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丨建設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納入 「十四五」規劃《建議》 千裡...

2020-12-22 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柴雅欣

圖為浙江杭州,晚霞映照大運河餘杭段。(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舟楫千裡,縱覽千年。「大運河文化展」正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展出,這是國博首次全面系統展現大運河及其衍生出的文化脈絡,展覽預計持續4個月。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建設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被納入其中。

  溝通南北,綿延數千裡,歷經無數繁華盛景和動人故事;貫連古今,奔流幾千年,沉澱厚重歷史變遷與家國記憶。如果說長城是中華民族挺立的脊梁,那麼大運河就像中國流動的血脈。走近大運河,便走入了一部在中華大地流淌千年的宏偉詩篇。

  貫穿5大水系跨越8省市,千裡水脈連通南北

  大運河由京杭大運河、隋唐大運河和浙東運河組成,全長約3200公裡,是世界上開鑿時間最早、流經距離最長、規模最大的古代運河,至今已有2500多年歷史。

  公元前486年,吳王夫差為爭霸中原,利用長江三角洲的天然河湖港汊,疏通古水道,挖下修鑿邗溝的第一鍬土,一部煌煌運河史由此開篇。同一時期,越王勾踐開鑿山陰故水道,成為浙東運河的前身。

  隋唐大運河始建於公元605年。隋朝開通永濟渠和通濟渠,逐步形成以北京和杭州為起始點,以洛陽為中心,溝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5大水系的水運大動脈。

  元代之後,隨著北京成為國家政治中心,大運河的航運目的地也由洛陽轉移到北京。隋唐大運河被截彎取直,濟州河和會通河開鑿而成,又修建通惠河,全長約1800公裡的京杭大運河全線貫通。至此,構成了以大運河為中心,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浙江等8省(市)20多座城市的水上交通網。

  據介紹,此次大運河文化展既展出了國家博物館館藏與大運河文化相關的系列文物,如體現水道畫卷的《明代運河全圖》,表現漕運盛景的《潞河督運圖》等難得一見的藏品,也有天津博物館館藏《漕運圖卷》、通州區博物館館藏「軍糧經紀密符扇」、揚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保存的隋煬帝墓出土鎏金銅鋪首和玉璋等文物。

  千百年來,大運河日夜不息,流淌至今。新中國成立後,與大運河相關的修復、整治與活化利用工作從未中斷。展覽現場還展出了淮河治理、蘇北導沂整沭工程、南水北調工程等相關展品,引領觀眾穿越歷史的長河,縱覽大運河的前世今生。

  大運河促進南北經濟與文化繁榮,連通陸、海兩條絲綢之路

  漕運是中國古代政府將徵收來的部分糧食,主要通過水路,將其運往都城或其他指定地點所形成的一整套管理制度。明清時期,運河沿岸省份每年要向北京提供300萬至400萬石漕糧。漕船上還可以附載其他貨品,沿途自由販賣,並免徵稅鈔。據估算,清代每年有6000多條漕船行運,可想當時運河上往返商品的數量之多。

  漕運規模如此之大,貨品特別是漕糧質量如何保證?展覽現場,一把「密符扇」裡有答案。

  「密符扇」,全稱是「軍糧經紀密符扇」,是朝廷授予漕運軍糧經紀人員的職級工作憑證,從明代開始就在運河漕運中使用。扇面上的密符是記錄軍糧經紀人的身份「密碼」,為防止勒索舞弊等發生,軍糧經紀人驗糧後在漕糧袋上畫符形畫,監察官員抽查袋內漕糧質量,如有不合格可追責到人。

  大運河為流經之地帶來商機和活力,促進了沿岸城市興起和經濟繁榮。然而,運河水承載的不僅是南來北往的船隻。

  從京腔京韻到吳儂軟語,從宣紙徽墨到西湖龍井,從武強年畫到宜興紫砂……兩千多年來,南北文化在大運河上交織出綿延千裡的錦繡畫卷。

  在展覽最後一部分,楊柳青年畫、惠山泥塑、桃花塢版畫等展品琳琅滿目,呈現了那些因河而興的文化記憶。其中,畫卷《天津天后宮行會圖》記錄了清末天津媽祖文化的風採。

  隨著漕運的繁盛,媽祖信仰自元代傳入天津,並在當地得到長足發展。媽祖與天津本土文化融合,由最初的海神演化到天津天后宮皇會的媽祖信俗,集合了天津多種民間文藝形式,頗具地方韻味。

