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世界之最----馬拉卡納體育場(3)「馬拉卡納打擊」

2020-09-04 祥子zbx

「1950年7月16日這一天,全巴西在哭。」----貝利

1950年巴西世界盃的賽制是獨一無二的:廢除第2屆與第3屆世界盃賽採用的杯賽淘汰制,採用第一階段為小組循環賽,第二階段也採用循環賽。即4支球隊進入終極小組賽,以小組循環賽成績最佳者捧杯。7月16日巴西同烏拉圭的比賽,實際上就是決定冠軍歸屬的「決賽」。因為此前烏拉圭1勝1平(2比2平西班牙,3比2險勝瑞典),巴西只要戰平就可奪魁。


巴西隊在決賽階段最後一輪比賽賽前合影


兩隊的交戰史始於1916年,最初巴西幾無勝績,40年代中葉開始鹹魚翻身。1950年5月,兩隊進行了三場友誼賽,巴西2勝1負(3:4、3:2、1:0)實力在伯仲之間。另外,當時烏拉圭球員在鬧罷工,沒比賽就沒有報導,從而影響記者們的收入,導致烏拉圭媒體普遍貶低國家隊,這顯然又讓巴西人認為烏拉圭不堪一擊。決賽前數天,巴西媒體和公眾已開始歡呼巴西是冠軍,巴西足協和球員也被衝昏頭腦。狂歡的氣氛一直持續到7月16日的馬拉卡納決賽。裡約《世界報》更迫不及待,比賽當天頭版大標題宣稱:巴西是世界盃冠軍。

決賽,有超過20萬的巴西球迷湧入球場,為的就是見證他們認為理所當然的加冕典禮。對手似乎也被嚇破了膽,烏拉圭隊醫賽前對隊員們說,不被大比分狂屠就算好結果。在更衣室,主教練胡安·洛佩斯叮囑球員們採取防守戰略。烏拉圭隊長奧布杜裡奧·巴雷拉,綽號「黑頭目」,被譽為「世界盃史上第一位偉大隊長」。買了好幾份帶有「巴西是世界盃冠軍」標題的報紙,貼在更衣室牆上。主教練出去後,為了激勵隊員們不被現場的氣氛所嚇倒,巴雷拉對隊友們鏗鏘有力地說出了那句著名的「小夥子們,看臺上的觀眾不上場踢球。比賽快點開始吧!」即使這樣,烏拉圭的球員還是很緊張的。中場朱利奧·佩雷斯進場時甚至尿了褲子。巴西隊一身白,烏拉圭是天藍球衫黑色褲襪。巴西開場就向對手施壓。烏拉圭全力防守,但快速反擊頗具威脅。第16分鐘,烏拉圭中場吉希亞長傳前鋒斯基亞菲諾,後者過掉巴西門將巴爾博扎,但射門偏出。第39分鐘,烏拉圭中場米格斯射門中梁。第47分鐘,巴西隊首開紀錄:阿德米爾接到齊齊尼奧的傳球後,將球傳給了弗裡阿薩,弗裡阿薩頭球破門。邊裁示意越位,主裁卻判進球有效。


巴西球員弗裡亞卡射門,烏拉圭守門員馬斯波利撲救不及,巴西隊1-0領先


在現場的巴西球迷開始燃放煙花,狂歡節氣氛更加濃烈。巴雷拉胳膊夾著皮球,與主裁和舉旗邊裁理論,並安慰和鼓勵嚇呆了的隊友。中圈開球時,瓦雷拉衝隊友大吼,「我們要麼贏,要麼死在這裡!」第66分鐘,巴雷拉策動了致命的進攻:巴雷拉長傳,阿爾西德斯·吉賈右路傳中,斯基亞菲諾如同幽靈一般殺到禁區,頭球攻門,扳平比分。


