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月均存款只有1400元,錢都去哪了?其中有人靠存錢月入上萬?

2020-12-16 柒零財經觀

文:檸一

錢對於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相信這個世界上除了馬雲,其他人對錢都十分感興趣。有了錢我們才可以完成生活裡的日常消費,才能過上更加舒適的生活。

今年突如其來的疫情,更是讓人們意識到了存錢的重要性。人們也常常說:錢雖然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

相信不少步入工作崗位的人,在回家遇到七大姑,八大姨時,都會被問到:在哪裡工作?每個月工資是多少?不知道你在聽到這些問題時,會非常自信的回答,還是會感覺厭煩?

現在90後已經成為社會上工作的主力軍,最早一批的90後,在2021年時也將步入30歲,他們的消費觀念和七八十年代的人相比,發生了很大的改變,超前消費進入90後的世界。

特別是隨著行動支付的出現,人們花錢更加沒有「節制」,花唄、借唄等付款方式已經成為了90後消費群體的主流。根據相關數據顯示,90後群體所使用花唄以及借唄的人數佔了總用戶的60%左右。

持有信用卡的年輕人數量是很多的,甚至有人為了提高自己的消費能力同時辦理多張信用卡,這種消費方式是很不健康的,很容易會出現資不抵債現象,還款壓力會變得越來越大,以卡養卡現象也接連出現。

據統計,90後平均每月的儲蓄值是1400元,但這1400元是平均值,有超過三分之的一90後銀行存款金額為零。

很多人看到這個數據都比較吃驚,因為大多數人印象中的90後消費群體購買能力是很強的,按理說錢應該不少才對,那為什麼90後的存款會這麼少?他們掙的錢究竟都去到哪裡了呢?

消費方式的轉變

隨著社會以及網際網路行業的不斷發展,人們的消費理念發生了改變,特別是年輕一代人。當人們取得一些資金時,並不是想著把它存進銀行,而是想著如何能用這些錢使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加舒適。

人們漸漸變得願花錢、敢花錢、能花錢。再加上現在超前消費已經成為年輕人消費的主要方式,很多年輕人在錢不夠花時,會先在花唄等平臺提前「借」錢花,等下個月有錢了再還上。

前央行行長周小川就曾對此行為表示過:超前消費在未來,不知道是好還是壞。

房貸

眾所周知,房價在近20年來不斷增長的同時,買房的人數也在不斷增加。因為沒有足夠的資金去全款買房,分期付款就成了買房的主要方式。

在此基礎上,越來越多的人身上背負著住房貸款,我國的個人住房貸款總額已經從2008年的3.5萬億元變為了2018年的24.9萬億元了,並且金額一直在逐年遞增。

有些年輕人還沒有正式地融入社會,就已經成為了「房奴」,而他們這些人是沒有任何積蓄的,因此在以後取得每月的工資時,就要先拿出其中一部分還房貸,再加上水電費以及日常消費,能夠剩下的錢就變得越來越少。

貨幣不斷貶值

經過不斷發展,我們的貨幣其實一直處於貶值狀態。在上世紀90年代一元錢能買到的東西,現在花十元也不一定能夠買到。

我們拿到手裡的工資,雖然和上世紀相比有了很大幅度的提升,但這個提升速度遠追趕不上貨幣貶值以及物價上漲的速度。

人們的生活壓力從本質上來說變得更重了,因此,在花費後留到手裡的錢就所剩無幾。

現在90後的思想比較自由,不喜歡被其他東西所束縛。因為在很多90後出生時,我國的經濟條件就已經變比較好了,他們來自生活上的經濟壓力並不是很大。很多90後都覺得他們沒有必要一直從事一個固定的工作,只要自己掙的錢能讓自吃飽喝足就可以。

據了解,現在90後的月平均收入在5千到6千元左右,其中有20%左右的人收入能夠達到一萬元,30%左右的人沒有一元存款。

在對90後進行採訪時,很大一部分人都希望自己不工作,在家裡躺著就能月入上萬元,其實這種「夢想」也能實現,那就是把錢存銀行。

根據銀行職員的計算,如果想每月「躺賺」10000元,選擇大額存單是最為划算的。大多銀行的大額存單存款起始金額為20萬元,存款利率為3.85%,只要存進銀行311萬元,就能獲得每月1萬元的利息。

但311萬元對大多數人來說還是有困難的,因此我們想要在家月「躺賺」1萬元的目標有些困難。那些能夠拿出311萬元的,恐怕也不會把這些錢存銀行,他們能夠找到讓「錢生錢」更快的方式。

