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國人跑去日本「哄搶」馬桶蓋,幾乎將日本商場的馬桶蓋一掃而空。杭州一位宋先生幾經周折,千裡迢迢從把馬桶蓋從日本背回來。殊不知,搶回來的馬桶蓋,其實是中國生產的,而且就在家門口杭州。
這背後反映出的問題是很多國人不自信,崇洋媚外的消費觀念。究其原因,還是因為老一輩人生活的時代背景不同,當時中國還不夠強大,他們腦子裡根深蒂固的觀念是國貨品質不如進口貨。
但令人驚喜的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國家強大了,消失的自信也就回來了。特別是90後,這個群體成長在欣欣向榮的中國,有著更強的自信,對國產的認同感也更加強烈。他們對國貨反而情有獨鍾。
漢服是個很好的例子。日本人有和服,洋人有西裝,而中國人,則有被視為「國之顏面」的漢服。近年來,漢服更是得到了越來越多年輕人的喜愛。據統計,中國漢服愛好者已經突破了350萬人,漢服銷售額突破45億元。
除漢服外,戲曲也得到了許多年輕人的青睞。縱向比較,90後的文化素養是比較高的,抖音、頭條等多渠道的傳播,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愛上了戲曲。之前看過一個街坊欄目,8成以上年輕人都希望接受像戲曲這樣的傳統文化薰陶。
還有一些國產老字號品牌,隨著年輕人對國貨的認可度的提高,近來也有大火之勢。比如回力,去年銷量超過8000萬雙;還有百雀羚,光是今年上半年,銷量就增長了10倍。
其實,90後不光自己鍾情於國貨,他們教育孩子,同樣是國產優先。相比於以前給孩子買進口奶粉、玩具等產品,如今年輕一代更傾向於給孩子買國貨,比如布魯可玩具。
作為國貨玩具品牌「領頭羊」的布魯可,雖然成立僅五年時間,但中國平均每8個1-6歲兒童就有1個擁有布魯可,產品更是熱銷英、美等21國。
前幾天,布魯可還加入拼多多「母嬰產品溯源行動」,總裁盛曉峰走進拼多多直播間,給人們介紹了恐龍蛋、積木桶等熱門玩具,吸引了35萬寶爸寶媽觀看,同時帶動玩具銷量上漲近180%。
這次直播,對布魯可而言是在擁抱網際網路,嘗試轉型升級。對消費者來說,自己對國產玩具消費需求得到了滿足。更重要的是,還能讓越來越多人了解國產玩具,使其得到更多的關注。
曾經,很多人眼裡「外國的月亮更大更圓」,可現在,隨著國貨的加速崛起,回來的不僅是消費,還有我們曾經消失的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