  而在更為開闊的文化版圖上,大運河連通了陸、海兩條絲綢之路,世界與中國在此相遇。

  700多年前,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正是由此從大都前往江南的。17載遊歷中國,3載為官揚州,他在京杭大運河沿線的所見所聞,通過《馬可·波羅遊記》被西方世界所熟知。如今,馬可·波羅紀念館就在揚州城東門遺址東不遠處,講述這位文化使者的傳奇一生。

  越來越多的考古發現也在印證著大運河的「國際範兒」。通濟渠鄭州段是我國北方地區最早溝通黃、淮兩大水系的運河遺存。「我們從2006年開始做通濟渠鄭州段沿線文化遺產的基礎性調查。」在河南省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顧萬發看來,在這不足20公裡的沿線上,可以觸摸到中國運河千年歷史遺存。「沿河附近一座古墓裡,我們發現了一對非常完整的青花瓷。它是世界上唯一一對大型唐青花。」顧萬發說。

  而在江蘇揚州的唐城遺址,顧萬髮帶領考古團隊也發現了唐代青花瓷。經考證,青花瓷產於鄭州鞏義,經運河輸入揚州,通過海上絲綢之路運往東亞和西亞。「隋唐大運河也是我們連接海上絲路的運河。」顧萬發認為。

  南北交融、東西交匯、中外交流,成就了大運河非凡的文化格局與氣度,也給予了運河沿岸燦若繁星的文物資源,其中包括1200餘處不可移動文物。2014年,中國大運河項目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成為我國第46項世界遺產。

  從規劃建設入手,構築保護傳承利用運河文化的基石

  大運河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是流動的文化。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是運河沿線所有地區的共同責任。

  微風徐徐,水波蕩漾,在江蘇揚州古運河畔的三灣運河公園裡,不少遊客慕名而來。園內,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已基本完工,進入內部陳展階段;未來,博物館大運塔,將與文峰寺文峰塔、高旻寺天中塔連成一線,形成「三塔映三灣」的文化景觀。很難想像,五年前,這裡還是一片髒、亂、差的「城中村」。

  三灣區域原為城郊結合部,農藥廠、製藥廠、染化廠等企業集中。近年來,揚州市利用三灣原有運河溼地資源,啟動建設3800畝的運河三灣生態文化公園,搬遷企業、拆除碼頭、清理違建,運河沿岸如今已是河清岸綠。

  大運河「入遺」後,從中央到地方,一系列法規、條例陸續頒布,為保護傳承利用運河文化構築了重要基礎。

  2017年,大運河文化帶的戰略構想首次提出;2019年,《長城、大運河、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印發。今年以來,《大運河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專項規劃》《大運河河道水系治理管護專項規劃》《大運河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專項規劃》和《大運河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專項規劃》相繼印發,沿線8省(市)也分別編制了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分省實施規劃。

  「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的『四梁八柱』規劃體系已經形成,千年大運河煥發出新的生機。」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王春法說。

  護航運河健康發展,傳承運河廉潔清風

  大運河文化遺產保護不是一項孤立的工作,需要同生態環境保護提升、沿線名城名鎮保護修復、文化旅遊融合發展、運河航運轉型提升統一起來,使運河永遠造福人民。

  近年來,圍繞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運河沿線紀檢監察機關發揮監督保障作用,督促落實相關環境整治工作和項目建設落地,同時挖掘運河廉潔文化,傳承運河清風。

  去年以來,揚州市紀委監委成立調研組,重點調研京杭大運河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發現滯留船舶傾倒垃圾,砂石場、小船廠等企業非法佔用河道堤防,生產方式粗放等威脅大運河生態環境質量問題。調研組督促市生態環境局牽頭會同市工信局、水利局等部門現場核查整改完成情況,目前已就153個整治問題出具驗收意見,151個問題已整改完成並通過驗收。

  京杭大運河寶應段原有數百處砂石場、碼頭、船廠等需要拆除,揚州市寶應縣紀委監委對整治工程實施方案、拆遷補償方案等進行廉潔性審查;揚州市邗江區紀委監委針對古運河入江口瓜洲的禁捕退捕、漁民上岸工作赴實地調研推進,開展專項監督。

  山東省棗莊市臺兒莊曾是明清時期運河沿岸的商貿重鎮,隨著臺兒莊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啟動,運河印象文旅小鎮建設提上日程。

