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者有必要進行負重訓練嗎?

2020-12-23 騰訊網

很多跑者對負重訓練望而生畏,其實方法得當,即使只是每周一到兩次,也能慢慢感受它帶來的好處。

負重訓練對跑者來說,似乎有些違常規:身上的肌肉越多,就越重,因此在跑步時攜帶的自身重量就越重。雖然,這在技術上沒有詬病,但並不意味著你要徹底放棄負重訓練。事實上,跑者比你想像的更需要負重訓練。在日常訓練中增加負重訓練,即使只是每周一到兩次,對於高效的跑步也是必不可少的。

負重訓練幫助跑者達成了三大目標,「它通過強化肌肉和結締組織防止你受傷;也會通過改善神經肌肉協調和力量助你跑得更快;它還會通過改善協調性和步幅效率來提高跑步的經濟性。」USATF認證的跑步教練詹森·菲茨傑拉德(Jason Fitzgerald)說。

這一切聽上去都很理想,但並沒有減少跑者對負重訓練的恐懼。為了減輕恐懼感,試著改變你的觀點,了解進行負重訓練的原因,然後跟著教練的方法試著練起來,你會慢慢感受到負重訓練帶來的好處。

為力量而練

跑者為增強力量而訓練,而不是增加大量的肌肉。「跑步不需要太強壯——他們需要的是不虛弱,這是關鍵的區別,」USATF認證的跑步教練喬·霍爾德(Joe Holder)說,「就把負重訓練看作是『結構性保障』吧。」負重訓練將幫助你提高跑步表現而建立適當的基礎。

此外,如果你每周的跑量很大,大量增肌的可能性是相當低的。「大量肌肉對跑步沒有好處的刺激,比人們了解到的關於肌肉和跑步關係的知識更多。除非你經常舉重,做負重訓練,或者常吃高熱量的食物,否則你不太可能長肌肉。」霍爾德說。

切記,不是所有的負重訓練都是相同的。「一些力量訓練包含了太多的促進新陳代謝或有氧運動,以至於不能有效地考慮跑者的主要目標,即力量,」菲茨傑拉德說。跑者已經做了足夠的有氧運動,所以建議,將重點相對地放在重量較重的負重訓練上,進行中等次數的重複訓練,然後完全恢復。不要忘記你自己的身體也是負重訓練的工具。因此,如果舉槓鈴或拿起啞鈴對你來說過重了,那就放棄它們。只要你能掌握正確且標準的動作,自重訓練,也可以幫你增強力量。

不要讓負重訓練給身體增加太大的壓力,導致受傷。相反,你可以把負重訓練當作跑步的補充:常規訓練中加入負重訓練是為了讓你跑得更好,而不是增加受傷風險。至於形式,重要的不是你舉起了多重的重量,而是你的訓練方法和姿勢。這種運動理念,有助於幫你節省運動的經濟性,成為更強的跑者。

循序漸進

在你增加任何阻力運動前,都要確保你找到了適合自己體重的標準動作。如果你剛開始進行負重訓練,身體還沒有做好每天訓練的準備。建議一周進行一到兩次,重點是綜合訓練模式,比如弓步或深蹲。臀橋和平板支撐也是明智的選擇:它們的目標是鍛鍊那些容易受傷的部位,比如臀大肌、臀部和核心區。我們的目的是通過多方面的自重訓練來增強力量,提升重量訓練的熟練度和身體意識,進而改善靈活性、平衡性,提高速度。

剛開始,如何選擇合適重量

·從你知道的較容易的重量開始。

·做3組,每組10次。

·看看自己的感覺如何,然後慢慢增加重量。

·當第三組的最後幾次真的很艱難的時候,就選擇那個重量。每隔一周增加一次重量,就像跑步訓練計劃中逐漸延長跑步距離一樣。到第二或第三個月,應該減少重複次數,增加訓練組數,比如,做4組,每組重複3次,增加重量。