巴西隊門將巴爾博薩被烏拉圭前鋒斯基亞菲諾攻入第1球


此時巴西人開始有些擔心了。巴西場面依舊佔優,但烏拉圭的反擊更具威脅。11分鐘後,吉吉亞在巴西防線身後拿球殺入禁區。吸取前一球教訓,巴爾博扎怕吉希亞再傳中,於是棄門而出。吉希亞假意傳中,卻直接射門,皮球從左立柱和巴爾博扎身體間進了球門。此時的馬拉卡納球場陷入了死一般的沉寂。


吉吉亞攻入奪冠一球的一剎那


巴西隊如夢方醒大舉狂攻,全場共30次射門。最後時刻,巴西隊罰出角球,幾名巴西球員都在爭奪遠門柱的落點,但烏拉圭後衛甘貝塔一把把皮球用手撈了過去。隊友安德拉德以為要被判點球了,都快氣瘋了,「你在幹嘛?你個禽獸!」其實甘貝塔是場上少數聽到英國裁判喬治·裡德已經吹響了終場哨的人,一切都結束了。烏拉圭2:1逆轉獲得他們的第二個世界盃冠軍。烏拉圭球員瘋狂了,又跳又叫,還有人翻起了筋鬥,隊長巴雷拉淚流滿面。11名烏拉圭人戰勝200000名巴西人的故事成為了一段傳奇。


巴西門將巴爾博薩被指責為失敗的罪魁


巴西功敗垂成,球員哭著回了更衣室。場邊的記者們哭了,看臺上將近20萬巴西人也哭了,馬拉卡納體育場簡直成了「追悼會場」,一片淚的海洋,他們就在看臺上面無表情地坐著或站著,一小時後才全部退場。此時,在收音機前的巴西人也是悲痛萬分,悲哀籠罩了整個巴西。據不完全統計,當場就有四名球迷猝死。而在賽後,裡約有10人為此自殺。為烏拉圭打進致勝一球的阿爾西德斯•吉賈后來回憶道:「我從未見過巴西人在失利後如此悲傷。它讓你不寒而慄,只有三個人曾經在馬拉卡納體育場用一個手勢讓20萬人安靜下來,他們就是弗蘭克·辛納屈(美國著名歌手、演員、主持人)、教皇約翰·保羅二世和我。」

國際足聯主席雷米特沒有看到烏拉圭的第2球。場上比分1比1時,他從貴賓席下到更衣室,為冠軍頒獎做準備。按所有人預想,冠軍非巴西莫屬。可一出通道,雷米特就傻眼了。球場一片死寂,沒有衛兵,沒有國歌,沒有頒獎儀式。雷米特孤身一人,在人群中被擠來擠去,他只得把金杯夾在腋下,以免磕碰。雷米特在其自傳《世界盃的神奇歷史》寫道:「所有一切都預見到了,唯獨沒有預料到烏拉圭奪冠。」雷米特無法頒獎,他轉身回去。過了一會,他回到球場中央,孤身一人把雷米特杯頒給了巴雷拉。


烏拉圭隊長巴雷拉從雷米特手中接過雷米特金杯


「每個國家都有不堪回首的歷史,比如說廣島的原子彈。我們的災難,我們的廣島,是1950年世界盃決賽對烏拉圭隊的失利。」巴西劇作家內爾松·羅德裡格斯這樣講。巴西媒體甚至專門製造了「馬拉卡納打擊」一詞來發洩心中的不滿。從此,西班牙語中誕生出一個永載世界足球史史冊的專有名詞——「馬拉卡納打擊」 (MARACANAZO)

掉世界盃後,巴西人開始尋找原因。其中一個是:比賽時穿的白色球衣是厄運使者,從此被視為不祥的象徵。巴西足協決定永遠放棄白色球衣。並向全國徵集隊服方案,最終一個來自巴西和烏拉圭邊境處的19歲小夥子阿爾迪爾的黃衫綠領球衣、藍色短褲和和白色球襪的設計脫穎而出,新方案有巴西國旗的藍、白、綠、黃四種顏色,黃衫軍團從此誕生。此後,這身黃藍戰袍成為了「足球王國」的象徵。

