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遍就能讀懂的「五胡十六國」,原來這段混亂歷史也可以這麼簡單

2021-02-13 我是趙帥鍋

01


說起五胡十六國的歷史,很多人都會感覺有種雲裡霧裡的感覺,因為它涉及的國家和人物太多,而且這些國家都是曇花一現,其歷史加起來也不過一百多年,所以讓人讀起來非常混亂。

但事實上,五胡十六國的歷史的只是看起來很亂,它其實很簡單。

所謂五胡,就是指五個少數民族(匈奴、羯、鮮卑、氐、羌)輪流稱霸北方;所謂十六國,就是北方先後建立的十六個影響力較大的國家。

 

02


我們先來詳細說下五胡:

大家知道西晉末年,八王之亂導致西晉帝國的國力被消耗殆盡,於是那些居住在中原地區的少數民族開始蠢蠢欲動,其中匈奴人劉淵率先統領五部匈奴起兵造反。

這位劉淵,他的先祖是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匈奴冒頓單于。當年白登之圍後,漢朝被迫與匈奴和親,漢高祖劉邦將一位宗室之女嫁給冒頓單于。此後,冒頓單于與這位漢室公主所生的子孫及後代,都以劉氏為姓,劉淵正是這一系的後人。

當時的劉淵,認為漢王朝曾統治天下長達四百多年,早已經深得人心,而他自己又是正兒八經的漢室外甥,於是他便封自己為漢王,並打出恢復漢室的旗號。

此後經過四年的南徵北戰,劉淵成功佔據山西和河北之地,於是他便正式稱帝,定國號為「漢」,史稱匈奴漢國。

 


     03

劉淵去世後,他的兒子劉聰滅掉成功西晉帝國,初步統一北方。

可惜的是,劉聰去世後,他的親人和部下們為爭奪皇位開始大打出手,最後匈奴漢國一分為二,其中劉聰的弟弟劉曜佔據關中之地;劉聰的部下石勒佔據關東之地,雙方誰也不服誰。

後來劉曜在長安登基稱帝,並將國號由「漢」改為「趙」,史稱「前趙」,由此匈奴漢國也被稱之為「前趙帝國」。

至於石勒,他在河北邢臺登基後,也將國號定位「趙」,於是他的國家便被稱之為「後趙」。

其後數年,劉曜的「前趙」帝國和石勒的「後趙」帝國相互攻伐,最終石勒的「後趙帝國」取得勝利,成功統一北方,由於石勒是羯族人,所以羯族人便也由此取代匈奴人稱霸北方

 

04


石勒死後,他的侄子石虎趁機篡奪了皇位,後來石虎去世後,他的幾個兒子為爭奪皇位也相互大打出手,直接導致後趙帝國分崩離析,最後石虎的養子冉閔利用胡漢之間的矛盾,通過頒布殺胡令將羯族屠殺殆盡,後趙帝國由此走向滅亡。

趁著後趙帝國滅亡之際,一直盤踞在東北的鮮卑族首領慕容氏趁機殺進河北,打死了冉閔,建立起前燕帝國。

與此同時,一直盤踞在西北的氏族首領苻健也趁亂佔據關中,建立起前秦帝國。

由此,北方再次被分裂成慕容氏的前燕帝國和苻健前秦帝國,由於慕容氏是鮮卑族,苻健是氏族,於是鮮卑族和氏族開始取代羯族稱霸北方。

 