即使,對負重訓練,你已經很有經驗了,你可能也只想每周做兩到三天的負重訓練,其他時間做一些自重、核心、穩定性相關的輔助訓練。這樣,你既能進行常規的跑步訓練,又不會讓身體負擔過重。

動作標準化

要明確一點,你是通過負重訓練來提高跑步表現的跑者,而不是也跑步的舉重運動員。要儘量增加重量,但你不需要把注意力集中在身體的特定部位。相反,你應該做全身運動。記住,你不是在舉重室/舉重區域進行耐力訓練——你是要在健身房或家裡變得更強壯。5組20次的重複訓練不是我們的目的。菲茨傑拉德解釋說,理想的負重訓練計劃應該像跑步一樣分期進行。「剛開始時,集中精力做3組,每組10次,這是基本動作和重複次數的訓練方案,通過中等重量來建立運動能力,提升運動效率,」他說,「然後,增加重量,適當調整周期,直到你可以順利進入大強度的負重訓練。在做這些動作時,重複次數減少,組數增加,比如4到5組,重複做2到5次。」

當然,無論哪種訓練方案,負重訓練都能助你跑得強,改善跑姿,防止受傷。不過,在進行負重訓練時還是要避免犯三個常見的錯誤。

3個常見的負重訓練錯誤

·太重

不是每一個器械都要加到最大重量,進行最大強度的訓練。所以不要逞強,冒受傷的風險。

·過輕

如果總是重複多次過輕的舉重,你這是在鍛鍊耐力,但這不是你的目的。「跑者每次跑步時都會提升耐力。負重訓練的目的應該是增強力量。」

·專注特定部位

「跑者不要高頻次、長時間地進行負重訓練,也不要專注單個肌肉部位。你可以每周進行兩次全身負重訓練,每次30到60分鐘,優先考慮力量。」你將達到你想要的效果。

最後再說一句,沒有體能弱卻跑得快的人。如果你跑得快,你肯定有一定的力量,因為力量是速度訓練的必要組成部分。

相關焦點

  • 跑者訓練短跑爆發力,很有必要
    所以, 想要在速度上有所進階的長跑者們,偶爾練練短跑,提升下爆發力還是有必要的喲。 當力量和速度兩個因素同時得到發展時,爆發力就會有較大的提高。 同時,短跑爆發力的訓練要充分考慮訓練的負荷強度、負荷量、動作方式、能量供應方式。 要進行全面的力量訓練,必須要正確地處理疲勞與恢復的關係,注意保證訓練的系統性。
  • 100米負重跑的輔助訓練動作
    消防員九項基礎體能 您了解嗎? 快來看朝陽消防救援支隊 太陽宮消防救援站「藍朋友」的示範 100米負重跑 主要是鍛鍊消防員腿部力量和爆發力 輔助訓練動作一
  • 跑步就能增強肌肉,跑者還有必要做力量訓練嗎
    既然跑步能讓肌肉變強,那麼跑者還有必要進行專門的力量訓練嗎?美國波士頓的運動生理學家兼跑步教練喬-麥肯基表示:「跑步的時候,大多數的肌肉工作或者收縮都是離心的,這是身體最大難度的負擔。」當肌肉延長時才會出現離心收縮,比如在下蹲的過程中,大腿前側的股四頭肌就會做離心收縮。
  • 跑步就能增強肌肉 跑者還有必要做力量訓練嗎?
    美國波士頓的運動生理學家兼跑步教練喬-麥肯基表示:「跑步的時候,大多數的肌肉工作或者收縮都是離心的,這是身體最大難度的負擔。」而在跑步過程中,腳落地時,來自地面的衝擊力是體重的2-4倍,肌肉也是在進行離心收縮。而在這個過程中,就會對肌肉生長產生刺激作用,特別是在跑步新手身上表現更明顯。《鍛鍊與運動科學評論》雜誌曾刊登過文章就指出,跑步之類的有氧運動確實能促進肌肉生長。麥肯基表示,像斜坡跑步,需要克服重力的影響,這就會要求肌肉需要提供更多的能量。
  • 跑者如何優化跑步的頻率?有必要每天跑嗎?