這場失利幾乎毀掉了巴西的那一屆球員,1954年世界盃時,參加1950年世界盃的22名球員中有15人未再入選。濟濟尼奧本是貝利的偶像,但他在足球歷史上就此泯然眾矣。魯維納爾為逃避外界的不斷質問,舉家搬遷並至死都沒有回到裡約。最大罪人是左後衛比戈德和門將巴爾博扎。吉吉亞的兩次右路突破都是比戈德防守不力。巴爾博扎更對2個失球負有直接責任。巴爾博扎,這位黑人門將一直到2000年去世,都生活在自責和國人的謾罵聲中。就像他說的:「在巴西,謀殺罪的刑期不過30年,而我卻為從沒犯下的罪行被判終生監禁。」

人們通常會把二戰結束作為二十世紀的分界線,但是巴西人卻把1950年世界盃視為劃分二十世紀的節點。巴西作家馬克西姆曾在著作中指出,正是吉希亞的進球把巴西歷史就此一分為二,而人類學家達馬塔則說,「這場失利不僅讓巴西失去世界盃,更是帶走了國家的發展機遇,這是當代巴西史中最慘痛的失敗。」甚至有觀點認為,正是當時瀰漫全國的沮喪和自卑讓後來的巴西總統庫比契克決定把首都遷出馬拉卡納所在的裡約。後來直至1958年巴西終於贏得世界盃後,整個國家才緩過勁來,並創造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經濟奇蹟。

在家門口不敵烏拉圭而輸掉世界盃,在巴西人心中就是一場國難!因此7月16日被稱為「巴西國難日」!本土輸掉世界盃的恥辱,巴西人一直銘記。2000年7月16日,《巴西日報》在第一版刊登了這樣一個大標題「半個世紀的夢魘」。報紙用了三個版,重新回憶了50年前的那場比賽,曾經參與過比賽的人們都無法釋懷。{1}

{1}2013年06月27日15:37來源:今晚網-今晚報周天一《回眸1950年巴西世界盃決賽 那段不堪回首的歷史》

參考文獻:國際足聯官網、維基百科、萬維百科、Sambafoot / News / Maracanã, the largest stadium of the world

