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將規劃建設非物質文化遺產廊道,策劃黃河國家文化公園

2021-01-13 齊魯壹點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劉飛躍

12日,濟南市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開幕,濟南市市長孫述濤代表市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濟南將加快提升泉城文化影響力。

彰顯泉城歷史文化底蘊。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大力傳承弘揚齊魯文化,展現黃河風採、齊魯風範、泉城風韻。實施黃河歷史文化遺址保護、搶救和修復工程,規劃建設非物質文化遺產廊道,策劃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充分挖掘大舜、龍山等歷史文化內涵,抓好齊長城、雙乳山漢墓等國家級歷史古蹟修繕工作,推進城子崖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大辛莊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做好考古成果挖掘、整理、闡釋工作。傳承弘揚紅色文化,推進革命文物集中連片保護。深度開發泉水文化、名士文化、詩詞文化等特色資源,推進「濟南泉·城文化景觀」申報世界遺產。

加快文旅產業轉型升級。健全「山水聖人」中華文化樞軸文旅合作機制,策劃推出一批精品旅遊線路。推進明府城保護修復和品質提升,注重傳統文脈與現代時尚元素融合,展現泉城獨特魅力。提升老商埠保護開發策划水平,推動百年商埠加快復興。推進南部山區文旅產業提檔升級,整合提升靈巖寺、四門塔、雪野湖等文化旅遊資源,加快柳埠文旅小鎮建設。擴大雜技《泉城記憶》等品牌效應,推動德雲文化廣場、開心麻花劇場建成運營,彰顯新時代「曲山藝海」風採。做大做強新媒體、短視頻、影視動漫等產業,積極打造新媒體之都。推進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加快明水古城、融創文旅城、稼軒文旅城等項目建設。推動文化金融融合創新發展。高標準辦好第三十屆中國圖書博覽會、國際泉水節等品牌節會。積極推進城市品牌塑造,加大精準營銷推廣力度。推進媒體深度融合,構建全媒體傳播體系,講好新時代「濟南故事」。

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開展建黨100周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重大主題創作展演系列活動,大力支持以濟南為主題的文化精品創作。完善提升文化設施,加快省市公共文化館群規劃建設,新建泉城書房12處。推進濟南記憶影像保護工程。建立市級公共文化服務雲平臺,推廣雲上博物館、雲上遊泉城。深化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打造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的全國文明城市。

