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圍2019全國考古十大發現!歷經兩輪發掘,淮陽平糧臺「挖」出了什麼?

2020-12-18 大河客戶端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於揚 李玉坤

春風拂過,麥苗的清香透過圍牆,飄進周口市淮陽區平糧臺遺址院子裡。管理處主任賈亮正在打掃院內衛生,平糧臺城址剛剛入圍2019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消息,讓他興奮不已,「兩輪發掘,前後歷經10多年,終於獲得了肯定。」

1979年至1989年,平糧臺遺址開始第一輪發掘。2014年起,啟動第二輪發掘。兩輪共計15年之久的發掘,「挖」出了平糧臺的三宗「最」:這裡是迄今為止,中國最早的城市;這裡發現了年代最早的雙輪車轍痕跡;這裡發現了中國最古老的排水系統。

「這對於研究中國城市起源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4月7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員、淮陽平糧臺遺址項目負責人曹豔朋向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表示。

取土燒磚,「挖」出中國第一城

淮陽區大連鄉大朱莊村,是一個普通的豫東南小村。如果不是村子西南角平糧臺遺址的發現,也許沒有人會知道這個村子。

1978年冬季,經濟建設的春風吹進村子裡,在生產隊的組織下,村民燒磚取土建起了窯廠。剛開始,取土的村民總是挖到墓葬,但沒有人太在意這件事情。甚至有村民挖到了青銅器,被拿去當廢品賣掉,挖出了漢磚也被拿去建豬圈和廁所。

直到一把青銅劍的發現,才改變這一切。

「當時接到村民挖出青銅劍的報告後,文物部門發現劍上有銘文,於是就拓下來寄到北京請專家辨認,後來確認是越王劍。」4月7日,淮陽平糧臺管理處主任賈亮向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回憶,正是越王劍的出土,才引起文物界、史學界的注意。

發現越王劍是1979年5月,平糧臺的第一輪發掘緊隨其後開展。當年六七月份,淮陽迎來汛期,正在發掘的考古隊員挖掘墓葬有難度,便把目光轉向高出地面約5米的「土堆」平糧臺上。

這次意外的「轉戰」,使中國第一座城市走進了人們的視線。「發現有夯土,當時考古隊員就分析,既然有夯土就有可能築城牆,因為夯土是人為建造的痕跡。」 賈亮說,果不其然,在第一輪的發掘中,考古隊員發現了證據確鑿的城牆遺址,並找出了四個角和門衛房,且發現了城牆下的陶質排水管。此外,首輪發掘還出土了大量珍貴文物:生產工具、生活用品、 裝飾品等。

這次發掘證實,平糧臺古城是迄今為止,年代最早的城市。「根據史書記載,初步分析應為太昊部落的都城,漢代以後太昊部落和伏羲部落才合為太昊伏羲部落,這個古城應是太昊部落的,但不一定是第一代太昊人,可能是第三代、第四代或者再往後,距今大約4600年歷史。」賈亮說。

再次發掘,中國最早排水管網系統出現

在首輪發掘中,城門下挖出了倒「品」字形陶質排水管道,曾讓大家眼前一亮,感嘆那個時代先民們的智慧頭腦。而第二輪發掘,城內大量排水管的出現,讓大家恍然大悟:原來這些排水管網連起來,構成了整個城堡的排水系統,是在建城之前就已經規劃好的。

「這些陶排水管節節套扣在一起,或縱穿城牆基礎,或沿排房建築的外緣平行分布,兩端有進、出水口,與城內的東西或南北向的排水溝相連通,是目前國內發掘的年代最早、最為完備的城市排水系統。」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員、淮陽平糧臺遺址項目負責人曹豔朋向記者介紹說。

而古代先民們的智慧還不僅僅於此。此輪鑽探和發掘表明,平糧臺城址房屋皆以土坯為原料平地起建,形成東西向布局的高臺式排房結構。最初房屋均在生土上統一規劃,後期向南北方向擴展,每組房屋的門向朝南,布局整齊,顯然是經過嚴整規劃的聚落形態。

2019年,考古隊員在城內「中軸線」位置發現一條南北走向的龍山時期道路,兩端分別對應南、北城門。從整體布局看,這條道路和南、北城門已經具備了「中軸線」布局的實際意義。也就是說,這是迄今為止中國歷史上「中軸建城」的開山鼻祖。

此外,在南城門附近最早期道路路面之上,考古隊員還發現有雙輪車轍痕跡。車轍寬0.1-0.15米,深0-0.12米,最明顯的一條長3.3米。其中一組平行車轍間距0.8米,考古隊員推測為「雙輪車」車轍印跡。

「經碳十四測年,其絕對年代不晚於距今4200年,這是我國目前為止發現的年代最早的雙輪車轍痕跡,與二里頭遺址發現的二里頭二期車轍相比,將我國雙輪車的起源至少提前了400年。」曹豔朋說。