相關焦點

  • 曾經的世界之最——馬拉卡納體育場(2)
    有一種叫馬拉卡納瓜蘇(maracanã-guaçu)的鸚鵡,他們常常成群結隊地從巴西北部來到蒂茹卡的這個地方。建設足球場破壞了它們的家園,為了紀念它們所做的犧牲,人們習慣於把足球場稱做「馬拉卡納」。(它從西部的齊久卡山發源,穿過裡約的北區,通過一條傾斜的由混凝土建造的排水管道流入運河,在瓜拿巴那灣匯入大海),因此人們都習慣稱其為馬拉卡納體育場。
  • 曾經的世界之最----馬拉卡納體育場(4)
    貝利輕鬆晃過門將打空門建功(一說過了9名隊員)。賽後,《奧伊斯浦特》體育報用整版進行了報導:《馬拉卡納有史以來最漂亮的一球》。並且在馬拉卡納體育場的進口處樹立一塊碑,上書——「馬拉卡納有史以來最漂亮的一球」,巴西人稱之為「銅匾之球」。但是令人遺憾和痛心的是,為了錄其它節目,這段錄像居然被電視臺的人不小心給洗掉了。貝利的描述是:「因為巴西的貧窮與落後,當時的錄像帶居然找不到了。」
  • 曾經的世界之最——馬拉卡納體育場(1)
    馬拉卡納體育場(或馬拉卡納球場),正式名稱為馬裡奧·菲洛運動場,位於巴西裡約熱內盧市迪茹卡區。為1950年世界盃而建,是足球史上第二個舉辦兩屆世界盃決賽的球場(1950年、2014年)。熱情豪放的巴西人,是以自由散漫和不守時聞名於世的(好像所有的拉丁語系國家在守時方面都不是那麼靠譜),所以建造進度很快就落後於預定計劃。因此原定於在1949年4-5月間巴西主辦南美錦標賽(美洲杯前身)時,用馬拉卡納進行演練的計劃泡湯。儘管巴西方面一再向出席南美錦標賽的國際足聯主席雷米特保證,馬拉卡納會在1950年4月建成。
  • 《文明6》馬拉卡納體育場建造條件是什麼 馬拉卡納體育場建造條件...
    導 讀 文明6馬拉卡納體育場建造條件是什麼?
  • 世界十大球場之馬拉卡納球場
    著名的馬拉卡納球場馬拉卡納球場位於巴西的裡約熱內盧, 裡約熱內盧(葡萄牙語:Rio de Janeiro,意即「一月的河」),簡稱裡約(Rio),曾經是巴西首都(1763-1960巴西足球甲級聯賽中有四支球隊來自裡約熱內盧,它們分別是:弗拉門戈(Flamengo)、博塔佛戈(Botafogo)、瓦斯科·達珈瑪(Vasco da Gama)和弗羅米嫩塞(Fluminese)。大家喜歡旅遊的話,這裡也是一個旅遊勝地,可以去逛逛哈。
  • 《文明6》馬拉卡納體育場建造條件是什麼 馬拉卡納體育場屬性介紹
    18183首頁 文明6 《文明6》馬拉卡納體育場建造條件是什麼 馬拉卡納體育場屬性介紹 《文明6》馬拉卡納體育場建造條件是什麼 馬拉卡納體育場屬性介紹
  • 裡約奧運會開幕場地:馬拉卡納球場 永遠的足球聖殿(視頻)
    作為今年奧運會的開閉幕場地,翻修一新的馬拉卡納球場(Marakana)明天就要再次亮相世界。▲  馬拉卡納球場自建成之日就對於巴西球迷有著特殊的意義。1950年世界盃開幕式上,馬拉卡納體育場正式向世人展現它的風採。東道主巴西隊的六場比賽有五場是在這裡舉行(另一場是在帕凱姆布體育場進行)。
  • 巴西馬拉卡納體育場迎來70歲生日
    巴西馬拉卡納體育場迎來
  • 世界10大足球場,馬拉卡納球場居榜首,中國鳥巢也成功上榜
    1、馬拉卡納球場 巴西:馬拉卡納球場是巴西一座多功能運動場,為1950年世界盃而興建,也為2016年里約奧運開幕式以及足球比賽場館。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足球場,馬拉卡納球場一次性可容納二十萬人。2、諾坎普球場 西班牙:諾坎普球場是西甲豪門巴塞隆納隊的主場,最大高度為48米,佔地面積55000平方米,1957年完工時便可以容納9萬多名觀眾,如今能夠容納10萬多人,從規模上看是整個歐洲最大,世界第二大的體育場。
  • 裡約奧運:「小馬拉卡納」排球主場館 或成球員最大敵人
    今年里約奧運的設施問題不斷,而排球也不例外,比賽場地馬拉卡納齊諾(Maracanãzinho,亦稱「小馬拉卡納」)
  • 貝利的名字刻在馬拉卡納球場門口首位,羅納爾多是否入選還在討論
