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攻堅動員會議召開以來,龍泉街道按照行政區域和道路路網,將街道劃分為7個大網格,結合街道社會治理創新成果,劃分了66個二級網格,270個單元網格。各網格積極行動,通過建立微信群矩陣,深入發動群眾,宣傳創城政策法律法規;及時準確地傳達各種信息,使上級指示精神和各項工作任務得到貫徹落實;宣傳典型、推動後進,起到借鑑和引領作用;集思廣益,探索新的監管方法和途徑。
創新創城舉措 充分發揮微信群矩陣作用
龍泉街道轄區常住人口30萬人,居民小區123個。近年來,街道積極探索實施網格化管理機制,全力打造「網上有格、格中有點、點上有事、事上有人、人上有責」的創建管理模式。通過精細分工,凝聚起全社區居民的力量,實現常態化的自我管理。
工作初始,社區內沒有建立「微信群」,有事需要挨個登門或電話通知。攻堅會後,龍泉街道創新管理舉措,依託網際網路+網格,建立了全覆蓋全天候聯繫網絡,確保各種信息相互送達無障礙,各項整改要求告知無障礙,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
工作中,有的老年志願者不會使用微信,社區工作人員就一對一、手把手的耐心指導,志願者一個個當起了「學生」,沒過多久就學會了熟練使用微信。就這樣,「微信群」活躍了起來。
微信群成了「線索群」 發現問題隨手拍
「小區綠化苗木該修剪了」「8號樓一單元下水道堵了」……「收到,馬上安排處理」。
這樣的對話,在群內比比皆是。如今,居民們都長了一雙愛「挑刺」的眼睛,微信群就是他們的爆料群、線索群。
「自從知道滕州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以後,我就像多了一隻眼睛,隨時隨處發現問題,隨手拍發到群裡,就能得到快速回應和解決,」濱江花苑社區志願網格員鍾波說,「以主人翁的身份參與到社區管理,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微信群雖然不大,但是每天都在解決實際的問題,作為住戶也感到很高興」。
微信群的成員由市級幫包單位工作人員、街道幫包社區工作人員、社區工作人員、網格員以及居民組成。藉助微信群,街道及時將政策信息、生活常識和應急提醒等從微信群發出,居民也隨時向社區反映各類問題。這種雙向的互動,正在造福著社區居民。
微信群內點讚正能量 架起幹群連心橋
微信群也是互相點讚、支持的「正能量」平臺,它架起了社區與居民之間的一座「連心橋」,拉近了人與人、心與心的距離。
在宣傳創城、發動群眾、打掃衛生、清理雜物等各項工作中,網格員都會主動匯報工作進度,也會拍下志願者忙碌的身影。「大家都會互相支持,互相點讚。」府前東居黨支部書記李娜說,這種氛圍非常重要,也讓她深受感動。因為志願網格員都是義務參與社區管理,平均年齡在五六十歲,創城期間任務比較重,他們非但沒有抱怨,反而互相幫忙、支持、鼓勁,把小區每一個細節、角落都管理的井井有條。
連日來,龍泉街道開展創城宣傳進社區、進家庭、進商戶等活動,進樓入戶向居民普及相關知識、記錄群眾對於「創城」工作的意見、發放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倡議書……一樣都沒落下。「這是一份責任,為創城做點貢獻,還能得到大傢伙的認可,辛苦也值得。」龍泉苑社區志願者杜梅說道。
小小微信群,發揮起了大作用,凝聚起了正能量,讓社區創城服務也變得「o2o」了。如今,在龍泉街道「網格化創城」管理機制中,建立黨支部微信群和各網格睦鄰微信群已經成為「硬槓槓」,「微社區」服務正在惠及每一位百姓。