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練中心iCenter「中華工匠」課堂以工程思維創新非物質文化遺產

2020-12-18 清華大學新聞網

清華新聞網6月10日電 6月5日下午,清華大學本科生文化素質課「中華工匠——非遺技藝傳承與技術創新」(以下簡稱「中華工匠」)結課項目匯報通過在線視頻會議舉行。來自美術學院、建築學院、新聞學院、法學院、能動系、化學系和電子系的27位同學,圍繞古建築、皮影、非遺美食、太平鼓、榫卯和清明上河圖等六類非遺研究方向展示了各自的創新項目。

中國工業設計協會榮譽會長兼專家委員會主任、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柳冠中,美術學院視覺傳達設計系副教授原博,香港經緯集團北京辦事處代表周維德,清華大學教務處實踐辦賽事主管鄭琳,清華大學文化創意發展研究院常務副秘書長李泓,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生態設計中心王海軍,騰訊遊戲學院高校項目經理蔡珊、餘慧琳以及清華大學教育基金會水木紫荊總經理孫曼應邀出席,共同參與線上評審。評審會由課程任課教師、基礎工業訓練中心創新發展部部長王德宇主持。

「中華工匠」課程線上項目評審會

「中華工匠」是基礎工業訓練中心開設的本科生文化素質課,以跨學科協作模式為特色,吸引來自文理工不同領域、不同專業背景的同學們齊聚一堂,深入研究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探尋非遺項目當代傳承與創新的實際應用場景與解決方案,並依託基礎工業訓練中心創新創業實踐平臺,形成實際項目和產品。

課程團隊在授課過程中,通過與相關社會資源合作,邀請來自學界、業界的嘉賓參與日常課程,為學生自主選題的項目提供持續的指導,並面向真實需求不斷進行改進,為非遺的當代傳承賦予了更多生命力。

左上:古建築小組匯報課程成果——「木橋的前世今生」;右上:皮影小組匯報課程成果——「皮影塔羅」

左下:太平鼓小組匯報課程成果——「太平谷:重見天日」;右下:非遺美食小組匯報課程成果——「擂大茶」

在此次結課項目匯報中,古建築、皮影、非遺美食、太平鼓、榫卯、清明上河圖等六個非遺研究方向小組分別以「木橋的前世今生」「皮影塔羅」「擂大茶」「太平谷:重見天日」「榫mall桌遊」「清明上河行場景遊戲」為主題展示了階段性的創新實踐成果。本學期前半段,各小組圍繞選題開展了深入詳細的桌面調研,分工查閱大量資料,並結合各自家鄉的非遺項目進行了調研。根據前期調研結果,同學們結合當代廣受歡迎的形式,探索了傳統非遺碰撞現代生活方式的可能性,提出各具創意的想法,並利用基礎工業訓練中心資源和家中動手實踐的條件,製作了產品原型,並在本次項目會上進行了多元化展示。

左:榫卯小組匯報課程成果——「榫mall桌遊」;右:清明上河圖小組匯報課程成果——「探險類場景遊戲」

參會的各位評委對「中華工匠」課程的同學們在疫情期間所取得的進展給予了高度評價,同時也提出了針對性的建議。柳冠中表示,非遺文化需要用積極的形象進行傳播,應將中國傳統技藝語言化,使之更好地融合於項目呈現的載體或現代遊戲中,使人們真正認知、了解中華非遺文化的內核。周維德表示,優秀的文化項目或文創產品應塑造打動人心的背景故事,幫助增加項目的市場化潛力。原博強調了非遺文化緣起的重要性,指出了解非遺文化的緣起與本質,有助於發掘、尋找合適的傳承與創新路徑。孫曼則圍繞清華大學即將迎來的110周年校慶主題為學生的創意項目指出了進一步改進的方向。

課程任課教師王德宇表示,依託iCenter創新創業教育平臺和全校「雙創」生態,課程匯報後將持續孵化優秀的項目,提供各方面資源支持。「中華工匠」本學期課程中的學生團隊在美術學院和文化創意發展研究院的共同支持下開展選題和創新實踐活動,同時得到了騰訊遊戲學院、清華x-lab、北京建築大學等校內外機構的支持,使團隊持續獲得來自產業的專業指導。課程旨在探索傳統非物質文化遺產中蘊含的工藝技巧,提煉出工程實踐的科學性規律,從而啟發當今工程問題中的創新設計,並為非遺在當代社會中的有機融合探索新的機會。

