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文化」推動飯店業轉型發展

2021-01-11 大眾數字報

  □ 本報記者 劉 兵

  日前,省旅遊飯店評定委員會公布了全省首批11家文化主題飯店名單,其中金星級6家,銀星級5家。記者從國家旅遊局了解到,目前國內尚無文化主題飯店的統一標準,僅山東等省份率先「嘗鮮」。專家認為,更加注重個性化差異體驗和文化品位的文化主題飯店,實現旅遊與文化的融合,有利於推動飯店業轉型發展。
文化讓飯店變得「不普通」
  近年來,隨著飯店業的多元化發展和經濟型酒店的大舉擴張,傳統星級飯店發展環境異常嚴峻,即使旅遊旺季,很多酒店的入住率也不足50%。據悉,全省近千家星級飯店多為單體經營,生存能力較差;而難以申請專利又是飯店產品的特徵之一,這導致該行業產品同質化嚴重。文化主題飯店提煉當地特色文化,可增加附加值、提高辨識性,較好地規避了這些困難。
  據了解,文化主題飯店是指圍繞某種文化主題,以飯店所在地的地脈、文脈為依據,在設計、建造、裝飾和企業文化、產品創新以及服務方式、服務程序等方面打造出具有獨特魅力與個性特徵的飯店。
  在濟南璞秀居,這家以荷花文化為主題的酒店,雖然只有81間客房,但入住率達到85%,在攜程網上的住客評分更是高達4.9分(滿分5分)。據了解,該酒店隸屬於濟南銘座酒店管理公司,通過對文化的重裝升級,贏得了市場的充分認可。
  「一家普通的酒店,結合本地文化,經過系統的裝飾裝修,就能煥發新的活力,這是飯店業轉型發展的一個有效路徑。」業內人士指出,我省文化資源豐富,作為旅遊的一大優勢,「旅遊+文化」在飯店行業中可謂獨闢蹊徑,讓飯店變得「不普通」。
八大文化主題引領飯店發展
  此次我省在全國率先評出的11家文化主題飯店,主題涵蓋儒家文化、伊尹文化、大舜文化、仙文化、葡萄酒文化、陶瓷文化、荷文化、泉水文化等八類。其中,來自濟寧的曲阜銘座杏壇賓館、濟寧曲阜東方儒家花園酒店和濟寧曲阜闕裡賓舍均以儒家文化為主題。另外,以濟南的泉水文化、淄博的陶瓷文化、煙臺的葡萄酒文化等極具地方代表性的文化為主題的飯店也都榜上有名。
  文化主題飯店兼顧文化性、特色性、舒適性、體驗性等要素。今年上半年,山東省旅遊飯店評定委員會組織專家和省級旅遊飯店評定員,依據《山東省文化主題飯店等級劃分與評定標準》(試行),對申報山東省文化主題飯店的飯店進行了評定檢查,根據檢查打分情況並經山東省旅遊飯店評定委員會研究審議最終評出。評定金、銀兩個等級,引導文化主題飯店健康有序發展。
  「飯店行業的發展有兩大趨勢,一是本土文化的回歸,有當地特色的文化品牌將會崛起。二是市場不斷細分,差異化、體驗型酒店將成為市場新寵。」山東省旅遊發展委員會監督管理處處長馮泮爽表示,發展文化主題飯店順應文化旅遊發展趨勢,是「旅遊+」的充分體現,有利於豐富山東飯店業態,促進飯店業差異化發展,推動旅遊行業新舊動能轉換。
滿足遊客個性化體驗和文化感受
  當前,旅遊消費已日漸成熟,遊客更加看重目的地文化風情的體驗程度,選擇酒店時也更加注重個性化的差異體驗和在地文化的真實感受。山東大學管理學院黨委書記吉小青認為,國際品牌雖然有硬體和服務的標準化優勢,但這也恰恰是其發展的限制因素。傳統的、標準化的國際品牌已不能滿足旅行者的需求,千人一面的住宿環境、千篇一律的服務模式正在削弱旅行的意義和樂趣。隨著個性化的消費需求日漸旺盛,使得酒店多元化成為新常態下的必然要求。所以,一些獨具特色、有地域風情、有在地民族文化底蘊的特色酒店將會脫穎而出、備受追捧。 
  「文化主題飯店是市場化生存方式的一種。山東各地有廣為人知的文化旅遊資源,選擇它們作為突破口無可厚非,但也不宜將文化主題飯店變為當地文化、文物宣傳的附屬品。」山東大學旅遊管理系教授王晨光曾指出,文化主題飯店應該注重提煉特色,增加附加值,提高辨識性,這樣才有利於規避行業產品同質化問題。
  「此外,文化主題飯店也要在充分的市場調研基礎上提煉主題,經過系統設計後,將其融入服務和產品中。所設定的主題必須能夠帶動飯店效益增長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單純談文化主題的飯店很難實現經營上的突破,難以持續發展。」山東省旅遊飯店協會會長何莊龍表示。

◆相關連結:
山東首批文化主題飯店名單