05


其後十幾年,前燕帝國和前秦帝國相互攻伐,最終前秦帝國取得勝利,前秦的皇帝苻堅成功統一北方


可惜的是,隨後苻堅率軍南下攻打東晉,結果肥水之戰慘敗,前秦帝國瞬間分崩離析,苻堅本人也被部下姚萇所殺,前秦帝國由此滅亡。

姚萇殺掉苻堅後,趁機佔據了西北地區,建立起後秦帝國,由於姚萇是羌人,於是羌族也正式取代氏族稱霸北方。

另外,在姚萇佔據西北的這段時間裡,鮮卑人慕容垂則趁機佔據河北地區,建立後燕帝國。自此,北方又被分裂成羌人姚萇的後秦帝國和鮮卑慕容垂的後燕帝國。


再後來,後燕帝國被草原崛起的北魏帝國所滅,後秦帝國則被東晉的劉裕所滅,由此五胡時代宣告結束,中國正式進入南北朝對立的時代。

 

06


說完五胡,我們再來說下十六國:


上面已經先後提到了「前趙」、「後趙」、「前秦」、「前燕」、「後秦」、「後燕」這六個最主要的國家,至於剩餘的十個國家,其實都屬於是一些地方割據小政權,我們來給大家一一詳說:

首先是割據西涼之地(甘肅西部和寧夏、青海、新疆等地區)的政權,他們分別是「前涼」、「後涼」、「南涼」、「西涼」和「北涼」這五個國家。


「前涼」是在八王之亂後由西晉涼州刺史張軌建立,後被前秦苻堅所滅;等到前秦帝國滅亡之後,苻堅的部下呂光趁機割據西涼,建立後涼帝國,後被後秦所滅;等到後秦帝國滅亡後,西涼又再次獨立,這次它一分為三,分別是「南涼」、「西涼」和「北涼」,後來都被北魏所滅。

接著是割據益州北部的政權,它是由巴氐族領袖李雄建立的成漢帝國,共歷45年,後被東晉桓溫所滅。


最後說下剩餘的四個國家:南燕、北燕、胡夏和西秦。


其中南燕、北燕是在後燕帝國滅亡後分裂出來的兩個鮮卑慕容氏政權,後來南燕被東晉劉裕所滅,北燕被北魏所滅。至於胡夏和西秦,則是後秦滅亡之後崛起的兩個政權,他們共同佔據原後秦的地盤,後來胡夏滅掉了後秦,北魏滅掉了胡夏,十六國的歷史由此宣告結束。

 

