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出現這4個信號,說明運動過量了!附健康運動指南

2020-09-03 營養e生app

隨著大家對健康越來越重視,不論是年輕人,還是老年人,都逐漸養成了日常運動的習慣。有人喜歡慢跑,有人喜歡瑜伽,有人喜歡高強度的肌肉訓練......

在消耗相同卡路裡的情況下,哪種運動強度對身體更好呢?

一項發表在英國劍橋大學《自然-醫學》雜誌的新研究表明,雖然任何強度的身體活動都有益健康,但高強度的運動好處更大。

而且,在活動總量相同的情況下,隨著中等及以上強度的活動量佔比增加,死亡風險也進一步大幅降低。

然而,很多上班族在工作了一天後,若運動強度太大,只會「疲上加疲」;

對女性來說,過度的運動可引發因內分泌失調引起的月經量少、不規律等問題;

老年人如果選擇了不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可能導致肌肉拉傷,甚至誘發骨關節炎...

因此,當運動量超過了自身身體的負荷時,運動反而會成為一種負擔。

以下4個運動過量的信號,看看你有沒有中招!

1、肌肉持續酸痛

肌肉持續酸痛或腫脹,即使休息3天或以上都無法恢復的,可能是運動過度的表現。

另外,若運動時左胸、肩、頸或手臂疼痛,可能是心臟疾病的徵兆,須立刻停止運動,最好去醫院排查風險。

2、食慾不正常

出現嗜吃甜食或食慾下降、暴飲暴食等情況。

3、心情低落

運動後,反而感到緊張、焦慮、煩躁等情緒,甚至連續幾天疲勞不振,精神狀態不佳。

4、身體不適

臉色明顯蒼白或潮紅,失眠並伴有夜間盜汗。

此外,如果清晨起床前清醒、安靜、空腹、平臥時的脈搏比平時高,且超過每分鐘120次,也可能是運動過量了。

我們到底該如何選擇運動方式呢,可以根據自身情況有目的的進行鍛鍊。

1、心肺鍛鍊——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 年輕人無特殊限制,打籃球、踢足球、爬山、騎車、遊泳都可;
  • 慢病人群需視情況而定,身體較差的慢病患者,步行是最安全、最適宜的運動方式,步行時需抬頭挺胸、雙臂擺動、邁大步,也可適當提速,只要微微出汗即可;心肺功能較好的糖尿病患者可選擇中等強度的運動,如慢跑、騎車、打桌球、羽毛球等;合併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適合低強度活動,如散步、太極拳或輕便的家務勞動等。

進行每周3~4次的此類運動,不僅能為心肺增加血供和氧氣,還能提升血管擴張能力。運動項目要選擇適合自己的,不要過於追求高心率。


2、跑步——預防骨質疏鬆

對於長時間不運動的年輕人或進入中年後,體力開始下降的人群來說,突然開始長跑、衝刺跑等項目,更易出現骨質疏鬆,摔倒性骨折等。因此大家可先做一個8周的跑步計劃,循序漸進的適應跑步節奏。

  • 第1~3周時,每次先步行5分鐘,然後慢跑2分鐘,可視情況增加慢跑時間,如此循環3組;
  • 第4~6周時,步行2分鐘,慢跑時間增加到5~10分鐘,循環3組;
  • 第7周時,步行1分鐘,慢跑11分鐘,循環3組;到了第8周,熱身步行5分鐘,可持續慢跑20分鐘,結束後步行5分鐘即可。

身體較健康、沒有重大疾病的中老年人都可根據這個計劃適度跑步,每周跑2~3次,年輕人可根據自身情況適度加量;若有基礎疾病,建議還是選擇快走或散步。


3、平板支撐——減少腰背痛

平時長期久坐不動,對著電腦的上班族很容易出現腰背疼痛的問題,最佳緩解的運動方式就是平板支撐,不僅鍛鍊核心,還能刺激脊柱周圍的肌肉,強化核心肌群,提高脊柱穩定性。

做平板支撐動作時,大家需記住幾個要點:

