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原鄉 清新黔江 以旅遊景區方陣構築全域旅遊四梁八柱

2020-12-23 光明網

  濯水古鎮風雨廊橋

  小南海

  土家十三寨

  西蘭卡普

  又叫土家織錦。土家語意「花鋪蓋」,是土家族民間藝術精華,現廣泛用於製作時尚挎包、特色圍巾、民族服飾等。

  石雞坨土陶

  始於宋朝,承續千年,純手工土法製作,壁薄體磬,古樸美觀,主要產品為碗、碟、杯、酒罈、花缽、壇罐等,廣銷多省。

  土家刺繡

  是用絲線繡制的手工品,具有配色大膽、對比強烈、樸實無華等特點,主要產品有繡花鞋、手帕、胸花、枕套、童帽、荷包等。

  蠶絲系列製品

  觸感柔順滑膩、富有彈性、拉伸力好,質量上乘,其中蠶絲被、真絲圍巾、真絲睡衣、地毯等產品遠銷海內外。

  黔江雞雜:傳統土家方式烹飪,以雞心、雞胗、雞腸、雞肝等為主原料,輔以尖頭泡椒、泡蘿蔔絲、土豆、蔥姜蒜,色鮮味美、酸爽香辣。

  綠豆粉:由黃豆、綠豆、大米按比例混合成漿,大鍋高溫烙熟而成,口感綿軟溜滑,老少皆宜。

  黔江,北緯30度重慶市東南部、武陵山腹地,這裡環境優美、民風古樸,民族特色濃鬱,旅遊資源豐富,是天賜的武陵勝景。

  在黔江,可以領略峽谷的恢弘氣勢,感悟峽江的蜿蜒柔美;可以漫步古鎮回溯千年時光,穿行暗河探尋地心秘密;可以登高山大蓋享夏日清涼,伴田園阡陌宿鳥語花香……這裡有山有水,更有情懷和溫度。泡一杯「魚籽蘭」,品一餐黔江雞雜,酌一口「泉孔酒」,聽一段後河古戲,跳一曲土家擺手舞,吼一嗓南溪號子。

  近年來,黔江按照「一城主導、一江拉動、一點引爆、全域發展」思路,將全區2402平方公裡作為一個開放式的大景區來規劃打造,以旅遊景區方陣構築全域旅遊四梁八柱。全區建成國家4A級景區8個,正在創建濯水景區、芭拉胡景區等國家5A級景區,2017年-2019年連續3年接待遊客人數和旅遊綜合收入實現40%以上增長,書寫了「行千裡·致廣大」的黔江篇章。

  風光映色成景

  江水致遠 古韻綿延

  黔江有江,名為阿蓬,發源於湖北利川,經黔江至酉陽龔灘入烏江,全長249公裡,為烏江第一大支流。阿蓬江是黔江的母親河,這裡有國家溼地公園。

  沿阿蓬江溯流而上,就與守候千年的濯水古鎮相遇。古鎮鑲阿蓬、連兩岸、通三地、匯四方,源於唐末盛於明清,自古商賈繁盛,鹽號、商號、錢莊遍布,曾是武陵山區重要的集貿中心。在這裡,可以遊古鎮老街,賞傳統建築,品特色美食,觀後河古戲,聽阿蓬水音,憶廊橋遺夢,可以漫步花田濯心弄影,穿越暗河「三天兩夜」,體驗赤穴黑穴溶洞的瑰麗幽深。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濯水古鎮,見證了巴人的進退興衰,目睹了曾經的金戈鐵馬。

  城峽不分 渾然天成

  黔江是一座峽谷峽江之城。探尋峽谷城,就得去「芭拉胡」。「芭拉胡」,土家語意為峽谷,位於黔江城區中心地帶。在這裡可觀摩崖浮雕,可到「回音坪」聆聽神奇迴響,可去全長208米、落差248米的玻璃吊橋品鑑空靈,可遊絕壁棧道體驗驚險刺激。

