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居家的寶媽向我抱怨說,她家的孩子剛上一年級,班主任說娃注意力很差,不能坐在教室裡,有時就把杯子文具啪啪響,對其他同學很有影響。
於是,這個寶媽帶著孩子回家,讓他坐在長椅上不動,電錶計時5分鐘、10分鐘,一遍又一遍地培養集中力。 但是沒有任何效果,關係也降到了冰點。
之後,他們找了心理專業的老師。 老師用拼圖作為教具,從一開始坐10分鐘就分心,3天後集中注意力可以持續30分鐘以上。 更意外的是,一個月後超過了3個小時!
我知道了原因。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培養集中力到底有什麼秘訣呢?
集中力等於「抗幹擾」嗎?
就像鄰居家最初的做法一樣,讓娃坐在長椅上,其實是培養集中力的比較典型的誤區。
很多父母和老師認為訓練孩子的集中力是訓練孩子的抗幹擾能力,所以讓孩子一動不動地坐5分鐘,不要在意周圍的事情。
其實,這對清空大腦什麼都沒做的寶寶,更坐不下了...
其實孩子真正需要的「集中力」是讓他可以埋頭學習,長時間持續思考。 這樣形成的思考流暢性才是我們培養運動集中力的關鍵。
你可能「破壞」了孩子的集中力!
你能相信嗎? 孩子還小的時候,娃的集中力,可能是我們大人無意識地破壞的。
下面這樣的場景,大家都很熟悉嗎?
娃正坐在地上拼圖,不眨眼,安靜認真。 那時,被隔壁包圍的寶媽們拍照和錄像,「寶貝,你在幹什麼? 喜歡嗎? 」。
爺爺奶奶有時也說:我的好孫子啊,你渴嗎? 來吧,喝水,吃蘋果,休息一下。
充滿了一句話的愛,意外地不知道這些愛,毀了寶寶的集中力!
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我們人類的注意有三個系統,警戒、方向和執行。
比如,在孩子做某事的過程中,父母不斷打斷他,敲門,讓他喝水,調整坐姿,其實是「養成」孩子的警戒系統。
孩子在警覺系統中投入很多精力,其實會大大妨礙思考,損害學習思考的順暢性。
你怎麼用拼圖培養集中力?
所以我們培養集中注意力的正確方法是在孩子思維中斷的時候,把他聯繫起來,慢慢延長他注意某項任務的時間。
那個心理學專家是怎麼用拼圖引導孩子的?原來男孩剛去玩拼圖,坐十分鐘左右就跑了。 坐在旁邊的老師就自己來拼圖,還向四處跑的男孩求助。 哎呀,我找不到這塊拼圖了!
這樣就引起了男孩的關注,讓他繼續拼圖。
男孩重新思考拼圖後,老師很快就會回到輔助角色,給孩子自己留下更多的空間。
這樣三四天後,男孩的注意力可以慢慢持續30個多小時,完成拼圖後,成就感大幅度提高。 連續兩三個星期,他也耐心可以努力到了三個多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