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檸一
錢對於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相信這個世界上除了馬雲,其他人對錢都十分感興趣。有了錢我們才可以完成生活裡的日常消費,才能過上更加舒適的生活。
今年突如其來的疫情,更是讓人們意識到了存錢的重要性。人們也常常說:錢雖然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
相信不少步入工作崗位的人,在回家遇到七大姑,八大姨時,都會被問到:在哪裡工作?每個月工資是多少?不知道你在聽到這些問題時,會非常自信的回答,還是會感覺厭煩?
現在90後已經成為社會上工作的主力軍,最早一批的90後,在2021年時也將步入30歲,他們的消費觀念和七八十年代的人相比,發生了很大的改變,超前消費進入90後的世界。
特別是隨著行動支付的出現,人們花錢更加沒有「節制」,花唄、借唄等付款方式已經成為了90後消費群體的主流。根據相關數據顯示,90後群體所使用花唄以及借唄的人數佔了總用戶的60%左右。
持有信用卡的年輕人數量是很多的,甚至有人為了提高自己的消費能力同時辦理多張信用卡,這種消費方式是很不健康的,很容易會出現資不抵債現象,還款壓力會變得越來越大,以卡養卡現象也接連出現。
據統計,90後平均每月的儲蓄值是1400元,但這1400元是平均值,有超過三分之的一90後銀行存款金額為零。
很多人看到這個數據都比較吃驚,因為大多數人印象中的90後消費群體購買能力是很強的,按理說錢應該不少才對,那為什麼90後的存款會這麼少?他們掙的錢究竟都去到哪裡了呢?
消費方式的轉變
隨著社會以及網際網路行業的不斷發展,人們的消費理念發生了改變,特別是年輕一代人。當人們取得一些資金時,並不是想著把它存進銀行,而是想著如何能用這些錢使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加舒適。
人們漸漸變得願花錢、敢花錢、能花錢。再加上現在超前消費已經成為年輕人消費的主要方式,很多年輕人在錢不夠花時,會先在花唄等平臺提前「借」錢花,等下個月有錢了再還上。
前央行行長周小川就曾對此行為表示過:超前消費在未來,不知道是好還是壞。
房貸
眾所周知,房價在近20年來不斷增長的同時,買房的人數也在不斷增加。因為沒有足夠的資金去全款買房,分期付款就成了買房的主要方式。
在此基礎上,越來越多的人身上背負著住房貸款,我國的個人住房貸款總額已經從2008年的3.5萬億元變為了2018年的24.9萬億元了,並且金額一直在逐年遞增。
有些年輕人還沒有正式地融入社會,就已經成為了「房奴」,而他們這些人是沒有任何積蓄的,因此在以後取得每月的工資時,就要先拿出其中一部分還房貸,再加上水電費以及日常消費,能夠剩下的錢就變得越來越少。
貨幣不斷貶值
經過不斷發展,我們的貨幣其實一直處於貶值狀態。在上世紀90年代一元錢能買到的東西,現在花十元也不一定能夠買到。
我們拿到手裡的工資,雖然和上世紀相比有了很大幅度的提升,但這個提升速度遠追趕不上貨幣貶值以及物價上漲的速度。
人們的生活壓力從本質上來說變得更重了,因此,在花費後留到手裡的錢就所剩無幾。
現在90後的思想比較自由,不喜歡被其他東西所束縛。因為在很多90後出生時,我國的經濟條件就已經變比較好了,他們來自生活上的經濟壓力並不是很大。很多90後都覺得他們沒有必要一直從事一個固定的工作,只要自己掙的錢能讓自吃飽喝足就可以。
據了解,現在90後的月平均收入在5千到6千元左右,其中有20%左右的人收入能夠達到一萬元,30%左右的人沒有一元存款。
在對90後進行採訪時,很大一部分人都希望自己不工作,在家裡躺著就能月入上萬元,其實這種「夢想」也能實現,那就是把錢存銀行。
根據銀行職員的計算,如果想每月「躺賺」10000元,選擇大額存單是最為划算的。大多銀行的大額存單存款起始金額為20萬元,存款利率為3.85%,只要存進銀行311萬元,就能獲得每月1萬元的利息。
但311萬元對大多數人來說還是有困難的,因此我們想要在家月「躺賺」1萬元的目標有些困難。那些能夠拿出311萬元的,恐怕也不會把這些錢存銀行,他們能夠找到讓「錢生錢」更快的方式。
對於我們普通百姓來講,只有努力工作,才是讓生活變得更好的唯一途徑。
如果你有311萬,你會把它存銀行嗎?歡迎留言討論
本文由柒零財經觀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