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說起五胡十六國的歷史,很多人都會感覺有種雲裡霧裡的感覺,因為它涉及的國家和人物太多,而且這些國家都是曇花一現,其歷史加起來也不過一百多年,所以讓人讀起來非常混亂。
但事實上,五胡十六國的歷史的只是看起來很亂,它其實很簡單。
所謂五胡,就是指五個少數民族(匈奴、羯、鮮卑、氐、羌)輪流稱霸北方;所謂十六國,就是北方先後建立的十六個影響力較大的國家。
02
我們先來詳細說下五胡:
大家知道西晉末年,八王之亂導致西晉帝國的國力被消耗殆盡,於是那些居住在中原地區的少數民族開始蠢蠢欲動,其中匈奴人劉淵率先統領五部匈奴起兵造反。
這位劉淵,他的先祖是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匈奴冒頓單于。當年白登之圍後,漢朝被迫與匈奴和親,漢高祖劉邦將一位宗室之女嫁給冒頓單于。此後,冒頓單于與這位漢室公主所生的子孫及後代,都以劉氏為姓,劉淵正是這一系的後人。
當時的劉淵,認為漢王朝曾統治天下長達四百多年,早已經深得人心,而他自己又是正兒八經的漢室外甥,於是他便封自己為漢王,並打出恢復漢室的旗號。
此後經過四年的南徵北戰,劉淵成功佔據山西和河北之地,於是他便正式稱帝,定國號為「漢」,史稱匈奴漢國。
03
劉淵去世後,他的兒子劉聰滅掉成功西晉帝國,初步統一北方。
可惜的是,劉聰去世後,他的親人和部下們為爭奪皇位開始大打出手,最後匈奴漢國一分為二,其中劉聰的弟弟劉曜佔據關中之地;劉聰的部下石勒佔據關東之地,雙方誰也不服誰。
後來劉曜在長安登基稱帝,並將國號由「漢」改為「趙」,史稱「前趙」,由此匈奴漢國也被稱之為「前趙帝國」。
至於石勒,他在河北邢臺登基後,也將國號定位「趙」,於是他的國家便被稱之為「後趙」。
其後數年,劉曜的「前趙」帝國和石勒的「後趙」帝國相互攻伐,最終石勒的「後趙帝國」取得勝利,成功統一北方,由於石勒是羯族人,所以羯族人便也由此取代匈奴人稱霸北方。
04
石勒死後,他的侄子石虎趁機篡奪了皇位,後來石虎去世後,他的幾個兒子為爭奪皇位也相互大打出手,直接導致後趙帝國分崩離析,最後石虎的養子冉閔利用胡漢之間的矛盾,通過頒布殺胡令將羯族屠殺殆盡,後趙帝國由此走向滅亡。
趁著後趙帝國滅亡之際,一直盤踞在東北的鮮卑族首領慕容氏趁機殺進河北,打死了冉閔,建立起前燕帝國。
與此同時,一直盤踞在西北的氏族首領苻健也趁亂佔據關中,建立起前秦帝國。
由此,北方再次被分裂成慕容氏的前燕帝國和苻健前秦帝國,由於慕容氏是鮮卑族,苻健是氏族,於是鮮卑族和氏族開始取代羯族稱霸北方。
05
其後十幾年,前燕帝國和前秦帝國相互攻伐,最終前秦帝國取得勝利,前秦的皇帝苻堅成功統一北方。
可惜的是,隨後苻堅率軍南下攻打東晉,結果肥水之戰慘敗,前秦帝國瞬間分崩離析,苻堅本人也被部下姚萇所殺,前秦帝國由此滅亡。
姚萇殺掉苻堅後,趁機佔據了西北地區,建立起後秦帝國,由於姚萇是羌人,於是羌族也正式取代氏族稱霸北方。
另外,在姚萇佔據西北的這段時間裡,鮮卑人慕容垂則趁機佔據河北地區,建立後燕帝國。自此,北方又被分裂成羌人姚萇的後秦帝國和鮮卑慕容垂的後燕帝國。
再後來,後燕帝國被草原崛起的北魏帝國所滅,後秦帝國則被東晉的劉裕所滅,由此五胡時代宣告結束,中國正式進入南北朝對立的時代。
06
說完五胡,我們再來說下十六國:
上面已經先後提到了「前趙」、「後趙」、「前秦」、「前燕」、「後秦」、「後燕」這六個最主要的國家,至於剩餘的十個國家,其實都屬於是一些地方割據小政權,我們來給大家一一詳說:
首先是割據西涼之地(甘肅西部和寧夏、青海、新疆等地區)的政權,他們分別是「前涼」、「後涼」、「南涼」、「西涼」和「北涼」這五個國家。
「前涼」是在八王之亂後由西晉涼州刺史張軌建立,後被前秦苻堅所滅;等到前秦帝國滅亡之後,苻堅的部下呂光趁機割據西涼,建立後涼帝國,後被後秦所滅;等到後秦帝國滅亡後,西涼又再次獨立,這次它一分為三,分別是「南涼」、「西涼」和「北涼」,後來都被北魏所滅。
接著是割據益州北部的政權,它是由巴氐族領袖李雄建立的成漢帝國,共歷45年,後被東晉桓溫所滅。
最後說下剩餘的四個國家:南燕、北燕、胡夏和西秦。
其中南燕、北燕是在後燕帝國滅亡後分裂出來的兩個鮮卑慕容氏政權,後來南燕被東晉劉裕所滅,北燕被北魏所滅。至於胡夏和西秦,則是後秦滅亡之後崛起的兩個政權,他們共同佔據原後秦的地盤,後來胡夏滅掉了後秦,北魏滅掉了胡夏,十六國的歷史由此宣告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