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坡煮酒論英雄,孫二娘一番話醍醐灌頂,武松這才沒變成李逵?

2021-01-19 半壺老酒半支煙

#武松#在梁山一百單八將中,人氣最高的當然是花和尚魯智深,最令人討厭的,宋江、李逵、董平都有資格入選,尤其是那個雙槍將董平,搶了人家女兒卻殺了老丈人,這人的歹毒已經到了極限——一個女婿半個兒,嶽父也是父呀!

當然,也有人說施耐庵先生的性格是有點問題的,他筆下的女士幾乎沒好人:長得漂亮的心眼不好,比如潘金蓮、潘巧雲;梁山三位女將中有兩位奇醜無比,只有一個扈三娘長相不錯,嫁給矮腳虎王英,用東北話來說那就是「糟盡」了。

但是在水滸傳成書之前的宋元話本中,梁山女將並不是奇醜無比,而且她們的胸襟見識也不讓鬚眉,比如大樹十字坡賣饅頭的母夜叉孫二娘,就讓武松十分欽佩,二人煮酒論英雄,武松擺出自己四件英雄事跡,孫二娘全都冷笑否認,武松聽了孫二娘的話茅塞頓開,那次煮酒論英雄也成了武松人生轉折點,由一個冷血殺手變成了一個豪氣英雄——被《水滸傳》醜化的孫二娘很睿智:武松沒變成李逵,只因十字坡煮酒論英雄被孫二娘一番話醍醐灌頂。

在通行版水滸傳中,顧大嫂和孫二娘的形象確實令人不敢恭維:顧大嫂「眉粗眼大,胖面肥腰」,相貌醜陋脾氣暴躁,「有時怒起,提井欄便打老公頭;忽地心焦,拿石碓敲翻莊客腿。」

這樣的描寫是違背常識的,因為小尉遲孫新不但有一個當登州兵馬提轄的哥哥,而且小夥子長得也很帥氣:「軍班才俊子,眉目有神威。鞭起烏龍見,槍來玉蟒飛。」

按照水滸傳的說法,孫新也是登州軍官(原來這孫新,祖是瓊州人氏,軍官子孫,因調來登州駐紮,弟兄就此為家。),他怎麼會娶顧大嫂這樣一個惡婆娘?

《水滸傳》中母大蟲顧大嫂形貌醜陋脾氣暴躁,母夜叉不但相貌脾氣都不好,人品好像也有點問題:「搽一臉胭脂鉛粉,敞開胸脯,露出桃紅紗主腰……眉橫殺氣,眼露兇光。轆軸般蠢坌腰肢,棒槌似桑皮手腳。」

要把假裝喝了蒙汗藥酒暈倒的武松扳倒肉案子上去,孫二娘的舉動能把所有的夥計都嚇跑:「那婦人一頭說,一面先脫去了綠紗衫兒,解下了紅絹裙子,赤膊著便來把武松輕輕提將起來。」

不知道施耐庵受了什麼刺激,把孫二娘寫得如此不堪,同時也貶低了「天人」一般的武松武二郎——武松後來是以菜園子張青為兄、以母夜叉孫二娘為嫂的。

放下施耐庵不提,咱們還是回過頭來看看《水滸傳》成書前的梁山好漢平話,這其中有《魯十回》是專門講花和尚魯智深的,那本書好像已經失傳,還有一部《武十回》,經過藝人口口相傳,變成了今天的《武松演義》,筆者有幸淘到了一本,今天就跟讀者諸君來分享一下其中的精彩故事。

話說武松血濺鴛鴦樓之後,在張青孫二娘幫助下,化妝成五臺山昊天寺普濟和尚——這段故事還是《武十回》寫得靠譜,《水滸傳》出現了疏漏:度牒上是有名字的,武松頭陀面目示人,自然是要按度牒上的名字報號。

武松打扮成頭陀之後心情十分鬱悶,連孫二娘敬上的餞行酒也不喝,坐在那裡仰天長嘆:「常言說行不更名坐不改姓,俺武松這樣頂天立地的英雄好漢,上山不怕虎豹,下水不畏蛟龍,在孟州城殺了些狗官、惡奴,便要喬裝打扮,遮三掩四,毫不慚愧人也!」