供稿:基礎工業訓練中心

編輯:李華山

審核:程曦

相關焦點

  • 點亮非遺之光——2020首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論壇大會在黃山勝利...
    為深入貫徹落實「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指示精神,挖掘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展現中華文化的魅力和時代風採,講好新時代的中國非遺故事,探討新時代非遺文化的傳承利用和創新路徑,2020首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論壇大會11月19日至20日在黃山市舉行。
  • 傳承發展文化遺產——27位大師、非遺傳承人走進福建工程學院
    10月11日上午,由福建工程學院主辦、福建省雕刻藝術家協會、福建省閩臺文化交流中心協辦,福建工程學院設計學院·海峽工學院、福建省閩臺青年文旅創意產業促進中心、福建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設計創新研究中心」承辦的「工藝美術大師、非遺傳承人、專家代表進校園暨設計創新文化論壇」在福建工程學院隆重舉辦。
  • 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優秀實踐案例發布
    省文化和旅遊廳開展了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優秀實踐案例徵集活動,各地、各單位共推薦77個優秀實踐案例,經專家評審,確定「河洛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保護實踐」等16個項目為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優秀實踐案例,於6月13日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進行了發布。
  • 21世紀前20年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中國理念、實踐與經驗
    、經濟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等重要文件皆將文化遺產保護作為重要內容進行部署,國家和省市縣各級黨政組織制定實施了《國務院關於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的通知》(國發[2005]42號)、《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國辦發[2005]18號)、《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2017)》和「中國民族民間傳統文化保護工程」(2003)、「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發展工程」(2019
  • 第三屆深圳非物質文化遺產周寶安區系列文化活動開幕
    10月31日,第三屆深圳非物質文化遺產周寶安區系列文化活動在新橋街道曾氏大宗祠開幕。「老村老祠堂.新作新風尚」——歷屆「群藝杯」全國攝影藝術非遺影像優秀作品展、「媽媽的味道」之國泰民安憶美食活動、「非遺會客廳」之專家論壇暨傳承人培訓三大主題活動紛紛亮相,傳承與弘揚非遺文化,助力「雙區」建設。
  • 非遺瑰寶 歷久彌新——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論壇成功舉辦
    12月22日上午,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論壇在網上成功舉辦。國家體育總局宣傳司司長塗曉東致辭,成都體育學院黨委常委、副院長鄔紅麗,內蒙古多倫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何明鑑,泰安市捶丸院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但華香參與論壇作主題分享。與會嘉賓梳理和總結我國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取得的成績與經驗,探討新時代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新思路和新路徑。
  • 菏澤信息工程學校學生在第二屆「黃炎培杯」中華職業教育非遺創新...
    中國山東網12月11日訊 近日,第二屆「黃炎培杯」中華職業教育非遺創新大賽全國總決賽在重慶落下帷幕,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建中央主席、中華職教社理事長郝明金出席本次大賽。菏澤信息工程學校學生創作的景泰藍沙畫作品被山東省職教社推薦參加此次大賽的作品評選。本次評選共有來自全國26個省市的115所職業院校的418件作品參賽,經過激烈角逐,菏澤信息工程學校參賽的4件作品,分別榮獲1個二等獎,2個三等獎和1個優秀獎。
  • 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卡魯斯儀式舞蹈亞美尼亞杏木雙簧管音樂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群體、團體或有時為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和技能及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1992年12月,在美國聖菲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16屆會議將文化景觀作為文化遺產的類型,從而進一步豐富了歷史文化遺產的內涵。1997年11月,非物質文化遺產——「人類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得到國際的認可。
  • 「天工開物」2019全國工藝美術暨非物質文化遺產精品邀請展
    「天工開物」2019全國工藝美術 暨非物質文化遺產精品邀請展展覽時間:2019年12月1日至2020年2月15日 展覽地點:奉賢博物館B棟二樓臨展廳 展覽票價:免費 自古以來,中華民族注重造物文化,傳統工藝凝聚了先賢的智慧、工匠的精神,不僅為中華文明的演進創造了燦爛的篇章
  • 溫州市特支高技能領軍人才陳瑞祥專題沙龍:工匠精神的傳承與創新