  6家金星級文化主題飯店包括:濟寧曲阜銘座杏壇賓館(儒家文化)、濟寧曲阜東方儒家花園酒店(儒家文化)、聊城莘縣伊尹文化主題酒店(伊尹文化)、濟南舜耕山莊(大舜文化)、煙臺蓬萊三仙山大酒店(仙文化)、煙臺君頂葡園酒店(葡萄酒文化)。
  5家銀星級文化主題飯店包括:濟寧曲阜闕裡賓舍(儒家文化)、(淄博)山東理工大學國際學術交流中心大酒店(陶瓷文化)、濟南璞秀居荷文化唯美酒店(荷文化)、煙臺蓬萊國賓酒莊(盛唐葡萄酒文化)、濟南良友富臨大酒店(泉水文化)。
        (□記者 劉兵 整理)

相關焦點

  • 推動飯店業發展:第七屆中國飯店文化節在穗開幕
    2018年4月11日,「第七屆中國飯店文化節」在廣州開幕,全國飯店餐飲行業領袖、品牌新秀、國內外產業鏈機構、專家學者一千五百多名代表歡聚一堂,共同探討新時代飯店業高質量發展的文化新動力。韓明會長強調,2018年要全面貫徹落實精神,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從積極推動綠色化發展、積極推動全住宿新餐飲創新發展、加強飯店餐飲業的質量品牌建設、積極提升文化引領水平、積極推動行業融合發展、積極推動行業人才優化行動這六個方面加快飯店業高質量發展步伐。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著名經濟學家姚景源對兩會後經濟形勢新走勢進行了詳細解讀,展現了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趨勢。
  • 制止餐飲浪費 中國旅遊飯店業協會發出倡議:簡餐分餐 避免超量
    半島全媒體記者 劉紅 8月22日,「第十七屆中國飯店集團化發展論壇」在青島港中旅海泉灣舉行。論壇由中國旅遊飯店業協會主辦,文化和旅遊部黨組成員王曉峰、中國旅遊飯店業協會會長湯文儉、山東省副省長凌文、山東省文旅廳副廳長孫樹娥、青島市副市長朱培吉、青島市文旅局局長朱鐵一等出席活動。
  • 聚焦新發展格局「好客山東服務節」助力飯店業高質量發展
    12月7-8日,山東飯店業「好客山東服務節」現場觀摩活動暨應對新發展格局下飯店業高質量發展論壇在濟南山東大廈圓滿舉行,這是在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落實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形勢下,山東旅遊飯店業謀新機、開新局、聚人心、鼓士氣的一次年度盛會,會議吹響山東旅遊飯店業在新形勢下開創高質量發展的集結號
  • 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再次作出「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的戰略部署,必將開啟新時代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新徵程,為繁榮興盛社會主義文化、助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作出新貢獻。我們要進一步深化對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重要性的認識,切實增強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增強政治自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  (一)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是提升旅遊發展品質的重要手段。
  • 雒樹剛: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提出,「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建設一批富有文化底蘊的世界級旅遊景區和度假區,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鮮明的國家級旅遊休閒城市和街區,發展紅色旅遊和鄉村旅遊」,進一步明確了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要求,為「十四五」時期文化和旅遊改革發展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
