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專家共議債市」向風險要收益 以創新求發展——中國信用市場...

2020-12-14 清華金融評論

近期,國內信用市場違約事件頻發,引發了市場對未來可能出現大規模違約的擔憂。違約風險衝擊下,信用債整體融資成本有所上行,並導致多個行業主體選擇取消發行,政策層面和市場層面對於債務問題的關注度進一步上升。

在過去的「十三五」期間,我國債券市場發展迅速,改革和對外開放進一步深化、市場規模持續增長,產品創新穩步推進,成為服務實體經濟、支持社會發展的重要金融力量。在「十四五」開啟的關鍵時期,在複雜的國際大背景下,以銀行信貸及債券交易為主體的我國信用市場作為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速發展的同時,市場本身也存在著國內標準與國際慣例偏離、持有者結構過於集中等問題,債市風險也需要密切關注。

當前頻發的信用市場違約事件如何解讀?隨後是否會引發其他連鎖反應?哪些行業最有可能在未來2-3年出現更高概率的違約事件?如何量化評估企業的違約風險並形成預警機制?如何規避因企業財務造假而導致的投資損失?不同宏觀情景下金融機構的資產負債表會受到怎樣的衝擊?如何利用資產證券化等工具轉移或分散風險,更好的管理現金流?以上問題與新形勢下我國信用市場的健康發展息息相關,因此《清華金融評論》·金融大家評將於12月4日(周五)舉辦主題為「向風險要收益 以創新求發展——中國信用市場趨勢與展望」的線上研討會,從「宏觀與政策」、「投資與風險」、「創新與技術」三個層面,邀請研究和業界領域專家解讀和探討信用市場的宏觀周期、投資品種、風險思考和創新模式等當前行業共同關注的話題。

會議日程

主辦單位:清華金融評論

合作夥伴:穆迪分析

會議時間:12月4日(周五)14:00-17:30

會議形式:在線研討會

會議日程:

14:00-14:05 主持嘉賓開場

李傑,北京電視臺主持人14:05-14:20 主辦方致辭

張偉,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長、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研究員、《清華金融評論》副主編第一模塊:宏觀與政策

14:20-14:50 當前宏觀經濟的特徵和趨勢展望

陳道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14:50-15:20 全球新趨勢下的中國信用及債券市場展望

葉敏,穆迪集團國際業務總裁第二模塊:投資與風險

15:20-15:50 下行風險下的債市品種與投資邏輯

明明,中信證券研究所副所長,首席FICC分析師15:50-16:20 投資風險中的非傳統評估維度

錢強,穆迪分析大中華區風險分析方案總監第三模塊:創新與技術

16:20-16:50 資產證券化助力債券市場創新轉型

胡豔,中國農業銀行總行金融市場部副總裁16:50-17:20 創新技術賦能信用分析工具

洪珍,穆迪分析亞太區信用風險專家17:30 會議結束

致辭嘉賓

張偉

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長、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研究員、《清華金融評論》副主編

張偉,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現為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金融學博士,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長,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研究員(副教授),碩士生導師,CFP認證培訓資深講師,金融風險管理師(FRM),全球風險管理師協會正式會員。現任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長,《清華金融評論》副主編兼編輯部主任,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校友辦主任、校友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清華五道口校友會秘書長,清華校友總會理事。張偉博士曾任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教研處副處長、中國人民銀行總行金融穩定局證券處副處長(借調)、中國金融教育發展基金會金融理財標準委員會教研部主任(借調)、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行政處副處長(主持工作)、清華校友總會副秘書長。主要從事宏觀經濟、貨幣政策、匯率體制、股票投資、外匯投資、金融穩定機制、金融危機預警機制等方面研究。

分享嘉賓

按嘉賓發言順序排序

陳道富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

金融研究所副所長

陳道富,畢業於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現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主要研究領域是貨幣政策和金融改革。多次作為主要撰稿人參與中財辦、國辦、全國人大、政協等課題研究,參與十一五、十二五規劃研究及各個部委等宏觀政策和金融政策的研究、討論,大部分研究成果已轉化為現實政策。發表了《國有銀行一攬子改革方案》、《中國流動性報告》、《中國匯率報告》、《外匯儲備的戰略運用》、《中國金融戰略:2020》等100多篇專題報告。

