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植黃河文化 推動文化旅遊融合發展

2020-12-23 央廣網

黨的第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建設一批富有文化底蘊的世界級旅遊景區和度假區,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鮮明的國家級旅遊休閒城市和街區,發展紅色旅遊和鄉村旅遊。黃河是河南的根脈,發展文化旅遊,河南省最有競爭力、號召力和吸引力的就是黃河文化。要實現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和黃河文化旅遊高質量發展,不僅要打造精品景區和線路,提升產業品質,還要實現黃河文化旅遊在區域、產業、市場、服務、交流等方面的深度融合。

打造展示黃河文化的旅遊景區和線路

規劃建設黃河國家文化公園。打通鄭州、開封、洛陽與三門峽、濟源、焦作、新鄉、濮陽等黃河沿線城市的沿黃生態文化旅遊觀光廊道,全面推進黃河生態文化保護示範區和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先行區建設。將黃河沿線自然景觀與人文精神有機結合起來,完善基礎設施配套和文化集中展示,建設一批黃河文化旅遊地標和標誌性文化景觀,打造獨具河南地方特色的黃河文化風情體驗區。

構建黃河文化旅遊共同體。以黃河為主線,以鄭州、開封、洛陽等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為重要節點,以鄭州黃河風景遊覽區(鄭州黃河文化公園)、黃河花園口旅遊區、蘭考東壩頭黃河灣風景區、河洛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小浪底黃河風景區、嘉應觀黃河文化旅遊區等為重點,努力構建黃河文化旅遊共同體,將河南建設成為黃河流域乃至全國重要的文化旅遊融合發展先行區和示範區。

集中打造黃河文化旅遊精品線路。將新鄭黃帝故裡、鄭州商城遺址、偃師二里頭遺址、鞏義雙槐樹遺址、澠池仰韶文化遺址等串珠成鏈,著力打造中華文明溯源遊精品線路。凸顯古都文化特色,打造穿越千年的中華古都文化遊精品線路。以傳承弘揚少林功夫、萇家拳、太極拳等武術文化為目的,打造中華武術文化體驗遊精品線路。以黃河大堤、黃河國家地質公園、南水北調穿黃工程等為主要景點,打造黃河水利水工研學遊精品線路。

提升黃河文化旅遊產業品質

以黃河文化為文化旅遊產業賦能。將黃河文化元素有機融入傳統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進一步拓展傳統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的發展空間,補齊河南文化旅遊產業總量偏小、市場化和集約化程度整體不高的短板,使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成為優化文化產業結構和提升生產效益新的動能,使黃河流域傳統旅遊產業煥發新的生機。

大力推進黃河文化展示活化。緊緊圍繞「中華源·黃河魂」這一主題,深入挖掘以炎黃二帝為代表的人文始祖文化,活化再現以二里頭、雙槐樹等為代表的考古遺址遺蹟,保護傳承開封盤鼓、河圖洛書等非物質文化遺產。依託大禹治水傳說、歷代治理黃河故事等優秀傳統文化資源,推出一批地方特色鮮明、文化底蘊深厚的精品文藝作品和演藝項目,充分展示黃河文化和黃河精神的無窮魅力。

加快建設黃河文化旅遊產業重點項目。以河南省「十四五」規劃綱要制定和實施為引領,重點規劃建設一批展現黃河文化歷史變遷、精神實質和時代價值的重點項目。加快建設黃河古道風情園、黃河文化產業園區等重大文化旅遊產業項目,開發高品質文化旅遊產品,推動黃河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將河南黃河文化旅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和傳播優勢。