  • 吉安市城投提質增效 推動文化旅遊融合發展
    吉安市城投公司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大力發展文化旅遊項目,同時將把工作的著力點放在項目提質和綠化提升上,在惠民利民民生工程和綠化環境提升工程積極作為,通過文化旅遊融合發展加快旅遊業轉型升級,有力地提升了「紅色搖籃·山水吉安」的旅遊品牌形象,推動了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
  • 萬敏:深入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 助力構建現代文化產業體系
    首先,請允許我代表中國旅遊集團對論壇的舉辦表示熱烈的祝賀!作為中國最大的旅遊央企,中國旅遊集團貫徹落實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和國家重大發展戰略,擔當履行經濟責任、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著力推動文化和旅遊的融合發展。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十四五」期間的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提出了新的目標和新的要求,也為構建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推動旅遊業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徑。
  • 根植黃河文化 推動文化旅遊融合發展
    黨的第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建設一批富有文化底蘊的世界級旅遊景區和度假區,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鮮明的國家級旅遊休閒城市和街區,發展紅色旅遊和鄉村旅遊。黃河是河南的根脈,發展文化旅遊,河南省最有競爭力、號召力和吸引力的就是黃河文化。
  • 韓立明:建精品工程樹特色品牌 推動文化旅遊高質量發展
    2020-10-26 07:14圖文來源:南京日報 韓立明專題調度文化旅遊工作建精品工程樹特色品牌 推動文化旅遊高質量發展南報網訊(融媒體記者 楊凡) 近日,市長韓立明在專題調度全市文化旅遊工作時強調,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和旅遊工作重要論述精神,落實中央和省、市部署要求,堅定文化自信,高品質高水平規劃好、建設好、運營好重大文旅項目,補短板、強功能,打造更多具有震撼力、影響力的精品工程,放大南京文化旅遊不可替代的品牌效應,推動文化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更好滿足市民群眾和海內外遊客精神文化需求。
  • 以數位化促進文化旅遊產業的整合與發展
    隨著人工智慧、大數據和5G等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數位技術已經成為產業整合和創新的新動力。推動產業向數位化轉型是實現高質量經濟發展的關鍵措施。文化旅遊產業應牢牢把握數位化發展的新浪潮,推動產業向數位化方向發展,實現文化旅遊發展的一體化。 文化旅遊產業的數位化具有多種意義。
  • 太行山文化旅遊發展論壇暨太行山國家森林步道文化旅遊聯盟
    姜繼鼎、徐海軍、佘小殷分別在會上致辭,向穿越壯美太行國際徒步大會、太行山文化旅遊發展論壇舉行和太行山國家森林步道文化旅遊聯盟成立表示祝賀。  姜繼鼎說,作為國際性文化體育旅遊活動,穿越壯美太行國際徒步大會的舉行,將大力促進太行山國家森林步道沿線省市旅遊業轉型發展,有力推動河南從旅遊大省向旅遊強省轉變。
  • 文化和旅遊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 等部門關於深化「網際網路+旅遊」推動...