    幾乎每天都有必要進行某種形式的鍛鍊以提高身體健康水平。不論男女老少,都應該以每天鍛鍊作為自己的目標。有研究表明,如果每天鍛鍊,患慢性病的風險會更低,壽命比一周鍛鍊幾次的人更長。然而,這並不意味著必須每天跑步。
  • 如何增強跑者核心力量?可以嘗試5個負重訓練,讓你跑步更穩
    二、核心鍛鍊的重要性幾乎所有的健身運動都離不開核心訓練,強有力的核心肌群,可以幫助訓練者在運動中起到支持和穩定的作用,同時也是整體發力的主要環節,在上下肢的配合工作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如果核心力量不足,跑者的姿勢會出現不雅的情況,例如:撅屁股跑、軀幹亂扭,骨盆前傾等,嚴重的會造成跑步中受傷。
  • 60米肩梯跑、100米負重跑專項力量訓練
    從供能需求上來看,六十米肩梯跑和百米負重跑都是由磷酸肌酸供能和無氧糖酵解供能組成的混合形式。目前,大部分消防員的有氧耐力訓練比重都比較大,因此一般不至於耐力不足,無法保持速度的情況也都應該首先通過增加力量來改善。
  • 4種超實用的負重訓練!讓你有不去健身房的理由!
    功夫武者 武術丨健身丨生活丨正義 一 這個是barbrothers的負重訓練!
  • 跑者進行力量訓練的基本原則
    說起跑步,我們很多人都會覺得這是人的天生的能力,和走路一樣,沒有什麼特別和需要學習的,實際是這樣嗎?其實跑步是有很多學問的,尤其是大家最忽視的跑姿,不就是抬起一條腿,往前邁,騰空的時候,另外一條腿也離開地面,這樣交替進行,看起來是這樣,但是你的跑姿正確嗎?不一定。
  • 玩鐵三有必要進行力量訓練嗎?
    事實上很多鐵三愛好者面對力量訓練也有一些顧慮,總結起來主要是3點:1,擔心增加力量的同時體重上升負擔加大。2,覺得鐵人三項只需要進行遊騎跑三個單項訓練就足夠了。3,時間有限,有限的時間只能用來做鐵三項目的訓練。變得更強壯力量訓練可以使你變得更強壯。
  • 每天堅持跑5公裡,有必要嗎?
    每天堅持跑5公裡有必要嗎?這是一個看起來簡單,實際上有點小小複雜的問題,簡單的回答「有必要」或「沒必要」都不合適。如果一定要先給出一個答案,那麼御行君就傾向於回答:「沒必要」。
  • 負重行走類訓練:為什麼每個運動員以及健身者都應該做此訓練
    增加肌肉質量由於在負重下花費的時間增加導致身體緊張,而這種緊張時間也會增加肌肉的肥大和激素的適應能力。主動負重承載使我們有機會向整個身體施加壓力,而短暫的承載較重的負荷或長時間承載中等負荷,都會導致身體結構的生長。
  • 負重行走類訓練:為什麼每個運動員以及健身者都應該做此訓練
    訓練中樞神經系統的能力不僅能在接近最大負荷的情況下增加力量輸出,而且能在較重的負荷下使神經系統不致過度運動,從而容易激發和調動更多的肌肉纖維。訓練中樞神經系統的能力不僅會在接近最大載荷的情況下增加力量,而且還會使訓練者逐漸發展負載時獲得的必要支撐性,呼吸和逐漸緊張的經驗。
  • 氣溫斷崖式下降該怎麼跑?所有精英跑者冬訓階段都在做的強化訓練
    所以這個時候增加一些室內力量訓練,不僅大大改善了訓練體驗,而且冬訓初期強化力量訓練對於跑者益處多多,是冬訓除跑步以外的重要輔助訓練。,冬訓初期要用很長一段時間(1-2個月)進行LSD訓練以強化心肺耐力,進入二、三月份再進行間歇跑訓練,提升最大攝氧量。
  • 這些跑者必練的小腿訓練動作都有什麼作用,你知道嗎?
