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江皮影開課堂尋找「非遺」小傳人

2021-01-08 哈爾濱新聞網

  皮影匠人製作的精美皮影作品。

  孩子們和家長一起製作皮影。

  用自己的作品表演更有感覺。

  一套皮影、一塊白布,追光爍爍,二胡悠悠,兩手託起千秋將,燈影照亮萬古人。傳承千年的皮影戲今日已難得一見,以皮影為元素的國產老動畫《人參娃娃》、《豬八戒吃西瓜》、《濟公鬥蟋蟀》,成為「70後」、「80後」記憶中不可複製的經典。日前,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龍江皮影,在哈市開設了親子體驗課堂,在這裡「00後」的小夥伴們被驚呆了,而爸爸、媽媽們則看溼了眼。

  「非遺」匠人辦公益課堂 給皮影「打廣告」

  截至去年10月,哈爾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已經達到了161項。其中國家級6項、省級70項、市級85項。根據市社科院日前公布的《哈爾濱藍皮書》裡的統計數據,近年來哈市非遺傳承人隊伍斷層嚴重,傳承人整體趨於老齡化,平均年齡為59歲。年齡最大的傳承人已有90歲高齡,30歲以下的僅佔8%。

  2011年5月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龍江皮影戲,近年來也鮮有年輕人學習,目前全市從事皮影藝術表演的不過百人。為了讓更多的孩子接觸皮影戲,作為傳承基地的久聞皮影藝術工作室的工作人員開始走進小學校園和手工工坊,以公益課堂的形式給皮影戲「打廣告」。

  龍江皮影自成一派 已有百年歷史

  拜師於龍江皮影傳承人於九文的皮影匠人劉家愷告訴記者,傳統皮影戲以獸皮或紙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來表演民間戲劇。它融會了繪畫、雕塑、音樂、戲曲、演藝和文學等藝術,同時配以打擊樂器和弦樂,有濃厚的鄉土氣息。早在晚清時,皮影就由民間藝人從河北帶入黑龍江,並發展創新,自成一派,稱為「龍江皮影」。傳承至今,龍江皮影已有百年歷史。

  「龍江皮影與其他皮影流派相比,最大區別在於唱腔。與河北傳統皮影戲捏著嗓子的假嗓唱腔不同,龍江皮影完全使用真嗓唱腔。此外,人物臉部的造型也不同。你看唐山皮影面部多是鏤空的眉眼,再看咱們龍江皮影創新後變成了實心的。」7日,劉家愷舉著皮影作品,向來參加親子課堂的孩子們講解。而座位上的孩子們已經迫不及待地開始選起了自己要做的圖案。

  自己動手做皮影 孩子開心家長憶童年

  劉家愷說,傳統的皮影通常要經過選皮、制皮、畫稿、過稿、鏤刻、敷彩、發汗熨平、綴結合成八道工序,手工雕刻3000餘刀,這個複雜奇妙的過程通常需要幾個月的時間才能完成,而在體驗課堂上濃縮為了一個半小時。

  孩子們先將透明板覆蓋在選好的圖案上,用黑筆勾邊,之後塗色,再將圖案各個部位剪下,用針穿線把各個部位連接起來,最後打孔穿上木條。說起來簡單,但足以讓小朋友和家長們忙活一陣子。製成心愛的皮影后,孩子們趕緊拿著自己的作品跑到白色幕布前,而鮮豔的圖案已在幕布的背面靈活地舞動起來。