  • 雙腳併攏,腳尖撐地,肘部位於肩膀正下方
  • 腹部、臀部繃緊,脖頸保持挺直
  • 背部、臀部、雙腿始終保持一條直線

平板支撐每次堅持90秒,每周3次。如果剛開始無法一次性完成,可以先堅持30秒,停下休息5~10秒,再重複如此循環。

需要提醒的是,腰部、肘部有傷或曾做過手術的人,嚴重駝背、骨盆前傾者,不建議做此動作。


4、瑜伽——對抗抑鬱症

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瑜伽可有效減輕壓力、調節情緒。不論什麼人群,都可以通過練瑜伽的運動方式,釋放壓力,緩解焦慮。大家可以在網絡找到很多瑜伽視頻,這裡就不一一列舉,練瑜伽的過程中,注意以下兩點:

  • 緩慢的呼吸,讓大腦變平靜;
  • 注意力集中,讓大腦集中在身體的知覺上,內心的「壞」情緒得以消除;

另外,中老年人做瑜伽動作時需量力而行,不必強求動作完全到位,注意呼吸節奏即可。


5、力量訓練——對抗關節炎症

有些人彎腰、踢腿、爬樓梯時,關節都會發出「咔咔」聲,這其實是關節老化的表現。而力量訓練是對抗關節炎症的最佳方法之一,不僅能減少相關疼痛,還可以防止發作。

基礎的自重深蹲、硬拉和過頭推舉等動作都是一些力量訓練的常用運動方式,通過訓練可以增強多個關節和肌肉群的力量。

可選擇一種自己喜歡的訓練方式,進行每周2~3次的力量訓練。

注意:生活中,大家要避免久坐久站,常變換姿勢,防止膝關節長時間固定一種姿勢。膝關節炎、關節腫脹、疼痛者應量力而行,可用仰臥起坐、伏地挺身、臀橋、空中腳踏車等動作代替。

合理的運動能強身健體,過度的運動反而傷身。因此,學會根據自身身體狀況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很關鍵!

「贈人玫瑰,手留餘香」,如果你覺得有用的話記得分享給你關心的人哦!