葉敏

穆迪集團國際業務總裁

葉敏,現任穆迪集團國際業務總裁、董事總經理,負責穆迪在中國的整體戰略的制定和執行,統籌和拓展穆迪分析及穆迪投資者服務在中國的業務。他也是穆迪在中國、印度和韓國國內評級關聯公司 (即中誠信國際、ICRA Limited 和 Korea Investors Service) 的董事會成員。葉敏先生於1994年加入穆迪,曾任高級分析師、亞太區(不包括日本)結構融資部董事總經理、穆迪董事總經理兼亞太區主管、穆迪中國主管、中誠信國際執行長。葉敏先生獲清華大學電子工程學士和碩士學位,並獲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電子和計算機工程博士學位。

明明

中信證券研究所副所長

首席FICC分析師

明明,現任中信證券研究所副所長,首席FICC分析師。研究生畢業於清華五道口,博士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先後就職於,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一司、二司,於2015年加入中信證券。研究專注於宏觀經濟、利率、貨幣政策和流動性。著有貨幣政策三部曲:《流動性理論與分析》、《貨幣政策理論與分析》和《全球貨幣政策與大國興衰》,多次獲得國家級和省部級課題獎勵。

錢強

穆迪分析大中華區

風險分析方案總監

錢強,現任穆迪分析大中華區風險管理方案總監,負責穆迪分析的風險管理相關數據、諮詢、產品和服務與區域內客戶的需求對接、方案設計、以及市場推廣,同時負責將國內市場的需求對接到穆迪分析的研究和產品部門。錢強先生在風險管理領域有近20年的行業經驗,於 2009 年加入穆迪分析,曾任諮詢實施團隊高級分析師、中國區風險管理業務專家、首席顧問。錢強先生畢業於清華大學工程力學、計算機科學雙學士學位。

胡豔

中國農業銀行總行

金融市場部副總裁

胡豔,中共黨員,碩士研究生,高級經濟師。現任中國農業銀行總行金融市場部副總裁,先後在中國農業銀行資產負債管理部、中國農業銀行總行資金營運部、中國農業銀行總行金融市場部工作。

洪珍

穆迪分析亞太區

信用風險專家

洪珍,現任穆迪分析亞太區信用風險專家,所在團隊負責信用風險相關方案在國內的落地應用。洪珍博士在風險管理領域有超過10年的研究及諮詢經驗,主要研究領域包括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及交易對手信用風險諮詢及落地、組合管理建模及應用。為包括中國、英國、澳洲、新加坡及馬來西亞的金融機構及企業量身定製並實施風險諮詢解決方案。洪珍博士現為深圳市海外高層次人才。洪珍博士於2016年加入穆迪分析中國區。洪珍先生於2009年獲華中科技大學學士學位,並於2012年獲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博士學位。

主持嘉賓

李傑

北京電視臺主持人

李傑,北京電視臺主持人,主任播音員(副高),北京電視臺播音員主持人專家獎獲得者。本科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碩士畢業於北京大學,博士在讀。主持作品《首都經濟報導》、《亮劍非法集資》、《京津冀大格局》、《提問投資人》、《創業聽我說》、《說畫》、《北京電視臺3.15晚會》、《北京影響力頒獎盛典》等。

參會報名

關於 《清華金融評論》·金融大家評

天下人評天下金融

針對當前經濟金融的重要政策、熱點話題進行深度探討、交流和解讀

金融大家評是《清華金融評論》三大品牌活動之一,是《清華金融評論》搭建起來的一個以講座形式為主的公開品牌活動,邀請知名專家、廣大讀者、各界人士共同參與,針對當前經濟金融的重要政策、熱點話題進行深度探討、交流和解讀,從而能把握現實的經濟金融現狀,看清事件背後的原因,探出經濟金融未來發展的脈絡。自2020年3月起,作為「清華五道口雲課堂」平臺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金融大家評線上專題直播活動正式啟動,先後推出了「戰『疫』情」和「華爾街熱線」專題,探討全球最新經濟金融發展形勢。截至目前,金融大家評在清華五道口雲課堂及各主流平臺的累計觀看人次達565萬。

