他對於父子關係更深入的研究和思考。

《中國家庭親子陪伴白皮書》的數據顯示,中國家庭中的「隱形爸爸」太多了。從大數據上看,超過55%的家庭,由媽媽擔當陪伴孩子的主力。而爸爸陪孩子時間較多的家庭,比例只有12.6%,還沒有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陪伴得多。甚至有個說法叫做「喪偶式育兒」,專門用於描述父親在孩子教育中的缺位。

疫情期間,張強閱讀了至少有幾十萬字專門講父親的文章與論文。他專門登陸中國知網,付費去研究、去看全世界各種教育專家、心理學家、社會學家講父親角色的重要性,還買了一堆書研究、學習。

他認識到,丈夫「賺錢養家」,妻子「相夫教子」,所謂的「男主外、女主內」看上去似乎是完美的家庭模式。其實,存在極大的隱患。

古語云「養不教,父之過」,父親代表著力量,在家庭教育中是不可替代的角色,父親缺席的家庭教育會影響孩子一生。

他也一直在反省自己。通過觀照自己內心深處的念頭,他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潛意識就是:事業比孩子重要。

他十分羞愧,自己多麼的自私,連對自己孩子的愛都不真切,心中又能真正裝下誰呢?

他說,過去我從來不知道什麼是「無條件的愛」,現在,我真的明白了,在這個世界上,父親是我們一生都不能失敗的事業。

作為一個創業中的男人,他一直在拼搏、努力,一直渴望事業的成功,但是,他也知道,自己認為的任何成功都沒法彌補子女教育上的失敗。

深感做爸爸不易、做男人不易,張強萌發出一個想法:專門為爸爸們做一個爸爸課堂,召集更多的爸爸一起來成長,迎接事業和家庭的雙豐收。

最近,張強和一群杭州的志願者一起發起成立了「愛之以道」家長成長機構,並制定了一個「大山計劃」。「愛之以道」邀請了56位創業的爸爸,將四合院的明心淨心功夫和家庭教育的內容相融合,在線上做了一次「父親的力量」公益課程。

五天時間裡,每天晚上56個爸爸一起,反省對孩子缺乏陪伴和引領的虧欠,每天學習中華文化,學習如何做好爸爸。

第一天,56位爸爸針對父親的六大誤區進行觀照和反省:

1. 男人負責賺錢養家,女人負責在家帶娃

這是一個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誤區。爸爸會覺得自己賺錢養家就行了,家庭教育都是媽媽的責任。孩子身邊從小就是媽媽、奶奶、保姆、幼兒園的女老師,如此以來,孩子接觸的都是女性陰柔的情感滋潤,但缺少了男性的陽剛力量,這是現代孩子教育面臨的一個十分嚴重的問題。

2. 孩子還小,大一點兒再參與

事實上,0-3歲,是爸爸和孩子建立情感連結的最好時期。沒有情感基礎,就沒有管教基礎。

3. 棍棒底下出孝子

有人認為:好孩子是打出來的,不趁著孩子弱小的時候以武力震懾,等孩子長大了,就管不了。

誠然,對孩子最大的愛是嚴格。但是,是否一味打罵就是嚴格要求呢?

孩子雖小,亦有良知之心,能夠引導孩子自我反省,自己改過,比暴力制服更加有效,而且簡單粗暴的方式,會給孩子會帶來太多的負面影響,甚至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4. 孩子終於上學了,管好學習就行了

5. 夫妻教育理念不一致,爸爸就退居二線

6. 都想做好爸爸,但是沒時間陪伴

……

(以上內容不再贅述)

「大山計劃」的核心課程除了父親教育的六大觀念誤區,還有父親教育的五層境界、父親對子女的四大影響、父教養成的三大機制、父教提升的兩大功夫、父親成長的一個核心,等等。

父愛如山。張強希望通過「大山計劃」和一群兄弟一起成長,從此成為兄弟連,成為最有影響力的爸爸軍團!他也希望有更多的爸爸加入這個團隊。

父親節,姐妹倆和小帥哥祝正在參加「父親的力量」工作坊的爸爸楊挺、劉明節日快樂,而兩位爸爸說,自己的學習成長就是給孩子們、給自己最好的節日禮物!