相關焦點

  • 將黃河打造成為文脈河、觀光河、幸福河——訪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
    9月7日,參加2020黃河文化旅遊品牌推廣大會的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書記宋麗萍從自然文化、歷史文化等多維度講述河南黃河文化旅遊的發展實踐。黃河經晉陝大峽谷南下東折進入河南,全長711公裡,流域面積3.62萬平方公裡,在黃河沿岸和黃河故道留下了沃野千裡的自然風光。
  • 根植黃河文化 推動文化旅遊融合發展
    要實現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和黃河文化旅遊高質量發展,不僅要打造精品景區和線路,提升產業品質,還要實現黃河文化旅遊在區域、產業、市場、服務、交流等方面的深度融合。打造展示黃河文化的旅遊景區和線路規劃建設黃河國家文化公園。
  • 大濟南新藍圖系列報導⑩傳承齊魯文化精髓,打造群眾家門口的「文化...
    「十四五」是濟南在新的起點上深入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極為關鍵的五年。面對時代大勢和發展大局,大眾網·海報新聞推出大濟南新藍圖系列報導,帶您一起搶「鮮」了解濟南的規劃,見證濟南的發展蛻變。
  • 一文讀懂:什麼是國家文化公園?
    金山嶺長城蜿蜒於山脊之上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指出: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強文物古籍保護、研究、利用,強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加強各民族優秀傳統手工藝保護和傳承,建設長城、大運河、長徵、黃河等國家文化公園
  • 一篇文章告訴你,什麼是長徵國家文化公園?
    01 長徵國家文化公園有堅實的理論基礎和制度保障國家文化公園作為一種公共文化載體,既是國家的象徵,也承載著民族文化的內涵。建設國家文化公園,保護具有特殊意義的文化遺產,可以增強人們對中華文明和民族精神的認同感。
  • 河南日報黃河課題組:生態大廊道,黃河大文章
    植樹節當天公布我省2020年沿黃生態建設任務單……所有這些,都為河南做好黃河這篇大文章吹響了衝鋒號。那麼,什麼是生態廊道?為什麼要把生態廊道建設作為黃河流域河南段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切入點和抓手?又將如何建好沿黃生態廊道?回答好這些問題,對於河南意義重大。黃河岸邊的「綠色飄帶」。
  • 河北紮實推進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
    規劃引領,項目支撐,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高標準推進作為長城國家文化公園重點建設區,河北堅持科學編制規劃,突出優勢特色,深入挖掘長城文化價值、景觀價值和精神內涵,統籌推進項目建設和公共服務提升,探索出一些好做法好經驗,在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中走在了前列。以「大格局、大視野、大境界」抓好規劃設計。
  • 系列報導十二 | 孟州:聚水築魂「豐潤」黃河廊道
    這裡,擁有黃河文化苑、黃河左岸堤坊零公裡起點,現存黃河故道上唯一的鎖水閣、大王廟、顯聖王廟等豐富的文旅資源,還有黃河土硪號子、黃河澄泥硯、火龍舞、喬家制鼓等一批國家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韓愈文化,更是孟州黃河文化孕育而出的特色文化,它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黃河北岸。這裡,「四好農村路」王園線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 許忠華副市長再次調度陽明文化公園建設推進工作
    11月25日,市政府副市長許忠華時隔一周,再次專題調度陽明文化公園建設推進工作。上午,許忠華副市長和相關單位負責人在市政府聽取了編制單位關於《贛州市通天巖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2020-2035)》匯報。
  • 鄭州黃河國家地質公園將申報世界地質公園
    2020 年夏天,黃河博物館和黃河國家地質公園將交出怎樣的 " 黃河 " 答卷 ?黃河流域首個以黃河、黃土、黃河文化為主題的國家級地質公園夏日,鄭州市西北方向 20 公裡外的黃河之濱,岸邊垂柳依依,作為九曲黃河上的一顆 " 明珠 ",鄭州黃河國家地質公園迎來了新的一天。
  • 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優秀實踐案例發布
    省文化和旅遊廳開展了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優秀實踐案例徵集活動,各地、各單位共推薦77個優秀實踐案例,經專家評審,確定「河洛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保護實踐」等16個項目為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優秀實踐案例,於6月13日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進行了發布。
  • 大運河山東段規劃出爐,德城、武城、夏津為文化保護核心區
    核心區範圍內現有文化遺產梳理甄別全部完成,各類文化遺產資源保護實現全覆蓋,分級分類展示體系基本建立,重大遺產保護工程建設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生態運河建設成效顯著,流域治理工程、重大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加快推進,核心監控區內不符合規劃和生態保護要求的建設項目得到有效控制,河湖水質明顯改善。適宜河段實現旅遊通航,黃河以南段實現綠色通航。
  • 觀察丨建設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納入 「十四五」規劃《建議》 千裡...
    「大運河文化展」正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展出,這是國博首次全面系統展現大運河及其衍生出的文化脈絡,展覽預計持續4個月。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建設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被納入其中。  溝通南北,綿延數千裡,歷經無數繁華盛景和動人故事;貫連古今,奔流幾千年,沉澱厚重歷史變遷與家國記憶。
  • 高陵木輪大車長途跋涉抵達山東,參展「第六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
    10月23日,第六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在山東濟南開幕。受活動主辦方特邀,高陵區省級非遺項目「關中木輪大車製作技藝」入展。古樸且反映中國勞動人民智慧結晶的「木輪大車」獲得觀眾駐足欣賞,勾起遙遠的記憶和鄉愁一片,現場稱讚聲連連,交耳議論嘈嘈。
  • 事關濟南未來城市規劃發展,答案全在這場發布會
    濟南將如何開展黃河生態風貌帶規劃?如何保護老建築?9月2日,濟南市委市政府舉行「全力打造『五個濟南』 加快建設黃河流域中心城市」系列發布會的第七場新聞發布會,濟南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就市民關注的熱點問題,一一作出回答。
  • ...送王船」申遺成功 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總數位居第一
    | 字號:A+ | A- 12月17日晚,在牙買加金斯敦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會議宣布,將「太極拳」和「送王船」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以下簡稱「委員會")第15屆常會於2020年12月14日至19日在線上召開。本屆常會共評審57個國家申報的50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我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我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以下簡稱「送王船」)兩個項目,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第三屆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青少年麒麟舞邀請賽將於明日在樟木頭...
    12月15日,2020年第三屆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青少年麒麟舞邀請賽在東莞市樟木頭鎮市民休閒廣場舉行,15支隊伍將在樟木頭鎮同臺競技,以極具客家文化特色的活動方式,迎接即將到來的2021年。>「非遺傳承 健康生活」 15支隊伍同臺競技2020年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青年麒麟舞邀請賽以「非遺傳承 健康生活」為主題,由省文化和旅遊廳指導,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促進會、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樟木頭鎮人民政府共同主辦。
  • 「太極拳」「送王船」申遺成功 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總數位居...
    12月17日晚,在牙買加金斯敦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會議宣布,將「太極拳」和「送王船」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以下簡稱「委員會")第15屆常會於2020年12月14日至19日在線上召開。
  • 重現黃河文化風景線——清澗縣全域旅遊創新發展之路
    02一、IP引領,塑造兩大核心引擎1、重整「大好河山」,打造沿黃自駕公園黃河、黃土文化,自然風光美好兼具人文底蘊,是清澗核心資源。當前已開發的旅遊景點也大多基於此展開,如太極聖境、魚兒峁、北國風光等,都是沿黃河、無定河兩河峽谷分布。
  • 邁向黃河時代!濟南如何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山東省政協常委、山東豪馳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董事長趙勇提出,濟南應科學認知濟南黃河的特殊價值,利用好懸河,精心鍛造「大美黃河空中花園」主地標。  趙勇建議儘快建設濟南黃河生態大數據中心,在此基礎上把濟南建設成為黃河流域國家算力之城,為濟南當好龍頭城市、引領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供現代科技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