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管新規深刻影響信託行業,針對信託公司的配套細則《信託公司資金信託管理暫行辦法》(簡稱「資金信託新規」)亦漸行漸近,以非標投資、通道業務為主的信託公司壓力陡增。
如何打開標品市場的局面?諸多業內公司將試水方向選定了收益相對穩健且流動性較好的TOF(Trust of Funds)產品。
根據普益標準整理,截至2020年9月中旬,共有24家信託公司開展TOF產品業務,處於存續期或待設立的TOF產品共有253款。其中,中信信託、中航信託分別以64款和62款產品的管理數量分列行業第一、第二。
被選中的TOF
不僅在政策層面,監管領導也頻頻發出口頭指導——號召信託資金入市。
在今年6月中旬的陸家嘴論壇上,郭樹清亦表示,中國銀保監會擬推出六項舉措支持資本市場發展。其中之一是加大權益類資管產品發行力度。支持理財子公司提高權益類產品比重,信託公司發行證券投資信託產品,保險機構發行組合類產品。
8月16日,央行黨委書記、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求是》刊文指出,加快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引導理財、信託、保險等為資本市場增加長期穩定資金。
TOF,顧名思義就是「基金中的信託」,是一種專門投資信託產品或基金產品的信託產品。從廣義上講,TOF是FOF(基金中的基金)的一個小分類。
自2009年9月底華潤信託推出業內首單TOF信託已超10年。
長期以來,信託行業有大量優質的非標資產,令這類產品未能被足夠重視。而近兩年,監管趨嚴且優質非標資產逐漸稀缺。業內人士認為,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信託公司在資管新規及其配套細則出臺後受到影響較大,標品轉型開展困難。
在諸多的標品轉型困難當中,首當其衝、亟待解決的問題就是欠缺標品投資的展業基礎。信託公司普遍存在的問題是標品投研能力不足,團隊建設、系統建設有待深入。
在這種情況下,TOF/FOF產品呈現出的收益相對穩健、流動性較好的特點吸引了多家信託公司的目光,並將其作為重要發力點。
不久之前,一位資深金融獵頭向記者坦承,他明顯感覺到業內招聘挖角戰況升級,「最搶手的是TOF業務人員,整個信託行業這類人才很少,因為早年布局債券業務的信託公司不多。證券、基金從業者不懂信託業務,目前信託公司挖角主要還是從業內入手,這也是招聘難度比較大的主要原因。」
業績評價+篩選指標最為關鍵
根據普益標準整理,截至2020年9月中旬,共有24家信託公司開展TOF產品業務,處於存續期或待設立的TOF產品共有253款。
其中,中信信託、中航信託分別以64款和62款產品的管理數量位於第一序列,華潤信託、外貿信託分別以29款和27款產品的管理數量位於第二序列;存續產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75%,相較於同期信託產品的總體收益水平7.76%有較大差距。
普益標準研究員王晨宇表示,在信託公司「非標轉標」的轉型進程中,標品投資的業績評價、篩選指標的選擇至關重要。在轉型之初,信託公司對於標品投資的認識相對較少,在此領域處於弱勢地位,與公募基金、券商等在展業基礎上存在較大差距。這一現狀導致了信託公司對於如何確定評價與篩選標品投資組合的底層資產存在一定的困難。同時,由於信託公司的標品投資經驗不足,部分信託公司如中信信託、中航信託等開始積極嘗試TOF產品,以期提高自身主動管理能力,完成向標品投資的過渡。對於TOF產品而言,由於其底層資產通常是基金公司的基金產品,那麼相應的,可以建立針對基金產品的評價、篩選體系。
「雖然TOF類產品為信託公司發展標品投資業務搭建了過渡的橋梁,但在構建TOF產品時,這也僅只是減輕了對底層資產的微觀層面進行考察的壓力,信託公司仍然需要構建與公司戰略發展方向、傳統業務優勢領域相結合的大類資產配置框架,在充分利用信託公司傳統業務在客戶資源、信息資源和渠道資源等方面建立的優勢的前提下,找到發展主動管理能力的最優解。而在前期發展不足的情況下如何建立大類資產配置框架,並將其與TOF產品的底層基金產品評價體系相結合,是信託公司面臨的巨大挑戰。」王晨宇還表示。
(編輯:許楠楠)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