對於我們普通百姓來講,只有努力工作,才是讓生活變得更好的唯一途徑。

如果你有311萬,你會把它存銀行嗎?歡迎留言討論

本文由柒零財經觀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相關焦點

  • 90後人均負債12萬,還沒有存款,他們賺的錢都花哪了?
    有數據表明,目前我國90後的年輕人,平均負債金額已經達到了12萬元,債務和其收入比為18.5倍。這意味著,即便是月工資6500元的年輕人,也需要工資18.5個月,才能還清債務。換言之,年輕人的超前消費,已經超前了18.5個月。的確,現在很多年輕人購物,動不動就是分期12個月,甚至24個月。不過我們還是要問,年輕人賺的錢都花哪去了?關於這個問題,筆者認為,主要有2個方面的原因。
  • 5億多人口沒有存款,錢都去哪了?經濟生活是否在倒退?
    5億多人口沒有存款,錢都去哪了?經濟生活是否在倒退?不論生活在全國各個地區哪裡的都會面臨著房子和存款兩件事,存款上面我國的增長速度一直都是不錯的,很多中國人都有存款的習慣據數據上面顯示十個人裡面就有七個人擁有銀行存款,但前段時間的一則新聞當中人們發現就中國的儲存率正在慢慢下降,原來每年都是排在前列的現在已經有了變動。目前,中國已經有超過5.5億的人口在存款數量上面是零了,這讓很多人感到納悶賺的錢都去哪裡了呢?
  • 負債達「這個數」,人們存款都去哪了?
    簡單來說,經濟實現了增長,但是負債率也飆升,那麼老百姓存的錢都去哪了? 有人認為,居民的負債率這麼高,都是因為房價的原因造成,很多人因為買房而導致高額的負債,使負債率出現了急速的增長。
  • 靠檔計息存款要「退隱江湖 」?多家銀行修改規則
    以往,你要是擔心定期存款把錢「存死」,多數銀行會提供「靠檔計息」,幫你在提前支取時,減少利息損失,不過,如今靠檔計息正在發生調整。導報記者走訪廈門多家銀行網點發現,部分銀行的存款產品已不設置靠檔計息,提前支取只能按活期存款計息。
  • 不靠工資,沒有996,月入過萬的90後都在做什麼副業?
    可今天,20萬連二線城市的房子首付都不夠。工資上漲的水平永遠跟不上房價上漲的速度,大部分人,勤勤懇懇打拼好幾年,掏空六個錢包,才勉勉強強湊夠首付,光靠固定工資永遠買不起自己的房子。其實哪怕每個月只有幾百、幾千塊,都可以用來理財投資,不過是少買一件衣服、少下一頓館子的事。 另一個誤解在於,要麼認為把錢存在銀行就是「理財」,要麼把「理財」和「投機」、「暴富」劃上瞭等號。理財,是一項技能,是一種思維模式,是一種能力,是循序漸進聚沙成塔,最終實現遠超過你想像的財富增值。
  • 靠檔計息叫停,您的銀行存款正在縮水
    財學森奶爸財相信許多經常去銀行存錢的朋友,對於「靠檔計息」這個概念應該都不會陌生,靠檔計息的存款不僅支持隨存隨取,且還能給到不錯的收益,一直是許多人的首選。但最近,工行、中行等六大行發公告:明年1月1日起,所有靠檔計息的個人大額存單、定期存款等,如果提前支取,都按活期利率0.3%計息。為什麼突然叫停靠檔計息?叫停後會對我們的存款造成什麼影響?今後我們的錢可以放在哪裡?今天我們就跟大家詳細分析一下。
  • 存款達到「這個數」,雖不能大富大貴,但每個月4000元肯定有!
    也有錢在鄉下蓋起小洋樓,甚至有些農村人已經可以在城裡買房子居住了。如今老百姓的錢袋子鼓起來了,那就不得不說當下老百姓的存款了。其實有很多人都在幻想,如果自己有足夠的存款,就可以直接存入銀行,然後靠著利息生活,甚至都可以不需要上班了,這可比那些鐵飯碗崗位還要「鐵」!
  • 銀行存款方式大變動,靠當計息即將被取消,我們的錢怎麼存?
    銀行存款方式大變動,靠當計息即將被取消,我們的錢怎麼存?12月14號六大行的網站上可以看到有一則靠檔計息的調整公告。六大行就指的是中行、建行、工行、農行、交通、郵政在同一天發布了公告,集體叫停靠檔計息的銀行存款產品。這意味著從2021年的1月1號起呢。
  • 第一批90後30歲了,該有多少存款?
    不用一大早擠地鐵趕去上班,也不用在旺季去景點人擠人。學理財之前,他完全不會想到,自己可以在五年後過上這樣的生活!在理財圈,還有更年輕的,比如94年的小姑娘阿晴。大學畢業不到3年的時候,別人還靠著花唄續命,阿晴就已經用自己的積蓄買下了30萬多的雷克薩斯。
  • 第一批90後康復治療師,到底該有多少存款?
    你會發現,這所有的問題最後都會歸結到一點上,那就是錢,也就是你有多少存款。第一批90後康復治療師,到底該有多少存款?根據年齡存款對照表中顯示,30歲的90後,娃4歲,該有40萬存款。我不知道有多少康復治療師在30歲的時候就有40萬存款,小編沒有做過調查。偉大的領袖毛主席告訴我們,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所以各人心裡有點B數就行了。