孫二娘一聽就覺得不對勁兒,忍不住發出了一聲冷笑:「二叔確實武藝超群勇猛過人,但你說自己是英雄好漢,請問你英雄在哪裡?為嫂倒要請教。」

武松搬起手指頭:「第一件,景陽岡上有吊睛白額大蟲傷人,當地獵戶奈何它不得,是兄弟我三拳兩腳把他打死,為當地除了一害,所以大家都叫我打虎英雄!」

孫二娘微微一笑:「你是聽說景陽岡上有老虎才主動上山打虎威名除害,還是無意路過之間出於自衛才打死了老虎?自說自好爛稻草,你當初也想迴避,後來為了保命才打死老虎,為民除害只是結果,並非你的本意——如果早知道景陽岡上有老虎,你還會上去嗎?」

武松被孫二娘的誅心之問懟得面紅耳赤:「我還有第二件英雄事跡,當年我打死老虎之後,去京城高俅殿帥府進獻虎骨神膏,高府僕人索要門包,是潑著膽子去攔住高俅大轎,高俅賞識俺的膽量,要留我在他麾下效力,這還不夠英雄?」

孫二娘笑得更厲害了:「陽穀知縣孫國卿、殿帥府太尉高俅是什麼人?他們對百姓如何?」

武松低頭一想也對:「這事兒確實沒啥可吹的,陽穀知縣是個貪官,殿帥高俅是個奸臣,我替他們辦事,實際也是為虎作倀。」

心有不甘的武松又擺出了第三件英雄事跡:「我鬥殺西門慶誅殺潘金蓮,這也是英雄好漢所為吧?」

沒想到孫二娘還是搖頭:「父兄之仇不共戴天,西門慶潘金蓮該殺,殺得好,但你這是替兄報仇。不然,天下多少惡霸西門慶,你可曾想到?(孫二娘原話如此,筆者覺得好像不大通順)」

連說三件英雄事跡都被孫二娘否決,武松只好拿出壓箱底的血濺鴛鴦樓:「俺大鬧飛雲浦,殺光都監司衙門中人,做出了驚天大案,這還不算英雄?」

哪知道孫二娘的微笑變成了冷笑:「你只為了要出胸中那口惡氣,連餵馬的、送菜的、廚工、丫環都殺了,這實在是過分,你這樣意氣用事,怎能除暴安良、救民於水火?」

武松連說事件英雄事跡全被孫二娘否決,他卻不怒反喜,仰天長嘆也變成了仰天大笑:「嫂嫂一番話,使我茅塞頓開。不過兄弟要請教嫂嫂,怎樣才算得上英雄好漢?」

孫二娘這才露出發自內心的笑容:「所謂英雄好漢,救人之急,扶人之困,施恩不求報,與人不追悔,上除奸佞,下安黎庶,嘯聚山林、弔民伐罪。現在正是你去二龍山,與魯佛爺(孫二娘稱魯智深)共同振興山寨事業的時候了——取捨行藏,英雄之智;魯莽滅裂,匹夫之行。如果你不願意做一輩子頭陀,上了二龍山再改回俗家打扮不就行了?」

武松被孫二娘一番話說得心情暢快,大杯痛飲之後,出門直奔二龍山而去。

在《武十回》中,母夜叉孫二娘深明大義,指點武松迷津的時候更是明朝秋毫,跟《水滸傳》中那個赤膊上陣的悍婦判若兩人。

兩本書差距如此之大,哪個是真哪個是假,筆者一直還真不好判斷,所以最後只好請教讀者諸君:武松擺出四件英雄事跡全被否認,孫二娘的話是否有道理?如果武松後來遇到的不是魯智深而是宋江,他會不會變成又一個黑旋風李逵?魯智深受智真長老點化,一直沒有脫下袈裟,武松沒有改變頭陀打扮,是不是受了魯智深的影響而大徹大悟了?