同時,此輪發掘還出土了大量高等級文物,包括玉器、相當數量的磨光黑陶杯、豐富的陶器刻畫紋樣和完整的黃牛祭祀痕跡。

投資1.6億,將在平糧臺遺址上建博物館

在平糧臺遺址發掘中,出土有石斧、石錛、石鐮、骨魚鉤、石網墜、石箭頭、陶鼎、陶罐、陶壺、石、甕、碗、盆等文物,而且,還發現了殘留著燒過的木炭和未完全燃燒的樹枝,燒烤過的動物骨骼如蛤蚌、貝殼、魚牙、魚骨等俯拾皆是。

這意味著,那個時代的先民,已經創造出古老的燦爛文明。當現代人經常聚在一起吃燒烤擼串時,大概不會想到,4600多年前的祖先就早已掌握了燒烤烹飪方式。而先民們大概也不會想到,他們創造的古代文明,會在4600多年後重新走進人們的視線。

「入圍2019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應該說是對平糧臺遺址發掘成果的一種肯定,對修正歷史、認知歷史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淮陽平糧臺管理處主任賈亮表示。

而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員、淮陽平糧臺遺址項目負責人曹豔朋認為,這些新發現表明平糧臺龍山時期城址是我國最早的、規劃嚴整的高等級史前城址,開創了中國城市建設規劃的先河,在中國城市發展史上具有裡程碑式的重要意義。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了解到,為了更好地保護歷史遺址、傳承歷史文化,淮陽區將在平糧臺遺址上建立淮陽區博物館。目前,博物館建設項目已經獲得批覆,估算總投資1.6億餘元,計劃開工時間為2020年7月1日。

「平糧臺古城遺址文化積澱深厚,歷史原貌保存較好,考古價值不可低估,淮陽將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充分挖掘、保護、利用平糧臺古城遺址深厚的人文資源優勢,使平糧臺古城遺址早日煥發新的生機和活力,為進一步弘揚伏羲文化、傳承優秀文化,推動淮陽文化旅遊產業發展作出新的貢獻。」淮陽區委書記馬明超表示。 (河南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來源:大河客戶端 編輯:賀笑天