爸爸們的學習心得:

爸爸1:參加了這次學習,我一定要做反省,以後不再做說教的爸爸、指責的爸爸,做一個無條件愛孩子的爸爸。爸爸2:這是我有史以來參加的一次只有爸爸們的學習,感到意義十分重大。我的內心有了無窮的能量,也有了成為好爸爸的信心。

爸爸3:通過學習我才知道,原來需要成長的不是兒子而是我。

……

本周末( 6月20-21日 ),正值父親節,「愛之以道」家長課堂又組織了一次《父親的力量》工作坊,又一批爸爸們聚在一起,發自內心的喊出「爸爸有力量,孩子有希望」!

父親,是我們一生都不能失敗的事業。

其他行業都可以更換,唯有父親這個行業是永遠沒有辦法也沒有機會更換和彌補的。孩子是一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產品,任何事業的成功都換不回家庭和子女教育的失敗。

願男性同仁,成為一名成而無患的父親。

深深地祝福天下所有父親,節日快樂!

相關焦點

  • 「致良知四合院」的財務明細 都去哪兒了?
    來源:華夏時報原標題:「致良知四合院」的財務明細,都去哪兒了?來源:新金融頭條「致良知四合院」遭媒體曝光被指「精神傳銷」後,引發大量企業員工對其培訓模式的質疑。而據《華夏時報》記者調查發現,「致良知四合院」的財務收支或存在造假嫌疑。
  • 致良知四合院學習之「「洗腦」與「洗心」」
    最近有些媒體在炒作致良知四合院是精神傳銷,又謂之是洗腦。作為一個走進四合院的一位老同學,見證了四合院的四年,我的感受是:何止是「洗腦」,簡直是「洗心」!大家都忙著移民,致良知四合院老師居然說「在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時代,移民是搏傻」?!大家辛辛苦苦都賺不到錢,致良知四合院老師居然說「商業的本質是利他」,還說「利他才是真正的利己」?!
  • 關於近期陽明心學與致良知四合院曝光事件的一些思考
    近日致良知四合院被推倒風口浪尖,自媒體及官方媒體紛紛發聲。致良知四合院致力於中華傳統文化助力民族復興,反遭網絡浪潮聲討。作為陽明心學的「愛好者」,一些個人的看法與大家分享。致良知四合院中提倡不說一句善意的謊言,同時也反對「妄議聖賢」。以下個人觀點,讀者吸收有用的,讀者摒棄錯誤的。
  • 「致良知四合院」財務收支涉嫌造假 直接掛斷記者電話
    來源:華夏時報原標題:「致良知四合院」爭議背後:培訓模式受質疑 財務收支涉嫌造假華夏時報記者 楊仕省 見習記者 隋娉娉 深圳報導在「致良知四合院」遭媒體曝光被指「精神傳銷」後,引發大量企業員工對其培訓模式的質疑。而據《華夏時報》記者調查發現,「致良知四合院」的財務收支或存在造假嫌疑。
  • 「致良知四合院」爭議背後:培訓模式受質疑 財務收支涉嫌造假
    《華夏時報》記者根據其發布的季度簡報統計,2019年,「致良知四合院」共組織41場培訓活動,每場培訓短則1天,長則15天,課程安排幾乎做到時間線上的無縫銜接,現場人數累計超過1.6萬人。「致良知四合院」2019年第四季度培訓活動概況但並不是每場培訓都是公益性質的。
  • 致良知四合院被指涉「精神傳銷」,參訓高管稱遭索三百萬贊助
    毛旭稱,當時有多位同事登臺分享,「個個都哭了」,其中也包括公司的老闆。上述說法也得到了來自江西、上海、深圳等多地多位參加致良知四合院培訓學員的證實。毛旭告訴澎湃新聞,如果不參加封閉式培訓,將會被視作自動離職。
  • 二十年代整個社會應學會珍惜和累積共識――也談致良知四合院
    三家分別是北京知行合一陽明教育研究院、北京致良知公益基金會、北京懷柔致良知四合院公益文化促進中心。「致良知四合院」是其註冊商標。北京人喜歡簡縮,叫著叫著就簡稱為「四合院」了。從「爭議」一文對其的批評烈度和語氣來看,一定是在該單位有過任職或共事的,不過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爭議」對「四合院」的指謫大多是有偏於事實的。有關這個,我們在下面的文字裡會有一句沒有一句地聊著。
