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勞創造價值,智慧共享收益,我是E東山,歡迎來到金值成長。
古人云,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意思是指過於性急圖快,反而不能達到目的,意味追求眼前小的利益會影響事情的成敗,反而達不到最終的目的。
古人的智慧往往是根據眾多的事件總結出的自然規律,是大部分人的通病,可以說是人類某一方面的大數據。即便人類社會發展千年以後,但是這樣的人生智慧同樣非常適用,現實中又有多少人會以史為鑑呢。
某一支股票突然上漲,就馬上追漲;某一支股票突然下跌,就馬上殺跌抄底。股市上大部分人都習慣於追求短期的賺錢效應,忽略長期的投資收益,往往迷失於市場情緒的波動中,逐步耗儘自己的耐心和財富。所有進入資本市場的投資者終極目的就是賺錢,但是賺錢需要時間,需要策略,需要市場的共識,需要靠上市公司的業績,需要大的經濟環境等等,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和實現的。就像我們上學時,很多同學都在考試前開始動腦筋,想辦法做個小抄或者找老師劃題等等,妄圖通過考前的一些小聰明就能獲取高分,假如這些伎倆成功了,就會逐漸培養起投機的心態,因為按照教學計劃完成學業是需要付出極大的努力和長久的時間,而這些「不聰明」的學生最終都會取得不錯的成績,而且考試的心態和學習的信心也大不一樣,久而久之,就會養成踏踏實實,努力奮鬥的習慣,人多的一生就會從此不同。
投資亦是如此,很多投資者都是迷戀於時時刻刻的股價波動,嚴重受到市場情緒的影響。A股有兩大特徵,其一是A股擁有大量的散戶,而且這些散戶的投資金額較小,大部分都在10萬元左右;其二A股呈現明顯的「721」特徵,即70%的人虧損,20%的持平,只有10%的人盈利,而這10%大部分都是機構投資者,大部分散戶長期處於虧損的狀態。散戶更加熱衷於投機,習慣用技術手段賺取短期市場情緒波動的收益,熱衷於市場熱點和龍頭股,喜歡追漲殺跌,通過不斷的交易提升投資效率,妄圖在短時間內增大投資的本金,從而實現財富自由,可知到頭來「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大錢沒賺到反而成為資本市場遊資和機構的韭菜。
市場的每一次股價波動,每一個熱點炒作,每一個誘人的賺錢機會都是「小利」,貪圖小利就會沉浸於市場的情緒,會養成投機和賭博的投資心態,逐步忽略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和創造價值的能力。資本市場但凡能取得超額收益的投資者幾乎都是長期的價值投資者,都是靠穩健的收益率和極強的風險意識通過複利不斷擴大自己的本金。
股神巴菲特在其11歲時,開始了人生的第一筆投資,以38美元買入3股石油公司的股票,在股價到40美元時賣出,隨後該股股價在短時間內漲到200美元,這件事也給股神巴菲特一個深刻的教訓就是「耐心等待的重要性」,隨後巴菲特一生踐行價值投資並取得了驚人的財富,多次榮登世界首富的寶座,而取得這樣的成績僅僅是年化20%的收益率,但是就是大部分投資者瞧不上的20%收益率配上長達一生的投資時間就能產生堪比核武器級的複利收益。巴菲特長期研究上市公司的基本面,一旦做出決策,很少關心股價的波動,追求未來公司業績上漲帶動的股價上漲,近期暴漲的「比亞迪」就是巴菲特經典的投資案例。巴菲特投資比亞迪長達12年,最終獲得了高達24倍的投資收益,而大部分收益都是近半年獲得的,你不得不佩服巴菲特的投資眼光和投資定力,深刻詮釋了「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這一投資智慧。即便把巴菲特的投資策略告訴大部分普通投資者,他們也不可能取得這樣的收益率,因為長期的震蕩或者短期上漲的蠅頭小利都會促使其提前賣出而去追逐那些更賺錢的股票,最終超過90%的人都會以虧損告終,更別說取得股神級別的投資收益。
價值投資者往往長於研而短於行,即擅長研究而不頻繁交易,不被眼前的波動所迷惑,相信時間的價值,相信複利的威力,就像一個踏踏實實刻苦學習的學生一樣,把全部的精力放在如何提高學習的技能和學業的鑽研,待到考試時自然會以無比自信和輕鬆的狀態去面對,自然有資格去享受名列前茅的榮耀和成果。
另外我給讀者準備了[799本投資理財相關書籍],歡迎私信我來領取。
關注本公眾號「金值成長」,下期分享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