  「好像得有十幾年沒看到過這種皮影動畫了,而且還是我孩子自己製作的,這種時光倒流的感覺讓人好想掉眼淚。」一位家長掏出手機,拍下照片。

相關焦點

  • 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劉永周 皮影集大成者
    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劉永周 他酷愛各種民間藝術形式,對雕塑、音樂、繪畫等廣有涉獵,並有很高的藝術造詣。 音樂響起來,鑼聲陣陣,白布(相當於熒幕)背後的燈光開起,皮影戲正式開始,白布上出現了顏色豔麗的影子,動作細膩,栩栩如生。 正是晚餐時間,一下子,樓上和樓下的走廊上就圍滿了觀看的人們。 很多旅遊團隊到此用餐,許多操著北方口音的人似乎也對騰衝能有皮影戲感到詫異。
  • 古老皮影進課堂 從製作到演繹感受傳統文化魅力(圖)
    為了傳承弘揚中國傳統文化,近年來,蘭州安西路小學開發了獨具特色的校本課程,將中國傳統文化隴東皮影藝術引進課堂,從起稿、脫稿、繪畫、綴訂等皮影製作的每個環節到皮影戲表演,讓學生都進行嘗試,學生通過親自製作簡單的動物、人物造型,以及在課堂上放傳統戲曲音樂,比如秦腔、梆子戲等,逐漸認識傳統皮影藝術。  隴東皮影又叫燈影子、牛皮娃娃,是甘肅隴東地區古老的漢族民間藝術。
  • 北塘實驗小學 西安路小學分站:皮影陶藝課程 弘揚傳統技藝
    劇中負責黃貓表演的是學校五年級七班的學生趙涵宇,今年10歲的他雖然年齡小,但在操作皮影的技術卻相當熟練。當天,在皮影課程負責教師王娟的帶領下,學生們動手學習製作了自己喜歡的皮影人物形象,不一會兒,通過勾畫造型、裝飾、裁剪和打孔組裝多個環節,穿古典裙子的少女、各式各樣的卡通人物等栩栩如生的皮影人物呈現在大家眼前。
  • 剪紙皮影泥塑刺繡展新韻 15款非遺特許產品籤約十四運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記者 夏明勤)11月27日, 第十四屆全運會(非遺類)特許商品籤約儀式在西安高新區舉行。第十四屆全運會組委會、省文化和旅遊廳、省外辦、西安市委宣傳部、西安高新區、省非遺產業促進會的領導、嘉賓和非遺代表性傳承人代表一起見證非遺產品籤約十四運特許商品的榮光時刻。
  • 龍江外國語學校開展「智慧課堂」大比武活動
    智慧平臺深挖掘 教學比武促成長  珠江商報訊 記者蔣雲仙報導:近日,龍江外國語學校開展了「智慧課堂」大比武活動。本次活動共有32位教師參與,涵蓋10個科目,分為5個小組進行,他們各出奇謀,結合學科特點,充分發掘智慧教育平臺功能,讓師生領略到各具特色的智慧課堂魅力。  龍江外國語學校科研處主任梁權潮表示,參與本次賽課的教師都能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智慧平臺、平板、紙筆板等工具組織自主練習和小組合作,充分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欲,並根據學生的反饋,即時調整教學策略,高效地完成了課堂內容。
  • 臺兒莊古城非遺民俗大課堂開課啦!舞龍舞獅免費體驗,樂享文化盛宴!
    在這特殊的日子裡,景區不僅有粉絲節優惠活動,還特意在復興廣場為遊客打造了可以參與的非遺民俗大課堂。生動活潑的北獅表演吸引了遊客的目光,伴隨著鑼鼓聲聲,一頭頭活靈活現的獅子出現,色彩斑斕、精神抖擻,跟著節奏歡騰跳躍,或擺尾,或仰頭,或俯臥,或歡跳,贏得了觀眾的陣陣掌聲。專業團隊表演結束後,非遺民俗演員親自示範。
  • 北京龍在天藝術劇院中國第一家皮影雲劇場開播
    不同的非遺項目,都在積極應對疫情的影響。8月8日,在「起源雲—中國文旅科教平臺」的支持下,經過三個月的緊張準備,北京龍在天皮影藝術劇院研發的全國首個「皮影雲劇場」,隆重在線上開播!在位於北京海澱區上莊的京西皮影非遺園內,垂柳翠竹,綠草如茵。
  • 濟南皮影「女掌門」重新演繹光與影,老手藝變身「潮玩」
    「說起皮影,我能講的故事太多了。」85後李娟如今已是濟南皮影戲的第五代傳承人,也是百年來濟南皮影的第一位「女掌門」。在她的演繹下,皮影不再僅僅是一門「老手藝」,更成為流行「潮玩」,而說起李娟的故事,也如同皮影戲一樣精彩。
  • 高觀皮影「母家班」,白色幕布後200多年的堅守與傳承
    2007年,高觀皮影被列入四川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隨著時代和社會的變化,高觀皮影戲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但因為母培德及其祖輩兩百多年的家族傳承與堅守,為高觀皮影注入源源不斷的生命力,讓高觀皮影這一民間藝術雖歷經沉浮,卻一直生生不息。母培德今年65歲,生於劍閣縣高觀鄉農村的皮影世家,他是家族第6代皮影戲傳承人。