  • 致良知四合院:陽明先生在此破山中賊,建和平縣 - 如今怎樣?
    陪伴你成長的 致良知四合院 今天「十家牌法,一直延續至今,直到改革開放前,我們還是幾家人家住在一起,從同一個大門進。鄉約裡的內容,我們還一直延續著這個傳統。陽明先生留下的這些文化,幾百年來一直在我們這裡運行著。」
  • 父親節特輯 | 2020,致我「乘風破浪」的法官爸爸!
    >一年一度的父親節就要到了,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裡,有一群法院人,停下了忙碌的腳步,享受著作為父親的快樂!餘鐵洪@兒子星照兒子,爸爸幹了一輩子的工作,現在終於盼望著你長大成人了,現在你也走上了工作崗位。作為父親,唯願你堅守初心,秉持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做事,實實在在工作的原則,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羅洪@女兒果凍親愛的果凍寶貝!
  • 致良知四合院:宅心仁厚、厚德載物。「厚」字何以如此重要?
    陪伴你成長的 致良知四合院 今天黃碧蓉,是一位來自深圳的校長。曾經是留守兒童的經歷,讓她的內心藏著一份對父母很深的怨恨,也從此把自卑烙在了心上。如今的她,自信而大膽,她說,這是一種沉甸甸的踏實感,我終於告別了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正如道德經第26章裡所講的「君子終日行不離輜重」。我們一起來學習《道德經》第二十六章原文。重為輕根,靜為躁君。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輜重,雖有榮觀,燕處超然。
  • 致良知四合院:《面紗》背後的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陪伴你成長的 致良知四合院上個世紀英國著名作家毛姆,曾經寫過一部優秀小說《面紗》,至今讀來發人深省。雖然是一部外國作品,但是卻讓我們從中領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的深刻含義。其實,這句話來源於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善良的人救了一隻狗,最後狗因為一己私慾咬傷了善人,所有人都譴責這隻狗瘋了,並認為善人會因為瘋狗而死,但最後善人痊癒了,而狗死了。沃爾特一直都認為自己是那個善人,而他的妻子出軌背叛了自己,因而妻子應當是那隻咬傷善人的瘋狗。
  • 致良知四合院:「人老了,還能幹啥?古稀之年,又有了新奔頭!」
    原創 陪伴你成長的 致良知四合院 今天來自專輯一百個真實故事「外公,爸爸媽媽又吵架啦!」「哥,咱家老弟的抑鬱你再想想辦法啊!」生於1949年,與共和國同齡的侯文長,就是這樣一位大家都離不開的「老年寶」 。古稀之年,心有隱憂老人是一個家族的根,像一口古井最深的源泉,能夠深刻影響到整個家族。老人走至暮年,歲月重重疊疊積澱下的生命智慧,如同珍珠,卻並未被尊重與開發。
  • 致良知四合院:要強,有錯嗎?
    陪伴你成長的 致良知四合院 今天人們尊重強者。為此,我們不斷證明自己,比別人更聰明,比別人更成功,比別人更有能力。在證明自己的過程中,我們希望獲得快樂和滿足。然而,得到了嗎?一路抗爭下來的結果是一切都不好了,帶給自己的是病痛、是心酸、是困苦、是糾結,更是迷茫和焦慮。參加工作幾年後,張桂梅不甘心就這樣平庸地幹一輩子,於是爭取做了大隊輔導員,幾年後升任教導主任,再幾年後還想當校長,總覺得職位越高越能體現自己的能力。