  • 中國人的錢去哪了?
    從存款上來看,2020年第一季度人民幣存款餘額200.99萬億元,同比增長9.3%。相比之前的16.2%,增幅下降了不少。另外,居民住戶部門的存款總額為88.61萬億元,其他的都是企業存款餘額。儲蓄率下滑,最緊張的莫過於銀行。對於銀行來說,儲戶存款是最核心的,有了存款才能去做放貸等業務,才能賺更多錢。這也是為什麼那麼多中小銀行通過高利率來攬儲的原因。
  • 90後男生月薪5千存款45萬?有多少年輕人在悄悄存錢
    《2019-90後單身人群白皮書》的調查顯示,90後真實的存款情況呈現出兩極分化的狀態。有3成90後處於零存款狀態。但同時,也有3成90後有3~10萬元存款,2成90後受訪者的存款達到10萬元以上。數據來源:珍愛網《2019-90後單身人群白皮書》也就是說,默默存錢的年輕人還是大多數。
  • 少林寺每年香火錢上億,主持釋永信月薪只有700元,錢都去哪了?
    似乎就在一夜之間,整個東南亞的人都知道中國有少林寺,天下武功出少林。 事實上,嵩山少林,也的確是中國佛教禪宗的祖庭,中國功夫的發源地之一。而且這個寺院也的確有千年的歷史,少林寺也是千年中,飽經風霜。即便到了今天這個末法時代,少林寺依然香火不斷,沒有消失在大家的眼前。根據有關資料,自從嵩山少林寺被列為國家5A景區後,光是香火錢一年就能賺上億元。
  • 老闆姓「口袋沒錢」,企業「生意慘澹」,中國賺的錢都去哪了?
    改革開放之後,中國的經濟水平上升了一個臺階,一路高歌猛進的情況下,老百姓們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不少,無論是收入還是存款水平都有了新的突破。幾十年前,「萬元戶」就算中產的標誌了,如今家家戶戶的一套房子可能都已經超過百萬了,老百姓們真正實現了「奔小康」。
  • 愛理財的上海人人均存款才這麼點?錢都去哪兒了?
    都說上海人精明,有錢,尤其是愛理財。很多人對上海人的印象是:一旦拆遷就有數千萬資產和n套房,就連上海丈母娘找女婿,都要求理財年化收益率達到10%。全國只有10%的人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而上海的平均工資就有9000多元。不過,最近有個數據讓人大跌眼鏡。有媒體報導說,上海人均存款是——13萬元。
  • 銀行定期存款徹底告別靠檔計息,20萬存2年後支取損失利息11400元
    今天(2020年12月14日),一些細心的銀行客戶發現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張貼了公告,公告說銀行將於2021年1月1日調整 「提前支取,靠檔計息」個人定期存款產品的計息規則。這是商業銀行根據人民銀行關於存款利率和計息管理的有關要求作出的決定。
  • 90後要存多少錢,才能安心步入30歲?
    是不是很扎心,我們每天早出晚歸,風裡來雨裡去,省吃儉用一年下來,竟然沒有一分錢存款。一開始我抖小機靈,想到自己去創業。拿著父母省吃儉用,牙縫裡摳出來的血汗錢,我不到3個月就敗光了。這次失敗猶如當頭一棒,讓我徹底清醒了:想要賺錢不能靠小聰明,要有真才實學。從那以後我開始沉迷圖書館,專門找富豪們都是怎麼賺錢的書來看。
  • 山東第一批90後職場人30歲了,4成以上零存款
    即使你自己不覺得掃興,可總有人會在我們的成長中插一腳,例如:90後脫髮、90後開始養生、90後不敢看體檢報告……其中最扎心的當屬「90後成為『新窮人』」,更是加重了90後的焦慮!「新窮人」一詞是由滙豐銀行、海爾消費金融、融360等幾大金融機構出臺的90後消費相關數據中對高負債群體的定義,這一群體出生於1990年代,受過高等教育,外表光鮮亮麗,人均負債達12.79萬元。
  • 中國股市:股市大跌,蒸發的錢都去哪了?不想繼續虧損,務必看懂
    >只有業餘低手才只關注利潤最大化和滿足於短暫的輝煌中。股市大跌,蒸發的錢都去哪了?股市大跌之時,經常聽說最近A股市場蒸發了多少萬億市值,或者某隻股票受到利空影響的打擊,連跌幾天下跌,蒸發了多少個億的市值。"蒸發"這個詞很有意思,用的也很有藝術。那麼,那些蒸發的錢究竟去哪裡了呢?
  • 哪怕不去上班,在銀行存款有了這個數,月利息也能比工資多
    文/李閏 不去上班,不用為日常的生活開支而擔憂,想必是不少人都希望達到的生活狀態,但實際上的情況卻是,現在如果不出去工作,失去了收入你將很難在這個世界上生存。投資理財,可以為你帶來回報,恐怕所有的投資者都想要自己的回報越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