相關焦點

  • 歷史上的「五胡十六國」,指的是哪「五胡」,哪「十六國」?
    當然,在中國古代歷史上,也有過「特殊時期」,即「分裂」時期,比如典型的五胡十六國時期、三國時期、戰國時期等等。不過相對於三國和戰國時期來說,五胡十六國時期顯得更為分散,期間大小割據政權高達十餘個。那麼問題來了,歷史上的「五胡十六國」所指的是哪「五胡」,哪「十六國」呢?
  • 我們常說的「五胡十六國」,指的是哪「五胡」?哪「十六國」?
    總的來說,每個人都能隨便數十個左右出來,對歷史比較熟悉的,則還能數出二三十個出來。當然,在中國古代歷史上,也有過「特殊時期」,即「分裂」時期,比如典型的五胡十六國時期、三國時期、戰國時期等等。不過相對於三國和戰國時期來說,五胡十六國時期顯得更為分散,期間大小割據政權高達十餘個。那麼問題來了,歷史上的「五胡十六國」所指的是哪「五胡」,哪「十六國」呢?
  • 五胡十六國的故事,有點長
    中國歷史上有兩個大混亂時代,一個是五胡十六國,一個是五代十國。
  • 五胡十六國時期的簡介
    五胡十六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簡稱十六國。
  • 五胡十六國
    五胡十六國是中國一段分裂時期實際上,這段時期北方政權不止十六個,只是北魏史官撰寫《十六國春秋》時,選出十六個有代表性的政權,後世也常以十六個政權來代指這段動蕩的歷史。當然,這些政權中,有部分屬於同時共存。按照一般說法,十六國分別是:成漢、前趙、後趙、前涼、前燕、前秦、後燕、後秦、西秦、後涼、南涼、西涼、北涼、南燕、北燕及胡夏。先來挨個點名。成漢,位於蜀地。
  • 五胡十六國和五代十國有什麼區別?
    而有一些朝代時間也同樣不長,但比較混亂,你方唱罷我登場,你殺了他,他殺了她,兒子殺了父親,弟弟殺了哥哥,朝代更迭太快,以至於我們連名字都叫不上幾個,比如五胡十六國和五代十國。西安的十三朝古都就包括五胡十六國的前趙(11年)、前秦(33年)、後秦(34年)三個朝代。
  • 五胡十六國:一段混亂黑暗的歷史,連年戰亂,人口銳減只剩三成
    魏晉南北朝初期以匈奴,鮮卑,羯,氐,羌為代表的五胡亂華使北方捲入了黑暗動亂,五大胡族各有各的精彩,匈奴建立了前趙,北涼,夏三國;鮮卑建立了前燕,後燕,西秦,南涼,南燕五國;羯建立了後趙;蜀國建立了成漢,前秦,後涼三國;羌建立了後秦;北方漢人建立了前涼,西涼,北燕。
  • 五胡十六國和東晉十六國的區別是什麼?
    五胡十六國:是指自西晉末年到北魏統一中原這一段時期(304-439年),由主要的五個北方內遷民族在中國北部及蜀地建立政權,其中封邦命氏成為戰國者有
  • 五胡十六國到底是哪幾國,十六國呢又是哪些
    《陳寅恪——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對五胡十六國進行了詳細辨析。文中說,《晉書》一一四《苻堅載記下》雲:(姚)萇求傳國璽于堅曰:「萇次膺符歷,可以為惠。」堅瞋目叱之曰:「小羌乃敢乾逼天子,豈以傳國璽授汝羌也!圖緯符命,何所依據?五胡次序,無汝羌名。違天不祥,其能久乎?璽已送晉,不可得也。」
  • 南北朝時期的五胡十六國
    該時期自304年劉淵及李雄分別建立漢趙(後稱前趙)及成漢起至439年北魏拓跋燾(太武帝)滅北涼為止。範圍大致上涵蓋華北、蜀地、遼東,最遠可達漠北、江淮及西域。在入主中原眾多民族中,以匈奴、羯、鮮卑、羌及氐為主,統稱五胡。他們在這個範圍內相繼建立許多國家,北魏史學家崔浩取其中十六個國家來代表這段時期,稱這時期為「五胡十六國」。在西晉時期,五胡居於西晉北方、西方的邊陲地區,對晉王朝呈現半包圍局面。
  • 什麼叫五胡十六國? 什麼又叫五代十國?
    所以,五胡亂華的本質就是:胡漢矛盾,在中央帝國的崩潰之下,徹底激化。02.五胡十六國的脈絡十六國的提法,出自北魏崔鴻的《十六國春秋》,即:五涼、四燕、三秦、二趙,並成、夏為十六。但,這期間的政權數量遠不止十六國。北魏自己就算一個,但因為北魏統一了北方,而且是自家修史,所以就沒算自己。