相關焦點

  • 債市違約潮下的我國信用評級的困境與出路
    信用評級服務是市場經濟的基礎設施,有利於資本市場的公平、公正、誠信,其初衷是揭示受評對象違約風險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金融風險服務,為投資者提供公正、客觀的信息,以優化投資選擇,確保投資的安全性,取得可靠收益,從而起到保護投資者利益的作用。
  • 債市風雲20年:信用債風險引熱議 期待改革破局
    近日,關於債券市場發行和監管討論熱絡,背後實則是對債市長期「割裂」的局面和「多頭管理」等問題的嘆息,以及對於債市亟需改革的共識與各自諫言吶喊。人們對於債市改革的呼聲與期待高於以往任何時候。回望中國信用債市場逾20年的發展歷史,「多頭監管,各管一攤」格局已久。
  • 舊聞重讀|中國債市如何從小到大,如何發展成當前多頭管理的現狀
    隨著短期融資券、公司債、中期票據、超短融、定向工具、中小企業私募債和資產支持票據的相繼湧現,中國債券市場初成體系,信用債迅速上位,市場結構逐步向發達經濟體靠攏。 隨著基金、保險、證券公司以及非金融企業等其他投資機構活躍地參與債券市場交易,商業銀行不再獨自「扛起」市場的信用風險,日益多元化的投資者結構,使風險在不同金融機構間實現了有效分散。
  • 中國債市大革命:銀行間交易商、交易所、發改委在債市發揮什麼作用?
    隨著短期融資券、公司債、中期票據、超短融、定向工具、中小企業私募債和資產支持票據的相繼湧現,中國債券市場初成體系,信用債迅速上位,市場結構逐步向發達經濟體靠攏。隨著基金、保險、證券公司以及非金融企業等其他投資機構活躍地參與債券市場交易,商業銀行不再獨自「扛起」市場的信用風險,日益多元化的投資者結構,使風險在不同金融機構間實現了有效分散。
  • 信用利差走闊但違約未蔓延 國際機構這樣看中國信用市場
    原標題:信用利差走闊但違約未蔓延,國際機構當前這樣看中國信用市場 來源:第一財經近兩周,國企違約事件相繼出現後,投資人高度關注,債市再次經歷信用風險引發的利率債拋售風險。11月21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下稱「金融委」)召開會議,研究規範債券市場發展、維護債券市場穩定工作。
  • 施洛德投資:中國「撐起」亞洲債市
    【財華社訊】施洛德投資亞洲及新興市場企業債券主管許子峰發表報告指出,於2007年,在亞洲的美元債券市場中,中國仍僅佔7%左右。然而時至今日,相關美元中國債券已佔總體亞洲美元債券市場超過60%,預計到了2025年,佔比更會進一步增至70%,成為亞債的最主要力量。
  • 如何理解金融委關於債市的五點意見?專家解讀會議要義
    債券違約的三大原因  會議指出,我國債券市場改革開放不斷深化,服務實體經濟功能持續增強,市場整體穩健運行。近期違約個案有所增加,是周期性、體制性、行為性因素相互疊加的結果。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按照市場化、法制化、國際化原則,處理好促發展與防風險的關係,推動債券市場持續健康發展。
  • 招商基金馬龍:債市違約是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正常現象
    近期,債市信用風險再度成為風口浪尖的話題,隨著違約主體不斷擴散,未來的債券投資應該怎麼做?連續兩屆榮獲「固定收益投資金牛基金公司」的招商基金,持續牢牢守住信用風險底線。招商基金固定收益投資部副總監馬龍表示,債市違約是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正常現象,信用債有違約現象才是市場健康發展的前提,打破剛兌也是未來的趨勢。
  • 債市上演「風波惡」 想繼續愉快地持有債券債基得有「招」
    債券債市升溫,分化局面不會結束5月初以來,信用債市場逐漸從4月份的疾風驟雨中緩過神來,最近幾日,升溫跡象更加明顯,各類型各等級各期限的信用債收益率紛紛走低,表現不遜於國開債等大熱的利率產品。市場人士指出,在債市整體情緒趨穩的支持下,信用市場異常交易減少,風險偏好較之4月有所修復。
  • 債市改革是時候了!劉煜輝稱梳理直融間融市場是大方向
    12月21日,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教授劉煜輝接受時代財經採訪時表示,講這個問題,首先要考慮信用債的歷史沿革,我國的金融改革是一個轉軌過程,沒有銀行間市場,信用債是不可能做這麼大的,有其歷史因素。但方向是這個方向,「直接融資市場和間接融資市場要釐清。」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教授劉煜輝。
  • 金融委發聲穩債市後首日:國債期貨全線飄紅,多隻信用債反彈