  棗莊市臺兒莊區紀委監委對建設項目的招商、審批、招投標、質量監理、驗收評估等10餘個環節逐一梳理廉政風險點。今年以來向區文旅局黨組等下發在重點工程項目建設中廉潔作為等提醒函5次,開展提醒函落實情況監督檢查30餘次,提出整改建議20餘條。

  大運河拱墅段由12公裡大運河和61條運河支流組成,擁有拱宸橋、富義倉、橋西歷史街區三處世界遺產點。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區紀委監委緊盯運河文化保護領域中的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問題開展監督檢查。

  「我們重點監督運河文化遺產保護經費使用情況,督促嚴格專項資金使用規範,做到專款專用,監管到位。」拱墅區紀委監委派駐第四紀檢監察組有關負責人說。拱墅區還推進運河清廉文化建設,已挖掘大運河歷史清廉故事20餘篇,並將其融入到中國京杭大運河博物館講解中。

  翻開中國地圖,大運河獨樹一幟,跨越地球10多個緯度,見證了中國人民尊重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偉大創舉。

  奔流千裡,文脈常新。大運河承載的中華文明脈動不息,蘊含的歷史文化價值歷久彌新。

相關焦點

  • 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專家諮詢委員會成立
    12月10日,浙江在杭州召開了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暨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專家諮詢委員會會議,來自全省不同研究領域的35位專家被授予聘書。會議旨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實《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長城、大運河、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部署要求,研究推進浙江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工作。會議指出,成立專家諮詢委員會是浙江大運河文化智庫建設的新探索,將有力助推浙江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
  • 委員建議:爭取將宿望宣城際鐵路納入國家和省「十四五」規劃
    委員建議:爭取將宿望宣城際鐵路納入國家和省「十四五」規劃 中安在線   2020-01-10 22:25:00   來源:中安在線   作者:章蕾  編輯:宣發展
  • 一文讀懂:什麼是國家文化公園?
    金山嶺長城蜿蜒於山脊之上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指出: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強文物古籍保護、研究、利用,強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加強各民族優秀傳統手工藝保護和傳承,建設長城、大運河、長徵、黃河等國家文化公園
  • 尚朝陽到羅山縣調研紅二十五軍長徵國家文化公園規劃建設
    6月13日,市長尚朝陽到羅山縣調研紅二十五軍長徵國家文化公園規劃建設情況,就當地紅色資源的保護與開發、紅色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等進行研究部署,強調要把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南深入信陽革命老區重要講話精神和省委、省政府關於加快河南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工作會議精神緊密結合,把紅色資源轉化為發展動力
  • 每經17點丨湖南「十四五」規劃建議:建設嶽陽、衡陽兩個省域副中心...
    每經17點丨湖南「十四五」規劃建議:建設嶽陽、衡陽兩個省域副中心城市;9省高考已引入機器閱卷;北京新增1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 每日經濟新聞
  •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大運河文化建設研究》開題報告會順利舉行
    2019年5月9日,《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印發,《規劃》將大運河流經的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浙江等8省(市)列為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範圍,明確了「一條主軸帶動整體發展、五大片區重塑大運河實體、六大高地凸顯文化引領、多點聯動形成發展合力」的空間布局,提出打造繼古開今的璀璨文化帶、山水秀麗的綠色生態帶和享譽中外的繽紛旅遊帶。
  • 浙江成立專家諮詢委員會探索大運河文化智庫建設
    新華社杭州12月11日電(記者段菁菁)為研究推進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工作,浙江省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暨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專家諮詢委員會10日正式成立,來自不同研究領域的35位專家被授予聘書。據悉,專家諮詢委員會將以政策設計、思路構建、方案策劃為重點,立足國家站位,在重大項目建設、運河文化研究、服務區域發展、引才選才用才等方面發揮作用。同時,圍繞把大運河浙江段建設成為全國示範段的目標,研究並提供一批有前瞻性、戰略性和可操作性的決策諮詢建議和智庫服務。
  • 陝西「十四五」規劃建議明確:建設國家(西部)科技創新中心
    原標題:陝西「十四五」規劃建議明確:建設國家(西部)科技創新中心   近日,許多省份陸續公布了省級層面的「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十四五
  • 傳承紅色基因 凝聚奮進偉力丨貴州高質量推進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
