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你一起看黔江
衣 向 東
偶然一個機會「誤入」黔江,儘管只有短短的三天,卻陷入不能自拔的熱愛中。之前,我甚至都不知道黔江在哪裡,更不知道是一個地級市,原以為只是一個偏遠的小縣城,從沒想過要去那裡走一走。
從黔江返回北京,在大學課堂上給學生們講遊記寫作的時候,黔江的一幅幅色彩斑斕的美景撲面而來,我情不自禁地在黑板上寫下了這個題目,《陪你一起看黔江》。
「請問,有誰知道黔江在哪裡?」我說。
臺下的同學一片茫然,好半天才有幾位同學用虛弱的聲音喊道:「貴州?」
真不能怪同學們孤陋寡聞,是黔江隱藏的太深。
黔江是重慶的一個區,位於重慶東南部,與湖北恩施相鄰,地處武陵山腹地,兩城相距280公裡,有飛機沒高鐵,乘長途車需要4個多小時。我沒坐過飛機,大概起飛後就開始降落了吧。這裡有27個少數民族,戶籍人口只有56萬人,少數民族佔了74.6%。因屬於老、少、邊、山、窮地區緣故,經濟發展比較落後,交通不便,黔江一直藏在深山無人識。
黔江可看的地方太多了,目光所及之處,都會讓你驚豔不已。最值得看的是山、水、峽、廊和寨子。
先說看山。黔江被譽為「武陵會客廳」,實至名歸,沒有絲毫的誇張。它處於武陵山腹地,武陵山最美的奇觀、最精華的部分都匯集在這裡。有人曾說「黃山歸來不看山」,我想他一定沒到過黔江。
看黔江的山,只需去看灰千梁子、武陵仙山和八面山,就足夠了。灰千梁子是黔江最高的山梁,有大片的原始森林,雲纏霧鎖,人跡罕至,至今有很多秘境,等待我們去探究。登高遠眺,群山逶迤,峽壑縱橫,溪流潺潺,飛鳥成群。更有成堆的野杜鵑和奇花異草,把山嶺裝扮的奼紫嫣紅;武陵仙山跟灰千梁子相比,似乎跟我們人類更近一些,至少可以看清它的面目。這裡奇峰突兀,古樹參天,動植物資源豐富。一座座山頭,像是一尊尊打坐的禪佛,排成陣仗,感天動地。山上也卻有一座佛寺,簷鈴悅耳,香火繚繞,在深山裡固守著一片寧靜;八面山跟武陵仙山相比,又開闊遼遠了許多。據說,在八面山上看日出日落,是最美的享受。我在泰山之巔看過日出,蔚為壯觀,不知道八面山上看日出,會是怎樣一番情景。
在黔江看水,只須看三處就醉了。小南海、阿蓬江和蒲花暗河。
小南海是大地震後遺留下的自然奇觀,清《黔江縣誌》記載,「清鹹豐6年(1856年)6月10日,地大震,後壩鄉山崩。」周邊崩裂的山巔巨石,飛迸湖中,形成島嶼,形如海螺。小南海面積不大,清涼,澄澈,寧靜。湖面如鏡,波色如黛,宛如貴婦人食指上的一枚翡翠,璀璨奪目。四周群山環抱,植被茂盛,有薄皮馬尾松、黃杉、水杉、鐵尖杉、香柏、楠木、銀杏、黃檀、紫柏香樟、白花泡桐等上百種樹木。山色雲霧倒映在水中,活脫脫的一幅水墨畫。
阿蓬江是烏江支流,全長249公裡,是我國唯一一條自東向西流淌的內陸河,很多河段都是穿越峽谷,兩岸山勢險峻,壁立千仞,人跡罕至,因而保留了最完整的地貌,原始而古樸,沿江流域有兩河口古人類遺址、刀背田古人類遺址。從高空俯瞰,阿蓬江像一條鑲滿翡翠寶石的玉帶,纏繞在叢山峻岭之中。
在阿蓬江的下遊,有一處著名景區,因峽口兩座小山酷似雌雄雙龜,得名「神龜峽」。乘船暢遊,船過之處,碧綠的江水被犁開一道深痕,波浪洶湧,水花四濺。如果仔細觀察,可以看到壁立的巖石上有懸棺,還有一個個猴子的洞穴。船夫說,盛夏時節,洞穴內的猴子就會攀巖而下,在江水中泡涼。由於山谷狹窄,垂直落差上百米,船在峽谷中穿行,四周寂靜,恍若隔世。
黔江最美的水,當屬蒲花暗河,它位於濯水景區,是一條地下暗河。這條地下暗河分兩部分,一部分在高處,河水乾涸,形成喀斯特溶洞奇觀,天然的鐘乳石塑造出苗族少女、擎天柱和老鼠偷油的圖案,一幅幅栩栩如生。從幾百米的溶洞出來,眼前豁然開闊,頭頂是喧囂的瀑布聲,腳下是千丈溝壑,順著陡峭的棧道走到谷底,跨過湍急的河流,就到了乘船的碼頭。船不大,只能載六七個人,行駛緩慢。船入暗河,四周陰涼漆黑,大約行走一刻多鐘,便有光亮透進來,再行駛不遠,就看到有一塊巨大的石板橫跨在頭頂,石板兩側露出兩片圓形藍天,像兩隻天眼,這便是著名的奇觀「蒼天有眼」。陽光從「天眼」照射下來,河水泛起幽光,深邃而神秘。這一河的水,真的令人心生敬畏。