    任何結構想要經受住考驗,都必須要有堅實、牢固且足夠寬大的底部。而對於跑者來說,小腿就是這個「底部」。啞鈴單腿提踵單腿提踵應該是每個跑者力量訓練方案的主要部分,它不僅容易完成,而且作用非常多。如果跑者正在遭受傷病的原始影響,那麼進行此項訓練就非常適合。如果在運動中加入離心或被動的元素(肌肉拉伸)與此運動相互配合,能更為有效地對小腿及跟腱進行訓練。
  • 兩個跑者,一個天天跑,一個隔天進行力量訓練,半年後誰厲害?
    愛跑步的兩個人,一個天天只跑步積累跑量,另一個隔天進行力量訓練,你說半年後誰跑得更好?誰更厲害?區別有多大?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如果你擁有跑步相關經驗和一定的知識後你就會很決絕的選擇後者跑的更好!因為一個合格的跑者深深懂得核心肌群對跑步的重要性。無論是博爾特的百米短跑,還是越野百公裡競賽的普通選手,他們都會在跑步的同時進行核心力量訓練。
  • 有氧運動和力量訓練可以同時進行嗎
    但是,你知道有氧運動和力量訓練的順序孰先孰後,對跑者會產生哪些影響嗎?在同一天進行有氧運動和力量訓練又有什麼需要注意的要點呢?一般來說,跑步和力量訓練的先後順序都是根據跑者的目標來定的。很多健身人士表示,力量訓練對體能和精神的消耗非常大,應該在最初能量飽滿時進行力量訓練,防止受傷。沒錯,對於側重增大肌肉塊的朋友,先做力量訓練的最大優勢就是動作能做「到位」。
  • 跑者必看 | 哪些訓練可以避免「跑者膝」?
    想要完全避免跑者膝或許有困難,但是大大降低發生的概率並非難事;專業的、業餘的菁英選手很少有跑者膝,但許多新人跑者犯跑者膝的情況時有發生,那麼菁英選手是怎麼做的呢?先簡單了解跑者膝的成因,受傷一定是受到了「衝擊」,跑步有騰空和落地,落地的時候便會有衝擊,若是良好的落地緩衝幾乎不可能受傷,例如原地跑,小腿肌肉和肌腱幫助緩衝,長時間原地跑最多肌肉酸脹,但各個關節十分安全,反之,不良的著地方式便會將衝擊轉移到腳踝、膝蓋、髖關節、背部,例如跨步跑,加之幾千幾萬步的奔跑,最薄弱的膝關節將承受不了「水滴石穿」。
  • 跑者,四個最好的肌力訓練動作
    Deadlifts)、核心訓練(Core Work)及單腳深蹲(Single-Leg Squats),將這四個動作加到原有的訓練中,有助於你成為一個跑起來更有效率的跑者囉。 這些徒手的動作,可以完成8~12下,而且輕易的能夠完成時,可以開始增加負重囉。若不知如何進行動作、安排,建議諮詢專業的教練囉。 1.徒手深蹲 若只有一個肌力訓練可以選,非徒手深蹲莫屬。深蹲訓練到許多跑步專項的肌肉,不需要任何的器材,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跑完步之後,就可以接著進行。此外,也可以搭配一些跨步(Lunge)的動作來進行。
  • 跑者心肺耐力訓練
    心肺耐力訓練對於跑者來說,心肺耐力的提升影響運動耐力的增長和體能狀況的提高。跑者心肺耐力的訓練包括提升心率和進行身體大肌群的參與。提高氧氣攝入量,增加心臟的工作效率最大攝氧量(VO2max)是確定最大需氧量的標準。體現出一分鐘內每千克體重能夠攝入的氧氣量。為了繼續提高最大攝氧量,十分有必要進行短時間高強度的訓練,如間歇跑,阻力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