  再遊峽江,就得去阿蓬江神龜峽。神龜峽因峽口兩山酷似雙龜對臥而得名。兩岸高山絕壁,河道鬥折蛇行,全程27道彎,28道門,一彎一道交錯間,形成最有特色的「一線天」景觀。江水蔚藍清澈,碧落流遠;岸山茂林修竹,藤蘿疊蔓;林中萬物多樣,紅豆杉、中華蚊母、獼猴、豹貓等珍稀動植物不再深藏。

  雲上三塘 清新清涼

  黔江三塘蓋,人稱「蓋上天塘、雲上夏都」,其日出、雲海、雪景,堪稱三絕。徒步4小時登蓋頂,可觀日出,看雲海聚散。住農家樂,吃農家菜,清晨可攬勝,還可去「九曲迴腸一線天」蘭河谷觀奇峰妙景……

  如今,三塘蓋國際旅遊康養度假區呼之欲出,正在構建以「山地生態觀光環、蓋上天河休閒廊、白雲之巔康養核、壩上人間度假核、運動樂活區、雲海休閒區、文化體驗區、山旅野奢區」等為主體的休閒康養地。

  海韻明珠 深山放歌

  黔江小南海是1856年因地震山崩堵塞溪流而形成的堰塞湖,面積約30平方公裡,是目前國內保存最完好的古地震遺址,也是純天然生態湖泊。她恰似深山明珠,湖面靜謐、碧綠如鏡,群山環繞、山水相映,在了解地質科普知識之餘,拿起手機、相機隨手一拍,每框每幀,都會定格成湖光精品。

  沿環湖公路進山約10公裡,便到了自然與人文交融的「土家十三寨」。這裡由十三個土家族原住民寨子組成,是中國最大、最美的土家原生態聚居帶。「土家山寨寨門開,恭迎貴客進寨來;喝下三碗攔門酒,不喝你就莫想走……」走進「寨門」,你得先喝一碗「攔門酒」,然後到何家寨對對山歌,到「擺手堂」跳跳擺手舞,抑或參演土家人的民俗節目,都能體驗土家古寨的「原鄉」魅力。

  歲月淘寶成風

  民俗依然清醇

  黔江是多民族聚居地,土家族、苗族等少數民族人口佔總人口的74.6%。各民族風俗相染、語言相習,產生了獨特的地域文化。走進土家山寨,身著西蘭卡普的主人會迎你進屋,端上油茶,燒旺火塘,現煮鼎罐飯,再炒上一份香辣酸爽的雞雜,在推杯換盞間與你結為知己,這份熱情好客的稟性,在歲月的淘洗中歷久彌新。

  廊橋風景獨好

  廊橋,是黔江地域文明中最浪漫的符號。濯水風雨廊橋、白石風雨廊橋、小南海風雨廊橋、橋梁村風雨廊橋、武陵水岸風雨廊橋……廊橋為人們遮風避雨,也為人們提供休憩、談天、歌舞方便。特別是濯水風雨廊橋,橋梁全木卯榫,飛簷翹角,橫跨阿蓬江,再跨蒲花河,全長658米,有濯河懷遠、金鐘飛韻、長虹臥波、蒲花龍吟四秩,亭閣相銜其間,楹聯輝映其裡,號稱「世界第一風雨廊橋」「中國楹聯文化名橋」。

  演藝承續傳統

  歌舞,是黔江人與生俱來的愛好。土家擺手舞、土家山歌、銅鈴舞與苗族民歌、蘆笙、木鼓舞等馳名遐邇。「趕年」「摸秋」「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等節慶仍承古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南溪號子》以其粗獷嘹亮的腔調,喊出了土家人的勤勞和堅韌;婉約動人的《濯水謠》演繹了土家人的情愛……迄今,黔江有33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這裡正在演繹《么妹住在十三寨》《嚮往黔江》等「網紅」傳說。

  非遺漸成產業

  「畢茲卡」的森林沉澱了悠久的歷史,更多非遺成就了土家人的事業。西蘭卡普的美麗圖案織進圍巾、手帕、鞋墊,讓更多人為之鐘情;手工土陶技藝越發精湛,系列製品走進千家萬戶;栽桑養蠶、抽絲剝繭,入企成品、進市成鏈,精製的蠶絲系列產品遠銷四方;土家傳統技藝製作的美食風味獨特、受人追捧。