    國務院金融委周末發聲「維穩」後,此前因被風險事件籠罩而清淡的債市情緒有修復趨勢。11月23日,國債期貨全線收漲,多隻此前連續下挫的信用債也明顯反彈。 兩周前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永煤集團違約債券「20永煤SCP003」,其兌付事宜也有了新進展。
  • 「看緊」債市「看門人」 央行將加強信用評級行業監管
    12月13日,央行官網發布消息稱,為進一步規範信用評級行業發展,央行近日組織召開信用評級行業發展座談會,認真總結了近年來信用評級行業發展情況和有關問題,交流借鑑國際評級機構業務開展的經驗,研究討論了進一步規範發展我國信用評級行業的措施。
  • 永煤、華晨衝擊波後續:超千億信用債取消發行,債市將迎重新定價
    「債市違約逐層傳導至國企AAA級債券,正是市場持續在發掘『誰最差』的邏輯。國企、AAA的投資『信仰』被打破。」債圈資深人士劉明稱。「主體信用評級為AAA的債券發行人,代表債券信用的最高級別,本應該是違約風險極低的企業,卻一言不合就違約展期,一次次地刷新市場的底線,一次次挑戰投資者的認知。」前述深圳某券商固收部負責人王迎向記者抱怨。
  • 「嗅覺經濟」千億市場之下,「AROMAG」要用「迎合中國審美」的香水...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全球香水行業分析報告》顯示,中國市場香水消費增速明顯,預計2018至2024年間,中國香水市場將保持約15%的年複合增長率,到2022年,市場規模預計突破400億元。在中國美妝護膚企業快速發展、初創化妝品牌競爭漸入白熱化階段之時,香水市場似乎有望成為中國化妝品市場的一個新增長點。
  • 永煤、華晨衝擊波後續:超千億信用債取消發行 債市將迎重新定價
    「債市違約逐層傳導至國企AAA級債券,正是市場持續在發掘『誰最差』的邏輯。國企、AAA的投資『信仰』被打破。」債圈資深人士劉明稱。「主體信用評級為AAA的債券發行人,代表債券信用的最高級別,本應該是違約風險極低的企業,卻一言不合就違約展期,一次次地刷新市場的底線,一次次挑戰投資者的認知。」前述深圳某券商固收部負責人王迎向記者抱怨。
  • 專家:優化債市發展環境 需市場各方做好自律
    本報記者 吳曉璐12月20日,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主任尚福林在深圳先行示範區首屆金融峰會暨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2020年會上表示,優化債券市場發展環境。進一步健全市場約束和懲戒機制,培育合格機構投資者,增加市場交易活躍度。
  • 葛新景:新竹高於舊竹枝 建築行業下半年信用風險展望
    來源:新浪財經7月30日起,東方金誠將舉行為期四周、共八場的「寬信用精準化下的債市邏輯」線上系列論壇。對2020年下半年宏觀經濟、債券市場、主要發債行業信用風險趨勢進行研判,並組織業內嘉賓對國內外宏觀經濟、城投債、地產債、產業債、高收益債、ABS、金融債等熱點話題開展圓桌對話。
  • 潛望丨永煤、華晨衝擊波後續:超千億信用債取消發行,債市將迎重新...
    「債市違約逐層傳導至國企AAA級債券,正是市場持續在發掘『誰最差』的邏輯。國企、AAA的投資『信仰』被打破。」債圈資深人士劉明稱。「主體信用評級為AAA的債券發行人,代表債券信用的最高級別,本應該是違約風險極低的企業,卻一言不合就違約展期,一次次地刷新市場的底線,一次次挑戰投資者的認知。」前述深圳某券商固收部負責人王迎向記者抱怨。
  • 精準寬信用不是大水漫灌 債券市場無需太過悲觀
    來源:中國證券報4月底以來,債券市場出現了比較大的調整,主要受到三個方面的影響。首先,本輪債券牛市始於2018年,期間除2019年初有小幅回調外,市場整體一路高歌猛進,積累了較大的漲幅需要消化。其次,歐美經濟開始重啟,對海外債市產生衝擊,也對國內債市形成了拖累。最後,在國債發行提速和銀行信貸擴張的作用下,新增社會融資規模出現了明顯的增長。站在當前的時點來看,前期的快速調整釋放了較多的風險,歐美經濟很難出現「V型」反彈,債市的壓力已大大降低。就信用擴張而言,做好「六穩」工作,確實需要社會融資規模有所增長,但對債市的影響或相對有限。
  • 本周國債期貨全線下挫,現券收益率衝高回落,信用風險難消|債市綜述
    //債市綜述 // 11月20日,信用風險衝擊和基金贖回壓力暫時稍緩,債市緊張情緒略有緩和。現券收益率自高位回落,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下行近3bp;國債期貨低開後震蕩回升多數小幅收漲;銀行間資金供求平衡,回購利率波動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