    浙江省溫州市鹿城區高層次人才服務中心活動預告:本次活動主講人:陳瑞祥本期專題沙龍有幸能夠邀請陳瑞祥老師為我們講述工匠精神的傳承與創新人物名片:陳瑞祥國家鐘錶維修高級技師,溫州市特支計劃-高技能領軍人才,浙江省「百千萬」人才培養工程「拔尖技能人才」入選者,溫州市鹿城區高層次人才聯誼會副會長、溫州市博物館之友協會副會長、「浙江省陳強達技能大師工作室」負責人。
  • 濟南將規劃建設非物質文化遺產廊道,策劃黃河國家文化公園
    濟南將加快提升泉城文化影響力。彰顯泉城歷史文化底蘊。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大力傳承弘揚齊魯文化,展現黃河風採、齊魯風範、泉城風韻。實施黃河歷史文化遺址保護、搶救和修復工程,規劃建設非物質文化遺產廊道,策劃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充分挖掘大舜、龍山等歷史文化內涵,抓好齊長城、雙乳山漢墓等國家級歷史古蹟修繕工作,推進城子崖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大辛莊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做好考古成果挖掘、整理、闡釋工作。
  • 山東勞動職業技術學院首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落地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1月5日訊 (通訊員 張淼) 2021年新年第一天,山東勞動職業技術學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傳承工作再結碩果。首個非物質文化遺產(擒拿)項目在長清校區周永傳統文化(藝術)名師工作室揭牌,這也是落戶山東勞動職業技術學院的首個非物質文化遺產落地項目。
  • 【新聞】「太極拳」「送王船」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以下簡稱「委員會」)第15屆常會於2020年12月14日至19日在線上召開。
  • 非物質文化遺產魏門武學
    2020年12月13日,由臨清市文化和旅遊局、臨清市教育和體育局主辦,臨清市文化館、臨清市非遺保護中心、魏門武術學會承辦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魏門武學發展論壇暨第五代傳承人魏星授徒儀式》在臨清市三和新宴會廳隆重舉行!
  • 非物質文化遺產「李德修三字經派小兒推拿」的發展
    李氏小兒推拿起源於美麗的青島市,是李德修先生在繼承《推拿三字經》醫學理論的基礎上,結合實踐創新發展而成的小兒推拿療法,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李氏小兒推拿從診斷、辨證到取穴、手法,都體現了傳統中醫特色,是祖國醫學寶庫中的一朵奇葩,體現了中華傳統優秀文化、中醫文化、膠東地域文化等,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價值。奠基人李德修簡介李德修(1893~1972年),又名慎之,男,山東威海市北竹島村人,被譽為小兒推拿三字經流派的奠基人,全國知名的小兒推拿專家,山東省繼承搶救的名老中醫之一。
  • ...送王船」申遺成功 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總數位居第一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以下簡稱「委員會")第15屆常會於2020年12月14日至19日在線上召開。本屆常會共評審57個國家申報的50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我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我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以下簡稱「送王船」)兩個項目,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太極拳」「送王船」申遺成功 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總數位居...
    12月17日晚,在牙買加金斯敦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會議宣布,將「太極拳」和「送王船」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以下簡稱「委員會")第15屆常會於2020年12月14日至19日在線上召開。
  • 文化和旅遊部關於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一步加強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建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2019年,文化和旅遊部開展了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推薦申報工作。
  • 太極拳申遺成功,成為我國第41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大河網訊(記者 李軍陽)牙買加當地時間12月17日7時30分(北京時間17日20時30分),在金斯敦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會議宣布,中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經委員會評審通過,將太極拳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首屆七巧文化節暨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景區成功舉行
    由市龍山鄉村振興服務隊、共青團莒縣團委、縣婦聯、縣文化旅遊局、縣財經媒體中心聯合主辦的首屆莒縣七橋文化節暨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景區龍山鎮人民政府正式啟用莒縣奇橋文化節暨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景區。本次活動旨在傳承節日傳統習俗,向前來參觀的市民和遊客贈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民間工藝品走進景區,為市民和遊客獻上一場精彩的傳統民俗文化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