  山韻煮雨成味

  生態成就物華

  與山共語,與水為鄰;山水相依,有情有味。黔江氣候溫和宜人,四季分明。全區森林覆蓋率68%,空氣品質優良天數348天,PM2.5濃度為38μg/m3。極佳的生態環境滋養了無數的優質特產,高差明顯的地形造就了多樣的物產品類。獼猴桃、脆紅李、羊肚菌、魚籽蘭、馬喇貢米、腎豆、地牯牛、綠殼蛋……原生態、無汙染,營養豐富、口感上乘,每一樣都是大自然的珍品饋贈。

  美食成為名片

  「品盡武陵物華,味在黔江雞雜」。黔江雞雜是黔江最具影響的美食產品,以速食、袋裝、現煮、連鎖等多種形式流行於市場。黔江人善於抓住食材的不同特點烹製美食,青菜牛肉、羊肚菌燉雞、幹豇豆燉臘肉、鍋巴洋芋飯、土家鼎罐飯、蜂蜜苦蕎粑、油炸南瓜魚、油渣合渣飯、涼拌神豆腐、綠豆粉、馬打滾、米豆腐……每一種美食的背後,都昭示著這方水土的和美與食緣。黔江美食尋常可見,大快朵頤,令人身心愉悅、酣暢淋漓。

  土貨走出深山

  土家山貨令人嚮往。2017年12月,黔江發布「山韻黔江」區域山貨品牌,「山韻黔江」旗下的每一份產品,都是黔江人的傾心之作。它們早已走出深山,以山貨為主的電商業風生水起,土家么妹、土家小哥的直播營銷天天上演,真是「藏不住的土家山貨,賣不完的武陵珍品。」

  來黔江旅遊,一定要惦記著品嘗美食。

  山水民俗遊1

  芭拉胡—小南海—土家十三寨

  山水民俗遊2

  愛莉絲莊園—濯水古鎮—蒲花暗河—水市水車坪

  (本版文圖由黔江區委宣傳部、黔江區融媒體中心提供)

[ 責編:陶媛 ]