相關焦點

  • 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轉自——中經文化產業5月5日,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公布了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從1990年首屆舉辦以來,到今年已經30年了,被業內人士譽為「考古奧斯卡」。據了解,今年的十大有點「不一樣」。
  • 「視頻」2019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這個考古界「奧斯卡獎...
    這句考古界的名言,既闡明了考古學的價值,也道出了考古學的魅力。中國考古界最高獎項、被譽為考古界「奧斯卡獎」的2019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今日下午揭曉「十大」名單,湖北隨州棗樹林春秋曾國貴族墓地榮耀上榜。這也是該項目繼今年1月當選「2019中國考古六大新發現」後,再一次被考古界認可其突出價值與重大意義。
  • 2019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平糧臺、南海1號等入選
    2020年5月5日,「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會」結束,從20個初評入選項目中選出了「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其中包括陝西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湖北隨州棗樹林春秋曾國貴族墓地、廣東「南海1號」南宋沉船水下考古發掘項目等。
  • 「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
    5月5日下午,由中國文物報社、中國考古學會主辦的「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正式揭曉。
  • 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出爐 多項具有國際意義填補空白
    中新網北京5月5日電 (記者 應妮)首次在線上舉行的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5日出爐,多項具有國際意義並填補相關空白,其中黑龍江饒河小南山遺址發現了世界最早玉器砂繩切割技術,比中美洲同類技術早六千多年。
  • 北大考古,牛!
    編者按昨日,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會揭曉了「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與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發掘的河南淮陽平糧臺城址,與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單位合作發掘的湖北隨州棗樹林春秋曾國貴族墓地,從全國1000多個考古發掘項目中脫穎而出,成功入選「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 36項新發現角逐2019考古「奧斯卡」 河南六個項目獲「提名」
    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初評啟動,在這個素有考古界「奧斯卡」的評選中,今年共有36個項目作為初評候選項目入選,河南有靈寶城煙遺址、濟源柴莊遺址等6個項目入圍,將角逐「十大」。
  • 這十大考古新發現,個個大有來頭!
    實證夏代存在的信史考古發現是什麼?  「三皇五帝」究竟是確有其人還是神話傳說?  ……  這些都是事關中華文明歷史的重大問題,也是世界文明史研究的重要問題。  許許多多的未知領域,都需要考古工作去揭開謎底。  「經過幾代考古人接續奮鬥,我國考古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
  • 「2019十大考古新發現」,實證五千年文明
    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名單於5月5日下午公布,中國文物報社和中國考古學會聯合宣布:陝西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黑龍江饒河小南山遺址、陝西神木石峁遺址皇城臺、河南淮陽平糧臺城址、山西絳縣西吳壁遺址、甘肅敦煌旱峽玉礦遺址、湖北隨州棗樹林春秋曾國貴族墓地、新疆奇臺石城子遺址、青海烏蘭泉溝吐蕃時期壁畫墓、廣東「南海I號」南宋沉船水下考古發掘項目十個項目當選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 2019年的中國10大考古發現公布:中國古文明考古有了重大突破
    2020年5月5日,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結果揭曉。陝西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黑龍江饒河小南山遺址等10項新發現入圍。在這些發現中,我最關注的是疥疙洞遺址、小南山遺址、石峁遺址皇城臺、平糧臺城址,因為四個遺址對於研究中國文明的起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2020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湖北又一處遺址入圍初評
    遺址鳥瞰圖發掘出的部分陶器發掘出的部分鑄銅遺物□楚天都市報記者 戎鈺 通訊員 程小鋒湖北考古,再與「十大」結緣。1月11日,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啟動,共有31個考古項目進入初評,其中,湖北黃陂魯臺山郭元咀遺址代表湖北考古參與評選。據該考古項目領隊、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胡剛介紹,魯臺山郭元咀遺址是近年來湖北地區最為重要的商代考古發現之一,發掘出土了大量與鑄銅有關的遺蹟和遺物,是長江中遊地區近年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商代鑄銅遺址。
  • 中國考古界「奧斯卡」來啦
    ◎ 科技日報記者 唐婷在眾多網友的圍觀下, 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了!假期雲考古的你,猜對了幾個?好奇答案的不只是普通網友,專業考古人也對結果充滿期待。「五一」假期裡,中國社科院考古所助理研究員彭小軍看直播的同時,也排出了他心目中的「十大」。
  • 淮陽召開「全區文物保護突出貢獻表彰大會」
    會議首先由河南省考古研究院、平糧臺考古隊領隊曹豔朋就2019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平糧臺遺址考古成果及其蘊含的歷史和時代價值,以及近期淮陽區考古工作情況作報告。曹領隊從平糧臺古城的規劃、營建、交通、車轍及排水管道系統,詳細地向大家做了介紹。由於內容太多,小編只好選用其中經典的四句話概括:匠人營國,方正擇中;平糧臺城,以為始源。
  • 2019年考古「奧斯卡」初評啟動 「南海I號」等獲提名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封面新聞記者 柳青封面新聞記者1月3日從國家文物局了解到,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當天啟動初評。廣東「南海I號」南宋沉船水下考古發掘項目、陝西西安秦始皇帝陵兵馬俑一號坑T23方等36個項目入選。2019年8月,國家文物局發布「考古中國」兩項重要考古成果,「南海I號」保護髮掘項目位列其中。據悉,「南海Ⅰ號」宋代沉船1987年發現於廣東省川島海域,2007年實施整體打撈,2014年開始保護髮掘工作。
  • 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徐州土山二號墓入圍!
    2021-01-12 10:19:23 來源: 老王來啦 舉報   1月11日,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初評啟動
  • 「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啟動 山西兩項目入圍
    原標題:「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啟動  山西兩個考古項目入圍  夏縣師村遺址仰韶早期陶器  1月11日,「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初評啟動,全國候選參評項目共31項,將產生20項進入終評。
  • 2019全國考古十大新發現初評名單出爐——探秘石峁皇城臺
    被譽為「文物界奧斯卡大獎」的「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名單近日公布,全國共有20個候選項目,其中陝西有6個項目入圍。今天讓我們走近石峁皇城臺遺址。
  • 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初評啟動 河南鞏義雙槐樹遺址等4...
    鞏義雙槐樹遺址發掘現場 王羿 攝1月11日,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初評啟動。評選活動辦公室收到各發掘資質單位主動申報參評項目31個作為初評候選項目,將通過投票產生20個項目進入終評。此次評選河南共有4個考古項目入圍初選流程,分別是:鞏義雙槐樹遺址、淮陽時莊遺址、伊川徐陽墓地、安陽隋開皇十年麴慶墓。鞏義雙槐樹遺址:該遺址發現了5300年前「河洛古國」,表明了河洛地區在中華文明起源這一黃金階段的代表性和影響力,實證了以該遺址為中心的仰韶文化中晚期文明是黃河文化之根、華夏文明之魂,被專家學者稱為「早期中華文明的胚胎」。
  • 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啟動 宣漢羅家壩遺址成為四川唯一...
    羅家壩遺址遠景徐洋 四川在線記者 袁城霖四川在線記者1月14日從達州市巴文化研究員獲悉,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初評於日前啟動,在31個初評候選項目中,四川宣漢羅家壩遺址榜上有名,其也成為四川唯一參評的2020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項目。
  • | 寧夏又一考古項目上榜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結果昨天揭曉,寧夏彭陽姚河塬商周遺址排名第四,成功入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