實施黃河文化旅遊融合發展帶動戰略

推動黃河文化旅遊資源統籌協調發展,帶動全省文化旅遊區域融合。當前,河南境內以及相關省區黃河文化旅遊融合區域存在各自為戰、上下遊和左右岸不協調等現象。對此,既要重點建設鄭洛汴、洛濟焦、鄭汴新等跨市跨區黃河文化旅遊發展聯盟,又要著力打造晉豫陝、冀魯豫、豫皖蘇等跨省文化旅遊協作區,實現黃河上下遊、左右岸文化旅遊資源的優勢互補及其各領域、全方位、全鏈條的深度融合,在此基礎上形成全省文化旅遊區域發展合力。

推出黃河文化旅遊特色產業項目,帶動全省文化旅遊產業融合。目前,人們對於文化旅遊的需求呈現多元化、業態多樣化、品質高端化等階段性特徵,而河南文化旅遊產業分布散、體量小。對此,要積極培育文化旅遊新業態,建設一批黃河文化旅遊創意產業園區,培育一批黃河文化旅遊龍頭企業,推出一批獨具地方特色的黃河文化旅遊拳頭產品,使黃河文化旅遊產業真正成為河南的支柱產業。

加強黃河文化旅遊市場主體培育,帶動全省文化旅遊市場融合。積極培育具有競爭力的黃河文化旅遊市場主體,鼓勵引導外資和民營資本進入文化旅遊產業,實現投資主體的多元化和投資方式的多樣化,提升文化旅遊市場化水平。統籌實施全省文化旅遊市場的有效監督和管理,建立集中統一的市場監管主體和運行機制。制定和完善黃河文化旅遊行業標準體系和質量評價體系,進一步優化全省文化旅遊營商環境。

提高黃河文化旅遊公共服務水平,帶動全省文化旅遊服務融合。隨著人們對於文化旅遊的個性化、差異化需求不斷增加,公共服務的標準化和規範化水平也亟待提高。對此,要建立功能完善的公共服務設施,構建主客共享的文化旅遊新空間。統籌全省文化旅遊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和管理,運用高科技手段建設智慧文化旅遊開放平臺,推動旅遊景區智能化改造,不斷提高全省文化旅遊服務水平。

擴大黃河文化旅遊品牌影響力,帶動全省文化旅遊對外交流融合。創新宣傳推介模式,進一步完善和提升黃河文化旅遊品牌標識和品牌體系。精心策劃有影響力、有分量的黃河文化旅遊產品推介活動,創作一批體現河南地方人文特色和當代河南精神面貌的文藝作品,並通過影視、網絡平臺、社交媒體等途徑,不斷提升河南黃河文化旅遊品牌的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