    一、總體要求(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新發展理念,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以「網際網路+」為手段,在堅持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基礎上,推動旅遊生產方式、服務方式、管理模式創新,豐富旅遊產品業態
  • 2020大同市餐飲飯店業協會工作總結暨表彰大會在大同舉行
    2021年,要以這次表彭大會為契機,進一步弘揚大同美食文化,擴大大同名師、名菜、名店品牌知名度。在此,我提幾點要求,首先大同餐飲行業積極開展節約用餐、適度點餐、減少浪費,踐行節約之行的推動者。其次,拓展中央廚房在餐飲消費服務功能,從有到專業化,不斷地提升中央廚房標準化功能,滿足餐飲消費市場的需求。
  • 旅發大會推動貴州旅遊高質量發展
    在此強力推動下,貴州旅遊資源開發取得重大突破,全省旅遊實現「井噴式」增長。    貴州以全域旅遊為「心法」,以山地旅遊為「招式」,全力發展高質量健康旅遊、鄉村旅遊、文化旅遊、智慧旅遊、滿意旅遊,旅遊產業克難攻堅,砥礪奮進。特別是「十三五」開局之年的2016年以來,全省遊客接待量、旅遊收入增長率4年保持在30%以上,貴州旅遊發展進入中國旅遊第一方陣。
  • 文化和旅遊部:推動科技和旅遊的融合發展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陳芳)文化和旅遊部資源開發司負責人單鋼新在23日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要推動科技和旅遊的融合發展。  單鋼新說:「上個月我們和國家發改委等十個部門聯合印發了深化『網際網路+旅遊』推動旅遊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文件,明確提到了要推動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和旅遊業的深度融合,特別提出要建設智慧景區,通過做好分時預約、流量監測和數字導覽等服務,更好地服務大眾旅遊的需求。」
  • 天津打造特色旅遊街區 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
    天津北方網訊: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今天「五中全會精神在基層」系列報導,我們來看天津如何通過文旅融合,打造特色旅遊街區,講好天津故事。
  • 文化和旅遊部關於推動數字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
    培育和塑造一批具有鮮明中國文化特色的原創IP,加強IP開發和轉化,充分運用動漫遊戲、網絡文學、網絡音樂、網絡表演、網絡視頻、數字藝術、創意設計等產業形態,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打造更多具有廣泛影響力的數字文化品牌。強化文化對旅遊的內容支撐、創意提升和價值挖掘作用,提升旅遊的文化內涵。
  • 推動生態文旅深度融合 打造全域旅遊發展格局——四川省政協「推動...
    「川西北黃河流域作為黃河上遊生態屏障建設中佔有重要地位的區域,大力發展全域旅遊,對促進流域經濟社會發展、生態文明建設和文化傳承保護具有重要作用。」近日,四川省政協召開「推動川西北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全域旅遊高質量發展」對口協商會,第一個搶到話筒的省政協常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沈光明開門見山。
  • 四川綿竹推進旅遊發展 繪就鄉村轉型美麗畫卷
    近幾年來,該鎮立足生態環境保護,推進全域旅遊發展,將鄉村振興與生態治理、產業轉型同步推進,鄉村環境發生了根本性變化,避暑經濟、民宿產業迅速興起。 鄉村振興,產業發展是基礎。在經歷過「5·12」汶川特大地震、「8·13」特大山洪泥石流和礦區轉型發展數次「陣痛」後,清平鎮堅定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通過成立旅遊協會黨支部和旅遊發展公司,搭建集體參與、公司化運營、老百姓利益共享的鎮域發展轉型平臺,採取生態環境修復、重建和編制鄉村振興產業發展規劃等系列舉措,實施了金色大道、旅遊小火車、濱水長廊休閒區、田園咖啡聚落、螢飛谷等一批重點旅遊項目。
  • 推動旅遊業高質量發展 2020第二屆旅遊網際網路大會舉行
    繼11月30日文化和旅遊部等十部委聯合印發《關於深化「網際網路+旅遊」推動旅遊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後,由中國旅遊協會智慧旅遊分會、第一財經、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2020第二屆旅遊網際網路大會」匯集了來自各個領域的大咖260人,中國旅遊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張潤鋼、文化和旅遊部信息中心副主任信宏業、上海市文旅局處長王京、中國旅遊協會智慧旅遊分會會長肖潛輝、春秋集團董事長王正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