    北京時間7月8日凌晨,FIFA發布了巴西世界盃六周年紀念短片,揭秘了馬拉卡納球場門口刻著一些巴西傳奇球星的故事——貝利的名字刻在馬拉卡納球場門口首位,桑巴足球的解說員表示這與「烏鴉嘴」在該球場創造諸多偉大的事件有關。貝球王在職業生涯的第1000球,就是在該球場誕生的,不過當時馬拉卡納體育場相對簡陋,散發著難聞的氣味。
  • 承辦過巴西世界盃和裡約奧運會的馬拉卡納球場,開建野戰醫院
    當地時間3月31日,卡車和建築工人正式進入了馬拉卡納球場。這座位於巴西裡約熱內盧的世界最著名球場,將開始改建為一座野戰醫院,收治新冠肺炎病人。對於體育迷來說,馬拉卡納球場不會陌生,作為承辦過2014年巴西世界盃和2016年里約奧運會開閉幕式的體育場,馬拉卡納球場已經成為裡約熱內盧的地標性建築。這裡承載了太多關於體育的美好瞬間。
  • 羅馬裡奧是馬拉卡納球場刻下的最後一個名字,大羅是否入選存爭議
    然而「反方」也就是掌管馬拉卡納體育場的負責小組覺得,按照評價標準來說,大羅在該球場只踢過寥寥幾場熱身賽,並且表現不好。別說留下什麼經典時刻,賽後的評分都不太好看,他的名字應給被刻在橫濱體育場的豐碑上,而不是馬拉卡納球場——這就是「外星人」是否入選存在著爭議的核心。
  • 各國最著名的體育場,各有特點,其中這三座體育場最漂亮
    巴西裡約熱內盧的馬拉卡納球場是世界上最大的體育場之一,原本可容納20.5萬人同時入場觀賽,其中包括15.5萬個坐席和5萬個站席。歷史上其一共舉辦了8場世界盃決賽階段的比賽。值得一提的是,球王貝利也正是在馬拉卡納打進了足球生涯的第1000個進球。
  • 馬拉卡納球場內建成臨時醫院,收治新冠肺炎重症患者
    虎撲5月11日訊 在經歷了38天的施工後,一座用於收治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臨時醫院終於在巴西裡約熱內盧的馬拉卡納球場內場建成。據悉,該醫院將共計提供400個床位,其中170個床位已經準備就緒,剩餘230個床位也將於本月15日投入使用。
  • 巴西門將的崛起之路:從馬拉卡納慘案的背鍋,到規則改變的受益
    至於他們最後一役的對手烏拉圭,先是2比2與西班牙戰平,然後又以3比2險勝瑞典,看上去與巴西相差甚遠。因為烏拉圭有一場平局的緣故,巴西隊只要在最後一場坐鎮馬拉卡納球場的較量與烏拉圭戰平,即可確保在本土順利捧起世界盃。
  • 開幕式地點為何不選奧林匹克體育場?
    對於巴西人來說,馬拉卡納球場所承載的記憶,遠遠超越了足球範疇,已成為代表巴西歷史的地標。1983年1月20日,巴西史上最出色的球星之一、「小鳥」加林查去世,其遺體被抬進馬拉卡納球場,成千上萬的球迷懷著崇敬之情向這位偶像告別。
  • 巴西世界盃決賽,在馬拉卡納,梅西距離王座的一步之遙
    巴西世界盃決賽,在馬拉卡納,梅西距離王座的一步之遙 上帝是偏心的編劇,也是最冷血的編劇
  • 70年前的今天,烏拉圭在馬拉卡納逆轉巴西奪世界盃第二冠
    虎撲7月16日訊 1950年7月16日,烏拉圭在裡約熱內盧的馬拉卡納球場2-1逆轉巴西,奪得了隊史第二座世界盃冠軍,也是迄今為止最後的一座世界盃冠軍。70年過去了,那場被後世稱為「馬拉卡納打擊」的比賽依然是足球史上的經典。當屆賽事的最後階段採取4隊小組循環賽的模式,此前兩戰全勝的東道主巴西隊只需戰平兩戰1勝1平的烏拉圭隊即可奪得世界盃冠軍。下半場第47分鐘,巴西隊由弗利薩先拔頭籌,隨後斯基亞菲諾在第66分鐘幫助烏拉圭扳平比分。第79分鐘,吉賈右路突破殺入禁區小角度低射破門,烏拉圭隊反超比分,現場的20萬觀眾陷入沉寂。
  • 帶你走進南美最具觀賞性的標榜城市:裡約熱內盧
    《權力的遊戲》中「千面之神」象徵著神秘和恩賜,2016年在適逢狂熱奧運的裡約熱內盧又何嘗不是?在這個世界標榜城市中,基督像、馬拉卡納體育場、森巴舞曲,任加足球,這麼多面孔,的確值得我們細細品嘗,慢慢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