相關焦點

  • 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
    綜觀古今中外,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的成功事例不勝枚舉,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在融合發展上的探索成效斐然。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文化和旅遊工作,對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特別是在推進全面深化改革進程中,作出組建文化和旅遊部,推動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和旅遊業融合發展的重大決策。
  • 雒樹剛: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提出,「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建設一批富有文化底蘊的世界級旅遊景區和度假區,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鮮明的國家級旅遊休閒城市和街區,發展紅色旅遊和鄉村旅遊」,進一步明確了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要求,為「十四五」時期文化和旅遊改革發展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
  • 吉安市城投提質增效 推動文化旅遊融合發展
    吉安市城投公司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大力發展文化旅遊項目,同時將把工作的著力點放在項目提質和綠化提升上,在惠民利民民生工程和綠化環境提升工程積極作為,通過文化旅遊融合發展加快旅遊業轉型升級,有力地提升了「紅色搖籃·山水吉安」的旅遊品牌形象,推動了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
  • 文化和旅遊部:推動科技和旅遊的融合發展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陳芳)文化和旅遊部資源開發司負責人單鋼新在23日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要推動科技和旅遊的融合發展。  單鋼新說:「上個月我們和國家發改委等十個部門聯合印發了深化『網際網路+旅遊』推動旅遊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文件,明確提到了要推動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和旅遊業的深度融合,特別提出要建設智慧景區,通過做好分時預約、流量監測和數字導覽等服務,更好地服務大眾旅遊的需求。」
  • 萬敏:深入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 助力構建現代文化產業體系
    12月13日,由中國旅遊研究院和中國旅遊協會聯合主辦、凱撒集團承辦的「2020中國旅遊集團發展論壇」在京舉行,本次論壇以「文化引領,科技創新」為主題。會上,中國旅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萬敏以「深入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助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為主題進行發言。
  • 天津打造特色旅遊街區 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
    天津北方網訊: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今天「五中全會精神在基層」系列報導,我們來看天津如何通過文旅融合,打造特色旅遊街區,講好天津故事。
  • 「黃河幾字彎文化旅遊高質量發展研討會」烏蘭察布分會在林胡古塞...
    為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保護傳承和弘揚好黃河文化,講好黃河幾字彎故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動文化旅遊產業深度融合發展,堅定不移走好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9月13日,「幾字彎黃河文化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黃河幾字彎文化旅遊高質量發展研討會」烏蘭察布分會在林胡古塞景區召開。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成員、副廳長蔚治國,內蒙古出版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曾涵,內蒙古自治區交通廳副廳長李喜出席研討會。
  • 推動生態文旅深度融合 打造全域旅遊發展格局——四川省政協「推動...
    「川西北黃河流域作為黃河上遊生態屏障建設中佔有重要地位的區域,大力發展全域旅遊,對促進流域經濟社會發展、生態文明建設和文化傳承保護具有重要作用。」近日,四川省政協召開「推動川西北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全域旅遊高質量發展」對口協商會,第一個搶到話筒的省政協常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沈光明開門見山。
  • 深化文旅融合 推動創新發展 駐馬店文化旅遊產業博覽會隆重開幕