相關焦點

  • 區縣文旅精品薈 黔江篇|生態原鄉 清新黔江
    泡一杯「魚籽蘭」,品一餐黔江雞雜,酌一口「泉孔酒」,聽一段後河古戲,跳一曲土家擺手舞,吼一嗓南溪號子。近年來,黔江按照「一城主導、一江拉動、一點引爆、全域發展」思路,將全區2402平方公裡作為一個開放式的大景區來規劃打造,以旅遊景區方陣構築全域旅遊四梁八柱。
  • 從「景區旅遊」到「全域旅遊」
    據了解,當前該景區正以中山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為契機,圍繞文商旅融合發展思路,充分挖掘現有資源優勢,聚焦旅遊產品品質提升,全力推動景區文化旅遊產業從「景區旅遊」向「全域旅遊」發展模式轉變。●每年超百萬人次前來參觀採購據了解,華藝廣場前身為舊華藝門市和南方電飯煲廠,是我市三舊改造的成功案例。
  • 闞吉林接受人民網專訪:打好「生態牌」 城口在全域生態旅遊上做文章
    近日重慶市人大代表、城口縣委書記闞吉林應邀接受人民網專訪時表示城口將藉助轄區生態優勢,在打造全域生態旅遊上做文章通過發展生態旅遊,目前城口大巴山森林人家已有1800多家,形成了大巴山森林人家集群,農民們通過鄉村旅遊,僅靠旅遊旺季3、4個月的收入,就超過往年一年。在闞吉林看來,城口還要走差異化的生態旅遊之路,打造「巴山原鄉」微田園旅遊綜合體是目前城口縣正在做的一件事。
  • 福建東山:全力打造全域生態旅遊海島
    福建省漳州市東山縣是福建省第二大海島縣,總面積248.9平方公裡,擁有76個離島和10多個月牙形海灣,旅遊資源豐富。近年來,東山縣按照「一島一景區」規劃發展,建設「全域生態旅遊海島」,2019年全縣接待遊客721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74.92億元。新華社記者 姜克紅 攝
  • 「中國峽谷城·武陵會客廳」開啟黔江旅遊發展新篇章
    對於黔江旅遊來說,2020年有兩件令全區人民矚目的大事,一件是濯水景區成功創建國家5A級景區,另外一件,就是「中國峽谷城·武陵會客廳」成為了黔江新的城市形象語。「中國峽谷城·武陵會客廳」,是對黔江資源稟賦、自然屬性、品牌定位的精闢總結,是對黔江地理方位、區位特徵、人文屬性的精準提煉。
  • 淮安市白馬湖生態旅遊景區正式獲批成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
    ,淮安市白馬湖生態旅遊景區正式獲批成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  白馬湖生態旅遊景區位於淮安市中心城區東南部、淮安市白馬湖旅遊度假區西北部,寧淮、連淮揚鎮高鐵站分置四角,京滬、金馬、寧淮等高速毗鄰景區,區位優越,交通便利,是淮安市「最受市民歡迎的景區」。
  • 全域旅遊看江蘇|大豐:用好溼地,以花為媒
    2020年,江蘇省全域旅遊示範區名單已增至23家。為展示全域旅遊示範區高質量發展成果,交流創建工作經驗,6月28日,「全域旅遊看江蘇」媒體專題採訪活動在淮安金湖正式啟動。澎湃新聞私家地理記者前往「金湖、大豐、溧陽、溧水」,揭開示範區的創建成果和亮點,探索「全域旅遊」發展的新理念。
  • 區縣文旅精品薈城口篇|巴山原鄉 生態城口
    近年來,城口縣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奮力書寫「行千裡·致廣大」的城口篇章,立足生態資源優勢,堅持全域旅遊發展,做優生態旅遊、做特鄉村旅遊、做響紅色旅遊,聚焦「巴山原鄉·生態城口」精準發力,重點打好巴山牌、生態牌、康養牌、原鄉牌、人文牌、紅色牌「六張名片」,深入推進農文旅融合發展,全力打造城口旅遊業發展升級版,推動「綠水青山」源源不斷地變成
  • 區縣文旅精品薈城口篇丨巴山原鄉 生態城口
    近年來,城口縣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奮力書寫「行千裡·致廣大」的城口篇章,立足生態資源優勢,堅持全域旅遊發展,做優生態旅遊、做特鄉村旅遊、做響紅色旅遊,聚焦「巴山原鄉·生態城口」精準發力,重點打好巴山牌、生態牌、康養牌、原鄉牌、人文牌、紅色牌「六張名片」,深入推進農文旅融合發展,全力打造城口旅遊業發展升級版,推動「綠水青山」源源不斷地變成「金山銀山」。
  • 黔江:綠水青山皆風景
    提出的黔江區實施「工業強區、旅遊大區、城市靚區」的發展戰略,特別是「一城主導、一江拉動、一點引爆、全域發展」的旅遊業發展思路,構建發展促進機制,發揮生態旅遊資源豐富優勢,大力發展生態旅遊經濟,將旅遊業培育成為黔江區戰略性支柱產業,在餘長明書記領導下,把黔江作為一個大景區來規劃建設,以濯水為引爆點、以阿蓬江為拉動、以芭拉胡景區為標誌的城市旅遊為主導
  • 雙陽神鹿峰攜手驢跡科技,打造東北全域旅遊新名片
    在跨省旅遊和商務出行尚未恢復的情況下,周邊遊、鄉村遊、等成為消費者釋放出行需求的主要方式。位於長春市雙陽區的神鹿峰旅遊度假區,憑藉著豐富的生態旅遊資源成為當下熱門旅遊目的地之一。雙陽區地處吉林省東南部,是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之一,同時也是長春東南生態軸的核心功能區、中國梅花鹿文化的發祥地。
