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B肝的複查項目中,關於肝硬度值的檢查往往被人們所忽視,最終沒能很好的對病情做出診斷,導致了對一些肝組織損壞的忽視。在曾經,要想更清楚地了解病情,或許需要進行肝穿刺檢查,了解肝臟的瞬時彈性。由於肝穿刺本身為一種損傷性檢查,有較多的限制,也具有一定的損傷風險,運用並不廣泛,且了解病情的準確性也存在一定局限。
隨著檢查方法的不斷改善,結合臨床多項檢查,現在了解肝硬度值一般通過FibroScan(肝硬度瞬時彈性檢查)並結合其他檢查結果來確定。FibroScan掃描最早為法國的某家公司研發,並投入臨床使用,後經不斷的總結和改善,目前可以很好的用數據化體現肝臟硬度值以及肝臟的脂肪病變。不過,目前比較少的慢B肝患者重視該項目的檢查,多數還停留在簡單的兩對半以及肝功能複查方面。其實,兩對半以及肝功能檢查都是血清學檢查結果,可以檢測出B肝患者多數的進行性肝臟損傷,對判斷肝臟綜合損傷程度並不精確。
林女士今年46歲,是多年的B肝小三陽,最近由於轉氨酶比正常值高出一點點,通過網絡的方式諮詢我們網絡醫生,詢問自己的情況嚴重不嚴重。通過肝功能和兩對半檢查結果,我們可以判斷出林女士為小三陽,肝功能谷丙轉氨酶65IU/ml,穀草轉氨酶為43IU/ml。我們通過這幾項檢查結果,只能判斷其肝臟存在進行性的肝細胞損傷,但病情的嚴重程度我們並不能清晰的診斷出來。所以,最終僅僅建議林女士進行肝功能複查、B肝兩對半定量複查以及肝纖維化掃描的檢查。
或許是跟林女士建議的檢查項目比較多,個別檢查是她從來沒有進行過的檢查,林女士開始並不接受,認為沒有必要為檢查花費這麼多金額。林女士一個月後還是進行了常規的肝功能和兩對半,此時肝功能結果稍有異常,當地醫生建議進一步診斷。而後,林女士聽取了我們的建議,進行了FibroScan的複查,結果肝硬度值為24kPa,提示為肝硬化。臨床上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結果,肝功能的檢查結果與肝硬度值檢查結果是否矛盾呢?
正常的肝臟是非常柔軟的,柔軟的好像我們的唇部一樣,如果肝細胞損傷速度持續大於肝臟的修復能力,正常的肝細胞甚至是肝小葉會被肝纖維組織取代。當出現肝纖維化的時候,肝臟的硬度或許向我們的鼻尖一樣,如果病情持續發展到肝硬化,肝臟的硬度可能會像我們的額頭一樣。對於林女士的情況,肝硬度值已經達到26kPa,其硬度值基本可以判斷為肝硬化。肝纖維化掃描結果與肝功能結果之所以存在不一致的情況,是因為肝臟的進行性損傷比較緩慢。
肝臟的正常功能單位為肝小葉,肝小葉有數千個肝臟細胞組成。對於慢B肝患者朋友們來說,肝細胞的損傷可能非常緩慢,緩慢到血清學檢查並不能發現指標的明顯變化。隨著肝細胞損傷的不斷積累,肝小葉會被不斷破壞,被結締組織取代,這種結蹄組織的佔比越來越高,就造成了肝纖維化甚至肝硬化的形成。由於肝小葉的損壞不是在短期內形成的,有些類型的損傷比較均勻,有些損傷並不均勻,也會導致肝臟B超檢查有時發現不了明顯的感光點變化,出現漏診。
溫馨提醒:肝纖維化掃描,在臨床上能夠很好判斷肝纖維化以及肝臟硬化。不過,還不能把FibroScan檢查出來的肝硬度值作為判斷肝硬化的金指標,依然需要結合肝纖四項、肝臟B超、年齡以及病史綜合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