    這是黨中央賦予貴州的特殊使命——  2019年7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會議,審議通過《長城、大運河、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方案賦予貴州作為長徵國家文化公園「重點建設區」的使命任務。
  • 陳德委員:建議將丹通高鐵納入《「十四五」鐵路發展規劃》
    來源:經濟日報遼寧省和吉林省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加強與周邊國家和地區互聯互通。根據《遼寧「一帶一路」綜合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遼寧省謀劃建設丹東港經琿春口岸連通俄羅斯符拉迪沃斯託克港「遼琿俄」鐵路新通道;以丹東為門戶,研究連接朝鮮半島腹地、直達南部港口的丹東—平壤—首爾—釜山鐵路。根據吉林省融入「一帶一路」相關規劃,吉林省將打造長白通(丹)通道,立足吉林省通化內陸港與遼寧丹東港特殊的區位特點打造南部出海通道。
  • 加快推動大運河文化帶建設
    會議聽取了2020年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情況匯報,政協委員們圍繞強化宣傳引導、全域規劃、保護展示、生態優先、文旅融合、機制保障等方面積極建言獻策,提出了許多具有前瞻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見和建議。本報現摘登部分發言,以饗讀者。
  • 陝西「十四五」規劃建議:建設國家(西部)科技創新中心
    12月14日,陝西省發布《中共陝西省委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2020年11月27日中國共產黨陝西省第十三屆委員會第八次全體會議通過) 。其中,在「在創新驅動發展方面邁出更大步伐,加快打造西部創新高地」部分,《建議》明確指出,陝西將建設國家(西部)科技創新中心。
  • 把「文化體育強市」 納入「十四五」規劃
    株洲日報記者 溫琳通訊員/李茂春株洲日報訊 12月2日,市文旅廣體局召開株洲市「十四五」文化旅遊廣電體育局規劃編制工作情況匯報會。「十三五」期間,我市文化設施實現大改善、文化服務實現大提質、遺產保護實現大突破、精品創作實現大繁榮、文旅產業實現大發展、廣播電視實現大提升、體育實力實現大飛躍。
  • ...規劃建設項目執行情況評估工作 白加扎西作匯報並提出建議訴求
    州委副書記、州長白加扎西組織召開座談會,匯報果洛州「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建設項目執行情況和「十四五」發展規劃建設項目方案編制情況,並就相關方面提出建議訴求。州委副書記汪琦,州政府副州長張文慶、安勝年出席會議,各縣政府分管副縣長、州直各有關單位負責人參加會議。
  • 貴州「十四五」規劃建議全文公布
    中共貴州省委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結合貴州實際,就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提出以下建議。 60.確保落實「十四五」規劃建議目標任務。編制「十四五」規劃綱要和專項規劃,要堅決貫徹黨中央和省委決策部署,落實本建議確定的發展戰略、目標任務、重大舉措。各地區各部門要從實際出發,在務實功、求實效上下功夫,切實做到抓具體抓深入,健全政策協調和工作協同機制,完善規劃實施監測評估機制,確保省委關於「十四五」發展的決策部署落到實處。
  • 大運河(餘杭段)文化帶建設,讓「流動的文化」熠熠生輝
    作為餘杭區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首個完工項目,四維公園不僅是一座田園式的濱河郊野公園,更是運河生態文化的生動體現。良渚門戶公園項目目前已基本完工項目北起上塘高架,南至拱墅區界,西至規劃道路,東至京杭運河,已納入餘杭區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大運河綜合保護)一期——良渚段項目,總體設計上把運河文化、良渚文明通過水的元素融合在一起,用科技、康體為主題來引領公園整體定位。
  • 我市召開「十四五」規劃綱要徵求意見建議座談會
    18日,我市召開「十四五」規劃綱要徵求意見建議座談會,市委書記江建華主持會議。他強調,編制好、實施好「十四五」規劃綱要,對於鞏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成果,確保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 2020•人大代表在行動④ | 重慶康體城納入「十四五」規劃重點...
    相關報導:2020·人大代表在行動 | 重慶藥品價格還會降和這份人大代表建議有關2020·人大代表在行動② | 代表建議持續發揚「工匠精神」重慶高技能領軍人才獲獎2020·人大代表在行動③ | 代表建議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月8日9時
  • 一篇文章告訴你,什麼是長徵國家文化公園?
    2019年7月2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九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長城、大運河、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2019年12月,這一方案正式印發,標誌著國家文化公園進入了分階段、分重點建設的新時期。2020年10月29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 李國平:建議「十四五」期間將瀋陽、青島和烏魯木齊納入國家中心...
    10月25日,中國城市百人論壇2020年會在北京召開,本屆年會的主題為「邁向『十四五』的城市中國:人文、智慧和生態」。會議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聯合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承辦,鳳凰網財經協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