  • 難覓的五胡十六國錢幣
    西晉永興元年至北魏滅北涼(304-439年)統一中國北方,南至今淮河,北至今內蒙古陰山,西至西域蔥嶺,東至東海,東北至鴨綠江下遊以北,西南至瀾滄江以東,相繼建立了幾十個分裂割據政權。這些政權分別由五個主要部族掌控,即鮮卑、匈奴、羯、氐、羌,史稱五胡。
  • 瞎扯幾句五胡十六國與歐洲近代史
    五胡亂華才是真正一場浩劫啊。說起五胡亂華,北魏拓跋氏可是正兒八經統治了中原170多年,地位絕對比契丹、西夏這些高,畢竟北魏統治的是真正的華夏族源起的地方。好了,這不是我要講的重點。我之所以對魏晉南北朝這段歷史感興趣,主要是覺得它和歐洲近代的這段歷史很像。我們從頭開始一個一個說吧。西晉八王之亂後,首先站出來扯大旗鬧事的,是劉淵。
  • 歷史黑暗時刻:五胡十六國,後趙皇帝石虎下令處死自己兒孫滿堂
    石虎作為五胡十六國時期後趙第三位皇帝,因為兒子要篡位,被石虎發現,石虎將兒子滿門抄斬。平時石虎的確很希望自己聰慧的小孫子,但為什麼劊子手還是奪過孩子殺掉呢?石虎是誰?又是如何當上一名皇帝的?本文將帶你了解這段歷史趣聞。
  • 重新審視「五胡亂華」:我們不能因為一個羯族而否定整個十六國
    而此次動蕩的參與者,主要涉及了匈奴、羯族、氐族、羌族、鮮卑五個民族,因而歷史上稱為「五胡亂華」。不過對五胡亂華的歷史還是非常具有爭議的,有人認為這是外族入侵中國,甚至認為險些造成中國滅亡;另外一些人認為這是中國人內部的矛盾。 一、五胡亂華是外族入侵嗎?以上兩種觀點,我不會輕易同意任何一種,也不會輕易反對任何一種。我只能在讀完了十六國的歷史後,進行了具體、客觀的分析。
  • 成漢:五胡十六國時期的巴氐,一個立國四十年卻沒存在感的政權!
    (夢歸秋辰:第161期)在我國古代五千年文明中,有三個時期是最為複雜的:春秋戰國時期、五胡十六國時期和南北朝時期。但我相信這裡面最讓頭痛的莫過於五胡十六國時期了,這也是很多人一臉迷茫的時期。五胡十六國其實,這段歷史我們可以按匈奴、鮮卑、羯、氐、羌的順序來區分。首先就匈奴來說,我們可以以劉淵建立的漢國為主線。
  • 是五胡亂華?還是「華亂五胡」?歷史證明: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五胡十六國是我國歷史上魏晉南北朝時代的一個精彩組成部分,也歷來被史學界稱為中國歷史上最亂的時代。那麼這段令人痛心的歷史究竟是怎麼造成的?仔細梳理歷史,我們不僅可以讀懂歷史的真相,更能很好地理解人生!五胡十六國01
  • 五胡十六國好複雜啊!能不能直白明了地介紹一下?
    氐人李雄立成漢,據蜀為國四十年。北方成了亂鬥場,五胡入華爭稱王。匈奴鮮卑羯氐羌,你方唱罷我登場。石勒結仇於劉曜,建立後趙滅前趙。北有代國與前燕,原是鮮卑分兩邊。後趙爭位生內亂,冉魏前秦自此現。冉魏先是滅後趙,不料後被前燕了。前秦苻堅滅前燕,吞併代國統北邊。苻堅趁勢戰謝玄,淝水慘敗去復還。昨日輝煌難再返,前秦瓦解成必然。
  • 五胡十六國中的前涼、後凉、南涼、西涼、北涼,究竟是什麼關係?
    提起西晉王朝滅亡以後——五胡十六國的這段歷史,估計很多人都有點抓狂。「五胡」這五個少數民族(匈奴、鮮卑、羯、氐、羌)還好說,但這「十六國」的名字的確不太好記,而且實際上當時還遠不止有十六個國家,只是後人取其中實力比較強勁的十六個國家作為代表而已。
  • 五胡亂華兩腳羊,女人被圈養起來夜間姦淫白天當糧食用
    有這麼一段歷史,史稱五胡亂華,是人類歷史上最黑暗的一頁,沒有之一。所謂的五胡,指的是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個胡人的遊牧部落聯盟。五胡亂華就是這些哥們趁著「八王之亂」入侵中原。在百餘年的時間裡建立了數十個各種各樣的政權,影響力比較大的就是眾所周知的五胡十六國。我們都學過歷史,但是對於五胡十六國這段歷史估計都不太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