相關焦點

  • 身體出現這4個信號,說明運動過量了!附健康運動指南
    一項發表在英國劍橋大學《自然-醫學》雜誌的新研究表明,雖然任何強度的身體活動都有益健康,但高強度的運動好處更大。 而且,在活動總量相同的情況下,隨著中等及以上強度的活動量佔比增加,死亡風險也進一步大幅降低。
  • 過度運動會影響身體健康,出現4個「信號」,要停止運動並休息
    其實很簡單,過度健身運動後,身體會發出危險「信號」,一旦出現這4個信號,說明你要停止運動並休息了!信號1、運動後經常失眠、心悸有些人喜歡鍛鍊後就立刻睡覺,但是大部分鍛鍊完後,大腦都會屬於「興奮」狀態,從而導致失眠。
  • 當身體出現這4個信號,說明你真的瘦了
    在健身俱樂部喝水的婦女Woman drinking water in health club減肥期間,當你的身體出現這4個信號,說明你已經在慢慢地變瘦了,不要只是關注體重。,不再排斥運動肥胖的人是最討厭運動的,因為過量的脂肪會提高身體的耗氧量。
  • 運動過量有損健康
    在運動過程中,由於膝關節屈曲次數的增加以及小腿內旋次數過多,容易造成鵝足肌腱與脛骨間滑囊的過度摩擦和撞擊,由此增加壓力,最終出現疼痛、腫脹。鵝足是膝關節內側由縫匠肌、股薄肌、半腱肌三個肌肉組成的聯合腱膜。
  • 運動不當,損害健康,運動時出現這四個現象或許是身體在求救
    到了秋冬的季節,我們都會考慮運動健身,生命在於運動,運動的好壞跟身體健康有很大的聯繫,我們想維持身體健康,必須要堅持運動,在正常的情況下,好的運動可以消耗我們身體多餘的脂肪,起到維持體重的效果。運動還能促進體內的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對預防一些慢性疾病都非常有幫助。
  • 【健身廣場】運動過量有損健康
    在運動過程中,由於膝關節屈曲次數的增加以及小腿內旋次數過多,容易造成鵝足肌腱與脛骨間滑囊的過度摩擦和撞擊,由此增加壓力,最終出現疼痛、腫脹。鵝足是膝關節內側由縫匠肌、股薄肌、半腱肌三個肌肉組成的聯合腱膜。因其形狀酷似鵝掌,因此命名;它與膝關節內側副韌帶之間有一個淺層滑囊,稱為「鵝足滑囊」。膝關節是重要的負重關節。
  • 減肥時,身體出現這4個「信號」,要開始瘦了,加一運動效果更佳
    但是大家不要著急,如果身體出現以上「4」個信號的話,就說明你要開始瘦了,加一運動效果更佳。一、吃飯有規律人是鐵,飯是鋼。吃飯是每個人每天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當我們養成良好的進食時間與習慣的時候,在我們大腦內就會固定形成一種條件反射。每當到了這個時間點後,大腦就會指揮身體各個器官向我們人體發射出要吃飯的信號,同時帶動體內臟器釋放一種獨特的消化酶。
  • 男性運動過程中,若出現八種「信號」,運動已過度,有損健康
    男性運動過程中,若出現八種「信號」,運動已過度,有損健康女性與老年人,一般比較重視養生,而除了合理搭配飲食以及作息之外,運動就是最好的選擇。從養生的角度來考慮,無論是運動項目的選擇,以及運動量的安排方面都會比較合理。
  • 4個現象說明「運動過量」了
    但運動並不是越多越好,過量運動會給身體帶來不小的危害,我們如何知道自己「運動過度運動過量的問題,如果發現你身體有上述現象,一定不要掉以輕心。保證每天深度睡眠6-8小時,身體才可以有充足的時間為下一次運動充能。而現在的年輕人睡眠不足的比比皆是,不運動都會疲勞,何況是運動呢?2、營養:俗話說「吃飽了才有力氣減肥」,這句話其實是非常有道理的。
  • 「健身廣場」運動過量有損健康
    在運動過程中,由於膝關節屈曲次數的增加以及小腿內旋次數過多,容易造成鵝足肌腱與脛骨間滑囊的過度摩擦和撞擊,由此增加壓力,最終出現疼痛、腫脹。鵝足是膝關節內側由縫匠肌、股薄肌、半腱肌三個肌肉組成的聯合腱膜。因其形狀酷似鵝掌,因此命名;它與膝關節內側副韌帶之間有一個淺層滑囊,稱為「鵝足滑囊」。膝關節是重要的負重關節。
  • 漲姿勢丨運動過量,原來也是有危害的
    根據《中國兒童青少年身體活動指南》(2018版)建議:兒童青少年每日應進行至少累計60分鐘的中高強度身體活動,包括每周至少3天的高強度身體活動和增強肌肉力量、骨骼健康的抗阻活動。 對於我們普通的缺乏運動的人群,最基本的活動量則參見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 版),指南中這樣建議:中國居民每天的活動量達到 6000 步,有益於保持身體健康。按照一秒走一步或者一步多點來計算,1分鐘就是60-70步,換算過來大概就是100分鐘的運動量。