  • 用皮影講述運河故事
    皮影藝人在幕後操作皮影藝人在大運河皮影藝術館向觀眾展示影人「霸下,你若是老老實實做一隻鎮水的神獸,護佑大運河水運暢通,商賈貿易興隆,我便饒你不死。」12月4日,位於北京市通州區臺湖鎮雙益發文化園的「大運河皮影藝術館」正式揭牌。開幕式上,通州大運河皮影團上演了一出郭守敬疏浚大運河、鎮壓龍王第六子「贔屓」(又稱「霸下」)的故事。該劇巧妙融合歷史故事、民間傳說,充分發揮皮影戲水火煙霧聲光特效的優勢,以觀眾喜聞樂見的北京東派皮影戲形式將大運河故事搬上舞臺。展覽現場還匯集了大運河沿岸以及周邊9省的特色皮影藝術品。
  • 蚌埠第三十一中學舉辦「非遺」文化進校園活動
    為了深入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培養青少年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情感,11月25日,2020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戲曲)非遺進校園活動,來到蚌埠第三十一中學,150餘名學生參加了活動。本次活動有非遺表演和非遺體驗課堂兩個項目
  • 北京西派皮影老藝術家路聯達今日收徒,36名弟子行拜師大禮
    今天,湖廣會館內,81歲的皮影老藝術家路聯達收徒儀式在這裡舉行,王熙等36名弟子肅立,行拜師大禮,正式拜路聯達為師,傳承京西皮影藝術。路聯達先生,出生於1938年,從12歲開始熱愛皮影藝術,至今走過了整整70年的皮影藝術生涯。
  • 2020 大連非遺的鮮活印跡
    2020年,在各領域均受到疫情不同程度影響下,非遺文化的發展卻做到了逆流而上,從全國到地方都在進行著不同的嘗試與努力,尋找著非遺傳承的中國方案,大連也在多方面進行著自己的探索……    「非遺+」    讓傳承真正活起來    我國的非遺保護工作始於2005年,15年來,如何在傳承中創新、如何在保護中發展逐漸讓活態傳承成為焦點,而不斷擴展的「非遺+」相關領域則迅速催生新的創意
  • 家門口的非遺學堂 | 「哪吒鬧海」交足戲,廣州娃也能動手製作皮影啦
    一燈、一布透過布看到的則是一個個靈動的身影上下翻飛為傳承彌足珍貴的非遺文化,11月28日上午,朝陽第二社區黨委聯合白雲區婦女兒童活動中心和白雲區青少年藝術志願者協會,在朝陽第二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開展「走進皮影·感受非遺魅力」皮影手工製作活動,邀請白雲區青少年藝術志願協會理事鄭瑩莉老師為轄內20名學生授課。
  • 關注|王場鎮:辦非遺展演 建傳承基地 揚傳統文化
    「製作皮影人要經過選皮、制皮、畫稿、過稿、鏤刻、敷彩、熨平、綴結合成等8個步驟,一個皮影人要刻3000多刀,多的要用30把以上的刀具。 隨後,傳統體育項目「跑八鈴」傳承人呂學良進行了「跑八鈴」技巧教學。
  • 順德和園近百場非遺活動等你打卡
    嶺南和園於7月25日-8月23日 舉行第二屆和園非遺文化節 非遺戲劇、課堂 百戲雜技、書法展覽…… 豐富精彩的活動等你來!
  • 傳承——讓「非遺」文化活起來!
    傳承——讓「非遺」文化活起來!只見「皮影」不見「戲」傳承千年就此退場?由於缺少觀眾,讓皮影收入難以維持生計。加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追求「時髦」,不願學習皮影戲,這也讓「太和班」雪上加霜。每次想到這些,都會讓魯氏兄弟無比心酸,時常陷入堅持或放棄的痛苦掙扎中。沒有傳承人,我們就失去了非遺。沒有受眾群體,非遺文化同樣會湮沒無聞。難道這流傳千年的皮影戲真的要失傳了嗎?
  • 「皖家童樂」——扎染「非遺」進課堂
    「皖家童樂」——扎染「非遺」進課堂 2020-09-07 10: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訓練中心iCenter「中華工匠」課堂以工程思維創新非物質文化遺產
    清華新聞網6月10日電 6月5日下午,清華大學本科生文化素質課「中華工匠——非遺技藝傳承與技術創新」(以下簡稱「中華工匠」)結課項目匯報通過在線視頻會議舉行。來自美術學院、建築學院、新聞學院、法學院、能動系、化學系和電子系的27位同學,圍繞古建築、皮影、非遺美食、太平鼓、榫卯和清明上河圖等六類非遺研究方向展示了各自的創新項目。
  • 閻良非遺項目展示豐富多彩
    閻良非遺項目展示豐富多彩 2020-06-14 09:22:00來源:西安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