至於「峽」,那是黔江的城市標誌,無數條峽谷在武陵山脈縱橫交錯,黔江因而被譽為「中國峽谷之城」。最大的峽谷,全長10多公裡,穿城而過,令人震撼。大峽谷平均垂直落差500多米,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已經橫跨了7個地質年代,峽谷中隨處可見融山、溶洞、瀑布、森林、溼地和遠古遺留下來的人類活動的痕跡。大峽谷有世界上最高的摩崖觀音像,像高123米,下面有清晰的蓮花寶座。城市大峽谷有一條玻璃棧道,如果你沒有恐高症沒有心臟病沒有高血壓,還是要去棧道走幾步的。棧道大約一米半寬、近百米長,站在玻璃棧道中間,有一種要飛翔的感覺。峽谷對面,群山蒼翠,層戀疊嶂;峽谷深處,溪流潺潺,聲音在峽谷裡激蕩著。
黔江的「風雨廊橋」,也是必看的地方,它位於濯水古鎮,橫跨在阿蓬江上,全長658米,是世界上最長的廊橋,集廊、塔、亭、閣於一體,結構巧妙,風格別致。在廊橋上徜徉,看以欣賞兩岸迤邐的風光,以及廊內富有韻味的楹聯。
「廊橋如有約,風雨不須歸。」
「一枕長橋圓美夢,兩江碧水濯閒愁。」
……
長廊的中部,有一塊「廊橋之戀」的木牌,很是顯眼。我從前面走過的時候,有一位男生坐在廊上,一邊彈吉他,一邊深情地唱著愛情歌曲,旁邊有一女生,賣力地為他擊打一面小鼓,十幾個男生女生圍坐在他們身邊,看樣子應該是音樂學院的學生。
廊橋的夜晚和白天,有截然不同的味道。夜幕降臨,華麗的燈光將廊橋映照的金碧輝煌,燈光和廊橋一同映照在江水中,如詩如畫,仙境一般。
最後要說的是黔江的寨。黔江是少數民族聚集地,百姓居住的是漂亮的吊腳樓,寨子也就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最有名的是「土家十三寨」,蛇形分布在一條平坦的峽谷裡,那裡至今還保持著原生態的生產和生活方式,是武陵山區民族文化的活化石。我去過其中的「何家寨」,那裡是土家族情歌的發源地,寨子裡的群眾空閒時都坐在亭子下對唱山歌。有一首《木葉情歌》,真是很動聽:
大山的木葉爛成堆
只因那個小郎不會吹
幾時吹得木葉響
只用木葉不用媒
大山的木葉青又青
郎吹木葉試姐心
要學畫眉常年叫
莫學陽雀叫一春
……
當然,黔江可看的風景還有很多,譬如黔江的霧,能把人看醉了。尤其是雨後,雲霧似乎隨處可看,溝壑和山峰、樹梢和屋頂,都有,甚至頭髮捎上都纏繞著一絲一縷的雲霧。
看黔江,至少需要一周半月的時間,找一個民俗住下來,慢慢地走,細細地品。不過我要友情提醒朋友們,看黔江最好不要跟異性朋友結伴而行,尤其是那些俊男靚女,原因很簡單,黔江是生長愛情的地方。那裡的山、那裡的水、那裡的雲霧,還有那裡淳樸的民風,都會讓你物我兩忘,陶醉其中。甚至,你會產生一種衝動,在那裡停下疲憊的腳步,長期居住下來,回歸自然,過一種世外桃源的生活。
黔江,沒有塵世的喧囂,是都市每個人都嚮往的人間天堂。
衣向東,當代著名作家、編劇。
1982年12月入伍,1991年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在部隊服役24年,曾任武警總部文學刊物主編。2006年退出現役,現為北京聯合大學藝術教育中心藝術總監,在北京聯合大學師範學院開設「衣向東帶你寫作文」專業課。
小說曾獲第二屆「魯迅文學獎」,第二屆「老舍文學獎」,第二屆「北京市政府獎」,第九屆「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藝獎」、第四屆、第六屆「全軍文藝新作品」一等獎,第十屆、第十一屆、第十二屆、第十三屆、第十四屆《小說月報》「百花獎」,第八屆、第十屆、第十三屆「金盾文學」一等獎等。
主要小說代表作有,長篇小說《牟氏莊園》《站起來說話》《向日葵》《女派出所長》《兵歌嘹亮》《趙城金藏》等;長篇紀實文學《震區警察的記憶》、《橋——「楓橋經驗」55周年風雨歷程》;中短篇小說集《老營盤》《吹滿風的山谷》《我們的戰友遍天下》《初三初四看月亮》《過濾的陽光》《陽光漂白的河床》《就告訴你一個人》《愛情西街》;衣向東系列長篇兒童文學《奔跑的豆豆》《李多多與拉布拉多》《朱小強的儲錢罐》《透明的金魚缸》等;
主要影視作品有《牟氏莊園》《一枝一葉總關情》《我們的連隊》《將軍日記》《低頭不見抬頭見》《像兄妹一樣手拉手》《好人大馮》《火影雄兵》《楓橋往事》《小點》等十幾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