    本屆文化旅遊產業博覽會展期為5天,以"深化文旅融合,推動創新發展"為主題,以"專業化、市場化、產業化、品牌化"為方向,採取"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思路模式,將舉辦開幕式、大型展覽、駐馬店市第三屆文化旅遊商品大賽和駐馬店主題文化實景演藝等系列活動,充分展示文旅成果,對接優秀項目,發布新技術,為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推動鄉村振興注入強大活力
  • 濟陽奮力打造黃河文旅融合發展樣板區 吸引省城居民「旅遊向北」
    濟陽區副區長牟曉麗介紹,黃河流經濟陽五個鎮(街道)73個村莊,河道56.5公裡,堤防60.7公裡,是黃河下遊唯一中心城區緊鄰黃河的區縣和流經長度最長的區縣。濟陽具有發展黃河文化旅遊的先天優勢。濟陽將搶抓機遇、先行先試,以資源聚合、項目結合、產業融合為載體,用心用情做好「黃河文章」,奮力打造黃河文旅融合發展樣板區。
  • 深圳十佳健身步道揭曉 推動「體育+文化+旅遊」融合發展
    原標題:深圳十佳健身步道揭曉 推動「體育+文化+旅遊」融合發展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7月1日訊(深圳晚報記者 黃文)6月30日,「深圳十佳健身步道」評選結果出爐,歷經初選、網絡票選和專家評審三個環節的選拔
  • 泰山區打造文化旅遊融合發展新高地
    作為山東省最大的室內冰雪場館,這一項目的建成運營,不僅填補了全市室內冰雪運動項目空白,豐富了體育旅遊產品,活躍了體育文化市場,更為加快推進全區乃至全市文化旅遊高質量融合發展注入了新活力、提供了新動能。 近年來,泰山區突出全域旅遊發展和群眾文化繁榮的主線,以項目建設為重點、以科技創新為驅動,深入挖掘文化旅遊資源、創新文化旅遊業態、實施品牌戰略,大力提升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著力完善產業經濟體系,文化和旅遊產業實現了高質量融合發展。泰山腳下、汶水之濱、碧霞湖畔,泰山區文化旅遊正散發出獨特的魅力。
  • 永和黃河一號旅遊公路 「0km」標誌文化驛站啟用!
    9月23日上午,我縣舉行黃河一號旅遊公路「0km」標誌文化驛站啟動儀式。 啟用儀式上,舉行了 2020「豐百杯」·黃河一號旅遊公路(臨汾·永和段)自行車邀請賽和「豐百杯」黃河一號旅遊公路徒步行活動,為啟用儀式助力添彩。
  • 「旅遊+文化」推動飯店業轉型發展
    專家認為,更加注重個性化差異體驗和文化品位的文化主題飯店,實現旅遊與文化的融合,有利於推動飯店業轉型發展。文化讓飯店變得「不普通」  近年來,隨著飯店業的多元化發展和經濟型酒店的大舉擴張,傳統星級飯店發展環境異常嚴峻,即使旅遊旺季,很多酒店的入住率也不足50%。據悉,全省近千家星級飯店多為單體經營,生存能力較差;而難以申請專利又是飯店產品的特徵之一,這導致該行業產品同質化嚴重。
  • 藉助《一個都不能少》影響力,推動臨澤文化旅遊產業高質量融合發展...
    新聞發布會現場12月4日上午,藉助《一個都不能少》影響力,推動臨澤文化旅遊產業高質量融合發展新聞發布會在張掖市人民政府新聞發布廳召開。臨澤縣人民政府副縣長王曉霞女士,臨澤縣文化旅遊發展服務中心主任李苑花女士共同介紹相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朋友關心的問題。
  • 文化和旅遊部關於推動數字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
    落實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建設部署,共建共享文化產業數據管理服務體系,促進文化數據資源融通融合。把握科技發展趨勢,集成運用新技術,創造更多產業科技創新成果,為高質量文化供給提供強有力支撐。融合發展,開放共享。推進數字經濟格局下的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促進文化產業與數字經濟、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構建數字文化產業生態體系。
  • 黃河 長城 太行三個一號旅遊公路 「0km」標誌文化驛站啟用儀式...
    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推動文化旅遊深度融合,高標準建設黃河、長城、太行三個一號旅遊公路,高水平運營三個「0km」標誌文化驛站,提升三大板塊文化旅遊產品競爭力帶動力,加快打造國際知名文化旅遊目的地。省委常委、秘書長廉毅敏出席,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胡玉亭主持啟用儀式。
  • 東營市打造「黃河入海文化旅遊目的地」工作綜述(下)
    市委六屆四次全會以來,東營市上下聯動、凝心聚力,圍繞「打造黃河入海文化旅遊目的地」這一目標定位,加快實施「旅遊富民」三年行動計劃,加強重點旅遊項目建設,配套完善旅遊基礎設施,加大旅遊宣傳推介力度,「黃河入海、我們回家」文化旅遊品牌的美譽度和影響力不斷提升,全市旅遊富民工作成效顯著、亮點頻出。
  • 河長史萬鈞:講好「黃河故事」 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
    史萬鈞調研黃河海勃灣水利樞紐庫區生態治理項目試驗段工程防汛工作烏海市堅持走生態保護優先綠色發展之路,通過大力發展「旅遊+」融合產業,不斷發揮旅遊業的拉動力、融合能力及催化、集成作用,提升相關產業升級轉型
  • 韓立明:建精品工程樹特色品牌 推動文化旅遊高質量發展
    2020-10-26 07:14圖文來源:南京日報 韓立明專題調度文化旅遊工作建精品工程樹特色品牌 推動文化旅遊高質量發展南報網訊(融媒體記者 楊凡) 近日,市長韓立明在專題調度全市文化旅遊工作時強調,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和旅遊工作重要論述精神,落實中央和省、市部署要求,堅定文化自信,高品質高水平規劃好、建設好、運營好重大文旅項目,補短板、強功能,打造更多具有震撼力、影響力的精品工程,放大南京文化旅遊不可替代的品牌效應,推動文化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更好滿足市民群眾和海內外遊客精神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