  • 除了體重下降之外,身體出現這4個信號,說明你真的瘦了
    減肥期間,除了體重下降之外,身體出現這4個信號,說明你的身材真的瘦下來了。每天堅持運動的狀態下,身材慢慢地就會瘦下來。 如果你發現自己的胃口變小了,你不再熱衷於追求高熱量的食物,反而更加喜歡吃蔬菜和水果之類的食物,身材已經慢慢地瘦了。說明你的身材在開始瘦下來了。 第二個信號:身材的緯度變小了
  • 男女運動時,若身體發出6種「信號」,或是運動過度,對健康不利
    當他們在做著自己喜歡做的事情的時候,可能就很難去把握時間了,有可能會運動過量而導致疲勞現象的發生,或者更有甚者,可能會因為過度勞累而使身體的健康出現一系列的問題。所以,一定要好好把握這個運動的量的問題,不然運動再多,可能也幫不到我們的對身體的強身健體,很有可能會因為我們的運動過量,而使機體出現代謝廢物的增多,損害我們的身體。
  • 除了體重下降之外,身體出現4個信號,說明你變瘦了
    過度節食,會導致肌肉分解,降低你的身體代謝,從而變成易胖的體質,最後反而把身體搞壞了。體重的上升和下降,並不是決定著你減肥成功與否。想要知道自己減肥期間有沒有瘦下來,其實還有很多的方法。減肥期間,除了體重下降之外,身體出現這4個信號,說明你的身材真的瘦下來了。
  • 4個信號是變瘦的標誌,出現一個信號,說明離瘦不遠了
    014個信號是變瘦的標誌,出現一個信號,說明你離瘦不遠了信號一、飲食變清淡而狼吞虎咽則能讓你吃下更多的食物,如果你發現自己有意識地控制飲食方式開始細嚼慢咽了,那麼說明你沒有被食慾主導,將這一好習慣堅持下去必然會瘦,信號三、習慣早睡,學會自律規律的作息能夠讓身體更加高效地運轉,提高代謝,加快減肥的步伐。
  • 4個身體變胖的徵兆,一旦出現,說明你該運動減肥了!
    你以為的不知不覺臉越來越圓,不知不覺手臂大腿越來越粗,其實身體早就多多少少的給你發出過信號了,只是你有時候並不知道而已,比如下面這個4個身體發胖的徵兆,如果你也有出現,那麼,就該趕緊起來健身了。徵兆2、喜歡重口味食物十個胖子,有9個是吃胖的,還有一個是正在吃的路上,讓身體飆升脂肪的一個共性就是都是一個典型的吃貨,尤其是喜歡吃各種重口味食物的吃貨,比如特別愛吃辣,特別愛吃甜,特別愛吃鹹等,這些食物往往充滿了各種讓你變胖的脂肪,糖分,胖,是遲早的事,所以想要不長胖,日常生活中,除了以清淡為主外
  • 減肥時體重不重要,當身體出現4個信號,說明你真的瘦了!
    01身體出現四個信號,說明你真的瘦了1、口味變清淡在減肥的時候合理飲食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而合理的飲食難免就要做到口味清淡,長時間的保持清淡的口味,也讓胃口逐漸適應。這樣的飲食習慣不再渴望重口味的飲食,這說明減肥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至少在習慣上讓身體選擇了更為健康的一種飲食方式,代謝水平也會在這種健康的飲食方式下變得旺盛起來。2、衣服變寬鬆這已經是一個十分明顯的信號了,說明體重雖然沒有太大的變化,但是圍度卻先體重一步給你帶來了好的消息。
  • 當身體出現這些症狀時,比不運動更可怕!
    隔一段時間你就會在各大平臺發現,鋪天蓋地的養生筆記種草,健身操網上訓練大軍,健康的身體是一切夢想實現的本錢,尤其是經歷這一年,2020,新冠疫情席捲全球的一年,大多數人開始運動健身,學習養生之道,以提升免疫力。但關於運動,你了解多少呢?
  • 當身體出現這4個信號,說明你正在變瘦
    其實在減重的過程中,身體也會出現一些變瘦的信號,只是你沒有注意到而己。減肥別光看體重!當身體出現這4個信號時,說明你正在變瘦。而現在的你,有意識的少碰飲料,反而渴了就選擇喝水,因為水不同於飲料,既能沒有熱量的存在,又能給身體補充所需的水分外,還能促進血液的循環,從而提高代謝的水平,燃脂的效率更高。信號三:衣服變寬鬆並不是只有體重下降了,身材才會變得苗條。
  • 過量運動有哪些危害?要注意這5個事項
    運動是可以鍛鍊身體的,跑步也是運動的一種方式。很多人都有每天跑步的習慣,長期下來也可以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但是這和跑步的時間以及時長都是有關係的,所以要注意適量才行。那麼過量運動有哪些危害呢?適量運動的標準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