相關焦點

  • 張青的嘴、孫二娘的「洗腳水」,十字坡上最要命的鬼
    "大樹十字坡,客人哪敢過?肥的切做饅頭餡,瘦的卻把去填河"這是江湖上流傳已久的說法。孫二娘的"洗腳水"這天一如往常,十字坡上來了三個特殊的客人,一個囚徒,兩個差役。正是中午,三人又渴又飢,只好在十字坡上打尖。
  • 梁山七惡人惡貫滿盈,魯智深武松為何不為民除害?他們有何苦衷?
    梁山一百單八將,有一大半死有餘辜:徵討梁山的原朝廷軍官,戰敗被俘投降後掉過頭來打冠軍,這自然是死罪;宋江的嫡系親信如花榮李逵等人,按照任何朝代的法律,都應該凌遲處死;清風山上的強盜、十字坡的店家,以人為食材,也應該梟首示眾。
  • 武松為孫二娘之死而痛哭流淚,她的儀腸義膽值得武松為之動情
    在電視劇《水滸傳》中,孫二娘替武松擋排刺而死,武松抱著口吐鮮血的孫二娘,淚流滿面,哭得十分傷心。a、這是影視劇中二次創作,原著《水滸傳》中沒有此番描寫。b、電視劇中武松與孫二娘初次交手,有貌似「調戲」的不雅之舉,但這與男女之情無關。
  • 水滸中大名鼎鼎的武松,為何沒一個響噹噹的江湖綽號?原因有兩點
    比如說「豹子頭」林衝,聽起來就很霸氣,雖然林衝做起事情來瞻前顧後後,不像個男子漢,但這綽號起的的確響亮。還有「花和尚「魯智深,多麼有個性的綽號,讓人一聽就知道不是個簡單的和尚。」小李廣「花容,一聽就知道箭術高明,有百步穿楊之能。此外,像」及時雨「宋公明,」玉麒麟「盧俊義,」智多星「吳用,」九紋龍「史進,」黑旋風「李逵,」入雲龍「公孫勝等等,綽號無一不響噹噹的。
  • 《水滸傳》中,孫二娘戰死,武松為何痛哭流涕?
    武松是一個非常有自己原則的男人,並且在作者施耐庵的筆下武松不可能與任何女性發生關係,當初潘金蓮那麼引誘武松,武松也無動於衷,所以,武松與孫二娘之間沒有私情哦。武松可以說是一個比較缺親情的人,武大郎是他的親情依靠,但是武大郎被潘金蓮給害死了,武松報完仇之後被發往孟州,最終在十字坡遇見了孫二娘,就這樣武松與孫二娘的故事就展開了。
  • 「十字坡」 「快活林」……京劇《武松》精彩亮相
    >的武松更是深入人心「十字坡」「快活林」「飛雲浦」「鴛鴦樓」這些經典橋段讓您過足眼癮《武松》來也!12月15日,「2020西城區百姓戲劇展演」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上演京劇《武松》,再現李(萬春)派「武松」風範。該劇主演許立仁雖然並非專業京劇演員,但在這部戲的學習傳承上卻可以媲美專業京劇演員。
  • 李逵殺四虎毫不費力,武松打一隻就累趴,難道李逵可以秒殺武松?
    這隻老虎見到李逵,跳起就撲,被李逵不慌不忙,手起一樸刀,正中老虎下頷,被割傷了氣管,退後五七步,倒地而死。李逵就這麼輕而易舉地殺了四隻老虎。可是,武松殺虎的過程就很波折了,大戰了許久才結束。我們再來看武松是怎麼殺虎的。
  • 林衝武松殺人為復仇洩恨,孫二娘為謀財,李逵圖啥?
    在這些好漢中,特別是這些出名的梁山好漢中,魯智深的代表作的拳打鎮關西,老實說,他的初衷純粹是為了幫金翠蓮出頭,想看看這個屠夫到底有什麼本事,有幾斤幾兩竟然自稱鎮關西,還讓他心愛的金翠蓮哭成這般樣子,但無論怎樣,他也沒想到過要打死對方,畢竟他還是個提轄官,他沒想過要流浪天涯,也沒打算不要這份工作。三拳就打死鎮關西,完全是因為鎮關西不經打,所以這是一場失手殺人。
  • 武松血濺鴛鴦樓後,為何要假扮成帶髮修行的和尚?
    如有人知得武松下落,赴州告報,隨文給賞;如有人藏匿犯人在家宿食者,事發到官,與犯人同罪。遍行鄰近州府,一同緝捕。」當時,武松已經逃到十字坡,被張青、孫二娘夫婦收留。可是,十字坡離孟州不遠,官府遲早會搜捕到這裡來,此地不宜久留,必須趁早離開,另尋去處。那時候,武松能去哪裡呢?張青推薦了一個地方:青州二龍山寶珠寺。
  • 黑旋風李逵天不怕地不怕,除了害怕宋江,為何不敢惹武松?