  • 生態底色繪就高質量發展畫卷 鹽田入選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白浪茫茫與海連,平沙浩浩四無邊。暮去朝來淘不住,遂令東海變桑田。」千百年前,唐代詩人白居易用詩句感慨世事變遷。從華南首個國家生態區,到首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聯合國首批「SUC國際可持續發展示範區」,再到12月17日,正式被文化和旅遊部正式確認並公布為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鹽田正圍繞生態文明建設的核心發展戰略,構築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濱海城區新格局。
  • 山東齊河:「旅遊+」加出全域旅遊新天地
    近年來,齊河縣全面落實省市黨委、政府決策部署要求,堅持把文化旅遊產業作為服務戰略全局、加快高質量發展的首位產業,加快重大文旅項目建設,全力打造沿黃文旅產業帶,有力助推了全域旅遊發展。目前,齊河縣共有省級旅遊度假區1處,國家A級景區7處,其中4A級2處、3A級2處。2019年以來,齊河縣共接待遊客827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36.4億元。
  • 長子縣:助推全域旅遊持續「井噴」發展
    優良的生態環境、秀美的田園風光、濃鬱的鄉土文化、多元的鄉村體驗……長子鄉村旅遊充滿魅力。經過多年探索,該縣積極推動鄉村旅遊全域化布局、全產業發展、全鏈條整合,走出了一條以鄉村旅遊帶動全域旅遊發展、帶動全縣經濟社會轉型升級的路子。暢遊長子,從美麗的鄉村起步。
  • 南寧市武鳴區繪就全域旅遊發展的美麗新畫卷
    全域布局 促進全域旅遊轉型升級  武鳴位於廣西中南部,位於南寧半小時經濟圈內,是大西南出海出邊旅遊大通道的重要節點,也是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環首府生態旅遊圈的重要組成部分,區內蘭海高速公路、國道210貫穿全境,區位優越。
  • 發展全域旅遊 建設詩畫電白
    「十三五」期間,電白區聯合三大平臺資源優勢,推進「四位一體」的全域旅遊領導創新機制,組建「大電白」共同創建廣東省全域旅遊示範區,以「陸海聯動」為核心的四大全域發展戰略,強化龍頭景區引領、產旅融合多元發展,大力發展全域旅遊。2019年全區共接待遊客2355萬人次,旅遊總收入245.55億元,旅遊業惠民富民效益凸顯。
  • 發力全域旅遊 寶雞鳳翔打好「文化牌」
    如今,在多方合力加持下,鳳翔全縣正打造「一核兩極三線四區」的旅遊空間格局,形成以城市為核心,覆蓋全域的創新旅遊目的地。「非遺保護+傳承」 引領文化產業發展在寶雞市鳳翔縣城關鎮六營村,非遺傳承人胡新明正潛心研究,想要創造出更富有藝術色彩的泥塑作品。這一習慣他已經堅持了數年。
  • 石門的生態逆襲:在綠水青山中走上全域旅遊的致富路
    近年來,石門縣委、縣政府立足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依託底蘊深厚的多元文化,將全域旅遊作為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形成了完整的大旅遊產業鏈條,走出了一條以全域旅遊帶動脫貧摘帽的新路子,打造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湖南樣板,被評為首批「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2019年,石門旅遊經濟躋身全省縣域旅遊經濟增長質量20強之綜合指數的第12位、社會貢獻最優的第6位。
  • 江蘇8地先後入選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一業興百業,全域旅遊這樣...
    金湖縣在2017年以前沒有一個4A級景區。為了讓旅遊成為產業潛力「變現」的突破口,當地把全域旅遊創建作為「一把手」工程,向「點」要深度,打造爆款;向「線」要長度,串聯資源;向「面」要廣度,完成集散中心、導覽標識等硬體配套……幾年間構建起「一心一帶一環、四區六鎮十村」的全域旅遊格局,旅遊接待人數、旅遊業總收入年均增幅超20%。
  • 尋找詩和遠方,黔江區長邀你打卡6條精品旅遊路線
    6日晚上8點開始,區長徐江將來到直播間,變身資深導遊、美食達人,帶領廣大網友通過鏡頭走進「生態原鄉·清新黔江」,重點展示黔江景區典型的喀斯特地質風貌、濃鬱的土苗風情、刺激的旅遊體驗和青春活力的人文氣質。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打探到,本次直播中還將向網友們推介六條精品旅遊線路,幫助大家輕鬆玩轉黔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