  • 我們都在過父親節,你知道父親節起源哪裡?何時傳入中國的嗎?
    父親,母親,是一個很偉大的稱呼。我們在過著節日,給辛勞的爸爸媽媽送一些小禮物享受歡樂的同時,有沒有想過父親節,母親節的來由呢?今天咱們來扒一扒父親節,母親節的由來。首先來說父親節,世界上的第一個父親節,1910年誕生在美國,是由住du在美國華盛頓州斯波坎(Spokane)的布魯斯多德夫人dao(Mrs.Dodd,SonoraLouiseSmartDodd)倡導的。
  • 「致良知」被指精神傳銷待調查,海康威視、分眾傳媒等企業高管是會員
    據了解,「致良知」四合院是一個以企業家為主體、王陽明心學為核心的「學習型」組織。研修主要面向企業董事長及高管,同時針對企業骨幹、店長、員工,青少年,分別研發課程。   其所謂的「學習」,並不是真正的知識傳授和交流,而是「講什麼你就聽什麼」,不能對老師有任何質疑。不僅如此,該組織要求學員上交手機,室內有多臺攝像機全方位監控,還要求學員分享心得。
  • 【父親節是哪一天2020】父親節是幾月幾日?父親節送什麼禮物好?
    關於【父親節是哪一天2020】父親節是幾月幾日?父親節送什麼禮物好?這個話題,相信很多小夥伴都非常有興趣了解,因為這個話題也是近期網絡上非常火熱的,那麼既然大家都想知道【父親節是哪一天2020】父親節是幾月幾日?父親節送什麼禮物好?
  • 子欲孝而親不在,對父親的愛,不能僅僅停留在父親節這一天
    父親節和母親節一樣,都是泊來的節日,也是我唯二不反對的「洋節」!她給州政府寫了一封言辭懇切的信,呼籲建立父親節,並建議將節日定在6月5日她父親生日這天。 1910年6月19日多德夫人所在的華盛頓州斯波坎市,舉行了全世界的第一次父親節慶祝活動,在差不多的時間裡,美國各地其它城鎮的人們也開始慶祝「父親節」。   在父親節這一天,凡是父親已故的美國人都會佩戴一朵白玫瑰,而父親在世的美國人則佩戴紅玫瑰。在賓夕法尼亞,人們也會用蒲公英向父親表示致意,而在溫哥華,人們選擇佩戴白丁香。
  • 父親節朋友圈文案說說簡短 父親節快樂可愛溫暖句子
    父親,可能不善言辭,說不出動情的話語,但有天你會知道,他沒說出口的愛,全都藏在行動裡。管哪種類型的爸爸,這些年都辛苦了,父親節快樂!一起給爸爸發個感恩的話吧,也給他打個電話,道個關心吧。  小時候,父親的肩膀是看世界的嘹望臺,是他把我們舉過頭頂看世界。不知不覺中,在父親的肩頭發現父親的白髮,感謝你不是超人越來越多,卻為我變成了萬能。  小棉襖會努力成為您的防彈衣,節日快樂,親愛的爸爸。
  • 古代怎麼過父親節?中國父親節的由來是什麼?
    古代怎麼過父親節?中國父親節的由來是什麼?時間:2020-06-20 13:0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古代怎麼過父親節?中國父親節的由來是什麼? 古代是怎麼過父親節的?中國父親節是幾月幾號?中國父親節的由來是什麼? 古代怎麼過父親節?
  • 致良知四合院:「戰略與能量」3.0企業董事長學習會,要點呈現
    原創 陪伴你成長的 致良知四合院 今天4月15、16這兩天,對於許多人而言,或許只是很普通的日子。然而,對於致28的企業家們來說,卻記憶深刻、難以忘懷。錢總面對危機的堅定、魄力和對社會責任的擔當,對於民營企業走出當下疫情危機、應對經濟衰退都有很好的借鑑作用。四合院老師針對錢總的分享做了回應:在危機中,錢總的大我被激發出來,乃至到了讓人肅然起敬的最高境界。這就是陽明先生龍場悟道之後,告訴我們的最重要的那八個字,「聖人之道,吾性自足」。「不要錯過任何一場危機」,因為危機是點燃人們內心能量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