    本來,作為社會上混混性質的李逵到處惹是生非,後來遇見宋江,宋江呢在江湖上名聲不錯,李逵對他非常尊敬,既拿他當兄長,又拿他當主子,半條命都交給他了,在母親死後,李逵的親人就是宋江了。當然,這個是李逵自以為是的認為的,宋江自然不會拿他當親人,連兄弟都不是。
  • 煮酒論英雄(詩酒人生)
    喝酒這事兒,有文化和沒文化區別挺大。  莽漢喝多了直叨叨:「這酒喝著真美!再來二斤!」  這幾句,出自三國時期曹操寫的《短歌行》。  人生苦短,對酒當歌,手舉杜康佳釀,心憂家國興亡。瞧,曹操不只會打仗,還很會寫詩。  劉備不如曹操會寫詩,但他年輕時曾得名師盧植指點,好歹也算個文化人。  兩個文化人一起喝酒,就有了《三國演義》裡的名場面:青梅煮酒論英雄。  這場好戲,發生在河洛地區。
  • 武松和李逵都殺過虎,為什麼武松成了打虎英雄,而李逵什麼都不是
    《水滸傳》中打虎的場景有三處,一是最著名的武松景陽岡打虎,二是李逵接母親回梁山的路上在沂嶺殺四虎,三是解珍解寶在登州除害。當然還有一個綽號「打虎將」李忠的,僅僅是綽號而已,施老先生也沒解釋為什麼叫打虎將,從實力看來不具備打虎能力,暫且不表。
  • 李逵殺四虎不費力,武松打一隻累趴,難道李逵比武松厲害?
    比如解珍解寶,兩人曾射死老虎,還因此被毛太公陷害;還有李逵,他一人曾在沂水殺掉四隻老虎。 要知道,武松費勁力氣也只是打死一隻老虎,李逵卻沒費多大力,殺了四隻老虎。這是為什麼呢?難道作者這是要說,李逵遠比武松厲害嗎?
  • 李逵輕鬆殺四虎,武松打一虎就累趴,可為啥都說武松要比李逵厲害
    那個小孩仍然在老人面前挑釁老虎,後來老虎就朝著老人小孩的方向撲來,正好就撲到了斧子上,柔軟的腹部順著斧子直接就被拋開了,兩人沒有廢什麼力氣就殺死了一隻兇猛的老虎,村民們這才服氣了。這個殺虎過程跟李逵殺虎還挺像的。
  • 讀了36遍《三國演義》,才明白「煮酒論英雄」中曹操的「潛臺詞」
    「煮酒論英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 劉備想來想去沒敢加入,為了防範曹操猜忌,他天天躲在菜園裡擔糞澆菜。 一天,曹操派人請劉備赴宴,兩人「青梅煮酒」。 「煮酒」期間,曹操詢問劉備:老兄你走南闖北,可知道當今天下有哪些英雄?
  • 武松打虎費盡力氣,而李逵殺虎乾淨利索,誰更厲害?
    李逵殺四虎毫不費力,武松打一隻就累趴下,莫非李逵能秒殺武松?李逵武力秒殺武松,那是不可能的。很多人最直觀的感受,武松在水滸眾英雄中是比較強的。所謂「馬上林衝,馬下武松」,在梁山好漢徵戰四方的時日裡,行者武松無疑是步兵中的強者了。這個時候,李逵在哪呢?
  • 武松到底算不算英雄?根據施耐庵的描寫,武松也不過是虎頭狗尾
    提到《水滸傳》,就不得不提打虎英雄武松,武松可以說是《水滸傳》中名副其實的主角,無論是故事所佔篇幅還是故事精彩程度,都沒有哪個好漢可以與之相比。再加上一些影視劇在創作時,刻意去掉了武松身上的缺點,而把武松塑造成了一個完美的英雄形象,所以武松在民間才擁有了現在這樣的美名。
  • 從「大哥」到「黑禽獸」 宋江眼裡的李逵是怎麼從好漢變成小丑的
    再看看同一場戰役中的魯智深和武松:魯智深跟寶光國師打了個不分上下,武松操起戒刀就上去了,打跑了寶光國師還不依不饒地猛追,方天定手下猛將貝應夔出來接應,暴怒的武松一個照面就把貝應夔揪下馬來砍了腦袋。李逵曾經當過宋江大哥 幾分鐘後就變成了小弟說完了李逵欺軟怕硬的性格,咱們該書歸正傳說說宋江和李逵的故事了。
  • 《水滸傳》裡,孫二娘在酒裡下藥。它無色無味。武松是怎麼發現的
    武松,孫二娘其實就是這樣。孫二娘的性格非常鮮明。他不是一個很柔弱的女孩,而是一個堅強的女人,甚至是一個女漢子。孫二娘曾經經營過一個酒館,不是一般的酒館,所以孫二娘殺了很多人。孫二娘並沒有直接殺人,而是間接殺人,因為孫二娘畢竟是一個很女人,很多人孫二娘都打不過,所以孫二娘吃飯的時候會給她的殺人目標發汗藥,發汗藥相當於一種迷藥,讓人身體虛弱,最後不省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